黄氏圈论

出版时间:2004-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黄传贵  页数:46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和自然辨证法为基础创立的一整套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黄氏圈论》中的医学部分“黄家医圈”理论,是在“圈论”哲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圈论”思想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医学领域的经验总结,是黄氏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高度统一。“医圈”在实践中获得极大的成功,影响遍及国内外。“医圈”的主要内容是“内外合一、五诊合参、分圈实治”,核心是“脉”。黄氏家传的“千步脉”共1521步,“百病均在其中”,是“圈圈”学说在人体的综合反应,其妙无穷。

作者简介

黄传贵,男,一九四九年生。大校军衔,主任医师,技术5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黄传贵现任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云南省医学哲学研究会会长,国家西部地区经济开发顾问,云南东方联合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民办高教委员会副主任,全军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军高评委委员,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副主任,云南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美国美洲中医学院名誉教授。曾荣获“全国百名杰出中青年中医专家(金奖)”、“全国边远地区优秀医药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成都军区七五和八五劳动模范”、“全国民办高校创业者奖”、“世界传统医药杰出人物”、“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荣誉,他还先后荣立军队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两次。

书籍目录

前言……………………………………………………1第一卷 中生万物  第一章 中生万物——宇宙的发生学……………………………3   一 中生万物,万物有中…………………………4   二 “中”的演变过程……………………………6   三 “中”的哲学意义……………………………7   四 “中生万物”的现代思考……………………9  第二章 和存、相称、离杀、转归——宇宙的运动方式…………………………14   一 “圈论”的运动观……………………………15   二 事物的运动模式………………………………16   三 “和存”为“生”,“相称”为“长”……18   四 “离杀”为“消”,“转归”为“中”……20第二卷 天地八字   第一章 天地八字概述…………………………………27   一 天地八字………………………………………28   二 相生相克,生克无限也………………………30   第二章 论“圈”………………………………………38   一 万物归“圈”…………………………………39   二 大圈与小圈……………………………………43   三 “圈”的内涵与外延…………………………45   (一)“圈”的内涵…………………………………45   (二)“圈”的思维体系……………………………47   (三)“圈”的认识思维图…………………………48   (四)“圈”的功能特性……………………………50   四 “圈”的哲学意义……………………………53     第三章 论“网”………………………………………55   一 “网”的概念和本质…………………………57   二 “网”的应用…………………………………58   三 “网”的方法论………………………………60   (一)“圈”与“网”………………………………60   (二)“网”与层次…………………………………62   四 “圈”“网”相依……………………………64   五 “网”的科学性………………………………66   第四章 论“族”………………………………………70   一 万物有“族”…………………………………73   二 “天地八族”…………………………………74   (一)“天族” ……………………………………75   (二)“空族” ……………………………………76   (三)“地族” ……………………………………77   (四)“人族” ……………………………………78   (五)“命族” ……………………………………80   (六)“理族” ……………………………………81   (七)“家族” ……………………………………85   (八)“医族” ……………………………………86   三 “大族小族”…………………………………87   四 “族”能生“网”……………………………88   第五章 论“形”………………………………………89   一 万物有“形”…………………………………92   (一)万物有“形”,“形”区辨…………………92   (二)万物有表,表为“形”………………………93   (三)万物有“形”,“形”易变…………………94   二 辨“形”知其性………………………………95   (一)“形”是鉴别事物的基础……………………95   (二)“形”为质所用………………………………96   (三)“形”是精神的载体…………………………97   三 知“形”则“族”明…………………………99   四 “大形小形内外形”…………………………101   五 “形”在天地八字中的特殊地位……………102   第六章 论“数”………………………………………104   一 “数”的释译…………………………………106   二 “天地之数” ………………………………108   三 人的“命数” ………………………………1ll   四 万物之“数” ………………………………115   五 九六之“数” ………………………………115   六 “先天的数”与“后天的数”………………118   第七章 论“向” ……………………………………121   一 “向”的哲学意义……………………………125   (一)“向”哪里去…………………………………126   (二)“向”的先天性………………………………133   (三)“有向”与“无向”…………………………136   二 “向”与“序” ……………………………137   三万物有“向”……………………………………138   四 “向”的高度…………………………………140   第八章 论“力”………………………………………143   一 “力”是宇宙的生命…………………………146   (一)“力”的属性…………………………………146   (二)万物有引力,万物有斥力……………………147   二 “力”的四部曲………………………………150   (一)“和存之力”…………………………………150   (二)“相称之力”…………………………………154   (三)“离杀之力”…………………………………l60   (四)“转归之力”…………………………………16l   第九章 论“时”………………………………………163   一 “时”的内涵…………………………………165   (一)“天时圈”——时运…………………………166   (二)“地时圈”——时机…………………………166   (三)“人时圈”——命运…………………………170   (四)“物时圈”——物候…………………………175   二 “时归为大时” ……………………………176   (一)“圈网相合时之量”…………………………176   (二)“一中两向时之形”…………………………177   (三)“生命时间”的再循环………………………178第三卷 生命八字   第一章 总论万物有命…………………………………183   一 天上不落,地下不生…………………………184   二 “万物有命”…………………………………194   三 “生命八字”…………………………………198   四 生命的轨迹……………………………………202   五 生命的转归……………………………………203   第二章 论“物”、“神”、“性”…………………207   一 “物”、“神”、“性”是生命之本………209   二 二个生命体三个世界…………………………210   (一)物质世界………………………………………216   (二)精神世界………………………………………216   (三)命源世界………………………………………225   第三章 论“气”………………………………………229   一 “气”是外环境之主…………………………232   二 “气”是生命世界之场………………………236   三 “气场”的哲学意义…………………………241   第四章 论“血”………………………………………243   一 “血”与“水” ……………………………245   二 “心”与“泵” ……………………………247   第五章 论“道”………………………………………252   一 “道”与“气”、“血” …………………255   二 “道”是机体的生命线………………………256   三 “道”通是生命福疾的前提…………………259   第六章 论“光”、“温”……………………………263   一 “光”为眼之魂………………………………265   二 “光”为神之主………………………………267   三 “不可见光”对人体的影响…………………269   四 “温”为寒热之度……………………………272   (一)人对气温的极限………………………………273   (二)气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273第四卷 图环命理图   第一章 命理秘图………………………………………277   一 图环命理图及其演绎…………………………278   二 图环命理图与“天地八字” ………………282   三 图环命理图与人生生理周期…………………284   (一)0~7岁…………………………………………288   (二)7~14岁 ………………………………………288   (三)14~28岁………………………………………289   (四)28~42岁………………………………………290   (五)42~56岁………………………………………290   (六)56~70岁………………………………………291   (七)70~84岁………………………………………292   (八)84~98岁………………………………………293   (九)98~105岁 ……………………………………293   (十)105~112岁……………………………………294   第二章 生命的五十大关………………………………297   第三章 昼夜气血运行图………………………………302   一 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303   二 气血的升降规律及其应用……………………308   第四章 生命周期图……………………………………311   第五章 “图环命理图”与《河图》、《洛书》……315   一 河洛文化………………………………………316   二 “图环命理图”与河洛、易学文化…………319   (一)《洛书》中的天地之数………………………320   (二)生命网中的六十四卦…………………………321   (三)生命大十字……………………………………323   (四)“图环命理图”的大衍之数…………………324   (五)《河图》展开图………………………………324第五卷 黄家医圈   第一章 “医圈”的基本概念…………………………329   一 内外合一………………………………………330   二 “内外八圈”之间的关系……………………333   三 五诊合参论治…………………………………336   四 分圈施治………………………………………337   五 “医圈”对疾病的分类………………………338   (一)邪病……………………………………………338   (二)鬼病……………………………………………339   (三)神病……………………………………………339   (四)性病……………………………………………340   六 医圈对医学的认识与医德标准………………340   (一)对医学的认识…………………………………340   (二)“医圈”的医德标准…………………………341   第二章 “天地八字”、“生命八字”与     “医圈”………………………………………342   一 “天地八字”在医学中的应用………………343   (一)“圈”在医学中的应用………………………343   (二)“网”在医学中的应用………………………349   (三)“族”在医学中的应用………………………350   (四)“形”在医学中的应用………………………350   (五)“数”在医学中的应用………………………35l   (六)“向”在医学中的应用………………………351   (七)“力”在医学中的应用………………………35l   (八)“时”在医学中的应用………………………352   二 “生命八字”在医学中的应用………………354   (一)“物、神、性”………………………………354   (二)“气、血、道”………………………………355   (三)“光、温”……………………………………355   第三章 “医圈”的“外八圈”………………………356   一 外圈……………………………………………357   二 外八圈…………………………………………357   (一)“命”与“天时圈”…………………………358   (二)“命”与“空时圈”…………………………360   (三)“命”与“地时圈”…………………………36l   (四)“命”与“人时圈”…………………………362   (五)“命”与“命时圈”…………………………363   (六)“命”与“理时圈”…………………………364   (七)“命”与“家时圈”…………………………365   (八)“命”与“医时圈”…………………………366   第四章 “医圈”的“内八圈”………………………369   一 内圈……………………………………………370   二 内八圈…………………………………………370   (一)“命”与“气血圈”…………………………372   (二)“命”与“运化圈”…………………………374   (三)“命”与“肾水圈”…………………………376   (四)“命”与“命源圈”…………………………377   (五)“命”与“八位图”…………………………378   (六)“命”与“异九圈”…………………………38l   (七)“命”与“经络圈”…………………………381   (八)“命”与“生死圈”…………………………383   第五章 观病八圉………………………………………391   第六章 识病八圈………………………………………395   一 “交点”为生命福疾之“界圈” …………396   二 “碰吸”为生命福疾之“因圈” …………397   三 “经络”为生命福疾之“道圈” …………398   四 “气血”为生命福疾之“源圈” …………398   五 “物质”为生命福疾之“本圈” …………399   六 “精神”为生命福疾之“标圈” …………400   七 “先天”为生命福疾之“根圈” …………401   八 “相称”为生命福疾之“变圈” …………402   第七章 治病八圈………………………………………403   一 治病八圈………………………………………404   二 “医圈”的保健原则…………………………405   (一)防病于未然……………………………………406   (二)自我保健………………………………………407   (三)饮食保健………………………………………408   三 生命的十大平衡………………………………409   第八章 五诊合参论治…………………………………412   一 眼诊……………………………………………413   (一)看天……………………………………………4l4   (二)看地……………………………………………414   (三)看人……………………………………………415   二 耳诊……………………………………………422   三 鼻诊……………………………………………424   (一)外气……………………………………………425   (二)内气……………………………………………425   四 口诊……………………………………………426   (一)口诊病位………………………………………427   (二)口诊病症………………………………………428   (三)口诊症中之症…………………………………428   (四)口诊病时………………………………………430   (五)口诊病因………………………………………431   (六)口诊病圈………………………………………431   五 手诊……………………………………………431   (一)千步脉…………………………………………432   (二)四组脉…………………………………………434   第九章 “医圈”对药物的认识………………………439   一 对药物的认识…………………………………440   二 药物的分类……………………………………443   三 医治用药………………………………………444   第十章 “医圈”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445   一 “医圈”对肿瘤的称谓和范围………………446   二 “医圈”认识肿瘤的圈属及治疗……………447 后记……………………………………………………451 追溯“圈论” …………………………………………455 《黄氏圈论》研讨会纪要………………………………46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通知)……………464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氏圈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用太极阴阳五行的方法-来考察探讨自然万物的关系,独创黄氏圈论,极合西方最新科学理念系统论;控制论,宇宙全息论,是中国医学的奇书!黄传贵军中奇人,有传记发行,用志气者-快快来收藏哦,初版绝作!
  •   印刷质量没问题,字大方便阅读,十几年前看过黄氏医圈的事迹,那时还小就觉得黄传贵医生很厉害,十几年后又碰到这本书感觉很亲切,内容翻了一下:自成体系,值得一看。
  •   看了黄家圈论就想看黄家医圈
  •   黄传贵是高手,但是这本书属于哲学的,黄不写医案心得不知道是为什么,。
  •   看了黄先生的视频,才决定买的。黄先生面诊和脉诊结合,很好的诊断,有些神奇。所以买了,到手后,粗略翻了两遍,有点乱。书的结构和表达有问题。
  •   岂止是中医学,对读懂人生也有很大的助益。从唐代传下的传统科学文化的精髓。易道之广可见一斑了。
  •   很好,有研究价值,
  •   刚开始看了些,好。
  •   这本书卖得不错,挺值得。
  •   刚刚到货还没开始看呢!!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啊!!!期待能启发我感悟中医,理解中医。我感觉学了这么长时间的中医还是找不到门-----深奥
  •   很不错物美价廉
  •   令人耳目一新,颇有收益……
  •   现才看一半,觉得世间万法将人间万物都不会离(周易),只不过它有多种方式从另一角度去解读。读
  •   不适合初学者用
  •   这本书还不错,但有些东西还是看不太懂,慢慢研究!
  •   好高深!我看来要好好细琢一下!
  •   太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