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帅斯大林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  页数:8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在经过长期思考和犹豫之后开始写作这本书。斯大林经历的事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作为一个人十分复杂、矛盾而多面。  因此首先请读者注意两点。一点是在斯大林生前的几十年中人们对许多事的评价往往过高,过分夸大、渲染了他的功绩;另一点是在斯大林去世后他这个历史人物以及与他相关的一切开始“声名狼藉”和“威信扫地”,这一过程至今仍在继续,其表现是把一切都说成一团漆黑,一无是处。  究竟真相如何呢?  为此不得不翻阅成堆的评价截然相反,大部分不客观、不公正的书籍、文章和研究著作。  在一些著作中斯大林是伟大的领袖、各族人民的父亲、英明的国务活动家,在另一些著作中他是嗜血成性的恶棍、有妄想狂心理的罪犯。  关于这些“传记”要指出的第一点是,所有无论是赞扬斯大林还是给他抹黑的人的做法,都是出于其意识形态的党性立场或派别信念。有些人无非是想通过谈“热点话题”来捞取钱财,只要有人付钱,他们可以从任何角度来加以描绘。他们昨天还在写“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学位论文,今天却急急忙忙地大肆吹捧“自由经营活动”的好处。当年领袖的指示对于他们来说永远是指导一切的准则,而现在他们却断言,他没有任何理论和哲学,所做的只有镇压一件事。  应该对这一切加以分析。  我不打算分析、评价和描述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的整个一生和全部活动,只尝试阐述他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  我在写作《统帅》一书,特别是关于朱可夫元帅的三部曲时,仿佛是在为写作关于斯大林的书作准备。斯大林作为最高统帅的作用在涉及战争进程、做出进行重大战役的决策的各个战略问题上是头等重要的。他的决策是对还是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他的意见和命令是决定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把我关于朱可夫元帅的三卷本著作中涉及敌人行动的某些章节纳入本书中,而且多数情况下未作改动,事实上只补充了斯大林对敌人同一行动的反应。我认为没有必要对这些章节作彻底的改写。  我在写作那几本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关于斯大林军事活动的一些材料和思考;此外,许多重要的将领同我的谈话以及数以百计的读者来信都不断建议我考虑着手写作关于斯大林的书。许多人认为,我以往的工作、所受的军事教育以及对档案的熟悉程度都使我做好了写作这本书的准备。赋予我力量的,不仅是我掌握了必要的材料,而且是因为我有着从1947~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在总参谋部工作的经历。  我并没有亲自接触过他,但多次见到过他,听过他讲话。我要告诉不了解我生平的人说:1941年我还是塔什干军校学员时因所谓的反苏鼓动和宣传被捕并被中亚军区军事法庭判刑(苏联刑法第58条第10款)。  侦查员问我的主要问题是:  “是谁给你诬蔑各族人民的领袖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的任务的?”   我犯了这样的“罪行”,是因为我说过:  “不少人把列宁忘了,总是说斯大林、斯大林,而他在革命和国内战争年代里是次于列宁的第二位人物。”   侦查员说:  “你在军人中用这样的谈话散布怀疑情绪,破坏各族人民领袖的威信。”   在战前年代这是骇人听闻的刑事犯罪,许多人因这样的谈话而被处决。我还算走运,军事法庭“发了慈悲”,让我活了下来。  后来我去了塔夫达劳改营,伐过木,还去了远北,我几乎在那里葬送了性命。后来(1942年10月)我在给加里宁写信请求奔赴前线后去了惩戒连。大家都知道,在惩戒连里要用鲜血来赎罪。我在几次肉搏中活了下来,当时惩戒连只活下来几个人。接着是加里宁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决定:  “……鉴于红军战士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卡尔波夫在与德国侵略者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取消其由中亚军区军事法庭判处的刑期……1943年2月20日”   总之,我完全有根据感到因斯大林所受的委屈。但是……  我此前的几本书都是实话实说,在这本关于大元帅的书中我也不改变这一作风。我不以为斯大林辩护或谴责斯大林为目的。我将一如既往,客观地阐述一切。  关于本书的风格和结构简单说一下。  这里所说的一切都有严格的文献根据。也许有人以为文献和引文引用得太多,但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认为大部分读者不可能亲自阅读许多现有的、所谓的普通人难以弄懂的第一手材料。至于我同斯大林身边的人(朋友和敌人)的谈话,这些谈话记录(包括录音材料)是绝无仅有的,因为我的这些对话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对可能产生的认为引文和从各种著作中转引的材料太多的意见预先表示同意,我要说明的是,我想写一本比较全面的关于斯大林的书,因此收入了为老一代读者熟知而新一代读者不了解的斯大林生平和活动中的细节。  这种体裁的特点是什么呢?我并不追求史诗般的画面,因为这本书不是长篇小说或中篇小说,它是用由我和其他著名或不著名作者搜集到的斯大林事迹创作出的镶嵌画。我最关心的是创作出我们这位极为著名的同时代人生平尽可能全面的画面。  许多战争的参加者知道我在写作关于大元帅的书,于是给我寄来了他们的愿望和建议,告诉了我有关斯大林生平的一些细节。我满怀感激之情利用了这一切。  镶嵌画和其他体裁一样都有存在的权利。在这方面支持我的是别林斯基的一个看法:“在作家受史料和事实束缚、只需要设法尽可能忠实地再现这些事实的地方,似乎艺术(在艺术性方面)难有作为。但问题是,光是知识渊博不可能忠实地再现事实,这里还需要有想像力。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事实无非是砖头和石块,只有艺术家才能用这些材料建造起优美的建筑物。”   我作为斯大林的同时代人,亲自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因此完全有根据对事件参加者的所作所为进行判断。在由几乎近百年的大量文献、事实、人物及其行为构成的这幅扑朔迷离的镶嵌画里,我认为我应该是一个指点迷津的“向导”,一个对话者。  有些地方我详细地讲述了寻找文献的过程、目击者的叙述、事件的酝酿阶段或者我作的评论,这一切都是镶嵌画必要的氛围,它像空气一样填充在整个事件中间,不留下一点含糊不清、言犹未尽和模棱两可的地方。  我修改手稿用了五年时间,可以而且应该再花上一番力气,精炼语言,删去一些,补充一些。但是……根据读过这一手稿的朋友们的建议和好评我最终决定发表它。许多比我年轻的战友和作家先后离开了人世,而我也已经度过80年十分艰难的岁月,令人悲伤的意外也许会和我不期而遇。我非常希望(我不隐瞒这一点)能拿着这本书(我创作中最有分量的一本),在静静的书房里翻看,再一次同读者们一起走过不仅斯大林生活和工作过,而且我们老一辈也生活和工作过的20世纪最严酷、艰难和欢乐的年月。这也就是我们的生活。  还有最后一点。  我们在前线投入肉搏战,激励我们迎着子弹和死神冲向血肉横飞的战斗的不仅是“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的口号,鼓舞我们每一个人奋起的还有亘古以来的一个俄语词:“应该”!  我心中对自己说了“应该”这个沉甸甸的词,写作《大元帅》一本书时我充分懂得自己对读者和对历史背负了多么复杂和沉重的责任。

作者简介

作者:(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卡尔波夫  1922年7月28日生于奥伦堡一个职员家庭里。塔什干的一个中学毕业,1939年进入塔什干列宁军事学校。学习期间发表了第一篇诗作,练习拳击,是中亚军区和中亚的冠军。  毕业前夕(1941年2月4日)被捕,并被军事法庭根据刑法第58条因反苏鼓动判刑。1942年10月前在塔夫达劳改营服刑。1956年被平反。   从1942年10月起在加里宁方面军惩戒连服役,后来是列兵、军士、第134师第629步兵团步兵侦察排中尉。参与捕获79个“舌头”,因此多次获政府奖励,包括获最高奖励——苏联英雄的称号。  第三次负伤并在野战医院治疗后被派往总参谋部高级侦察学校学习。1947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在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1954年前在总参谋部工作。在这期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研究所夜校部(帕乌斯托夫斯基讲习班)。  1954~1965年在中亚克孜勒阿尔瓦特、马雷、库什卡服役。先后任团长、副师长和塔什干军事学校副校长。  服役25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 革命家们   一 最初的经历(不加评论的事实)   二 国内战争。察里津保卫战   三 在西方面军粉碎邓尼金   四 年的苏波战争   五 斯大林是列宁的继承人   六 主要的政敌(最初的经历)   七 重要的警告   八 斯大林和俄国正教会   九 关于战略   十 争夺军队的斗争   十一 农业集体化   十二 背后一击   十三 基洛夫遇害   十四 军事阴谋   十五 关于镇压 第二章 战争的达摩克利斯剑   一 与德国接近。秘密条约(年~月)   二 和平的日子   三 苏芬战争(年秋~年初)   四 欧洲的战争(法国战败:年~月,英德战争)   五 清除托洛茨基   六 精神因素   七 比萨拉比亚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八 莫斯科—柏林。年   九 培养统帅   十 战略计划   十一 希特勒的计划   十二 斯大林揭开帷幕 第三章 伟大的抵抗   一 一切是这样开始的   二 最初的几天   三 在莫斯科(处决巴甫洛夫)   四 斯摩棱斯克战役   五 组建波兰军队   六 斯大林个人的不幸   七 在敌人一方(年~月)   八 西南方面军是“阿喀琉斯的脚踵”   九 斯大林与朱可夫的冲突(叶利尼亚战役)   十 战略外交   十一 列宁格勒防御   十二 “台风”威胁   十三 莫斯科会战   十四 誓死抵抗 第四章 年的严峻考验   一 反攻(对喘息时机的试探)   二 弗拉索夫   三 挑选能干的战友   四 年的冬季战局   五 高加索会战   六 事事关心 第五章 战略转折   一 伏尔加河畔的大决战   二 在敌人一方(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日子里)   三 “指环”战役   四 让宗教为祖国服务   五 突破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六 沃罗涅日交战   七 库尔斯克突出部   八 向第聂伯河进军!   九 德黑兰会议   十 国歌   十一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合围    十二 在敌人一方   十三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    十四 在敌人一方 第六章 彻底歼灭   一 在“巴格拉季昂”战役之前   二 第二战场   三 “巴格拉季昂”战役   四 同保加利亚的和平之战   五 南斯拉夫之结   六 斯大林为什么饶了希特勒一命   七 华沙起义   八 克里米亚会议   九 最后的战局   十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十一 在敌人一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期间)    十二 胜利前夕   十三 在敌巢里   十四 子虚乌有的运动   十五 攻克柏林   十六 受降。胜利!   十七 几位胜利者的速写 第七章 伟大的强国   一 初见和平(秘密行动)   二 会见霍普金斯   三 胜利阅兵式   四 波茨坦会议   五 斯大林怎样使美国的原子“裂变”   六 击败日本   七 斯大林的错误   八 朱可夫遭贬黜   九 复兴   十 对左翼的关注   十一 探索新战略   十二 斯大林殒命   十三 “历史”公案   十四 个人崇拜   十五 总结(附言) 作者简历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书摘莫洛托夫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在他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接见了德国大使冯·舒伦堡。几个小时之前,即晚21时30分他们在这里见过面。而且当时舒伦堡是应莫洛托夫的邀请来的。星期六这么晚把他叫来,他感到很惊讶或装出很惊讶的样子。这不符合当时外交交往的惯例。莫洛托夫当时告诉德国大使说,苏联政府通过苏联驻柏林全权代表向德国政府提出了一份普通照会,但里宾特洛甫没有接见苏联全权代表,只由副部长出面谈话。因此,莫洛托夫请舒伦堡与本国政府联系并转达这份普通照会的内容。照会指出,德军飞机日益频繁地侵犯苏联领空,仅从1941年4月19日至6月19日飞越苏联边界的就达180次,而且飞机深入苏联境内达100~150多公里。德国政府对于苏联多次声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甚至认为用不着对这份普通照会作出回答。在这之后莫洛托夫似乎已转入非正式谈话,他问冯·舒伦堡伯爵说:    “说实在的,德国对苏联到底有什么要求?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德苏有可能开战的传闻满天飞。苏联政府试图从自己方面对这些传闻作出反应。例如,塔斯社在6月14日的报道中说这些传闻是错误的,但德国政府对这些传闻从来没有进行过驳斥。这是什么原因呢?”    冯·舒伦堡耸了耸肩,面露愧色,但未作任何具体回答。    现在离上次会见仅仅几个小时,但站在莫洛托夫面前的舒伦堡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他显然很兴奋,双手在发抖。舒伦堡是在参赞希尔格的陪同下前来的。他说:    “我必须非常遗憾地声明,先生们,昨天晚上,当你们接见我时,我还一无所知。今天夜里收到柏林的来电,德国政府责成我向苏联政府提出如下照会:    鉴于红军武装力量的集中和备战对德国东部边界造成不可继续容忍的威胁,德国政府认为必须立即采取军事对抗措施。    相应的照会同时将在柏林向杰卡诺佐夫提出。”’P272    舒伦堡自己补充道:    “我无法表达由于我国政府行为不当产生的沉重心情。我已尽了全力来建立与苏联的和平与友谊。”    “这份照会意味着什么?”莫洛托夫问道。    舒伦堡回答:    “这是战争的爆发。”    “红军部队并没有在苏德边界集中,”莫洛托夫反驳道,“进行的是每年都进行的常规演习,如果说出进行演习的地点不适宜的原因,那么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我不得不代表苏联政府声明,德国政府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向我们提出任何要求。德国不顾苏联热爱和平的立场向苏联发动了袭击,法西斯德国因此成了侵略一方。凌晨4时,德军无缘无故地袭击苏联。我认为,德方寻找袭击苏联的借口的任何尝试都是谎言和挑衅。袭击的事实就摆在那里。”    “我无法对我得到的指示作任何补充,”舒伦堡说道,“我没有得到有关撤退使馆工作人员和德国公司和机构代表办法的指示。请您允许德国公民经伊朗撤离苏联。经西部边界撤离是不可能的,因为罗马尼亚和芬兰将会同德国一起行动。我请求对德国公民的撤离给予尽可能的配合。苏联使馆和苏联驻德机构工作人员的撤离也将得到德国政府最好的配合。请告知将由谁负责撤离工作的实施。”    “既然对苏联使馆和苏联驻德机构工作人员的撤离将持配合态度,这是我所希望的,那么对德国公民也将持这样的态度。我将派有关人员实施撤离工作。”    莫洛托夫沉思片刻后问道:        “既然德国如此轻易撕毁了互不侵犯条约,那当初为什么签订它呢?”    “我对我说过的话无法作任何补充。我在六年时间里始终努力促成苏德友好关系,但我无法与命运作任何抗争……”    冯·舒伦堡还提到,他一直是苏维埃俄国的朋友,他对于未能防止这样不幸的决策深感遗憾,但莫洛托夫似乎没有听到这些话。在他的脑海中只翻腾着一个词:战争,战争,战争……    莫洛托夫沿着克里姆林宫走廊大步流星地走着,几乎是在跑。他推开斯大林办公室的门,进门就大声喊起来:    “德国政府已向我国宣战!”    接着是长时间的、令人难以忍受的哑场。政治局委员们沉默不语,斯大林也一言不发。第一个打破长时间沉默的是朱可夫,他说道:    “请批准各边境军区立即动用所有兵力猛烈还击突入的敌军,制止他们继续推进。”P273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本书不是长篇小说,它是用我和其他著名或不著名作者搜集到的斯大林事迹创作出的镶嵌画。我最关心的是创作出这位极为著名的我们同时代人生平的全面的画面。   作为斯大林的同时代人,我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因此完全有根据对事件参加者所作所为进行判断。在由几乎近百年的大量文献、事实、人物及其行为构成的这幅扑朔迷离的镶嵌画里,我认为我就应该是一个指点迷津的“向导”,一个对话者。                           ——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

编辑推荐

这不是本长篇小说,它是由作者搜集到的斯大林事迹创作出的镶嵌画。本书不仅通过大量文献、事实、人物及其行为,再现扑朔迷离的历史画面,同时,由于作者曾亲身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因此,也对这些事件做出了自我判断,为读者了解这段历史做一个指点迷津的“向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元帅斯大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2005年读过此书,今日再读,不同的时空就有不同的感触与解读:随着历史向纵深的延续,所谓平的世界只是幻像;地缘板块或撞击或塌陷或衔接更加频繁激烈。斯大林的时代或许过去了,但他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仍影响着这个世界,还将影响着未来。他仍生活在我们中间,现实即历史。此书全景式的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集群和宏大的历史场景,其可读性不亚于任何令我们兴趣盎然的魔幻、武侠、侦探、言情等类作品。
  •   大元帅斯大林——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参考系列很满意
  •   这本书客观可信的描述了斯大林一生,材料可信!令我对斯大林有新的好感!
  •   作者对斯大林一味歌颂,几乎没有缺点。显然不符事实。
  •   这本书很有参考价值。作者对斯大林的介绍总体说来比较客观,作者对托洛茨基可能有比较深的成见,显得有些偏激。总的说来真本书很不错。
  •   书的质量还可以,回来的时候有一点小小的破损,但是还好。
  •   我买人物传记很多就是这本最好,内容最祥实,很好。
  •   很厚很合算,书很好,内容全面,深刻。
  •   好书,客观真实
  •   送货很及时,内容很好,就是书封面脏及破损
  •   书不错,这次价格也很优惠!
  •   带领苏联人民打败了法西斯
  •   史实详细,很有参考价值。推荐购买。
  •   老版图书性价比高啊!谢谢谢谢!!
  •   特价买的,老师说这本书不错叫有时间看看。讲斯大林的不能只看一本,能够有时间把能找得到的比较著名的著作都看看。
  •   很精美。不过身后被批判的史实内容实在太少了。毕竟斯大林到现在争议仍很大
  •   没我想象中的好,还是能看吧 !!!
  •   印刷及纸张都不错,就是书旧的都快要散架了,而且磨损挺严重的
  •   很厚实,资料比较全。排版也不错。可是纸张质量较差
  •   对斯大林的写作不全面,而且只写了他的政治生涯,对他的家庭生活描写极少。
  •   举几例:1.苏联30年代的肃反是对国家和党的精英分子的毁灭性的打击,是一场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灾难,这是为后来的历史印证的。任何辩护都仓白无力的。可在作者笔下却在的肃反辩解,图哈切夫斯基是托洛斯基分子,阴谋搞政变,有取死之道,这种论断实在不足一哂。2.苏联二战后对其占领区的野蛮掠夺,苏军军纪之坏,如在柏林、在中国东北,举世皆知,连卢冬生将军都死在苏军士兵枪下。可作者却说俄罗斯士实进入柏林后,没有掠夺,没有破坏,也不曾进行报复,表现出了伟大的人道主义和高尚品格,这显然不是事实。书中这样经不起历史印证的地方还有好多,就不一一枚举了。
  •   这本书是难得一见的正面评价斯大林的书,不像某些虚伪的书,表面肯定,重点却是谈问题 谈错误 ,更有甚者大肆污蔑,简直把读者当弱智,以为大家都分不清楚他的鬼话    更为难得的是此书的资料之详细,每一件事 每一个问题 都直接找到了各方面相关的原始资料,有的时候让人感觉似乎脱离了本书的主题,但作者的目的无疑是明白的,那就是肯定斯大林 为斯大林辩护。虽然有些结论我也不能同意,但斯大林做为一代伟人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对这个伟人的一生做个详细的了解    强烈推荐 目前国内 介绍斯大林的书 还没有如此详细 且观点客观 公正的。如果有的话 也希望各位能给我个推荐
  •   这是我读过的有关斯大林传记中最客观,最符合事实的一本了。老作者很值得肯定,完全没有因为个人经历而带着主观色彩描写,让我们对斯大林其政治军事生涯,其功绩过错有很好的了解和判断。
  •   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叙述斯大林的生平,值得一读。
  •   首先不得不佩服老一代作家写作的严谨。这书对于一个想初步了解,随手读读的我来说~~有点高深了~~
  •   以前认为斯大林是暴君(资料记载),看过此书后知道是托派分子所为。斯大林晚年病后很悲惨,一代伟人就这样消失了。哀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