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郭晓华  页数:361  
Tag标签:无  

前言

  展开黑龙江省地图,便可看见天鹅尾端这座美丽的城市——佳木斯。她位于祖国东北部,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即世界仅存的三块黑土地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她是黑龙江东部的中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这里,有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抚远乌苏镇,有以“红松之乡”著称的汤原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世代繁衍生息的全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的浓郁风情。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冰雪神韵,有让人赏心悦目的沿江美景。“北方水城”、“三江文化名城”是其靓丽的城市名片。这里,正凭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雄风,涌动着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农业发展强劲,工业腾飞,各业并进,展现出勃勃生机。这里,便是我现在工作、生活的地方。  佳木斯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广袤的黑土地下,沉淀着历史的厚重,堆积着文化的色彩,也蕴藏着神秘的故事和传说。这里有7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  所谓肃慎之国。据《史记》、《山海经》等文献记载,北方白山黑水之间,有国曰肃慎。白山黑水之间,就是指长白山、黑龙江这一带。肃慎不仅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关于肃慎与中原的交往,《史记》有很多记载。那时,三江平原是肃慎人居住的地方,而绝非亘古荒原。  所谓挹娄古都。汉魏时期肃慎的后裔称挹娄。挹娄人在三江平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使三江平原进入历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目前发现这一时期的遗址就有350余处。最具代表性的古城遗址是佳木斯郊区前董家子遗址,其规模之大,让前来造访的史学家叹为观止。  所谓五国盛地。辽金时期佳木斯地区被称做五国部,存在着五国城。依兰的叫头城,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就在头城,第二、三、四城都在佳木斯境内。关于第五城,一些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在俄罗斯境内,也有的说在佳木斯。五国部当时是东北比较强大的部落。桦川境内的瓦里霍吞古城就是五国城之一,其城池建设不亚于阿城的金上京。现在遗存的古城墙有一丈多高。城池近临松花江,站在城墙上就能感觉到,当时这里一定是交通要道,特别是其水路交通非常便利。辽史、金史都有很多记载,居住在瓦里霍吞古城的女真人与中原有着密切交往,中原的盐、粮食都是通过松花江运到这里来的,这里的皮毛等产品又通过船运到中原。其实,五国部的头城与二城、三城、四城都是紧紧相连的,二城就在汤原,三城就在桦川,这应该是事实。  所谓满族故乡。满族是肃慎、挹娄、女真的后裔。明朝时期,佳木斯一带的女真人因忍受不了蒙古族的掠夺和骚扰,大举南迁至建州,形成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即出身于建州左卫贵族家庭。建州女真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迁到辽宁新宾地区以后才形成了满族。因此,建州女真就是满族的先祖,而满族的真正故乡是三江平原。  佳木斯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联军的发祥地和主要根据地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被誉为“东北小延安”。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巩固的东北大后方。东北解放后,最早建立的省级人民政权——合江省会就设在佳木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曾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等职,他与曾任中共佳木斯市委代理书记的妻子刘英在佳木斯工作、生活了两年多。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推动历史前进的脚步。我到佳木斯工作后,接待过许多外地和国外来的朋友,他们问我,佳木斯的含义是什么?佳木斯地区历史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还有,与佳木斯地区历史息息相关的“五国城”城址的问题,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们对自身历史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佳木斯并不缺乏历史,只是由于文字记载较少,或受片面的汉民族正统文化影响,有些关于这个地区以及我们祖先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抑或仅存于人们的记忆深处。  之所以提议搞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研究,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中华民族发展史“一体多元”的观点,已逐渐被史学界所接受。以新开流文化为代表的黑土地古文化,不仅证明佳木斯地区早在6000~7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而且丰富和佐证了“一体多元”的观点。  与中原文化朝代更迭明确、谱系延续有序不同,三江平原历史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多民族延续和发展,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其中也包括赫哲。除已知的渤海国、辽金以及后来统治中国的满清政权外,基本上都是肃慎到女真的民族演化过程,或者是接受中原政权统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讲,对三江平原历史文化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对满族和赫哲族两个民族历史演化进程的研究。从现在的情况看,一方面,我们必须增强三江平原历史文化研究的紧迫感。以赫哲族为例,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她的历史只能是口授心传,散见于民族说唱文学伊玛堪之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国家、省、市加大了对赫哲族地区的投入,加大了对其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是,会说赫哲语的人越来越少,能说会唱伊玛堪的人越来越少,赫哲族文化面临断层甚至消失的危险。如果现在不以赫哲族为载体,抓紧对三江平原历史文化进行研究,那么现在赫哲族有形的、无形的、活的文化,就会变成“死”的文化,以后研究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三江平原历史文化研究有诸多有利因素。近年来野外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特别是一些遗址遗存的发现,都具有重大的历史研究价值,为深入研究三江平原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佐证。因此,投入一些精力,按照科学的精神进行研究,审慎求证,力争在某一点、某一方面能有所突破,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步深化对三江平原历史文化的认识,这不仅对于探寻三江平原的文化本源,而且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和认识上的逐步趋同,这将有助于深化对本地区发展史的认识,形成共同的历史认知感,增强面向未来、加快发展的聚合力,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  二是城市定位的需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定位问题。城市的定位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城市定位的最终目的是加快城市发展,而城市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缺少文化支撑的发展,不可能是可持续的发展。正如有关专家、学者指出的那样,经济和文化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被其他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所证明。进一步讲,一个城市的定位需要很多因素,比如,地理位置、交通、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教育、经济、产业结构等,其中历史文化对城市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都把历史文化作为城市定位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城市定位,把最能代表这个城市历史和文化灵魂的东西突出出来,打造成享誉一方的城市名片。比如,浙江杭州的“人间天堂”,展示的是“温柔婉约的女性之城、潇洒惬意的休闲之都”,沿着这样一个思路,就形成了“人间天堂、快乐杭州”的城市定位,并且又延伸拓展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发展新思路。再如,陕西咸阳凭借历史上曾有过的秦、汉、唐三代辉煌的历史之遗风,把城市定位为“天下第一帝都”,并以此创造了许多发展的先机。  关于佳木斯的城市定位问题,过去做过一些研究和尝试,考虑比较多的是地理因素和经济结构因素。我到佳木斯工作以后,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佳木斯是滨江城市,从这一特点出发,做足“水”的文章,沿江发展,两岸繁荣,体现亲水、绿色、原始的文化特征,倾力打造“北方水城”;佳木斯是黑龙江省东部中心城市,具有比较突出的区位优势,围绕能源重化工业圈建设,正在谋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佳木斯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所属同江市、抚远县对岸是俄罗斯远东资源密集地区和城市群,依此将其定位为“东北亚内陆口岸城市”。这些都是城市的“硬件”。从目前来看,城市的“软件”,也就是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提炼、整合和提升,思路还不够清晰,主题还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多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集思广益,丰富和完善市委的决策,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文化品牌,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历史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所说的“仙”和“龙”意寓的就是历史文化。为什么有的地方有一流的资源,却开发不出一流的旅游品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发掘和展现,使那里的山缺少灵气,水缺少神韵。正是由于历史,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是旅游者追求新、奇、特、知的终极所在,历史也就自然成为了旅游业的灵魂。历史的功能是多样的。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探讨“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时,首先提出,“历史无疑具有娱乐的价值,自有其独特的美感。”他说:“我们要警惕,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马克布洛赫告诉我们,历史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娱乐性,即它具有美感与诗意的审美特质。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学家用一生的心血探讨历史的乐趣之所在。旅游者不是历史专家,但其对历史文化审美的需求,则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中得到了证实,一处处富有个性、美不胜收的历史文化景观,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探寻需求,吸引了他们的眼球。那么,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加紧把佳木斯乃至三江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与开发更深一步地开展起来,通过这项工作,使佳木斯旅游产品的品位有一个质的提升,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该书即将面世之际,掩卷沉思,从心底为佳木斯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感到骄傲,感到欣慰。我自己,包括247万佳木斯人民,都将以满腔的热忱,为这座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郭晓华 二○○五年七月

内容概要

  佳木斯地区有着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7000多年悠久的人类活动史,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满族故乡。虞舜时期,肃慎向中原王朝进贡的“矢石磐”产自这里;“五国城”的遗址遗风在这里依稀可寻;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典故源于这里;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先人曾生活在松花江下游地区,这里是满族的“龙兴之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革命大后方,被誉为“东北小延安”。

作者简介

  郭晓华,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毕业。1980年4月至1987年2月,任黑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助教、讲师、领导科学教研室副主任。1987年2月至1988年4月,任黑龙江省领导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4月至1993年12月,任黑龙江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副处长、处长,综合处处长,黑龙江省委书记秘书。1993年12月至1997年2月,任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7年2月至1999年9月,任绥芬河市委书记。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任黑龙江省委副秘书长。2003年5月至今,任佳木斯市委书记。

书籍目录

序·1第一篇 肃慎之国·1第二篇 挹娄古都·49第三篇 五国盛地·72第四篇 满族故乡·99第五篇 赫哲渊源·139第六篇 东北小延安·199附篇一 金代三江平原的民族史迹研究·268附篇二 关于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的新理念·315附篇三 肃慎一女真一系族称探源·327附篇四 佳木斯地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简介·333

章节摘录

  五上三旗与下五旗  努尔哈赤晚年时沿用过去的遗制,将八旗作为家族的私产,在亲近子侄中分配。各旗主(和硕贝勒)在经济、政治上享有均等的特权。  皇太极即位以后,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八旗增设管旗大臣,由大臣牵制八旗诸王,并开始直接统辖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但其余各旗仍分别由和硕亲王执掌。  1644年,顺治即位,其叔父多尔衮以旗主身份摄政,实际执掌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他与阿济格和多铎(同母所生的兄弟)领有实力雄厚的正白旗和镶白旗。1648年,多尔衮以“徇隐部将冒功”的莫须有罪名,使豪格(皇太极长子)死于狱中,并将隶属皇太极家族的正蓝旗夺为己有,形成对皇权的巨大压力。顺治亲政后,下令阿济格自缢(多铎已病死),并追多尔衮悖逆之罪,巩固了皇权。顺治在原领有两黄旗的基础上,把原隶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划归己有,换出正蓝旗,成为新上三旗。从此,正式形成上三旗与下五旗的体制。  上三旗归皇帝亲领,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构成八旗的核心,负责守卫皇城,皇帝外出时担任扈从,是皇帝最倚重的亲军。  下五旗是诸王、贝勒、贝子等宗室贵族的分封之地。除守卫京城外,被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戍卫。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是八旗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明显标志。  1662年,康熙即位以后,陆续分封诸兄弟子侄为下五旗王公,与原有本旗王公共同管辖每一旗人丁,于是一旗有王公数人,打破一个旗主专擅一旗的局面。1679年,确定王公府属官员名额,并规定王公府属佐领下人在各王公门上行走,至于各王公名义上领有的佐领则归各旗都统管理,直接承受皇帝令旨,从此,各旗王公无权干预旗务。  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旗人社会地位事实上的差别。为了鼓励下五旗人为皇帝建功立业,又建立了“抬旗”制度。“抬”意为由下往上升。“满洲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者,谓之抬旗。”其子孙准一同抬旗,同胞兄弟仍隶原旗。皇太后、太后母家在下五旗的均准予抬旗。另外,包衣旗人可以拔出内务府抬人满洲旗。不同形式的“抬旗”,成为清代满、蒙、汉军旗人间、上三旗人与下五旗人中、正身旗人与非正身旗人间成分流通的一种特殊途径。

编辑推荐

  《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研究》是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研究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的专著。以往,由于文字记载较少和研究的局限,关于佳木斯地区的历史还存在着概念上的模糊和年代上的断层,甚至有一些待解之谜,留下神秘的色彩。《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研究》试图通过大量详实的史料、文献和平实的笔触,来触摸和探寻佳木斯地区的文化本源,使读者对这片广袤的黑土地的历史、人文等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佳木斯地区历史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