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讲艺术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徐悲鸿  页数:278  字数:32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徐庆平所编《奔腾尺幅间》一书为底本,收集了徐悲鸿在1919年到1951年谈论艺术、教育、鉴赏的部分文章。集中阐发了他的艺术观念、教育理想,体现了徐悲鸿的艺术观、人生观、教育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在这些文字中,似乎看到了一个画家怎样从各方面吸取前人绘画的成就,推陈出新而最终成功,以及怎样自豪于宙国古代画家们的杰作,怎样努力维护和宣传本民族的优秀艺术成果。这些文字难道不是我们最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吗?      徐悲鸿的绘画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徐悲鸿毕生致力于重建中国美术事业的辉煌,他说:“作为一名画家,画得再好,成就再大,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如果把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培养出一大批画家,那就是国家的成就。”为此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徐悲鸿,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徐悲鸿学兼中西、博采诸长,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康有为誉为画坛奇才,周恩来总理评价徐悲鸿的作品融汇了古今中外的技法,他的油画和素描也具有民族风格,是他自己生活年代的一位艺术大师。而徐悲鴻笔墨淋漓,其笔下的駿馬

书籍目录

代前言 徐悲鸿的艺术人生第一讲 怎样发展中国的美术 一、学术研究之谈话 二、艺院建设计划 三、近代美术院缘起 四、新国画建立之步骤 五、中国今日急需提倡之美术第二讲 中国艺术的发展 一、复兴中国艺术运动 二、论中国画 三、中国艺术的贡献及其趋向 四、中国艺术的没落与复兴 五、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雕第三讲 我国古代书画的鉴赏 一、故宫所藏绘画之宝 二、中国之原性浮雕绘画 三、评文华殿所藏书画 四、故宫书画展巡礼 五、朝元仙仗三卷述略第四讲 中国现当代画家 一、张聿光先生画展志感 二、谈高剑父先生的画 三、傅抱石先生画展(节选) 四、赵少昂画展 五、吴作人画展 六、余钟志画展 七、孙宗慰画展 八、叶浅予之国画 九、介绍几位作家的作品第五讲 民间艺术之宝贵 一、全国木刻展 二、对泥人张感言 三、古今版画家中一巨星 四、剪纸艺术家陈志农先生第六讲 中外雕刻艺术 一、我对于敦煌艺术之看法 二、佐恩铜镌 三、帕提农 四、印度美术中之大奇第七讲 艺术大家 ……第八讲 艺术的出游第九讲 美与艺术第十讲 论中外艺术第十一讲 “吾所师者,造物而已”第十二讲 艺术家的素质第十三讲 绘画的技巧第十四 讲杂谈附录:徐悲鸿序跋徐悲鸿年表

章节摘录

书摘中国今日急需提倡之美术    吾人对艺术之需要,以恒情论,必在国家承平之世,人民安居乐业之时,所谓衣食足而后礼义兴也。我国今日可谓萃千灾百难于一身,芸芸众生,强者救死不遑,弱者逃死无所,语以艺术。无乃有言不以时之诮。顾爱美恶丑,出自天性,昔人研究最初人类之有衣服.其动机盖全出于审美之念。况吾人生长文化最古之邦,若必欲强其归真返璞,是何异闭聪塞明,重返原始生活!背进文化之原理,为事理所不可通,而况正道不彰,异说斯炽。吾人已往艺术之继承、现代艺术之改进,与未来艺术之创造,多有可商榷者,而以国家之力所提倡之艺术,尤必须与以正确之方针,此尤为急不可缓者也。    譬之平地筑屋,可以独辟蹊径,自莫基础,为事至易:苟欲毁一恶宅,从而另建,则增摧毁之劳;倘遇射棘丛生之地,复多斩伐之苦。从事艺术者,其难易顺逆之境,盖足与此相衡。人之天性,可与为善,而其惰性,最易作恶。故提倡者与投机者,恒不须臾离。庄子已有怯箧之俱,而先为制箧之谋,引人实箧,从而窃之。君子既可欺之以方,社会遂蒙污垢之耻,故反其道而提倡美术,结果恒得丑术。一如投机分子之从事革命,而多水深火热之罪恶也。    世界革命之目的,在消除一切阶级,维护思想自由。中国革命之目的,固无二致。而尤要者则为绝灭鸦片,严禁裹足,减少赌博之害。故中国之提倡新式美术,固应以杜绝外国美术八股为旨归。但于世界共同语言之原则,不可不诚意遵守。此原则维何?即于治艺者造端之际,正其视听是也。    为学之道,先求知识;知识既丰,思想乃启。否则思想将无所着落,而发为言论,必致语于不伦。今日中国之少年美术家.具知七十年来之各派名词,而叩以史珂帕斯、多那太罗等巨人,或郑虔、范宽为何代何国人,盖不知也。至于人体解剖,更茫然莫解。岂非教育颠倒,提倡背道之明证耶。此就纯正美术言之,犹未人于本题,目下就国势国力而言,欲在艺术上学之可用,用求其实,而有赖于国家力量之提倡者,盖无过于图案美术者也。    纯正美术,远于功利,对于社会,鲜直接之影响。图案美术之旨,在满足人类之生活,如绸之为物非不细软,但色泽花纹苟不佳.人即无取,反服色泽匀称之布,非以廉也。故制之失宜,金玉丧其值;制之合法,土木显其功。如中国之丝、之漆、之瓷、之木料.皆天下之美质也。吾先人殚思苦虑,用之至当,乃著其名于大地。各国收藏,视若至宝。五十年来,文化衰落,人习于惰,作焉不思。传及两代,真意全失。故外物充斥,罔有纪极,倘不急起直追,必致危亡不救。考欧洲大邦,皆设图案美术专校,吾国今日,先宜绍述古制。采取新法,利用美质,造作珍奇。粗者供日用,精者备收藏。且图案之术,能化恶为美;应用之当,俭之获过于奢。国人美感。于以养成。夫人之嗜好,赋诸天然,不能相强,故徒为爱国之空言。提倡国货之高论,其效仍微者,盖未能揣其本也。国货佳者,无俟提倡;其不佳者,奖誉无益。图案美术,乃促进一切工艺之不烦而克臻美善之学也。今日国产绸缎、绣品、陶瓷、漆器、木器等日用必须之物,俱无法自存。一言以蔽之,其形式、颜色,恶劣不堪,望而生厌.故无人过问也。四年前,吾游福州,归时思购百元之漆器,结果只用去三十余元,因其物象,实不能令人起热烈之欲。去年游南昌。于瓷器之感想尤劣。夫预备消耗者,尚不能令其消耗,可深悲矣。因忆昔游比国岗城见其玻璃花瓶数百种,无一不美,恨不能一一购之,以此例彼,真如霄壤。    P11-12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阅读本书的理由:    日本当代美术评论家吉村贞司说:“我感到遗憾,中国的绘画把曾经睥睨世界的伟大的地方丢掉了,每当我回首中国绘画光辉的过去时,就会为今日的贫乏而叹息。”     美国著名美术史家艾得瑞教授说:“我们还是喜爱中国宋代的山水画,那用长长短短的线条组成的山水画,西方画家根本无法企及,还有山水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也令西方人向往无穷。可是你们很多画家现在学西方的艺术,又想得到西方的承认,完全弄颠倒了。”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    中国美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绘画之比较家或爱好者,喜好绘画之青年、中西文化交流之研究家等。    关于美术革命与中国画的前途,持革命、改良观点者,曰改革派;对中国传统美术有深湛研究和浓厚情结,不主张革命者,曰传统派。  属于改革派的画家,有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  徐悲鸿“写实绘画论”被视为与林风眠的“中西绘画调和论”、刘海粟的“艺术个性论”、高剑父的“中西折中论”等,具有同样的影响与力度。  欧洲写实主义,又名现实主义,侧重“实话实说”、“实物实画”。西方绘画理论中之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法国米勒、库尔贝、杜兰埃等。题材上,他们排斥宗教、寓言、神话,而以当下景物与当代生活为表现对象。19世纪下半叶及20世纪初,俄国别罗夫、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柯夫等人,汇成更多为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潮流。20世纪初,“现实主义”一词传入中国,陈独秀、徐悲鸿等最早将其运用到美术批评中。  徐悲鸿被视为“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中国现代画坛上的伯乐”,“著名绘画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被郭沫若称誉为画坛“南北二石”的傅抱石和齐白石,都曾得徐氏相识之力。  他在《美的解剖》一文中,提出融贯中西的设想:“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如尊宋人尚繁密平等,画材不专上山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如荷兰人体物之精,法国库尔贝、米勒、勒班习、德国莱柏尔等构境之雅。”  陈独秀主张全部采用“欧洲的写实主义”于中国;康有为以“六朝唐宋”院体画为不二法门,主张排斥文人画;徐悲鸿则主张以中国传统“写实主义”为基础,采“欧洲的写实主义”之长……  他以为中国画的意境与概括能力,与西洋画的色彩与造型能力,乃是各擅其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徐悲鸿讲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非常好的书 徐先生的很多话收益非浅
  •      我倒是一直觉得所有艺术都是相通的,如音乐、绘画、文学……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而眼下能读到的关于文学的什么什么论,实在是眼花缭乱难辨鱼目与珍珠。所以,我对那些非文学的艺术家留下来的关于艺术的理论和看法相反更加尊重和期待。
      
       这本书的开头,是先生的平生求学小传,名《悲鸿自述》。这几天,我正经历今年最炽烈阳光的蒸熏。下午有时候会去游泳。一般我会带上一本书到游泳馆,累了聊以打发时间。但是经常读不进去,毕竟人声鼎沸。但是《悲鸿自述》这段朴实而深情的文字实在非常吸引人,先生早年多舛的身世和后来奇窘的求学经历,实在令人呜呼感叹,每每心折。
      
       我常想,为什么真正的艺术家,那些璀璨光辉的艺术品背后,总是隐藏着沥沥泣血的人生遭际。后来,我悟到,坎坷实乃磨砺心智催生思考的佳境。如果一个人的成长,十几二十年都找不到什么值得深深悲哀或者幸福的事情,那么这个人,他不可能艺术。因为上天连让他自我思考的机会都没有给他。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这样的人就是不幸的。其实,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丰衣足食、伉俪情深、儿孙绕膝、寿终正寝,如此的生活谁又能嘲笑它不好呢?只是个人的命运没法选择,给了你悬崖或者丰美的河滩地,都是命。少年时期读史铁生,那时候还不知道他瘫痪在家。但是历历文字中,我知道他一定是遭际了什么大不幸,正陷入痛苦的思索。现在闲来重读《我与地坛》,有时候会会心一笑。------自己也曾经历过陷入绝境而终日只得冥思苦想的境地。人容易在绝望中看见真理。好比只有置身于黑暗之中,才能把萤火虫的光芒都感受得那么清晰。
      
       先生认为所有的艺术都必须是现实主义的,或者起码是从现实主义出发。他非常气愤西方那些所谓的表现主义,同时也批评中国的写意画风。我记得亚里士多德在《诗艺》里也同样说过,诗乃现实生活之模仿。当然时代与所处环境不同,不过,我还是非常赞同先生的“现实主义”观点的。
      
       记得先生在书里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不才,实在无法理解庄子的“无为”观念。一句话印证他的执着。他说一个人如果想从事艺术,那么他必须下定决心成为一流的艺术大家,否则他什么也做不成。这使得我们对现下流行皈依老庄的潮流有了比较清醒辩证的看法。先生于那样窘迫艰难的困境中孜孜不倦求扣艺术殿堂的精神,实在令人唏嘘,我辈汗颜。想我曾经对人生也有过一些理想,然而最终耽于懒惰与贪图安稳,可能往后也不过在年迈之际感叹流水不复回。所以,我想执着终究是可贵的。生活毕竟不是松下问道那么闲逸简单。
      
       书里的画作大多不甚清晰,唯卷首的几页彩印可堪细品。最打动的是那幅《吹箫》,纯洁少女的眼神和情态,简直美得令人嫉妒。书读完了,我网上随意看了些资料,才知道那幅画的模特蒋碧微,竟然是先生的前妻。然后,又看了一些关于他们爱情婚姻的纠葛。时过境迁,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外人又能做什么评判。但我由《吹箫》一画,实在是深信先生对蒋碧微的爱,否则没有人能够画出那样传神的作品。反观先生为后妻廖静文画的肖像,就没什么惊艳之处了。据说蒋碧微女士在晚年作回忆录,深深怨恨先生对她的冷漠与不理解。想到林徽因的爱情,真真是印证了那句“得不到才是最好”。想林徽因一辈子口口声声“志摩志摩”,什么真诚天真爱美爱艺术之精神。而到了蒋碧微这里,就是冷如钉子的“徐先生徐先生”,他为了艺术冷漠妻子,为了艺术使妻子生活在拮据困顿之中……如果蒋碧微当年私奔不成,晚年仍做回忆录,我不惮以最浪漫的出发点,揣测出她将会多么情深意切、缠绵悱恻的语调来回忆她与一代才子国画大师徐悲鸿的一见钟情和凄苦别离。我更不惮以最世故的出发点,揣测美丽多情的林徽因嫁给徐志摩之后,又该因为徐志摩的不着边际、不善烟火而对之生出多少恨铁不成钢的怨怼之心……相爱与相守是多么相悖的两个词。
      
       末了,不免发一点牢骚。如果当世之下从事艺术的人,能够重拾起精神二字,那么,我想华夏文明的复兴,竟有些许可能。倒不能强求谁谁能有多么高洁的精神,只是大时代的话语并不重视文化。大家都是社会人,总会不自觉地拿社会通行的标尺来衡量人生价值。谁又能苛求谁呢?
      
      
  •   大时代下~~重视文化的人~~还是有的~~~~
  •   你还会游泳?
  •   那是。今年学会的。
  •   敝人也深覺林徽因沒嫁徐志摩是對的選擇 ,可能一部份是受了---人間四月天這部戲的影響,再綜合他(她)們的著作....
  •   所以说女人的幸福与她的智慧成正比。林徽因真是够智慧的,呵呵。
  •   人生为什么不能只是松下问道呢?为什么必须折腾呢?我觉得,正因为是绝大多数人给自己的人生设立了太多目标,所以人类才会走上不归路。如果只是“无为”,人类是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的。
  •   徐悲鸿所说的什么必定要下决心成为艺术家啥的我也不赞同。且不说他的目标的对错,至少他的逻辑是有问题的。他需要下定决心来成就自己,别人可不需要:老子不需要,庄子也不需要。他只是个出色的画家,思想境界可不高。中国近代的艺术家,真的只是艺术家,徐悲鸿也是其中之一。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技术活,所以画得细腻与否不一定与感情有关,与思想更无关。而且,有感情在、经历过苦日子也不能代表他就会有深刻的思想。举个例子吧,中国会出很好的演奏家(比如朗朗、马友友),但不会有个像样的作曲家,就是这样。中国近代的艺术就是模仿他人以及自我繁殖的艺术。
  •   一个人成年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始终是觉得,有宿命的关系。比如说徐先生即使不去作画家,也铁定成为不了老庄的后继人。更何况你看,老子的学生孔子,不也离祖师的观念相去甚远么?
    一个人选择哲学还是艺术,我觉得都无可厚非。前者理性一些,后者感性一些。相比一大群松树下的苍颜老头子,我想我个人显然更希望能够欣赏到更美的音乐、更传神的画卷和更动人的文学作品。
    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区别并不适用于套用一个画家的身份,即便要套用的话,我开篇就觉得了,画家那也应该是等同于作曲家而非演奏家的。
    还有,但凡是艺术作品,肯定跟感情有关。因为这本来就是一门感性的东西。良莠之别我想大概源于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天赋。在中国美术史上,徐悲鸿先生是提出并且实践了国画的改良。
    我喜欢那些历经悲欢得失然后用文学、音乐或者画卷将生活表达出来的人。比如,贝多芬啊张爱玲什么的,当然,要说思想境界此两人自然不该齐名,但在艺术表现感情和生活的形式上是一致的。
  •   生活与现实磨砺了所有人,然后筛出了能发光的精神体:妓院能磨砺,地狱也能磨砺,徐悲鸿在乎了形式,说明还不是造境。现实主义或者表现主义本无什么大区别,而各是在文化生命中的自然流露,便是自然的到此了,那体会了时代精神的人就是如此表现生命的。
  •   每一种艺术形式,要说仔细一点,那都是由区别的,比如文学里的唐诗和宋词,小说或者杂文。而每一个人,无论是艺术家或者欣赏者,我们也应该允许他们在这些形式里选择各自的喜好。比如我一直就不太喜欢故弄玄虚的东西,而徐悲鸿说他无法接受西方当时的绘画作风,把猫画成八只脚谓其的意思是“表现猫在运动时的状态”,在这一点上我亦是非常赞同的。
    更何况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造诣的人,必然会有一些来自于他自身经验和体验的独特观点,我觉得这非常正常,而决不能批评其“在乎了形式”。
  •   说句题外话,我国文学艺术的发现趋势是:字越写越多,神越写越虚。
  •   刚好在读这本书。
    “如果一个人的成长,十几二十年都找不到什么值得深深悲哀或者幸福的事情,那么这个人,他不可能艺术。因为上天连让他自我思考的机会都没有给他。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这样的人就是不幸的。其实,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丰衣足食、伉俪情深、儿孙绕膝、寿终正寝,如此的生活谁又能嘲笑它不好呢?只是个人的命运没法选择,给了你悬崖或者丰美的河滩地”
    最近也是走到了人生的低谷,不知道该如何拯救自己。
    一同在读的还有几本佛学的书。佛告诉人们不要太执着,可执着是我的本性呵。。
    说艺术,一起在读的有傅雷的,有李叔同的,加之先前的丰子恺的,回头比较着讨论。
    以前觉得林徽因所经历的才是旷世之恋。后来觉得蒋碧薇晚年的感情更加打动现在的我。
  •   关于执著与否,我觉得恐怕是----尽人事,听天命。
  •   ls說言甚是,凡事太执著累的是自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