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单纯 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编  页数:544  字数:3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际儒学研究》第16辑,内中具体收录了:《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探析》、《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初探》、《论儒学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当代儒学范式——一个初步的儒学改革方案”》、《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等研究文章。

作者简介

  单纯,浙江绍兴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就读于云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博士后。曾为香港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爱尔文尼亚学院讲座教授等职。已出版及完成的著作有《西方新闻传播论文集》、《海外华人经济研究》等。

书籍目录

致辞  在“2007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在“2007国际儒学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上海师范大学李进校长致辞——2007年国际儒学高峰论坛开幕式  在“2007国际儒学高峰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第一编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儒家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论纲)  精神强力论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探析  对儒学传统与民族精神关系的点滴思考  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初探  弘扬儒学核心价值,培育民族精神  论儒学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  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现代诠释第二编  儒家经典文本与思想  方法论舆儒学研究——研究庄存舆春秋单之新发现  “褴”亡而后《春秋》作  “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小考  当代儒学范式——一个初步的儒学改革方案”  儒学“成己成物”思想的现代价值第三编  儒家伦理与宗教问题  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  五伦观念的再认识  关于儒学与宗教关系的再思考——从儒学何以具有宗教作用谈起  儒教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文化基础第四编  儒家社会与政治思想  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宇宙秩序一社会秩序一家庭秩序的互相通约——宋明理学家宗法和谐建构的秘密  焦兹的和会三教和复性之旨——兼论中国文化的融释精神  和谐社会思想之研究  儒学道德心理观念与和谐社会构建  与西方相比较的儒学政治思想逻辑——兼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民本”新诠  论德治与法治的互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一个特点  秦汉儒家政治合法性思想探源——《尚书?周书》研究  褴、理舆理性:从克己后褴为仁谈起

章节摘录

  第一编 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儒家的宗教观及其现实意义(论纲)  中央民族大学 牟钟鉴  一、儒学是人学(怎么做人。如何治世),不是神学(不引导人们向往天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不以崇拜超人间的神秘力量为主轴),但保留宗教性(畏天命、重祭祀)  在儒家仁礼之学中,人学是基点,神道隶属于人道。“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是关键。人通过修养和教化,可以成为文明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不需要仰杖神的拯救。社会通过德政和礼义,可以成为文明社会,由乱世到大同,不需要等待神的恩赐。  二、夏商周三代是宗教文化,可以简称为尊天敬祖教  核心是三大崇拜:祭天、祭祖、祭社稷,形成郊社宗庙制度。周代强调“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出现重人轻神的萌芽。孔子的儒学是在超越三代传统宗教、发扬人文精神中形成的,它是一种“哲学的突破”,但它是“温和的突破”(见余敦康:《宗教?哲学?伦理》)。所谓“温和”,一是突出“人”,却不否定“神”,二是肯定“神道设教”,纳神道归于人道。敬天尊祖是礼文化的宗教形态,儒家学说是礼文化的哲学形态。  三、儒学的宗教观  由孔子开创、继由《礼记》系统化的儒家主流派的宗教观,其要点有:(一)“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不热心神道,又保持敬意,取中庸的态度。(二)祭祀报本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祭祀为“报本反始”(《郊特牲》),“不忘其所由”(《祭义》),有功烈于民者,祭祀以资纪念,故“祭思敬,丧思哀”(《论语?子张》),是情意的表达,并非为了得到神的护佑。(三)“神道设教”(《周易》观卦彖辞),“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祭者,教之本也”(《祭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中庸》)。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六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