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熊向晖  页数:5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熊向晖是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老共产党员,长期从事我党地下工作,解放后在外交战线上担任要职。近十年来,作者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写下了大量回忆文章。这些文章叙述真人真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如地下十二年的工作、周恩来、李克农与年日内瓦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真相、“乒乓外交”等,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增订新版)将这些重要文章重新修订,结集出版。

作者简介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19年4月生,安徽省凤阳县人。    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分队负责人之一。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到国民党胡宗南将军的部队“服务”,从事秘密情报工作。1939年3月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毕业后,至1947年5月,任胡宗南将军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1947年9月到美国Western Reserve大学研究院学习,1948年9月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1954年随周恩来总理出席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任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室主任。1961年随陈毅副总理出席讨论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任中国代表团顾问。1962年至1967年,任中国驻英国代办。1967年1月,奉命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1970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不久作为周恩来总理的助理,参加同美

书籍目录

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第一部分抗日战争初期到胡宗南部队“服务”首次聆听周恩来的教导胡宗南察言观色周恩来下闲棋,布冷子胡宗南委任我当他的机要秘书开始执行特殊任务第二部分第三次反共高潮周恩来在延安告急时到达西安朱老总一电退胡军胡宗南查究泄密者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胡宗南筹应周恩来周恩来在胡宗南举办的酒会上周恩来同我密谈一刻钟周恩来虑事周细入微周恩来谈第三次反共高潮第三部分抗战胜利至全面内战爆发胡宗南决定保荐我去美国留学王石坚传达中央指示周恩来命我到南京面谈童小鹏接我去梅园新村周恩来对“事故”的坦诚态度和周密处理同周恩来、董必武共进“工作午餐”照周恩来的指示做第四部分解放战争开始阶段蒋经国为我证婚保密局打我闷棍胡宗南“要比共产党还革命”毛泽东、周恩来事先获悉蒋、胡进攻延安计划周恩来、朱德在延安动员大会上讲话派胡宗南的机要交通员送情报胡宗南“解放延安”的喜与忧从延安易手到周恩来在陕北公开祝捷“特殊任务”结束后的余波第五部分年建国前后纽约一香港一北平周恩来谈西安情报工作周恩来向张治中“公开一个秘密”附录一:毛泽东的评价和《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发表后海内外的巨大反响与评论附录二:《毛泽东传》中对胡宗南侵占延安记述的补证周恩来、李克农与年日内瓦会议附录:关于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问题周总理对我的几次批评“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真相中国代表团准备参加亚非会议蒋介石批准进行的政治谋杀案发后有关各方的态度周总理亲自交涉“克什米尔公主号”案件周总理派我去香港错综复杂的斗争周总理及时解决同印方合作中的问题从政治上考虑我留港或回京真相大白历史不会忘记附录:熊向晖向中国政府的报告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年四位老帅对国际形势的研判和建议中共九大政治报告对国际形势的论断毛主席交给四位老帅的任务陈总主持“国际形势座谈”四位老帅《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对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关系的探索四位老帅《对目前局势的看法》和陈毅打开中美关系的设想四位老帅疏散中美关系终于打开结语斯诺最后一次访华的几件史实附录一:毛泽东是否说过“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附录二:我的一点补充(龚育之)“乒乓外交"史话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是些什么人?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是怎样提出访华要求的?外交部和国家体委为什么认为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时机还不成熟”?为什么周总理在外交部、国家体委的报告上加批后又送毛主席?毛主席对周总理的批注是否同意?毛主席如何及因何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庄则栋等为何敢于同科恩接触?代表团领导人曾否及时报告北京?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的消息传出后有什么重要新闻?“乒乓外交”一词是怎么产生的?年毛泽东同尼克松的谈话: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先生——兼析《:演唱唐诗宋词之谜》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历程毛泽东“没有想到"的胜利——回忆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经过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是哪一天?毛泽东主席与“小国弱国人民会议"附录:毛泽东主席对一篇新闻稿的修改毛泽东向蒙哥马利谈“继承人"关于九一三事件的一段往事出使墨西哥周恩来总理关注香港大学访问团周恩来关心孙中山伦敦蒙难室从第二次亚非会议搁浅看周恩来光明磊落的外交风格周恩来总理的一件批示三个“最后一次"周恩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创者邓颖超向杨振宁谈周恩来关于周恩来的遗体处理关于周恩来的结婚照片关于周恩来的工作精神

章节摘录

书摘餐桌上摆了一个冷盘,四菜一汤,一小杯葡萄酒。董老说:你来一趟不容易,喝这一杯酒,慰劳慰劳你,也慰劳慰劳恩来。周恩来为我夹菜,最好吃的是“狮子头”。    周恩来问我:胡宗南要进攻陕北,为什么蒋介石要他暂缓?我说:胡在抗战期间没有多少战功,想攻占陕北,提高声望。蒋认为目前攻占陕北,军事上意义不大,政治上不到火候,命他暂缓。周又问:日本投降以来,局部战争不断,你看蒋介石会不会发动全面内战?我列举所知的情况,指出蒋早就策划全面内战,“复员整军”只是汰弱留强、汰疏留亲,“战区”将改成“绥靖公署”,就是适应全面内战的体制,全面内战的军事部署已经完成。蒋已判明苏联不会干预,蒋已确知美国将给予支持。蒋抢东北,夺华北,还都南京后,为巩固中枢,要向苏北、中原开刀,发动全面内战为期不远,胡进攻陕北将是最后一着。    周恩来说,他从其他方面也获得蒋将发动全面内战的消息,听到我的介绍,更加清楚。他说:我党同蒋斗争了许多年,经验很丰富,蒋的任何阴谋诡计都骗不了我们。日本一投降,毛主席、党中央就作了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蒋邀毛主席去重庆会谈,你和其他一些同志提供了蒋毫无诚意的情报,这和毛主席、党中央的判断相符。毛主席本来不想去,蒋再三邀请,考虑到国内国际的情况,毛主席接受邀请,目的是揭穿蒋的和谈骗局。签订《双十协定》前后,没有摸清美国的底。我们很了解蒋介石,很不了解美国,我们缺少同美国打交道的经验,以为美国愿做“和事佬”,以为马歇尔来调处,当初态度还算公正。当然,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一个演变过程,美国内部也有过不同意见,但是我们对美国本质的认识,远远不如对蒋介石、国民党本质的认识那样清楚。现在看来,美国从抗战期间的“扶蒋用共”转到日本投降以后的“扶蒋压共”,又逐渐转到“扶蒋灭共”。美蒋利用和谈掩盖内战。我们不主动放弃和谈旗帜,同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已有准备。现在要进一步准备蒋在美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以后怎样打垮他。    P35-3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一刻钟的密谈,周细入微的考虑,蒋经国的证婚,保密局的闷棍,错综得杂的政治斗争,神圣特殊的任务扑塑迷离的情节……

编辑推荐

一刻钟的密谈,周细入微的考虑,蒋经国的证婚,保密局的闷棍,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神圣特殊的任务扑塑迷离的情节……这是来自一位中共地下党员口述的历史,《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增订新版)以生动的笔调叙述真人真事,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是熊向晖写的(有些是他女儿写的),熊是清华学生,在校期间加入共产党。大学只上了一年半,因抗战爆发中断学业,在周恩来安排下,作为一棵闲棋进入胡宗南的部队,先后做胡的秘书、侍从副官长达八年之久。胡宗南对熊颇为器重,后送熊到美国留学。熊解放后回大陆,做外交工作。解放战争中,通过熊的情报,胡的一举一动,陕北了如指掌,“国民党的作战计划还没下达到军一级,毛泽东就知道了”,毛泽东说,熊向晖相当于几个师。周恩来为称熊向晖等三人为中共情报工作的“后三杰”。  这本书写了很多情报与外交工作中的事,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个地方,一是毛泽东的举重若轻。很多人知道中国有名的“乒乓外交”,其实乒乓本身并不重要,就是没有乒乓也一样会有中美建交,有意思的是,那真的是美国主动想跟中国建交。毛泽东与尼克松的对话也很有意思(一定要看原始记录,转述的东西,包括尼克松自己的转述,都失去很多味道),毛泽东思考问题真的有战略高度,而表达出来却相当轻松幽默。另一方面,毛1969年即安排陈毅、叶剑英、聂荣榛、徐向前研究国际形势,几个人的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与当时中共官方表达--如九大的会议报告完全相反),从后来二十年的发展看,真的是非常准确和精辟——而且也被毛采用了。而中国加入联合国的事,就在加入那一年,1971年,毛泽东还说,不急,不管乌鸦叫还是喜鹊叫,今年不加入联合国。国内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在...国际上其实还是很主动的。--想想前面一本书《官运》里的主角,一个地委代理书记,就那么累,毛他们那么大的事,反而那么轻松,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同时印象较深的还有周恩来的细致,以及每件事前的准备周密,遇事的分寸把握。毛对文字的把握能力。  这些都是闲话,回头说本贴的标题。  与熊向晖一同进入胡宗南部队的有差不多三十人,胡一一面试,面试的时候,胡点名,每个人起立答到,胡问一些问题,在本子上记下对每个人的评价(划圈,有的一个,有的两个,最多的三个)。轮到当时只有19岁的熊向晖时,他为了给胡印象,回答的时候,没有起立。  胡问他为什么参军,他说为了革命,然后两个说了几句孙中山革命的事,熊说,对革命有四种态度,有参加革命的,有支持革命的,有对革命无所谓的,有反对革命的。胡突然发问,对反革命怎么办?熊脱口而出:“杀!”  胡对熊印象极深,划了四个圈。后来,就逐步培养熊。  换到我,从胡的角度来看,这次面试真是极其失败。后来,有不少人怀疑熊是共产党,都给胡档了回去,甚至出现明显的泄密事件,胡也不曾怀疑过熊。胡其实是太爱才了,这成了他的盲点。  根据我现在的看法,凡人说的话不是正常人的话,那这个人,就一定有一些不正常的想法,那个说法就不是真实的。这种故意的做作,是“伪”,是要警惕的。比如熊的坐着说,而不象其他人一样起立。遇到这样的面试者,我肯定是不要的。  另外,这个“杀”字,让人不寒而栗。历史上这样说过这个字的,是高洋,北齐的皇帝。当年他小的时候,他老爸高欢拿了一团乱丝,让他和他哥哥高澄来解,高澄解不开,高洋拿刀砍下去,说“乱者,斩!”高洋后来做了北齐的皇帝,不过晚年有精神病,杀人如麻,并折磨大臣。我不知道胡宗南和熊向晖知不知道这个典故。这样的人,不是说不可以用,尤其在战争年代,要杀人的地方,但是,是不可以重用的。  总结,启示是,一个人的才(内涵)、职业精神(处事)、忠诚的道德(对人),这是三个不同的东西,看人的时候,切不可以以一方面的光环,影响了另一方面的判断,不然会吃大亏。  第一层容易犯的错误是“爱才”,因一个人有能力,就舍不得,这倒还好,还容易改。但第二层,因其职业精神,做事努力,就觉得他有德,这是更容易犯也是更致命的错误。胡氏这两点都犯了。 阅读更多 ›
  •   而且相当篇幅是别人的来信和对当时事件的一个介绍,感觉不值这个价钱。
  •   作为情报工作“后三杰”之一,应该有很多传奇故事,但本书对于情报工作的讲述不是很多。但作为本人的经历,可信度很高。 发给我的这本书印刷上有点瑕疵,字体有轻有重。
  •   书的前半部分很精彩,后面的部分一般
  •   没啥好看的热点,以为跟潜伏似的,结果很失望
  •   情报内容不够,前半生地描述还是不够,后半生的篇幅较多,看头不够。他封面照片简直帅透,还以为是明星,看内容才知道是真品。
  •   这本书很详细 很有趣 让我了解很多历史机密
  •   前半部分还可以,后面就比较简单和枯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