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案例与评论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张承耀  页数:271  

内容概要

  《企业管理案例与评论(教学案例1)》这本书深入到企业内部,将企业实行“解剖”,采取归纳的方法对企业管理进行研究。全书分“点评”与“时评”两大部分。“点评”是针对某一案例所写的,附有背景资料即案例原文;“时评”则是独立的文章。既有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有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有不同产业的情况,也有不同地区的情况;既有中国企业的实际,也有外国企业的经验……

作者简介

  张承耀,男,1947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1964年入清华大学学习;1970年2月到本溪钢铁公司做技术工作;1980年到日本进修技术一年。从1982年到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为我国第一批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博士研究生两名中的一名;毕业后留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至今。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组织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到日本东京大学任客座研究员一年。  1995-1996年负责主持了院重点课题《控股公司的理论与实践》;1996年至1999年负责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课题《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问题研究》;1999-2000年负责主持了所重点课题《企业管理案例编写模式研究》;2000-2002年负责主持了院重大课题《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与管理科学的发展》。  其他负责主持和参加的课题还有《铁道部股份制改造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点评第1篇 激活人力资源/3案例 安徽饭店“大营销”的实践/5第2篇 时代造就的“英雄” /12案例 国有企业岂能如此改制/13第3篇 成功的“另类” /17案例 创维国际化之路/18第4篇 实质是股东的改变/23案例 中国医药重组“风急雨骤” /25第5篇 “一舵双桨”新思路/29案例 中远散货运输公司“变无常形”的博弈/30第6篇 为别人就是为自己/39案例 双星集团开发大西南的步伐/43第7篇 进退皆由企业定/49案例 雅戈尔建设纺织工业城引起的争论/51第8篇幽默型组织/56案例 河北黄骅信誉楼商厦的经营之/57第9篇 “大企业战略”的对比/65案例 三星平衡的持续之道/67第10篇 难能可贵的正面突破/70案例 天菊集团国际竞争逞英豪/72第11篇 构造策略联盟的实践/79案例 旭日集团组织结构的特点/80第12篇 航空业大发展的号角/87案例 首家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浮出水面/89第13篇把管理还给人/91案例 “仿生学素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92第14篇 商机就在大脑里/99案例 商机东北/100第15篇抓住大机会/109案例 中国公司创造世界级绩效的思考/113第16篇 私营经济的发展方略/127案例 上海市青浦区私营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128第17篇信心来自何方/140案例 2002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报告/143第18篇 向前人学习企业管理/165案例 孔祥毅教授解读晋商/167第19篇 国有控股公司的典范/192案例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的主要经验/196第20篇 没有合适的价格/211案例 英国、日本出售电信国有股的比较/213第二部分时评第21篇 资本之手激活现代产权/219第22篇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223第23篇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意见/229第24篇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解读/235第25篇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时刻/238第26篇 我国纺织业近期几个苗头性问题/243第27篇 轨道交通是否可以点石成金?/247第28篇 电信企业改制与发展战略/251第29篇 寻找经营伙伴/259第30篇 扶贫的出路在于扶强/263第31篇 申奥大势中的西城/267

章节摘录

  改到深处是减人。安徽饭店减人的诀窍又在哪里?他们的高招是“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把难题的突破放在基层。客房部原来定员130人,人员明显过多。他们要求部门减人,但工资仍按130人核发。三个月后,又将客房部人员指标订到90人,部门有意见了,饭店把三个月的用工考核数据拿出来,基层只好心服口服。原来为了减人增资,部门在三个月中的平均用工只有90人。接下来,饭店继续实行“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三个月又进行一次微调。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几个回合,客房部在利用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员工人数从130人减少到了61人。其他部门也进行了成功的削减。餐饮厨师从以前的60多人减少到30多人;工程部从70多人减少到49人;撤销楼层值台员,一下子就减少了18个人;总台采取接待和收银合并,减少了十来人;总机与客房服务中心合并,又减少了近十人。饭店员工总数从最高峰的1200人减少到800人,现在则减少到500多人。可见,建立科学合理的减人机制更为重要。  在减员的同时,他们增加了培训的力度,使广大员工提高了对质量的重视,提高市场意识,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真正实现精简高效。  企业用工更加灵活实际了。以前早上实行打卡制,名义上监督工作时间,其实坐在班上可能是无谓的消耗。早8点上班,晚5点下班,下午6点业务高峰时,许多重要岗位反而没人了。现在他们提出“有效工作时间”,要求员工没有事时可以不来或晚来,但有效的工作时间必须要保证。结果是营销部等部门部分行政班推迟到了晚上8点下班,工作的有效性明显加强了。  企业还从2003年初实行了一种“轮休”制度。对于目前的几百人,如果进一步市场化运作,还可以再精简一部分。但考虑到从1000人精简到500人,余下的大多数已经是比较优秀员工,应该尽量不精简掉。为此,企业规定了每人每年轮休一个月的制度(每月至多休息一周,分三个月以上休完),既达到精简人员的效果,又没有把相当于50位的人员推向社会。加上前面说到的每年约有几十人外派培训与管理,这一进一出就达到节省100人的水平,每年可以节省用工费用10%,约50万元。总经理室领导与员工一样,也有轮休任务,即使工作忙,确实离不开岗位,也要按规定拿轮休工资,只享受基本生活补助。这种灵活的休假制度刚一推出,就受到员工们上下一致的拥护。大家十分理解总经理室的良苦用心,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价值,灵活地处理家庭事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企业管理案例与评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