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骆兵  页数:325  

内容概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对文学创作逐渐具有了审美的意识和美学的追求,对文学作品不断地进行加工、改造、润色、修饰、精益求精、于是,从通俗文学的主干上不断分叉出“雅”、“俗”两根支干。  换句话说,各种文学体裁都是由“俗”而逐渐演变成“雅”的,例如,被王国维先生称之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标志、雅文学的代表唐诗、宋词,等等,当初莫不发生于民间,是名副其实的“通俗”而又“通俗”的文学。  当然,通俗文学与雅文学的区别是鲜明的。通俗文学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语言以浅显明白见长,读者对象主要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的市民百姓。雅文学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在语言优美精致见长,读者对象主要是处于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大夫。不过,通俗文学与雅文学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  本书作者从通俗文学的角度对李渔的戏曲与小说及理论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解释了李渔的戏曲理论与小说理论。作者将狭小的研究视野扩展到李渔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宏观入手,从微观把握,从李渔、李渔的个别作品、李渔的某些理论观点去透视其中蕴涵的文学的历史线索、历史结构、历史影响。

书籍目录

导 言1第一章 李渔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道路1第一节 砚田糊口的人生抉择1一、李渔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2二、李渔独特的人生抉择4三、“穷骨”、“恶岁”,矢志不渝9第二节 亦文亦商的创作生涯18一、以出版为依托的通俗文学活动18二、蓄养家庭戏班,自娱、会友、谋生23三、一生怀两大绝技,造园与小说、戏曲互补34第二章 明清之际学术转变与文学思潮对李渔的影响43第一节 学术转变孕育的山人清客43一、怀疑精神与创作个性43二、心学为体,实学为用50第二节 思潮激荡催生的文学观念65一、文学发展观念66二、文学崇俗观念72三、文学主情观念80第三章 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87第一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一)87一、李渔戏曲理论的现实性和立法意义87二、李渔戏曲理论体系的创新性与全面性97第二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二)141一、李渔戏曲理论的艺术辩证性142二、李渔戏曲理论的实用功利性162第三节 李渔的小说理论168一、对小说的地位和形态的认识169二、对小说的价值和创作的认识178第四章 李渔的通俗文学创作187第一节 李渔的戏曲创作187一、精华与糟粕并存——李渔戏曲创作的思想性187二、妙计与错误交合——李渔戏曲创作的戏剧性195三、雅人与俗趣相济——李渔戏曲创作的娱乐性207第二节 李渔的小说创作220一、劝善与惩恶并重——李渔小说创作的思想性220二、悖谬与对比结合——李渔小说创作的手法227三、雅化与趋俗交融——李渔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236第三节 李渔的戏曲改编247一、李渔对前人创作的戏曲改编247二、李渔对自创小说的戏曲改编256第五章 李渔通俗文学理论与作品的传播263第一节 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和作品在国内的传播263一、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在国内的传播263二、李渔的通俗文学作品在国内的传播273第二节 李渔的通俗文学作品和理论在国外的传播295一、李渔的通俗文学作品和理论在韩国、日本的传播296二、李渔的通俗文学作品和理论在欧美的传播299结 语307主要参考与引用书目311后 记323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说到通俗文学,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个“雅”字,联想到诗、词、散文等雅文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正统文学。所谓雅文学,实际上是一个相对“通俗文学”而言的概念或者说范畴。文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通俗”的。从文学的萌芽和发展来说,一般都认为是韵文学在先,叙事文学在后,如在诗歌产生之后才有戏曲、话本小说的产生即是。  鲁迅先生认为,诗歌产生于远古人们的劳动,其时人们一边劳作,一边发出有节奏的呼声,以便减轻劳苦的程度,抒发自己的心绪和感情,鲁迅先生把他们称之为“杭唷杭唷”派。

编辑推荐

  李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研究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现今,人们对李渔及其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认识和评价也日趋客观、公正。本书在对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中注重寻求它对历史的继承与嬗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