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联盟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冯进路  页数:237  

内容概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急剧的技术变革、全球竞争、知识经济凸显等特征。在这一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不断创新、争取主动适应并改变环境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手段。然而要通过自身投资获得所有资源或提高能力,实现创新目标,单个企业将要付出高昂的物质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还要冒着失去灵活性和管理能力不足的巨大风险。因此通过战略联盟的知识转移,借助于外部力量来实现企业创新目标,降低风险,成为很多企业的必然选择。经过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归纳和分析,我们提出本书的研究问题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持续竞争优势,联盟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组织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是什么;进一步看,为了保证创新效果,联盟的不同控制方式对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如何。”通过实证研究,基本证明本书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即不同类型联盟的知识转移与企业的不同类型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匹配的内在联系。然而,一方面,为了提高创新效率,联盟的知识转移需要同时提升企业能力,并通过企业能力的发挥促进创新;另一方面,为了控制创新风险和联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必须加强联盟控制,并使不同类型的控制方式能有效调节联盟知识转移实现企业创新的过程。    本书所做的创新性工作可概括如下: 第一,将动态变化环境下,联盟知识转移过程,企业能力构建、联盟不同控制方式的调节作用和创新方式的选择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并通过加权多元线性回归和交互模型等技术对该模型进行了统计验证。这一模型证明了联盟依赖知识转移构建动态能力和运作能力的路径关系,以及联盟依赖知识转移改善不同类型创新的多条路径,得出不同控制方式对联盟知识转移实现创新过程具有调节作用的结论,弥补了以往单纯对知识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或单纯对企业能力与创新之间关系、联盟控制的效率进行孤立研究的不足。    第二,将联盟知识转移划分为显性知识转移与隐性知识转移两种基本方式。由于创新过程具有高风险性,为了降低风险,不同类型的创新,需要不同类型知识来源的匹配。本书提出联盟显性知识转移有利于应用性创新,隐性知识转移有利于探索性创新。这一结论加深了人们关于知识与创新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降低创新过程的风险提供了启示,为今后理论界研究知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这一结论强调了联盟显性知识转移的重要性。以往关于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要么对知识类别不加以区分,要么过于强调隐性知识的价值。本书特别强调了联盟显性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的重要意义,为今后知识创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第三,更加完整和系统地分析了联盟知识转移实现创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论证了联盟知识转移既可以通过知识的整合与利用。也可以通过能力的提升来影响企业的创新。联盟隐性知识转移提升动态能力影响企业探索性创新,联盟显性知识转移则提升运作能力影响企业的应用性创新。本书的这一结论扩展了目前关于企业动态能力来源的研究,认为除了企业内部积累,联盟的隐性知识转移也是动态能力的重要来源。这一结论还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于动态能力应用的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动态能力可以促进企业的探索性创新,从而实现竞争优势。此外,这一结论还从基于资源 (知识)的理论和基于能力的理论相结合,为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第四,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交互作用模型,分析了联盟知识转移实现创新过程中控制方式选择的有效性。指出信任控制在理论上是更加有效的控制方式,无论对联盟显性知识转移还是隐性知识转移,都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明确提出联盟企业选择不合适的控制方式会增加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例如,契约控制就负向调节了联盟隐性知识转移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的影响效果。这一结论进一步强化了我国背景下联盟控制方式的独特内涵。我国企业提高合作质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还是通过信任控制的方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关系来固化合作。此外,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和交互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今后深入研究联盟知识转移实现创新过程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冯进路 管理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现就职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我国著名管理学专家、“长江学者”、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垣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创新与企业管理。2001年曾作为核心成员,参加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合作的“国有企业重组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重点研究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同年还参加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转型时期企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主要负责深圳和西安两地企业的调研组织工作。2002年作为主要参与人,负责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企业绩效评价机制研究”的中期汇报工作。2003年下半年参加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陈至立国务委员任副组长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战略项目组,任区域科技发展专题组秘书,参与区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工作。2004年作为主要执笔人,协助导师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柔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此外,还主持或参与多项企业咨询课题,如西安御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设计项目、长庆石油勘探局第一采油服务处战略规划项目等。曾先后在《科研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预测》、《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英文论文3篇。研究成果曾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实践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1.3 本书研究的问题、内容与目标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安排 1.5 小结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于知识的观点及其在联盟知识转移实现创新过程中的应用 2.2 联盟控制研究综述及对联盟知识转移实现创新的启示 2.3 企业的能力理论 2.4 快变环境下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关研究评述 2.5 小结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本书关键术语的界定 3.1 联盟知识转移实现创新过程的理论分析 3.2 本书关键术语的界定 3 3 小结第四章 联盟知识转移实现企业创新概念模型及假设的提出 4.1 联盟知识转移实现企业创新概念模型的提出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4.3 小结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实证分析的数据收集 5.2 本书所涉及的变量的度量 5.3 实证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程序 5.4 相关主要研究参数说明 5.5 实证检验的结果 5.6 小结第六章 讨论与启示 6.1 联盟隐性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6.2 联盟隐性知识转移影响企业探索性创新的途径 6.3 不同控制方式对联盟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调节作用 6.4 联盟显性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6.5 联盟显性知识转移与运作能力对企业应用性创新的影响 6.6 不同控制方式对联盟显性知识转移过程的调节作用 6.7 本书研究的实践意义 6.8 本书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企业联盟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又是一篇博士论文,所运用的方法都是老套路,不过好在是对联盟的分析,知识转移在联盟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可以,其他就没有什么了
  •   学术研究可以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