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人谈30年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徐根初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11出版)  作者:徐根初 编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前言

如何看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走过的每一步?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下一个30年将如何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不同角度俯瞰、审视、分析、反思、总结30年所经历的实践,对于前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中华战略文化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及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由“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策划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项目,集中对改革开放30年中10位中国著名前驻外大使、10位中国知名企业家、10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的经历、视角、感悟和期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具体、丰富、形象的历史画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与崛起的深刻变化,诠释了下一个30年将面临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本特别系列访谈的重要特点:①政策建议导向访谈;②被访嘉宾经历丰富、思想敏锐、见解独到;③国别、行业具有代表性,行业涉及范围广泛,在企业性质方面包括国有、合资、股份制和民营不同类型;④在被访30位嘉宾中,有10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⑤在被访的20位中外企业家中,有8位博士,10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中,3位是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另外7位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大多都有在中国20年以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见证了中国30年的巨大变化;⑥期待与展望是访谈的重点;⑦内容丰富,其中许多内容和照片真切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有些是第一次公开。

内容概要

  如何看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走过的每一步?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下一个30年将如何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不同角度俯瞰、审视、分析、反思、总结30年所经历的实践,对于前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中华战略文化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及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策划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项目,集中对改革开放30年中10位中国著名前驻外大使、10位中国知名企业家、10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的经历、视角、感悟和期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具体、丰富、形象的历史画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与崛起的深刻变化,诠释了下一个30年将面临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特别系列访谈的重要特点:①政策建议导向访谈;②被访嘉宾经历丰富、思想敏锐、见解独到;③国别、行业具有代表性,行业涉及范围广泛,在企业性质方面包括国有、合资、股份制和民营不同类型;④在被访30位嘉宾中,有10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⑤在被访的20位中外企业家中,有8位博士,10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中,3位是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另外7位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大多都有在中国20年以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见证了中国30年的巨大变化;⑥期待与展望是访谈的重点;⑦内容丰富,其中许多内容和照片真切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有些是第一次公开。

书籍目录

10位前驻外大使:1.中国正在勇敢地走向世界——专访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先生2.国力是外交的本钱——专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先生3.改革开放是近50年世界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专访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先生4.中国不是“泥足”巨人——专访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先生5.21世纪将会更加美好——专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6.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专访中国前驻埃及大使吴思科先生7.只有富强起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专访中国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先生8.改革开放有利于台海和平发展——专访中国前驻肯尼亚大使薛谋洪先生9.风云激荡的外交30年——专访中国前驻巴西大使原焘先生10.一切归功于思想解放——专访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先生10位中国企业家:11.走向世界的“爱国者”——专访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冯军先生12.做战略型企业家,勇敢参与国际竞争——专访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金志国博士13.三十年来家电王国,四百亿元民营企业——专访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董事长梁庆德先生14.国企改革真正促使我们思想解放——专访中国新兴铸管集团董事长刘明忠博士15.改革之路不平坦——专访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16.法治引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专访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博士17.从思维和概念上走向国际化——专访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畏伍淑清小姐18.唱响中国机会——专访新东方教育研究院院长徐小平先生19.改革是一代中国人的幸运——专访杭州民生药业董事长竺福江先生20.一个民族企业家的责任——专访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女士10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21.未来令人振奋,变化还将发生——专访印度工商联合会(中国)执行董事兼印度信实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阿都尔先生22.长野咣史的中国情缘——专访日本日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野咣史博士23.中国的变化令人振奋——专访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中国)总裁戴坚定先生24.保持政策持续性是改革开放的关键——专访法国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杰先生25.中国正在回归常态——专访瑞典(中国)商会主席兼瑞典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何墨池先生26.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不可逆转——专访德国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27.黄浦江畔的沉思与展望——专访美国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宋振宁博士28.天容万物,海纳百川——专访美国星巴克咖啡公司(中国)总裁王金龙博士29.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专访欧盟(中国)商会主席伍德克先生30.中国“智造”,惠及世界——专访美国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博士

章节摘录

10位前驻外大使:1.中国正在勇敢地走向世界——专访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先生程瑞声,上海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5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历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驻缅甸大使,中国驻印度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现任中印名人论坛中方顾问,中国南亚学会顾问,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程瑞声在外交部务虚会上提出调整外交方针,被媒体称为“文革”后外交部" 呐喊" 第一人。之后,他上书力陈调整外交政策的八点建议。10多年后,阎明复同志在向他祝酒时说:“为你的两篇文章,我向你敬酒祝贺。”当时的驻俄大使武韬说:“你是改善中俄关系的有功之臣。”现在,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外交家最担心的是国内的社会公平问题。他说,印度人民党也曾锐意改革,将GDP 年增长率搞到9%,但社会公平出了问题,结果失去了民意。这个教训值得注意。中国正在勇敢地走向世界——专访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先生7月8日下午4 点,我们赶到海淀南路外交部家属院,在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先生的家里,采访了这位从事外事翻译和外交工作50年的老外交家。程大使曾担任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翻译,对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充满深情回忆,而对现实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则存有忧虑之心。钦佩邓小平的勇气中华战略文化论坛(下称论坛):作为职业外交家和国际问题专家,您对中国这3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感悟是什么?程瑞声:我的外交生涯整整50年。1952年到外交部,2002年退休,刚好50年。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这50年的感受,正如1949年毛主席庄严宣告的那样,“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而现在,对这30年的改革开放,可以用一句话说,“中国人从此勇敢地走向世界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建立了新中国,这是我们整个改革开放的基础。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中国人从此走向世界。“站立起来”,“走向世界”,刚好是连续的。我觉得这个概括符合历史事实。为什么说是“勇敢地走向世界”呢?我认为改革开放,除旧布新,很不容易。我是1934年出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15岁,当时已经懂事了。1950年,我参加了抗美援朝。可以说,见证了成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整个过程。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我们那个时代过来的许多人,包括我本人在内,一时都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更不用说比我年长一些的解放前就为建立新中国流血奋斗的那一辈老干部,有的甚至对搞经济特区痛哭流涕。为什么?认为一辈子奋斗,就是要把帝国主义的特权、租界消灭掉,现在又要搞这个,不是复辟了吗?这就是我认为“勇敢”的意思。邓小平如果没有勇气是做不了这件事的。我念一下改革开放初期我写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那些对改革开放担心的同志应该认识到,正是由于他们那一辈人流血奋斗,使国家赢得了完全的独立和主权,才使他们曾反对过的那些东西的' 回来' 同过去有本质的不同。”观念的更新非常重要。比如说,我们过去对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怎么看?认为资本主义或者帝国主义一天天走向衰亡,社会主义一天天走向胜利。但我们看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再譬如,改革开放会不会牺牲独立主权?我们这一代人都知道解放前上海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会不会重新出现?中国开放后会不会受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制约?如何处理吸引外资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1997年,我把对此类相关问题的思考写成了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的观念更新》。当时,我参加中印两国关于经济改革的一个双边研讨会,会议印发了这篇文章,印度人非常赞赏,还拿到印度全国发表。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比中国强,他们认为我们的观念更新比他们快。论坛:看您的回忆录,您在改革初期就同邓小平同志有接触,对他的思想有所了解。请谈谈您的一些认识。程瑞声: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恢复工作后,很快就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我有幸于1978年1月陪邓小平同志访问缅甸,是最早零距离了解他改革开放想法的人之一。陪他出访时,我是亚洲司副司长,主管东南亚外交事务,也担任缅甸语翻译。而他复出后,第一个访问的国家就是缅甸,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访问期间,有一天,韩念龙副外长和我陪他吃早饭,邓小平同志先讲了一些赞扬川剧的话。接着,他说要发展旅游事业,中国地方大,名胜古迹多,要多开放一些城市,搞好旅游景点的建设,多办一些旅游公司。这时,我就向邓小平同志汇报,那是197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华,我陪同他在游览桂林时,他对我说,你们中国把旅游业好好抓一下,每年收入外汇至少可以是20亿美元。当时我根本不信这个话。但邓小平同志听完我的汇报后,连连说道,好好搞几年,肯定能达到,还可以超过20亿美元。中国现在旅游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些数据。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的人数达到了132亿人次,外汇收入是490亿美元。这可是是李光耀讲的20多倍!2007年国内的旅游人数是161亿人次,其收入约7771亿人民币。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只有邓小平这样伟大的政治家,才有勇气做出这样的决断。我们一开始对开放是半信半疑,顾虑很大。这种顾虑不是我一个人有,普遍都有。看看一些老干部的回忆录,里面都有所记载。从八点建议到全方位外交论坛:您在外交战线亲历了改革开放30年,这里面肯定有许多精彩和难忘的故事。程瑞声:2005年,《党史纵横》杂志第7期有一个很长的报道,文章的题目是《文革后,外交部" 呐喊" 第一人》。这篇文章记述了我在1979年的一段经历。1978年12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与此同时,我感到,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我国在外交方面也有过一些重大失误。但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外交上的拨乱反正往往比国内工作要困难得多。国内工作只涉及中国自己,纠正错误相对容易。而外交工作是双边关系,涉及中国和对方国两家,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很多情况下,我方有错误,对方也有错误,甚至对方错误更多更大。有时,对方的错误又往往掩盖了我方的错误,使后者不容易被察觉。同时,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和情绪,有时也会使问题变得更难以解决。正是这个时候,我看了1979年1 月18日至4 月3 日理论务虚会的一些内部文件。在这次务虚会上,对苏联问题有所涉及。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作为一名外交工作者,该是到了就苏联问题发表自己意见、讲真话的时候了。论坛:1979年5月,外交部召开的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务虚会上,您关于苏联问题的发言和文章堪称“重磅炸弹”,是这样吗?程瑞声:我文章的核心是建议对苏关系必须做调整。为了进一步阐述我对中苏关系的观点,我于1980年9月4日又给中央写了一封“万言书”,这份“万言书”比我在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务虚会上的文章更进了一步,主要就调整对苏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就调整中国外交政策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建议的中心思想是大幅度改善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同时保持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良好关系。论坛:这应该讲是一个从斗争转向合作的全方位外交方针的建议。程瑞声:是的。现在,我们在十七大报告里看到了“全方位外交”这个词。 我的“万言书”送给中央主要领导后,当时并没有得到答复。但我感到事情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当时建议调整外交政策的呼声愈来愈高,其中有不少老同志,我的老上级、原驻缅甸大使李一氓也是其中的一位。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关系逐渐松动。中国和苏联的谈判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但最终取得了重大成果。1989年5 月,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邓小平同他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中苏实现了党和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在戈尔巴乔夫访华之前,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于1988年12月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这次访问,恢复了中印两国领导人的互访,成为中印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展望与期待论坛:您对未来30年有何展望?程瑞声:作为职业外交官,展望未来,我最想谈一件事情:中印两国的崛起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其意义可能远远超过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美国的崛起。因为现在正处于全球化和高科技时代,这对国际局势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印两个国家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目前,亚洲没有一个全亚洲的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和印度可以联合倡导、探索在亚洲建立一个涵盖整个亚洲的区域性组织,至少可以先搞一个安全方面的组织。论坛:对未来有什么期待?或者说,中国在今后改革发展中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程瑞声:从中国和印度以及非洲来看,最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之后,还要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比如说贫富悬殊,基尼系数过高,必须解决。2007年,印度人民党认为印度GDP 的年增长率已经发展到了9%,大选一定能胜。但选民还是穷人多,结果人民党下台了。当然,两国情况不一样。印度人的革命精神不强。印度是等级森严的社会,而且有轮回转世思想。你富就是前世给你带来的富,我穷就得认命。因为印度社会信奉种姓等级制度。种姓是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不准外人参预的社会等级(身份)集团。种姓在古梵语中称“瓦尔纳”,意为“肤色”、“品质”;印地语叫“提” ,意为“种”、“出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意译为“种姓”,按照这种制度,每个人一出生就属于一个特定的等级,职业也是世袭的,各等级间界限严格,不能通婚,不能交往,甚至不能同井而饮、同席而坐。印度社会分四大等级:“婆罗门”(僧侣)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刹帝利”(贵族、武士),掌握政治、军事实权,是古印度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吠舍”(农牧民、工商业者),多属被剥削的小生产者;“首陀罗”(奴隶、杂工、仆役),是没有任何权利的被压迫、被剥削者。此外,还有大量的处于社会最低层的“不可接触者”,这种制度盛行于印度教教徒中。印度的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对整个社会起着极大的分裂作用,在今天的印度社会中仍有很大影响。我刚到印度,一次,我在院子里扫地,一位印度园丁飞快地跑过来夺走了我的扫帚,因为在印度人看来,扫地这种活计,只是下等种姓人干的。印度的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比中国强。他们的宗教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自身的开放和发展。论坛:那么,您认为今后30年中国最应该把握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您对未来的期待与展望。程瑞声:坚持基本路线100 年不动摇。有了这一条,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就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一句话,要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2.国力是外交的本钱——专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先生李道豫,祖籍安徽,生于上海,1952年进入外交部,历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外交部国际司司长。1988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部党委委员。1990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3年,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现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湾战争、李登辉访美、中美关系紧张,在一场场“危机外交”中,李道豫大使以其高超的国际形势辨析能力、国际事务把控能力和外交谈判艺术,为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唇枪舌战、斗智斗勇。他跑遍美国50个州、遍访100多位美国议员,向美国宣示中国。9月9日上午,秋雨刚过,空气清爽,在北京阜外大街一座大厦里,这位精神矍铄的资深外交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国力是外交的本钱——专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先生中华战略文化论坛(下称论坛):您作为我国资深的外交家,是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李道豫: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有段歌词说: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消灭了剥削压迫,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真正富起来。这个歌词很通俗地讲述了中国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从我国的外交角度讲,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外交的新时代。尽管我们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但是真正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把合作同和平发展并列放到外交政策的重要议程上,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给我国外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目标,也形成了新的思想,现在很多外交新概念和新思想都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中美关系:一波四折论坛:中美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如何打开局面的?李道豫:在改革开放这30年中,我们所处的国际社会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国际形势经历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我们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特别是在一股股反华浪潮中,我们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国际声望越来越高。客观地讲,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外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强大国力为后盾,我们应对国际上的这些复杂局面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是1978年12月16日公布的,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外交关系,正好与改革开放同步。因此,中美新时期的外交关系,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论坛:中美关系在我国的对外关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美建交除了当时众所周知的国际方面的因素外,我们国内的一些推动因素是什么?李道豫:外交政策是内政的延续。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萦绕于心的,就是怎样为国内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本身是向国际开放,并且是全方位的。我们不仅需要国外的市场,还要吸收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而其主要来源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意义上,中美关系成了我们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一环。如何发展中美关系,就不能不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中美建交的全过程都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掌握,正是由于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使两国正式建交顺利完成。在建交之后的1979年初,中美关系第一件大事就是邓小平同志访美。那次访问影响非常大,为中美关系初期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后,中美关系保持了10年的良好发展时期,虽然这10年当中也是困难重重。第一个困难就是卡特任满,里根执政。里根一上台就在台湾问题上给我们制造了麻烦,特别是在售台武器问题上。经过我们与美方严正交涉,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经过磋商谈判,终于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达成协议,并发表了《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这个事件之后,中美两国之间虽然还有一些小的波折,但是两国关系的发展基本平稳,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领域,逐步开展了各种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论坛: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很不平坦,您就任驻美大使亲身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和危机?李道豫:中美之间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断了。1989年6月5日和20日,布什政府分别宣布对华制裁措施、中美高层来往中断、军事合作全部停止,经贸来往也受到很大的困扰。中美两国关系跌入中美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时期。由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对美形成了一定的牵制,以及美国在解决海湾危机、实现柬埔寨和平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布什政府又开始了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进程。1990年底到1992年初,中美两国之间逐渐恢复高层官员互访,两国关系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好景不长,美国国内因为总统大选期间党派之间的竞争,为了维护共和党的竞选利益,1992年初,布什政府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劳改产品“出口”以及纺织品“转口”贸易等多个问题上,对我国采取了强硬政策。当年9月,布什政府又公然允许对台出售武器,严重伤害了中美两国关系。但是,在两国关系的晦暗背景下还有一点亮色,那就是布什总统在我们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接连否决了民主党在国会提出的取消我国“最惠国待遇”的决议。

编辑推荐

《30人谈30年》: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30人谈30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