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茶道趣话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西苑  作者:乔柏梁  页数:215  

前言

中国人有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生活中须臾不离的饮品,同时,也是“开门七件事”之中唯一一件可以入道之物。在隋唐之前,茶叶一直都是皇家贵族的专享的饮品,在陆羽的《茶经》诞生之后,茶叶的产量才逐步增加,茶叶开始作为生活必需之物,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茶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许多种深意,茶不仅是文人士大夫羽扇纶巾、松间石上、竹炉泉水烹茶时的雅趣,也是历代高僧修行时降服睡魔的良伴,赵州和尚一句“吃茶去”,流传千古,成为禅林佳话。后来,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茶叶不仅是生活之需,同时也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各地藩镇势力割据。唐德宗为了筹集粮饷,消灭割据势力,开始对茶叶销售征收高额税金——将茶叶销售的十分之一作为税金,这项政策执行了两年,极大地缓解了由于战争给国家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在此之后,茶叶税成为唐王朝的救命稻草,每当财政出现困难,朝廷就会立刻开征茶叶税,以解燃眉之急。宋、明两朝,茶叶不仅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那个时代,军队离不开战马,而中原地区的战马全都来自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茶马贸易。明朝初年的茶马贸易价格是“马一匹,茶千八百斤”,到了明代中叶,马价已经压低至“上马八十斤,中马六十斤,下马四十斤”,边境部落对明朝不断提高茶的价格大为不满,明朝中叶爆发的“清河堡战役”就是一场典型的由于茶叶贸易引发的战争。16世纪,中国的红茶被荷兰人带到欧洲,成为极受王室宠爱的名贵饮品,随着皇室贵族品饮红茶之风日隆,普通的市民和商人也争相效仿,由此引发了英国绅士、淑女频喝下午茶的时尚。当时,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大量的工业品急需寻找市场,而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出口到欧洲之后,换取了大量白银,而英国生产的工业品运到中国之后却大量滞销,在中英贸易之间,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之下,英国商人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运到中国之后,严重地影响到中国民众的身心健康,导致吏治腐败、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英国的鸦片商人从这种血腥的交易中获得了巨额利润,于是鸦片输入量与日俱增,由道光即位之初的每年四千余箱,到了道光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由于鸦片的泛滥,才有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后来,由此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由于贸易逆差引发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的噩梦不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茶叶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见证了一段实业救国的佳话。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随着战火的蔓延,北平、天津、上海相继沦陷,日寇的铁蹄踏人中原,兵临湖南、湖北,安徽,中国几个重要的茶叶产区先后陷入战火……由于战争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曾一度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维持中国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出口不受战争的影响,1938年秋,中国茶叶总公司派出冯绍裘等人前往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开辟新的茶区,增加茶叶出口的总量,换来外汇以纾国难。在中国老一代茶人的艰苦努力之下,1939年,云南顺宁茶厂生产了500担滇红茶,用马帮沿鲁史古道运到祥云,再从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再装进木箱铝罐,转运香港出口,销往世界各地,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的茶叶为艰苦的抗战换回了宝贵的外汇和战略物资。中国的茶叶发展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巅峰,同时,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兴衰。以上举其大宗,茶叶作为人民生活中绝妙的饮品,自古以来产生了许多的佳话,这些故事对于年轻的一代认识茶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文化具有莫大的作用。我们回顾中国历史上这些茶叶的趣话,为的是让更多年轻人通过中国茶文化的发展道路,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路走过的行程。

内容概要

  中国人有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中国人生活中须臾不离的饮品,同时,也是“开门七件事”之中唯一一件可以入道之物。  在隋唐之前,茶叶一直都是皇家贵族的专享的饮品,在陆羽的《茶经》诞生之后,茶叶的产量才逐步增加,茶叶开始作为生活必需之物,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茶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许多种深意,茶不仅是文人士大夫羽扇纶巾、松间石上、竹炉泉水烹茶时的雅趣,也是历代高僧修行时降服睡魔的良伴,赵州和尚一句“吃茶去”,流传千古,成为禅林佳话。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茶中典故 第一节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第二节 茶圣陆羽的人生传奇 第三节 茶经中的“鬼故事” 第四节 碧螺春的传说 第五节 监狱关不住的“广陵茶姥” 第六节 《红楼梦》中飘茶香 第七节 《镜花缘》中美女论茶第二章 盛世气象:唐代荼书与贡茶. 第一节 中国文献中关于饮茶的记载 第二节 《茶经》问世 第三节 伟大的传承:张又新与《煎茶水记》 第四节 唐代的贡茶制度与茶诗第三章 官廷稚玩:两宋茶书与贡茶第四章 化繁为简 元代粗犷放达的饮茶之风第五章 继往开来 明代对功代茶文化的继承第六章 几成绝响 集大成的清代茶事第七章 君主王后爱茶之缘第八章 名人与茶第九章 禅茶一味第十章 品水说泉第十一章 茗中雅趣第十二章 中国名茶大观录第十三章 中国历代茶诗欣赏

章节摘录

中国历史悠久,区域辽阔,其汉语方言众多,汉字在早期出现过“语音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代表茶名的汉字就有十多个,诸如荼、诧、■、槚、苦茶、蔎、茗和茶等。《诗经》提到“荼”字的近十处,虽然并不全部指茶,但“谁谓茶苦,有甘如荠”(《邶风•谷风》),“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豳风•七月》)等,则被学者们认为是关于茶事的最早记载。西周的古字书《尔雅》,其中也有“槚,苦荼”的解释,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晏子春秋》,亦有晏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的记述。此外,汉以来如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扬雄的《方言》、东汉华佗的《食经》以及《桐君录》等书,均有茶事记载。随着饮茶越来越多,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记述茶事的文献也一代比一代增加。早期有关茶的记载虽然较为简单,但也留下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资料。像“荼生益州,三月三日采”(《神农本草》),就指出茶树原产地的益州是最早的茶区之一。“荆巴间采荼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在《广雅》中,最早记叙了饼茶的制法、泡茶的方法等。这说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巴国境内,已有人工茶园培植的茶叶。茶作为非常珍重的贡品,献给周王室的记载,见于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这则记载说明,当时的茶叶生产已达到一定的水平。那时城市中已出现经营茶粥、茶饮的茶摊。而在早期的记载中,许多文字都谈及茶叶的功能功效,如饮茶日久,《神农食经》记载:“茶若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桐君录》中说,饮茶可以却睡不眠,“巴东别有真茗荼,煎饮令人不眠。……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荼饮,亦可通夜不眠”。古人发现茶和中草药同样可以治病,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将茶、乌喙、桔梗、贝母、苓草、芒硝等一起,列为中草药。由于早期文献对茶叶效能的记载和赞誉,说明了古人对于茶叶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饮茶的风尚。早期文献记载的许多趣闻轶事,反映了在饮茶方面由于南北地域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官至谏议大夫的王褒所写的《僮约》里,在规定僮仆的任务中就有“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荼”两条。“烹荼尽具”是指烧茶、泡茶的茶具要准备齐全,并洗涤干净。“武阳买荼”是指到武阳去买茶叶,供居家饮用。在当时的社会时代里,自给自足的生产占居主导地位,但茶叶要赶到集市上去购买,可见汉代巴蜀地区茶叶商品化已达到相当程度。至南北朝时,南齐永明十一年(493)齐武帝颁下遗诏,说自己逝世后,在灵前祭祀不必杀牲,只要供上糕、水果、茶、饭、酒和肉脯就可以了,还规定“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南齐书》)。可见,南朝朝野己普遍接受了茶饮。北方贵族不喜茶饮,甚至鄙视、抵制饮茶的习惯。南齐秘书丞王肃因父亲获罪被杀,投归北朝,任镇南将军。刚到北方上任时,王肃吃不惯羊肉和奶酪,常吃鲫鱼羹,同时喜欢喝茶。喝起茶来,一喝就是一斗。北朝士大夫称为“漏卮”。数年后,王肃参加北魏孝文帝举行的朝宴,却大吃羊肉,喝奶酪粥,孝文帝很奇怪,问道:“卿为华夏口味,以卿之见,羊肉与鱼羹,茗饮与酪浆,何者为上?”王肃为了迎合北方贵族,回答说:“羊是陆产之最,鱼为水族之长。都是珍品。如果以味而论,羊好比齐、鲁大邦,鱼则是邾、莒小国。茗最不行。只配给酪作奴。”孝文帝大笑。从此,北朝士大夫都将茶称为“酪奴”。然而,这种情况并不长久,及至隋朝统一南北之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由于隋文帝爱好饮茶,上行下效,“由是竞采,天下始知饮茶”(《隋书》)。当时流传着一首《茶赞》:“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饮茶风尚,终于在北方传播开来。自此饮茶文化逐步由混沌向文明嬗变。这种嬗变使记载茶的文献资料也不断地增加和丰富,以至出现了全面的、系统的茶书专著,这是历史造就的机遇。到了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唐代的茶业充满活力,气象万千;茶产日兴,名品纷呈,饮茶之风大行朝野,茶叶贸易十分活跃,封建茶法,应运而生。正所谓时代造英雄,由于茶业的发展和繁荣,唐代中叶,陆羽撰成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此开启了中国茶文化书籍的千年发展之路。

编辑推荐

《中华上下五千年茶道趣话》推荐:中国人有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人的生命之魂。回顾中国茶的历史,让我们从中感悟人生的智慧,使我们的生命充满茶的芳香。让我们一起在新年伊始,捧起这本图文并茂之书,尽赏茶中雅趣。禅茶一味,品出智慧人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上下五千年茶道趣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讲解详细,带图文解释。可以让我们了解茶的基础知识。是一本科普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