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名事未解之谜

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高天成  页数:532  字数:490000  

内容概要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世事如棋局,神秘莫测,人间之事本如白云苍狗,变化多端……    回想一下吧,你所知道的伟人,圣人,真的那么伟大、那么完美吗?历史上的那些臭名昭著的暴君真的那么可恶吗?     有的人劳碌一生,机关算尽,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而有的人似乎一夜之间功成名就,却未费吹灰之力,这是为什么?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古往今来,说这句话的,b既有圣人、伟人,也有恶棍与汉奸。为什么要等若干年以后再说?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    其实,历史上的许多事情,都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迹团渐解,方得水落石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名人身世探疑第二章  中国贪官奸臣大揭秘第三章  世界著名疑案第四章  奇异的死亡第五章  权术玩弄者第六章  他们为何会成功第七章  同为情困第八章  名人的家第九章  惊世之败第十章  聚财有术第十一章  名人名将的可悲下场第十二章  拨开著名女性人物的迷雾第十三章  真耶?假耶?第十四章  归宿与结局第十五章  谈婚论嫁第十六章  中外帝王之谜第十七章  不解之谜第十八章  真假传说第十九章  是非功过谁评说第二十章  名人大历险第二十一章  敢为天下先第二十二章  性格与命运第二十三章  名将高官惊天下第二十四章  名妓也风流第二十五章  令人迷惑的命运

章节摘录

  圣人孔子的出生之谜?  历史上孔子被尊为圣人。由于史籍记载的模糊和理解史籍的不同,致使孔子的出身问题,千百年来纠缠不清。  有人说,孔子是私生子,或者说是野合而生,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有没有根据呢?让我们先看一看孔子本人的生活情况吧。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孔子3岁上就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了下来,把他抚养成人。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不到三十岁,孔子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有些人愿意拜他做老师,因此,他就办了个私塾,收起学生来。  孔子35岁那年,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想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有重用他。孔子又回到鲁国,仍旧教他的书。跟随孔子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后来,他在鲁国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长官),又从司空调做了司寇(管理司法的长官).  齐景公给霍}定公送-班女乐,鲁定公从此天天吃喝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离开了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当时,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当然没有人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重用他。  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他又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关于他的生平也成了人们喜欢的话题。而他的身世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孔子是私生子的说法尤其流行。  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孔丘生而其父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于是孔子怀疑他的父亲的墓地在何方,母亲颜征在不愿告诉他。  为什么要隐瞒呢?因为“叔梁纥和颜征在野合而生孔子”。也就是说,孔子的身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私生子”。汉朝的郑玄为《礼记》作注时也认为:孔丘的父亲和颜氏野合而生孔丘。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因羞耻而不告孔子,孔子自己后来也隐瞒了。“孔丘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就是说,孔子他父亲的墓地有疑惑,但是他的母亲不告诉他,这就是孔子身世的第一种说法。  古文断句没有标点,同样一段文字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便产生出了第二种说法。  清朝雍正年间,高邮举人孙读《礼记》时,得出结论认为:孔丘3岁丧父。后母亦去世。孔子想将父母合葬,但不清楚埋在鲁城外东南部的父亲墓是浅埋的,还是深埋的。前者为过渡性的,可以改葬,后者为正规的坟墓,不能改葬了,孔子十分慎重,特地拜访了一位老人,这才知道其父的坟是浅埋的,于是孔子把其父的遗骨迁起来,和其母合葬在防地。不存在“母讳之”的同题,孔丘是正规婚姻的结晶,不是“私生子”。  第三种记载认为:“古代婚嫁的礼品很多。一样礼没有,就被别人说成是私奔、野合。《孔子家语》说得明明白白,颜征在听从父亲意见而出嫁.怎么会产生六礼不备的情况呢?”当然,孔子父亲当时是否因经济原因而缺礼.世俗是否因其某礼未备而遂起流言:“孔丘是野合而生”,不得而知。  第四种记载说,孔子父母正式结过婚,但年龄相差大了,被时人称为“野合”。《孔子家语》记述:叔梁纥原妻是鲁国的施氏,但生的9个都是姑娘,所以他又娶妾,生下男孩孟皮。可惜孟皮足有毛病,于是他又向颜氏求婚。叔梁纥老了,颜征在还年少,所以叫“野合”,这不合礼仪。可见孔子所处时代人们不赞成年龄过于悬殊的婚姻。  第五种说法是,“感天而生”。颜征在向尼山祷告,乞求神灵降给她儿子,当时叫“野合”。尼山坐落于山东曲阜东南60里(曲阜、泗水、邹县三县交界处),五峰并峙,状如莲花。此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生下来后,头像如尼山之形,所以取名孔丘,字仲尼。后来,儒生们为了避“圣讳”,改称其为尼山。  此山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庙周围的千余棵古柏,皆有枝无叶,形似毛笔,古名文柏。庙内供奉着叔梁纥、颜征在、孔子、孔丘之子鲤、孔丘之孙孔假(子思)的牌位……  因此,崔适在《史记探源》中写道:“此文疑作”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于尼丘扫地为祭天之坛而祷之。遂感而生孔子,故日野合。”  孔子到底是不是私生子?迄今众说纷纭,还有待史学家进一步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外名人名事未解之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