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周凡  页数:42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1968年“五月风潮”的结束和西方7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危机” 的出现,部分新左派理论家开始以多种方式解构古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并对意识形态的自主性进行立论和诠证。后马克思主义在对古典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中,重新调整社会主义策略并重建对社会主义价值的信念。《后马克思主义》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背景、问题域及其理论特征。以期为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国外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状、问题域及其争论点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周凡,西方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副主编,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及国外马克思主义,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多次获得学术研究成果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译文)3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有和关报刊、网站及内参转载。李惠斌,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主编。专业方向: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主要学术成果:《企业劳动产权概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哲学研究》、《重读共产党宣言》、《全球化:中国道路》、《新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等论著;主编《社会资本主义与社会发展》、《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前沿报告》、《全球化与现代性批判》、《当代西方学术前沿研究报告》、《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等20余部;发表《重新认识按劳分配问题》、《剩余价值的社会主义分配》、《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民主党问题》等学术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发生学探察(代序论)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 社会主义战略,下一步在哪儿? 阶级“战争”及其之后 政治与现代性的局限 后结构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中的精神分析:以阿兰·巴迪欧为例 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学习与历史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它访谈录 政治、辩论和学术:欧内斯托·拉克劳访谈 尚塔尔·莫菲谈竞争主义、卡尔·施米特以及激情在政治中的作用 欧内斯托·拉克劳与尚塔尔·莫菲访谈 接合理论与后马克思主义:斯图亚特·霍尔访谈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 主体立场、接合与本质主义的颠覆 技术、占有与意识形态:超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二分 激进政治的未来  ----论拉克劳、莫菲与无政府主义 变化的动力:阶级、政治和市民社会  ----从马克思到后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与后马克思主义问题后马克思主义与新社会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和新社会运动 论后马克思主义和新社会运动 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心灵的社会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运动 实践的后马克思主义和生态主义能做些什么?编译后记

章节摘录

  一、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与“后马克思主义"意谓  在对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的词源学追溯与考察中,头一个应该提到的恐怕就是匈牙利裔著名物理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教授(Michael Polanyi,1891--1976)。虽然麦克伦南(Gregor McLennan)把科尔(G.D.H.Cole)的《马克思主义的意义》(1948)及卡尔·波普的《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归于“较旧的后马克思主义”文本,①但是,在这两个文本中后马克思主义这个词都没有出现。而波兰尼在其长篇哲学著作《个人知识:走向一种后批判哲学》一书中却明确地使用了后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波兰尼在这部全面表达其哲学思想的鸿篇巨制中,提出了他的后批判哲学的知识学,系统论证了知识的个人性和默会性,阐述了知识的信念寄托、知识的形成与展示的内在信仰承诺。这种后康德哲学的个人知识论构成了“后马克思主义”一词的出现的哲学语境。  ……

编辑推荐

随着1968年“五月风潮”的结束和西方7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危机”的出现,部分新左派理论家开始以多种方式解构古典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并对意识形态的自主性进行立论和诠证。后马克思主义在对古典马克思主义的解构中,重新调整社会主义策略并重建社会主义价值的信念。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背景、问题域及其理论特征,以期为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国外后马克思义发展的现状、问题域及其争论点提供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马克思主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