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生死学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郑志明  页数:31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道教本质上是一种重视人体生死的宗教,重视生命的养生与送死,特别重视身体的修炼。道都庞大的教义体系是离不开与生死学的关系,要求真实面对生死的课题,是以人体作为媒介,发展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特殊宗教形式。道教对生命的关怀是经过长期的理论与经验的累积,有著丰富人体修道的神学体系,重视人在天地宇宙中的精神地位,是落实在身体的锻炼功法上,大谈养生与送死之道,肯定生命经由修养可以达到精神不死的境界,认为人体能以长寿的养生工夫,契入到道的长生境界,完成了人体与道的合一愿望。

作者简介

郑志明,1957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曾任南华大学通识学院院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嘉义师院语教系主任。专研中国宗教哲学、民俗学、神话学,近年来偏重在道教生死学、佛教生死学、医学理论等课题。著有《台湾传统信仰的宗教注释》、《台湾传统信仰的鬼神崇拜》、《宗教组织的发展趋势》、《宗教神话与崇拜的起源》、《宗教与民俗医疗》、《宗教的医疗观与生命教育》、《宗教神话与巫术仪式》:《宗教与生命关怀》、《传统宗教的传播》等三十余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一一道教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神”与“人”的一体性  三、养生与医学  四、阴阳和气的房中术  五、导引与气功  六、存思与内丹  七、祝由与符咒  八、结  论第二章 《老子》的医疗观  一、前言  二、《老子》的身体观  三、《老子》的病因说  四、《老子》的诊疗法  五、结  论第三章 《庄子·齐物论》三籁说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何谓三籁  三、三籁与吾丧我  四、二与一为三  五、结  论第四章 道家思想在安宁疗护上的运用  一、前言  二、道家思想对临终者的灵性疗护  三、道家思想对安宁疗护工作者的灵性照顾  四、道家思想对当代安宁疗护的启示与作用  五、结论第五章 《太平经》的生死关怀  一、前言  二、从“两为一合”到“三合相通”的天人思想  三、“重人贵生”的生命关怀  四、“自爱全形”的人体修炼  五、“端身靖神”的救生死之术  六、“守一明法”的心灵治疗    七、结论第六章 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医疗观  一、前言  二、仙人的自我医疗  三、药物养身观  四、术数延命观  五、结  论第七章 《阴符经》的生命观  一、前言  二、人与天地一体  三、人与神一体  四、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实践  五、结论第八章 《养性延命案》的生命关怀第九章 道教科仪音乐的生命关怀第十章 杜光庭《道德直经广圣义》的生命观第十一章 《灵剑子》“内丹”说的生命修挂观第十二章 从《道法会元》谈宋元符箓法派的生命修持观第十三章 张宇初《岘泉集》的生命观第十四章 王道渊《性命混融论》的生命观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老子》的医疗观  一、前言  老子思想基本上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存在体证,虽然可以运用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文化情境之中,但是其根本的关怀,还是在于实现与证成生命圆满的存有意义与价值。主要是建立在形上学的宇宙论上,推求到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决定与自己生命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这是一种对生命存有的文化医疗,关心的不是个体外在生理形式的病痛与灾难,而是从宇宙法则的终极关怀,扩充人的主体生命在天地运行秩序中的对应之道。这种医疗的观念,从人类生理自然的欲望与本能中,领悟到生命存有的形上作用,以心灵层面自我调适来维护与保养机体的正常运作。  老子对“身体”的看法,不是从生理的本能处来说的,而是从生命精神领域扩大了存有的内涵,以物我的泯除,达到身心灵的整体和谐。“身体”只是生命象征,不等于整体的生命,若执著于身体将导致于生命力的萎缩,失去了内在自我创造的无限能量。老子主张对“身体”作形上性的思考,从“无身”、“后其身”与“外其身”等观念,追求不受欲望所指使拨弄的主体生命,是超越于自然生理与心理之上的智慧观照,“身体”不只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从有形的躯体升华到无形的心灵,肯定人性自我超越的创造本能。医疗的对象除了身体以外,心灵方面的诊断与治疗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课题,从精神的会通,来导引出内在生命力的展现与发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教生死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系统、深入,有学术价值
  •   独特的视角研读道家、道教文化,比较专业的生死学方法——值得推荐
  •   内容太不专业了,有这方面爱好的建议看看“道海玄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