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辈子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页数:276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一辈子》:世界文学第一线。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书籍目录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自传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八十述怀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老年谈老
我写我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九十述怀
坎坎坷坷,一路走来
观剧
回忆
寂寞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母与子
寻梦
一条老狗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三个小女孩
两个小孩子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老人
Wala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西谛先生
盼望有这样一个书斋
我和书
藏书与读书
我和北大图书馆
我的书斋
《季羡林散文集》自序
清华颂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梦萦未名湖
真希望有一个天国
枸杞树
夹竹桃
海棠花
怀念西府海棠
槐花
清塘荷韵
神奇的丝瓜
晨趣
黄昏
听雨
兔子
老猫
相期以茶
养生无术是有术
赋得永久的悔
1987年元旦试笔
1995年元旦抒怀——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放光明
相期以茶
回家

章节摘录

那是提心吊胆的一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旧事重提,好像是拣起一面古镜。用这一面古镜照一照今天,才更能显出今天的光彩焕发。二十多年以前,我在大学里学习了四年西方语言文学以后,带着满脑袋的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回到故乡母校高级中学去当国文教员。当我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可以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我终于抓到了一个饭碗,这简直是绝处逢生;惧的是我比较熟悉的那一套东西现在用不上了,现在要往脑袋里面装屈原、李白和杜甫。从一开始接洽这个工作,我脑子里就有一个问号:在那找饭碗如登天的时代里,为什么竞有一个饭碗自动地送上门来?我预感到这里面隐藏着什么危险的东西。但是,没有饭碗,就吃不成饭,我抱着铤而走险的心情想试一试再说。到了学校,才逐渐从别人的谈话中了解到,原来是校长想把本校的毕业生组织起来,好在对敌斗争中为他助一臂之力。我是第一届甲班的毕业生,又捞到了一张一个著名的大学的毕业证书;因此就被他看中,邀我来教书。英文教员满了额,就只好让我教国文。就教国文吧。我反正是瘸子掉在井里,捞起来也是坐。只要有人敢请我,我就敢教。上面的自传是1988年写成的,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在人生百年中,十年是一个不短的期间。时移世异,人事沧桑,今天的我已经非复当年之我了。现在中央党校出版社要出版我的《牛棚杂忆》,希望能附上我的一篇自传,使读者能了解牛棚里的季羡林究竟是何许人,并且建议就用上面这一篇,再加上点延续,一直写到今天。这个建议是合情合理的,我准备采纳。  但是,仔细一琢磨,却有了困难。上面这一篇是有头有尾的。如果在尾巴砍上一刀,狗尾续狗,难免不伦不类,不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考虑再三,决定保留上篇的完整性,再补上一个下篇,看上去,同样是完整的。1988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头呢?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实行了十年,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经济繁荣,人民欢乐,知识分子这一个解放后历届政治运动都处在挨整的地位上的社会群体,现在身上的枷锁砸掉了,身心都感到异常的欢悦,精神又振奋了起来,学术界和文艺界真是一派大好形势。我自己当然也感觉到了这种盎然的春意。虽然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是,学校决定我不退休,我感到很光荣,干劲倍增。不似少年,胜似少年,怡怡然忘记了老之已至。我虽然已经没有正式的行政工作,但是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却是有增无减。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我被选为主席、会长或名誉主席、会长的有七八个之多。至于理事之类,数目更多。不顾不问的顾问,一个团体的或一部书的,总有几十上百个,确实数目,只有天老爷知道,我个人是搞不清楚的。大型丛书,上千册的,上百册的,由我担任主编的,也有三四部。至于电视采访,照像录音,也是常事。几乎每天下午都是宾客盈门。每天接到各式各样的来信也有多封,里面的请求千奇百怪。一些偏远省份青年学生的来信,确实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我从内心里感谢这一些天真无邪的青年男女学生对我的信任。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我,说我每信必复。我写这些事情干什么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读者我现在生活和工作的真实的情况;如果我有不周到的地方,请他们体贴原谅。在学术工作方面,有人说,我对自己太残酷。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虽然大体上说来,我的身体还算是硬朗的,但是眼睛和耳朵都已不太灵光,走路有点“飘”;可我仍然是不明即起,亮起了朗润园里的第一盏灯,伏案读写,孜孜不倦。难道我不知道,到圆明园或颐和园去溜弯,再远一点,到香山去爬山,不比现在这样更轻松愉快吗?难道我在名利方面还有什么野心吗?都不是的。我知道溜弯舒服;但我认为人活着不是为了多溜几年弯。那不是追求的目的。至于名利,我现在不虞之誉纷至沓来;利的方面,爬格子爬出了点名堂,稿费也是纷至沓来。可以说,在名利两个方面我都够用了,再多了,反而会成为累赘。那么,我这样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不愿说谎话,讲些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我只能说,这样做能使自己心里平静。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一天。习惯成自然,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痼疾,想要改正,只有等待来生了。计算一下,最近几年来,我每年写的文章,数目远远超过过去的任何一年。我平生最长最艰巨的两部书,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一部是长达八十万字的《糖史》,一部是也长达数十万字(因为部分用英文写成的,字数难以准确统计)的吐火罗文A方言(焉耆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我虽然是个杂家,但是杂中还是有重点的。可惜,由于一些原因,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不明白我干的究竟是哪一行。外面来的信,有的寄到中文系,有的寄到历史系,有的寄到哲学系,有的寄到西语系,有的甚至寄到社会学系。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我的了解。两部大书一出,估计可以减少点混乱。对我来说,这种混乱一点影响也没有的。

编辑推荐

《这一辈子》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也就是我写散文不多的原因。我决不敢说,这些都是好文章。 ……看到自己笔下产生出来的这些所谓文章今天能够收集起来,心里不能不感到一点快慰。就算是雪泥鸿爪,这总是留下的一点痕迹。……我自己也过了古稀之年,我还没有制定出见马克思的计划。今后,我积习难除,如果真有所感——我强调的一个“真”字,我还将继续写下去的。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您是提倡真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温家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这一辈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1条)

 
 

  •   这一辈子(季羡林著)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也就是我写散文不多的原因。我决不敢说,这些都是好文章。 ……看到自己笔下产生出来的这些所谓文章今天能够收集起来,心里不能不感到一点快慰。就算是雪泥鸿爪,这总是留下的一点痕迹。……我自己也过了古稀之年,我还没有制定出见马克思的计划。今后,我积习难除,如果真有所感——我强调的一个“真”字,我还将继续写下去的。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 您是提倡真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温家宝《这一辈子》:世界文学第一线。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这一辈子》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也就是我写散文不多的原因。我决不敢说,这些都是好文章。……看到自己笔下产生出来的这些所谓文章今天能够收集起来,心里不能不感到一点快慰。就算是雪泥鸿爪,这总是留下的一点痕迹。……我自己也过了古稀之年,我还没有制定出见马克思的计划。今后,我积习难除,如果真有所感——我强调的一个“真”字,我还将继续写下去的。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
    您是提倡真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温家宝
  •   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也就是我写散文不多的原因。我决不敢说,这些都是好文章。……看到自己笔下产生出来的这些所谓文章今天能够收集起来,心里不能不感到一点快慰。就算是雪泥鸿爪,这总是留下的一点痕迹。……我自己也过了古稀之年,我还没有制定出见马克思的计划。今后,我积习难除,如果真有所感——我强调的一个“真”字,我还将继续写下去的。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
    您是提倡真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温家宝
  •    那是提心吊胆的一年  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旧事重提,好像是拣起一面古镜。用这一面古镜照一照今天,才更能显出今天的光彩焕发。  二十多年以前,我在大学里学习了四年西方语言文学以后,带着满脑袋的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回到故乡母校高级中学去当国文教员。  当我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可以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我终于抓到了一个饭碗,这简直是绝处逢生;惧的是我比较熟悉的那一套东西现在用不上了,现在要往脑袋里面装屈原、李白和杜甫。  从一开始接洽这个工作,我脑子里就有一个问号:在那找饭碗如登天的时代里,为什么竞有一个饭碗自动地送上门来?我预感到这里面隐藏着什么危险的东西。但是,没有饭碗,就吃不成饭,我抱着铤而走险的心情想试一试再说。到了学校,才逐渐从别人的谈话中了解到,原来是校长想把本校的毕业生组织起来,好在对敌斗争中为他助一臂之力。我是第一届甲班的毕业生,又捞到了一张一个著名的大学的毕业证书;因此就被他看中,邀我来教书。英文教员满了额,就只好让我教国文。  就教国文吧。我反正是瘸子掉在井里,捞起来也是坐。只要有人敢请我,我就敢教。  上面的自传是1988年写成的,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在人生百年中,十年是一个不短的期间。时移世异,人事沧桑,今天的我已经非复当年之我了。现在中央党校出版社要出版我的《牛棚杂忆》,希望能附上我的一篇自传,使读者能了解牛棚里的季羡林究竟是何许人,并且建议就用上面这一篇,再加上点延续,一直写到今天。这个建议是合情合理的,我准备采纳。 但是,仔细一琢磨,却有了困难。上面这一篇是有头有尾的。如果在尾巴砍上一刀,狗尾续狗,难免不伦不类,不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考虑再三,决定保留上篇的完整性,再补上一个下篇,看上去,同样是完整的。  1988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头呢?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实行了十年,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经济繁荣,人民欢乐,知识分子这一个解放后历届政治运动都处在挨整的地位上的社会群体,现在身上的枷锁砸掉了,身心都感到异常的欢悦,精神又振奋了起来,学术界和文艺界真是一派大好形势。我自己当然也感觉到了这种盎然的春意。虽然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是,学校决定我不退休,我感到很光荣,干劲倍增。不似少年,胜似少年,怡怡然忘记了老之已至。我虽然已经没有正式的行政工作,但是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却是有增无减。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我被选为主席、会长或名誉主席、会长的有七八个之多。至于理事之类,数目更多。不顾不问的顾问,一个团体的或一部书的,总有几十上百个,确实数目,只有天老爷知道,我个人是搞不清楚的。大型丛书,上千册的,上百册的,由我担任主编的,也有三四部。至于电视采访,照像录音,也是常事。几乎每天下午都是宾客盈门。每天接到各式各样的来信也有多封,里面的请求千奇百怪。一些偏远省份青年学生的来信,确实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我从内心里感谢这一些天真无邪的青年男女学生对我的信任。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我,说我每信必复。  我写这些事情干什么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读者我现在生活和工作的真实的情况;如果我有不周到的地方,请他们体贴原谅。  在学术工作方面,有人说,我对自己太残酷。已经到了望九之年,虽然大体上说来,我的身体还算是硬朗的,但是眼睛和耳朵都已不太灵光,走路有点“飘”;可我仍然是不明即起,亮起了朗润园里的第一盏灯,伏案读写,孜孜不倦。难道我不知道,到圆明园或颐和园去溜弯,再远一点,到香山去爬山,不比现在这样更轻松愉快吗?难道我在名利方面还有什么野心吗?都不是的。我知道溜弯舒服;但我认为人活着不是为了多溜几年弯。那不是追求的目的。至于名利,我现在不虞之誉纷至沓来;利的方面,爬格子爬出了点名堂,稿费也是纷至沓来。可以说,在名利两个方面我都够用了,再多了,反而会成为累赘。那么,我这样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不愿说谎话,讲些为国为民的大道理。我只能说,这样做能使自己心里平静。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一天。习惯成自然,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痼疾,想要改正,只有等待来生了。  计算一下,最近几年来,我每年写的文章,数目远远超过过去的任何一年。我平生最长最艰巨的两部书,都是在耄耋之年完成的。一部是长达八十万字的《糖史》,一部是也长达数十万字(因为部分用英文写成的,字数难以准确统计)的吐火罗文A方言(焉耆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的译释。我虽然是个杂家,但是杂中还是有重点的。可惜,由于一些原因,不明真相的人往往不明白我干的究竟是哪一行。外面来的信,有的寄到中文系,有的寄到历史系,有的寄到哲学系,有的寄到西语系,有的甚至寄到社会学系。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我的了解。两部大书一出,估计可以减少点混乱。对我来说,这种混乱一点影响也没有的。一辈子
  •   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也就是我写散文不多的原因。我决不敢说,这些都是好文章。……看到自己笔下产生出来的这些所谓文章今天能够收集起来,心里不能不感到一点快慰。就算是雪泥鸿爪,这总是留下的一点痕迹。……我自己也过了古稀之年,我还没有制定出见马克思的计划。今后,我积习难除,如果真有所感——我强调的一个“真”字,我还将继续写下去的。
  •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国语言,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晚年他力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阅读这本书,充分领悟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感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这一辈子》凝聚了季羡林先生真挚的情感,透彻的智慧,文字典雅清丽、感情充沛动人,淳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揉,庄重而不板滞。好书,值得推荐。
  •   读完季老的《这一辈子》这本书,我忽然记起了陆游诗中的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季老的这部自传不正是“著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吗?2009年7月11日,我们学术界的巨星季羡林老人因病不幸辞世,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大损失,是学术界、文化节的损失,季老以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实践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者使命,为了深切的缅怀这位备受世人敬重的世纪老人,我购买了这本季老的自传。掩卷沉思我阅读后的所思、所感、所获,我捧着这部书,望着封面的这位饱经风霜的百岁老人发呆,这位善良的老人用他一生的执着和坚持,做着他应做的事情。也许季老本来就没有想过给自己写一本自传,透过文字能够感受到这位老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从来都把自己看成一个很平凡的人,从没有以大师自居过,一生严谨认真,笔耕不辍,全书共六个部分54篇散文,都是他在自己生命的不同时期感物、感人、感事的文字。然而,又恰恰是这些文字集合在一起,给了读者天作之合的美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季老的一生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人。正因为整部自传是由季老的散文构成,所以对于内心了无情感的人而言,可能就会无法看出自传的样子来。但如果我们依季老的情感发展历程看,就会看到说这本书是自传是名副其实的。与通常的传记不同的就在于这部自传并非季老有意为之而成的,一部自传写上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我都信,但人们很少看到用一生的时间写一部自传,而我认为季老的这部自传就是他用一生的生命时间写就的。因为无意为之,所以妙手偶得;因为是感物、感人、感事的散文,因为述说的是生命的整个历程,所以真实。我看到的是真实的情感,真实文字,真实的人生。通过文字我还看到了一个善良、敏感、执着的老人。读《老年谈老》这篇散文,我在书页的旁边写下了这样的感受:青壮年人以情出发,多关怀老人是没错的,但老人亦应为青年人着想,将功名更多的让于后生,这样的老者是可敬的。季老正是这样一位可敬的老人!社会上都流传着,季老身为北大副校长的时候,为一个新报道的大学生守护着行李的故事。然而,他老人家却在自己的文字中只字未提,但我们却能够体会到一种大善良、大境界。我说这是大善良、大境界,就是因为季老做了一辈子,一辈子始终如一。人的伟大不就在这里吗?《红》这篇散文季老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天真和顽皮,讲述了自己苦练铁砂掌的甘苦,想来真的很好笑,就似乎是在述说着我自己的生命经历。还有《1995年元旦抒怀》,“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对自己生命成长过程的满足啊!“如果有一天我没能读写文章,清夜自思,便感内疚,认为是白白浪费一天。习惯成自然,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成了痼疾,想要改正,只有等待来生了。”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学者自省自警意识,话语之中无不带着对自我生命抉择的满足。正如季老自己所言:“在这一条漫长的道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我们看到了记季老对人生、人世、祖国、亲人、师友,甚至是小猫小狗,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怀着无限的眷恋,透过这些生活的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大爱的老者。当然,有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季老写下的一些散文,也包含了一些文字之外的声音,读懂这些就看我们读者自己的悟性了。如果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辈子,也能像季老那样宁静和满足也就无遗憾了……季老的风范和气度,治学的精神将会成为我们后生毕生学习的榜样。愿天国里的季老快乐、幸福安康!
  •   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也就是我写散文不多的原因。我决不敢说,这些都是好文章。 因为这句话买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书,没有什么比历久弥新的人更懂得更多的事情,这本书包含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一辈子,我想我一定会受益良多
  •   利用短暂的假期想要好好的静下心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以此来充实一下自己。其中一本书是季羡林老先生的《这一辈子》,读过之后颇感触。 《这一辈子》全书共六个部分54篇散文,是季羡林老先生在自己生命的不同时期感物、感人、感事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我看到了季老一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大爱的大写的人。正如季老自己所言:“在这一条漫长的道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出身贫苦 不学日文 季老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穷和饿是季老童年生活的写照。“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这是季老对童年的回忆。6岁投奔济南的叔父,在济南读完小学、中学、高中。学生时代的季老开始感觉到有“浓绿的世界”。但小时候的季老并不爱学习,喜欢打架;爱看“闲书”。日寇的入侵打乱了济南的平静,季老参加学生组织反抗日寇,17岁时险些死在日寇的刺刀底下。这段历史对季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季老会十几种外语,但他唯独不会日语。 因老师的影响而改变 1930年,季羡林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不爱读书的季羡林能有如此大的转变,与他的老师密切相关。15岁时,季羡林考入山东大学附属高中。在这所高中的老师们,古文水平很高,教国文的王老师对季羡林影响极大。他布置的一篇作文《读书后》,季羡林写得下力,他给的批语是“全校之冠”。从此,季羡林的所谓的“虚荣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再也不愿意有不好的成绩。于是,他一改过去贪玩不用功的习性,努力读书。18岁,季羡林转入省立济南高中,遇到的国文老师就是翻译家董秋芳。季老说“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全出于董老师之赐”。
  •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信赖的。——《这一辈子》
  •   着对季老的崇敬之情,怀着对翻译学的热爱之情,我在几天内就读完了这本《我这一辈子》。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东方学专家、印度语言文学专家和翻译家。他从一个贫穷的农村孩子成为一代学术宗师,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历程。他在回忆自己童年时感到:“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直到步入学生时代,才感觉到有“浓绿的境界”。命运之神算是眷顾他吧,二十出头的时候,就去德国留学,这一去就是十年,虽然饱读了经书,做成了学问,这洋罪也没少受。他对德国人的描写,越发地让我觉得德国是个优秀的民族,做事严谨、认真、求实、淳朴、老实巴交、守纪律、有秩序、崇尚学术、有反省意识。就是不知道德国人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倘若也觉得自己特别优秀而骄傲自大,眼皮子底下没别人就不好了。他在清华读书地那一段日记,一下子拉近了我跟这位大家的距离,一个读书人的生活规律、读书节奏、思想形成过程、各种烦恼、矛盾和快乐都是那么地相似。他在日记里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当时是激励他的,也作为激励我的吧“一个大学者的成就并不怎样神奇,其实平淡得很,只是一步步走上去的。”这让人不自暴自弃,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而纵观其一生,他的学术成就不可谓不巅峰,但是他的做学问的过程的确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上来的,其平实、谦和的态度,清醒、理智的头脑,也是一个学者应有的风范。
  •   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怀有一颗淡然的心,总会有超然的收获与洒脱
  •   读完季老的《这一辈子》这本书,我忽然记起了陆游诗中的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季老的这部自传不正是“著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吗?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为什么大家关注娱乐明星,多于文学科技工作者。这样朴实无华的老人着实唤醒了我们心中的一些不曾触碰过的角落。最最真实,最最震撼。《这一辈子》全书共六个部分54篇散文,是季羡林老先生在自己生命的不同时期感物、感人、感事的文字。季先生说“在这一条漫长的道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感动人心啊。
  •   季老的一生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季老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兢兢业业的爬格子,那一路心情是我们难以体会的。读季老的文章觉得季老很可爱,烂漫的像个孩子,又有岁月删繁就简后的真实。一年到头的卡其色中山装是几十年的固执,爱猫又是固执以外的温柔,思母是温柔意外的追思。季老说自己的文章能够收集起来,心理不能不算快慰,就算是雪泥鸿爪,也总算是留下一点痕迹。那一点点痕迹是为了给读者留下一点有意的东西。作为一个学术大家,一个经历的风雨的老人,我们确实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
  •   世界文学第一线。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强调的一个“真”字,真情、真实、真挚、真切
  •   书的质量很好,物流也很快。很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作品,特意买一本收藏,细细品读。这一辈子》全书共六个部分54篇散文,是季羡林老先生在自己生命的不同时期感物、感人、感事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季老一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大爱的大写的人。正如季老自己所言:“在这一条漫长的道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文集中有许多精彩的话语和深刻的思想,读后令人倍受教益。
  •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季老的写作以朴实,真情,真挚,真切为标准,看其一生,你会不由自主把自己也套入角色里,似乎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是一本颇有教育意义的书
  •   《这一辈子》全书共六个部分54篇散文,是季羡林老先生在自己生命的不同时期感物、感人、感事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我看到了季老一生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大爱的大写的人。正如季老自己所言:“在这一条漫长的道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那么我们呢?季老这一辈子,值得每个人去尊重,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习!
  •   "……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这是本书扉页上的一段话,不像出自一个大家之手,如此直率,如此坦诚,但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缺少的沉着、谦逊与从容。这才叫大家风范!顶一下!
  •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阅读季羡林老先生的《这一辈子》,不仅使我对季羡林民国大起大落50年,二战十年留德求学,文革十年牛棚受辱,开放三十年发愤著述的经历肃然起敬,而且对季老面对厄运,不喜不惧;面对荣誉,居功不傲的“纵浪大化中”的品格和风范敬佩不已。季羡林的一辈子,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大学者的成就并不怎样神奇,其实平淡得很,只是一步步走上去的。”季先生的爱国情怀、治学精神、淳厚品格对我们后来的人是高山仰止,其平实、谦和的态度,清醒、理智的头脑,是我们后来文化传承者应该秉承的风骨。
  •   看了几十页,第一感觉是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写的,思路是那样清晰,真诚的话语娓娓道来,平静的讲述着自己的一生经历,没有华丽的辞藻,平淡质朴的语言但绝非毫无文采,这样的文字需要人慢慢的品读,文中时不时穿插古典知识,自然妥帖,很有文化底蕴,或许读着读着便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一点文学文化品位,从文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老知识分子一个国学大师谦卑而真实的内心,这样的文字没有浮华的商业气息,有的只是一种平静的心里体验,一种不加雕饰的厚重感和踏实感,这样的书可以使浮躁的心变得安静,喜欢这样的书,值得购买
  •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季羡林。我非常欣赏,做大学问者,淡泊从容,波澜不惊。季先生外语水平之强大,文学功底之硬朗,思想内涵之深刻,实为大师的典范!
  •   散文确实好读,里面有故事,有素养,称得上大家手笔。把季老一辈子能拿出手的散文都集在这样一本书里,也配得上季老学术界呼风唤雨的身份。季羡林翻译了一辈子佛教经典,其实对佛教的根本理念毫无头绪。季羡林说:“一切宗教,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最后都能发现其根本是荒谬的,所以,对宗教研究深入的人根本不会信宗教”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季羡林搞了一辈子宗教,却连宗教最基本的特征都没弄明白。所谓“科学的手段”是否可靠,本身是存疑的,你用一个存疑的东西去验证一种理论,并且得出这种理论是荒谬的,这本身就是“非科学性”和不负责任的。正如英国一位大主教所说的:正因为宗教荒谬,我才相信。如果信仰不荒谬,那恐怕宗教早就消亡了,我们都成为科学教的教徒。正是因为荒谬,所以才属于人类思索的禁区,能够给上帝存在提供足够的空间。
  •   吾平生最敬佩之人莫过于季老季羡林说:&;ldquo;我交了一辈子朋友,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约略是这样的:质朴、平易;硬骨头,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   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季老写出了他一生真实的经历,让我们好好认识他、尊敬他。
  •   季老是国学大师,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质朴的语言;没有虚伪和做作,只有诚挚的真情;没有肤浅的故事,只有深刻的哲理。《这一辈子》是季老的散文集,及展示了老先生这一生的心路历程,又写出了老人的人生感悟!季老善于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平凡的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细细品读他的散文,才发现最好的散文就在于它的真!真实、真挚、真切,这就是季老的散文特色!
  •   季先生坦言自己说过不少慌话,但非此则不能生存!但他更多的时候是中国知识份子的那份仗义执言,因此吃了不少的苦,文革中差点把命赔上。于我震憾的是此篇文章的结尾,书中写道:如果有来生,如果还能选择,季先生还会选择今生走的这条路,“但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没有大话,没有诗意,是对人生的透彻的感悟,是耄耋老翁对年轻后辈的诤诤之言。季先生最敬佩的是彭德怀,因为彭帅敢说真话。但是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中,最惨的不就是彭德怀么?忠直可存于心,喜怒诫之于气。历史上的忠直之臣有几个善忠的呢?所以,季先生得出的结论实在是一句真话。
  •   一共有五十多片文章,从第一篇《自传》到最后一篇《回家》,不难看出,季先生的一辈子坎坎坷坷。一路走来,原来,最痛也不过如此。爱此书,爱文学。
  •   这本厚厚的书包装很好!最近看了几篇,虽没看完,但心灵受到了洗练,读了深受感动。 季老当过清华大学副校长和教授,他毕生都在学习,所以写出来的文章隽永哲理通俗,读来能使人安静,适合在午后或黄昏静静的看。季老在世90余年,他的心是清澈和真情汹涌的,在朴实文笔中蕴含着幽美。
  •   更加了解季羡林。用真实朴素的语言导出了一辈子的辛酸苦辣,最重要的是感悟和成长,值得我们学习。
  •   质量很好,内容也很好,季羡林先生的书以前买过一本《留德十年》,也写得很好,老先生是大学者,看他年轻时的求学经历,真的很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动。
  •   季羡林大师把他一辈子的敬礼写出来激励后生,值得购买品读和收藏,一个“好”字
  •   季羡林先生的书,一直很好,现在很想看看季先生的一辈子。怕自己光阴虚度。
  •   很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很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很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很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很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很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膜拜,。值得关注 的一本书,很能够与心灵达到共鸣。物美价廉放心购物,绝对正版,已经是会员了,一个读书学习,的号网站。还会继续之处的,大家快来购买吧、。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国学大师。很早就想买了。这回终于买了。收到书很是喜欢。
  •   书真的写的好真实,没想到季羡林这么博学,真的非常好,学到好多他的为人处事
  •   这一辈子(季羡林著),大爱啊,语言质朴,喜欢~~~~~~
  •   特别喜欢季羡林先生在文中提到的一句,也是他人生的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其实人的一生若能秉持着这样的一份态度,我想也会减少很多的烦恼,死亦不惧,何惧之有。在这本书中,季老描述了从他出生到截止写这本书的一些人生感悟,对我们年轻人有很大的帮助。
  •   一直没有季羡林老人家的书,只是在别的作家中了解到一些老人家的一些情况。这位朴实无华,低调憨厚的老人家经历了怎样的一生,这本书会告诉你。作为“国学大师”,他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可爱,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位默默无闻,为文学奉献终身的大师。书的质量很好,值得收藏,价格真的很便宜,希望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   这本书算是用散文的方式写的自传,我不是一个喜欢看传记的人,不过季羡林先生这本书让我喜欢上了传记这类型的书,了解,学习。
  •   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很值得一读。
  •   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季老用90年的心镜照亮我们。
  •   先是教过老先生写的《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后又教过写老先生的《小苗与大叔的对话》,再后来看过一些有关老先生和儿子季承之间的恩恩怨怨,便对老人的传奇人生充满了好奇,四处搜罗老人的书来看。他总是说“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我敢保证,本书里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   真的很不错,就是数的质地不太理想!阳关大道,独木小桥,人生活不过如此一路走来!
  •   季羡林老先生写的动心真心没话说,读过之后你才会发觉自己多么废柴!自己的人生多么的惨淡,自己的一辈子不应该如此平凡的度过!!
  •   喜欢季羡林老先生 的认真态度。最主要是佩服那个时代的人的集大成的文学精神,可惜现在见不到咯
  •   季羡林的书,还用过多评价吗?里面都是他老人家的散文,文笔温和,叙事流畅 大家有兴趣可以拿来提高一下文学修养
  •   季老的书给人一种很真很实在的感觉,他的文章在字里行间你可以感受到学者身上那种古朴的文学气质,我看了几篇文章,让我在这繁忙浮躁的社会中能沉下心来思考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书!
  •   季羡林老先生是我尊重的前辈,他们这辈老文化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厚重的思考,这本书是季羡林先生以自述的形式徐徐写来,亲切的口吻,带我们走过那个年代
  •   这一辈子(季羡林著)是值得一读,虽然季老不在了!学习精神永在!!
  •   特别崇拜季羡林,学识渊博,为人谦虚,中国现代社会就需要这样谦虚为学的人。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很好的了解季羡林这个人。另外书本的设计也不错,很有感觉。
  •   季老先生不同于贾平凹先生的自传,各有千秋。季老文学抒情的文笔写的人动容,不得不融入其中,故事情节可能少些,多是些散文杂感,文笔非凡。一个人,静静地看,轻轻的读出来,感触更深~
  •   您是提倡真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温家宝
  •   一个很真实,很值得后人学习的老知识分子,虽自称一辈子胸无大志,却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不朽的文学贡献!
  •   还没看但是本人还是挺喜欢季羡林先生写的东西的
  •   季羡林老先生不愧为大家,跌宕起伏的一辈子,细水长流的一辈子,在他的笔下,离我们那么近。唯一的不足就在于排版,有点浪费纸张。不过总的来说,瑕不掩瑜!
  •   不错,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季先生真的一面,一面通透的镜子。
  •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不能例外。
  •   无论是书还是人都透着朴素,封面很平常却看着就觉得心安。先生的文笔非常质朴,质朴到有时恍惚觉得这难道是小学生的作文。先生的文笔非常纯真,纯真到让人难以相信他是头顶各种光环的大师。书中内容多是先生的随笔或回忆,正应了书名。看到先生在文中写道一日不读书写作便觉得愧疚,便觉得白白浪费了一天,又写到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是天不明则起,又说其一生只两个字:勤奋。看后真是惭愧不已。
  •   一直以来,对季羡林总是会有不由自主的仰慕,虽然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大师的魅力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让我心折,如今品读季老留下来的回忆,深深感觉到一种大师的返璞回真的质朴和真诚,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情节,大师如同平常对话一般自然的语言,不事雕琢,娓娓道来,却已让人沉醉。
  •   人这一辈子。季羡林一辈子。
  •   书写的很好,很诚恳,很真实。上了年纪的人,能够直面自己的一生,给后辈人一个正面了解历史的机会。中国的过去,有很多历史都是片面的,我们需要了解真正的历史。这个社会,需要真正的唯物主义,需要真正的辩证法看待人,看待事。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社会还是在进步,我们的执政党也在进步, 我想,这应该也是辩证的看法吧,虽然有不足,但是在进步,这就是好的。
  •   我一直很尊敬季老先生,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看季老先生写自己的一辈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细节之处显真情。
  •   季羡林的一辈子,值得阅读,了解作者的一生
  •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国宝”。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   季羡林的书真实真切,情感真挚,亲切温暖
  •   这一辈子(季羡林著)正版,纸质不错,字体看着也很舒服
  •   这一辈子(季羡林著)这一辈子(季羡林著)
  •   有治学的严谨,但不枯燥。也有文艺散文的细腻,没想到大师文笔如此感人,特别是写到季羡林大师的母亲,感人泪下。
  •   第一次买季羡林的书,《这一辈子》编排比较浪费,字体比较小,看了几晚上,有点坚持不下去
  •   关于季老我不想多说什么,一直以来都想读一读他的作品,以前读过一本《牛棚杂记》写的真好,我也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残酷。这本书《这一辈子》写了许多他的作品,即使不读,就放在书桌上看着也会是一种幸福啊!
  •   这本书我还没有时间拜读,但就温家宝总理开篇的“题词”和季老先生的“题记”已经让我感受颇多:温总理赞扬季先生是“苦学不倦,笔耕不辍,著作丰厚,学问深刻,用力甚勤,掘获甚广,实为人中麟凤,先生待人真诚,行事正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尤为人之楷模。”能得到温总理如此高度评价的知识分子为数不多,从中可以看出季先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作家,他永远是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仰。
  •   看到封皮,都会被季羡林老先生那认真书写的态度感动。内容朴实无华,最纯粹的语言特别打动我。
  •   《这一辈子》在封面上,以及每页纸张的右上角,都有四个字淡淡的印着相期以茶。季老写自己的成功,充满谦逊。他把所有取得的一切,归结为自己的勤奋,潜心做自己的研究,写自己的文字。该书更像是一本水墨画,平淡平凡叙述了季老近百年人生洗礼之后自然流露的生命品质。
  •   这本书是他的随笔杂文回忆之类文章的合集,只是其中《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一节以前买过,书还是很好的
  •   先生的一生饱经沧桑,在德国经历二战,回国又是文革,很不容易,先生能够写出这么多巨作,很让人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   季老的书篇篇都是美文,句句都是甘霖。感情很纯美真挚,恐怕这么纯美且有内容的文字真心不多。措辞也非常的讲究。可以分段看,分篇看,也可以连在一起看。
    大爱他的文字,相见恨晚。
    他的文字,他的文学修养和他本人的道德素养一样的高尚。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学习。
  •   国学大师的一辈子,了解季羡林!
  •   季羡林老先生的一辈子 好书
  •   这一辈子 这本书是季羡林老先生 对人生思考总结的思想结晶 值得我们后人借鉴思考
  •   就冲季羡林买的,边看边想着自己的一辈子。
  •   很喜欢季羡林,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挚的感情
  •   很喜欢季羡林大师的文笔!真的很真!
  •   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很有文化气息。季羡林先生的文化底蕴是我辈望尘莫及的,希望以此为目标,多读书,读好书。
  •   季老的一辈子,伟大而平凡,真实且真真正正的有活法
  •   此书谈不上自传,但详细记述了林哥在各个时期的心路历程,能够反映出一代大师他为人处世的独到之处,几十年笔耕不辍,耄耊之年仍心系学术研究,是晚辈之楷模,从季老的各时期文章中反映出他的文风转变,很有意思,有年轻时注重辞藻修饰到后期返璞归真,很有意思,值得一读。
  •   季老先生是我国一代文学大师,这本书里收录了很多大师生前所写文章,包括自传,回忆记事等。是一本让人读来内心平静的好书。推荐
  •   大师的作品一直在看,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启示。有人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大家也来读一下
  •   季羡林是文学大师,他的东西感觉都非常有哲理,值得读
  •   季羡林的文章写得的确很好,很有大家内涵,很好。
  •   很佩服季老的为人,真才实学,正直严谨。从他的文字中,领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习到很多做学问的态度。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隐藏着人生的大智慧。从季羡林身上看到的是文学界的良心!
  •   总觉得季羡林先生是自己很敬佩的一个人。会再读
  •   这一辈子 坎坎坷坷 一路走来
  •   大师虽已逝,精神长留存。当代令人敬佩的人不多,季羡林如是。
  •   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我们今天仍然要追忆的人
  •   季老的真实,让现实的世人应该好好的读一下。也许一辈子的沧桑也换不来如此的心境。可怜的现世人。每个人都很普通,坚持和变化是可以成为伟人的。对于我们身边的人,我们应多抱着乐观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才会让我们身边的人多一个成为伟人和好人的机会。
  •   喜欢季羡林,百岁老人的智慧,真的要静下心读一读。。
  •   特别仰慕季先生的学识,这一辈子确实很不容易,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推开通往未来的际遇之门,找到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   这本书是将季羡林先生一生的经历通过散文的形式表示出来,也是他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感受,也能促使我们得到一些感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