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出版时间:2009-3-1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张再兴 赵甲明  页数:357  

内容概要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透视,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意蕴,科学发展观与价值、理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科学发展观的渊源等六个专题,阐述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及实践的诸问题,是对科学发展观教育极有意义的参考读本。

书籍目录

一、科学发展观的哲学透视关于科学发展观几个问题的探讨科学发展观蕴涵的辩证思维方法中性思维、和谐社会与哲学的创新和谐思维探析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哲学解读科学发展观与实践理性合理化二、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意蕴论科学发展观的人学蕴涵论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基础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的价值诠释“以人为本”在社会正义视角下的价值诠释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三、科学发展观与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思考马克思价值论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教育的德育功能以科学发展观丰富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四、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资本话语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论析资本逻辑与科技社会功能的发挥——兼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环境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的狭义与广义辨析纵向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谐社会中的权力伦理构建和谐社会与公共行政伦理的模式选择试论和谐社会中的虚实和谐科学发展观与虚实和谐五、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树立什么样的文明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效率观韩国新农村运动经验及其借鉴将新农村建设向城市延伸——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其启示解决民生,政府大有作为六、科学发展观的渊源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读《共产党宣言》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思想来源——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对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体会让继续解放思想的闪电照耀科学发展的伟大征程

章节摘录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含义  怎样理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能不能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理解为合理性?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解为合理性,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含义,因为人们会问合理性的“理”指的是什么?“理”的内涵是什么?不论是西方哲学思想史、还是中国哲学思想史对理的内涵的回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虽然按照我们的理解可以把“理”的内涵界定为客观规律性,合理性就是合客观规律性;但即使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含义解释为合客观规律性,也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因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这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贯穿科学发展的中轴线;而合客观规律性如果脱离了以人为本这个中轴线,那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实质上就要迷失。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而且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自身。所以发展的合客观规律性必须与发展的为人的目的相统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应该是合客观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当然,这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如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如何实现合客观规律性,还有一个如何协调这些规律之间的关系的课题;而合目的性,也同样面对如何协调不同的人、群体、集团、阶级阶层的不同目的的课题。

编辑推荐

  科学发展观强调和着眼以社会尺度统筹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实践活动。社会尺度是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尺度,它根源于各实践主体及其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社会性,体现着各种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所形成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反映着各种实践活动所服从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利益,所规范的目标是使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益既能符合个体、群体及区域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又能符合社会主体乃至人类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