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与佛教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李国荣  页数:32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明帝佛梦依稀,梁武帝四次出家,武则天从佛门走来,成吉思汗以佛治心,朱元璋原本是和尚,顺治帝可曾隐身五台山……    宫门是隐秘的,佛门是玄奥的。朝朝代代的皇家宫苑,或出于政治厮杀的特殊需要,或由于帝王的个人偏好,总是披上仙佛的神秘光环,以致屡有皇帝出家、后妃为尼的秘闻问世。更有多少佛家门徒,或因迎合帝王崇佛奉仙而饱享富贵荣华,或因天子龙颜一怒贬斥佛教而命丧黄泉……    本书依据翔实的历史典籍和可靠的宫中秘档,沿着历史的足迹,披陈两千年帝王尊佛、用佛乃至毁佛的秘史珍闻,探寻佛家释门对皇权和宫闱的神幻影响,从而揭示古代帝王与佛教的历史渊源与隐秘真情。

作者简介

李国荣,1961年生,辽宁建平人。1983年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研究员,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帝王与佛教》、《帝王与道教》、《科场与舞弊》、《实说雍正》(合著)、《清宮档案揭秘》(主编)、《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主编)、《清代典章制度辞典》(副主编)。影视创作:28集纪录片《清宫秘档》总撰稿、策划、历史顾问;12集纪录片《故宫》档案总顾问;4集纪录片《帝国商行》主编、策划;电影《圆明园》清宫档案顾问。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远古帝王知佛的传说  1.夏初伯益知佛说  2.周王闻知佛法说  3.燕王接见尸罗说  4.秦皇囚禁胡僧说  5.汉武垂询劫烧说  6.刘向发现佛经说第二章  佛光经初照帝王家  1.汉室博士的《浮屠经》  2.汉明帝——第一位接触佛教的帝王  3.梄刘英供养沙门  4. 汉桓帝深宫拜佛当神仙  5. 汉末下邳国相笮融的浮屠寺  6.曹魏三帝与佛  7.曹植:佛教音乐的开篇——《鱼山梵呗》  8.孙权召请奉佛居士教太子第三章  乱世皇宫多沙门  1.西晋惠帝“供养百僧”  2.中山王派人写经·河间王以僧为师  3.善画佛的皇帝——东晋明帝  4.东晋城帝:沙门应否跪拜君王的大辨论  5.宫闱女眷们的何皇后等  6.晋哀帝“好重佛法”  7.简文帝敬重女尼听佛经  8.与高僧女尼频打资产的东晋孝武帝  9.晚晋女帝遣使慰慧远  10.后赵石勒、石虎与大和尚佛图澄  11.前秦符坚尊高僧道安为“神器”  12.后秦姚兴·十名妓女·高僧罗什  13.南燕慕容德赏封僧朗“东齐王”第四章  南北君王崇佛最狂  1.刘宋武帝夺位与慧义嵩山寻瑞  2.卷入白黑之争的刘宋文帝  3.刘宋孝武帝泪洒中兴寺  4.南齐高帝受禅与兴齐寺  5.齐武帝诏令:沙门不必自称贫道  6.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的忏悔法  7.痴迷佛门,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  8.陈武帝登基拜佛牙 9.北魏道武帝——“正是当今的如来” 10.北魏太武帝禁佛——第一次帝王废佛 11.开凿云风石窟的北魏文成帝 12.为佛像披上汉装的北魏孝文帝 13.北魏宣武帝的瑶光尼寺:专为皇后与女官 14.北魏胡太后发出的度僧限令 15.麦积山,西魏文皇后削发为尼 16.北齐文宣帝修行甘露寺 17.北周武帝禁佛——第二次帝王废佛第五章  佛在皇宫走红的黄金时期 1.在尼庵中长大的隋文帝 2.唐太宗与少林武僧及西天取经 3.洛阳宫中供养佛指的唐高宗 4.武则天,从佛门走来的一代女皇 5.唐明皇推崇密宗:“欲色为至乐” 6.唐宪宗迎佛骨的风波 7.唐武宗灭佛——第三次帝王废佛 8.唐懿宗洒泪迎佛骨 9.后周世宗禁佛——第四次帝王废佛第六章  皇宫内的佛光余辉  1.宋太祖的13万块佛经雕版  2.宋太宗后宫佳人写佛经  3.紫袍赐僧的宋仁宗  4.南宋光宗的度牒  5.辽太宗千里迢搬观音  6.西夏王李元昊五台山供献佛宝  7.金世宗筛选童僧与贞懿太后出家  8.一代天骄马吉思汗“以佛治心”  9.“西天佛子”为忽必烈夫妇灌顶  10.“和尚皇帝”——朱元璋  11.建文帝,一个流浪僧人的疑案  12.燕王朱棣与怪僧道衍   13.嘉靖帝撤匾皇姑寺  14.李太后·菩提树·佛舍利  15.顺治:“吾本西方一衲子”  16.理智待佛的康熙大帝  17.自比“和尚”“野僧”的雍正帝  18.乾隆,亦真亦幻的文殊菩萨  19.扮装观音的慈禧太后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远古帝王知佛的传说  1. 夏初伯益知佛说  伯益其人,相传生于夏禹时代,曾协助大禹治水,著有《山海经》。伯益知佛,是中国自古知佛各种传说中最早的一种。其记述首先见于南北朝时期刘宋宗炳所著的《明佛论》:  伯益述《山海》:“天毒之国,偎人而羡人。”郭璞传:“古谓天毒即天笠,浮屠所兴。”偎爰之义,亦如来犬慈之训矣,固亦闻于三五之世矣。  “三五”指三皇五帝,“三五之世”泛指三代以前,“浮屠”“如来”指的则是佛。据此,夏禹时代的伯益已经知道佛的存在了。  唐朝的道宣在其《归正篇-佛为老师》中也说:  余寻终古三五帝皇,有事西奔,罕闻东逝。故轩辕(黄帝)游华胥之国,王邵云即天竺;又陟昆仑之墟,即香山(佛教所传净浮提洲——世界的最商中心,即昆仑山)也∥…一故伯益述《山海麓“申毒之国,偎人而爰之。”郭璞博古者曰:“申毒即天竺也,浮屠所兴。”今闻之说曰:“地殷土中。物壤琛丽,民博仁智,俗高理学,立德厚望,何负诸夏?古称爱人之圆。”世挺贤之人,岂虚构哉!  看来,道宣对夏禹时代的伯益就已知道有佛是深信不疑的。  说大约四千年前的伯益已经知道佛教,实在是荒唐的。因为当时佛陀尚未降生,中国又何来佛教?对于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现在一般地认为是在公元前565年-前485年,虽然也有其他一些说法,但彼此相差也都不过一二百年,就是说,佛陀在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才降生。故此,说夏禹时代的伯益知佛,当是子虚乌有的事。  2.周王闻知佛法说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年代,佛教与道教一直争论不休。佛教徒们为了说明自己的教祖释迦牟尼比道教教祖老子资格更老,而且佛教很早以前就已传入中国,并被帝王接纳,便故意曲解中国史书和佛经中的一些记载,编造释迦牟尼的生卒年月。于是,佛出生于周朝、周王知晓佛法的说法应运而生。  一种说法是,西周的第四、五代国王周昭王、周穆王时有佛降诞,时间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  《续高僧传》卷23记载:  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度。  这榉一来,后世佛教方面的书,便把释迦牟尼的降生年代上溯到西周时代。  《周书异记》亦持此说:  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泉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威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太史苏由曰:“是何祥也?”对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故现此瑞。”昭王曰:“于天下何如?”由曰:“即时无他,一千年外声教被于此土。”昭王即遣镌石记之,埋于南郊天祠前。当此之时,佛初生王宫也。穆王即位三十二年,见西方数有光气,先闻苏由所记,知西方有圣人处世。穆王不达其理,恐非周道所宜,即与相国吕侯西入,会诸侯于涂山,以禳光变。当此之时,佛久已处世。至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发损人舍,伤折树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动,午后天阴云黑,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征也?”对曰:“西方有大圣人灭度。衰相现耳。”  这里,不仅记述了西方“大圣人”释迦牟尼佛的生年是周昭王二十四年,灭度于周穆王五十二年,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佛祖降诞与灭度时,山川大地所呈现的征兆,特别是具体地谈到周昭王、周穆王对释迦牟尼的生与死是十分清楚的。然而,遗憾的是,据史家考证,《周书异记》是一部伪书,从所述内容及所用语言来看,大概作于佛教广泛流行的南北朝时期,而绝非周人所作,不足为凭。  唐代道宣撰著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更谈到这样一则故事:秦穆公时,在扶风获一石佛,穆公不知此为何物,就弃放于马坊中,仙佛石像秽污受损,秦穆公因对佛不敬而身染重病。秦穆公向侍臣由余询问来由,由余回答说:“自己曾读古书,周穆王时,有化人(幻术师)来,这就是称之为佛神者。”秦穆公听信了由余的话,当即在终南山筑高台作道场,敬重佛祖,不久果然病愈。这段故事中,秦穆公与由余的对话,是与《周书异记》中周穆王与苏由的对话相呼应的,都是强调周穆王时已经有佛了。  如果说,《周书异记》中关于释迦生死的传说,是在暗示人们,西周的昭王、穆王已经知道佛教,那么,《列子》一书则直接记述了周穆王的敬佛活动。  梁僧裙《弘明集后序》说:  《列子》称:“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能变人之形,又且易人之患。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观其灵迹,乃开士(菩萨)之化;大法萌兆,已见周初;感应之渐,非起汉世……  唐朝道宣等人的《简诸宰辅叙佛教隆替状》也说:  《列子》云: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反山川,移城邑,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若圣。此则佛化之初及也。  《列子》一书,虽称是周列御寇所作,但实际是魏晋时人的伪造。从该书的整个内容来看,它当属于道家著作,但其中掺杂着不少佛教思想。这里所说的“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等等,就是用道家神仙家的语言所描绘的来去自由的佛,其形象与《庄子》中的“真人”、“至人”极为相似。魏晋时期不少老庄学者同时崇信佛教,他们常常用老庄思想来理解佛教,用老庄的语言来叙述佛教,因此,在《列子》中有这种描述是不足为怪的。  但佛教僧侣把这一记载作为周穆王敬佛的证据,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佛生于东周庄王时期。  此说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武陵太守谢承撰写的《后汉书》,其中谈到:“佛以癸丑七月十五寄生于净住国摩耶夫人腹中,至周庄王十年甲寅四月八日生。”此文所说的“周庄王十年”,即公元前687年,庄王是东周的第三代国王。据此,佛的出生年代在东周初年。  后来的《魏书·释老志》描写的就更为详细一些了:  释迦生时,当周庄九年。《誊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恒星不见,夜明,是也。  鲁庄公七年(前687年)相当于周庄王十年,而不是九年。再往后,隋朝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及《隋书·经籍志》等书,都采用佛生于周庄王十年之说。  本来,在印度的佛教经典中,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年没有明确记载,只是对释迦牟尼出生时一些所谓的祥瑞现象有些描述。如《普曜经》说:释迦生时,“普放大光,照三千界”。《本行经》说:“虚空无云,自然而雨”。中国佛教僧侣依据天人感应的神学天命论,把这种神秘说法与《春秋》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互相附会,说正是在这天释迦诞生了。这当然是不可信的。  3.燕王接见尸罗说  战国时期的燕昭王曾经接待前来朝见的胡僧尸罗,这是后秦人王嘉在《拾遗记》中的记载:  [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沐胥之国来朝,则申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问其年,云:百三十岁。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善衔惑之术,于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三尺,乃请天神仙,巧丽特艳,人皆长五六分,列幢盖鼓舞,绕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又吹指上浮屠,渐入云里。  这部《拾遗记》,本来已经散佚,到了梁代才由萧绮搜罗残简集而成书,书中记载燕昭王的事迹,与晋代的原文已有所不同,也就是谠梁代有所窜改。再查《晋书·王嘉传》就有:“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的评述。由此可知,《拾遗记》所记之事,有许多是怪异的传说。  至于书中谈到的沐胥国,大概是从《列子·黄帝篇》的“华胥国”推衍而来的,其实古代印度并无这一地名。历史典籍上虽载燕昭王礼贤下士,广泛招延学者方士,但并没有关于外来僧人或“道术人”的记述。印度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治之前,佛教还没有传到印度西北地区,当然更不可能传到战国时代的燕都。因而,燕昭王接见外国僧人尸罗云云,也只是传说而已。  4.秦皇囚禁胡僧说  佛教传说,秦始皇时,有外国沙门释利昉等一批人马带着佛教经典来汉地传教。秦始皇不信那一套,把他们统统关进了监狱。不料,半夜时分,有金刚打破监狱牢笼,救走了这些人。  对这件事,隋朝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卷1载道:  始皇时,有诸沙门释利防等十八贤者,赍经来化。始皇弗从,遂禁利防等。夜有金刚丈六人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与《历代三宝记》大约相同的记述,还见于《佛祖统纪》卷35,其中谈到:  始皇四年(前243年),西域沙门宣利房等十八人,赍佛经来化。帝以其异俗囚之。夜有丈六金神,破户出之。帝惊,稽首称谢,以厚礼遣出境。  还有唐朝法琳的《对傅奕废佛僧事》等著述,都认为秦始皇曾经囚禁外国僧人。  另外,《隋书·经籍志》更有这样一段记载:  推寻典籍,自汉已上,中国未传,或云久以流布,遭秦之世,所以烟灭,这是说佛教在秦代已经传入,并且输入了经典,但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久以流布”的佛教经典也随之被毁。这一传说,使得后世的佛教徒们益加主张,佛教古昔即已传人中国,秦始皇摧残了佛教。  那么,历史上秦始皇究竟是否接触过佛僧?从时间上看,秦始皇从即秦王位到统一中国死在皇帝位上,是公元前246年到前210年,印度阿育王在位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73年到前232年。秦始皇和阿育王在位的时间大致是相同的。  阿育王曾派大量使者到印度各地及周边国家传教,有的经印度西北、伊朗高原和小亚细亚,远达埃及、希腊。从中西交通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考察,虽然从先秦以来中国内地与古西域之间已有某些民间往来,但是,还没有任何可信材料能够说明当时印度已与中国发生往来。特别是,秦始皇囚禁来华僧众一事,在南北朝以前,从未有人提及也未见片纸记述,只是到了隋唐佛教大发展时期,才有了这一传闻并见诸于文字。显然,秦始皇拘拿胡僧的诸类传说,是后来的佛教徒们为把佛教传入中原的时间尽量往前提以抬高佛教而特意编造出来的。  ……

编辑推荐

  在玄奥的佛光下,汉明帝佛梦依稀,梁武帝四次出家,武则天从佛门走来,成吉思汗以佛治心,朱元璋原本是和尚,顺治帝可曾隐身五台山……本书依据翔实的历史典籍和可靠的宫中秘档,沿着历史的足迹,披陈两千年帝王尊佛、用佛乃至毁佛的秘史珍闻,探寻佛家释门对皇权和宫闱的神幻影响,从而揭示古代帝王与佛教的历史渊源与隐秘真情。  著名学者李国荣教授的《帝王与佛教》《帝王与道教》,是研究中国古代帝王与佛道二教秘史渊源的姊妹著作。  在玄奥的佛光下,汉明帝佛梦依稀,梁武帝四次出家,武则天从佛门走来,成吉思汗以佛治心,朱元璋原本是和尚,顺治帝可曾隐身五台山……  在黄老仙道的踪影下,一代枭雄曹操遍招天下方士,李唐王朝奉老子为始祖,宋徽宗自封教主道君皇帝,永乐帝情系武当山,雍正帝炼丹圆明园……  《帝王与佛教》《帝王与道教》二书,依据翔实的历史典籍和可靠的宫中秘档,沿着历史的足迹,披陈两千年帝王与佛道二教的秘史珍闻,探寻释老之教对皇权和皇室的神幻影响,从而揭示古代帝王与佛道二教的隐秘真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帝王与佛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有很多细节,很棒
  •   知识读本,好好学习
  •   真本书不错,学到很多知识
  •   觉得这本书对佛教的理解有偏差,不是很客观
  •   了解了帝王对宗教的态度
  •   内容一般。作者是个合格的史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哲学家。写这样题材的书还有待吸收佛学知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