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幕府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作者:左玉河  页数:346  字数:4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幕僚,又称宾幕、幕客、宾师,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活跃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政治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苏秦、张仪、张良、诸葛亮、赵普、刘伯温等智囊名幕,他们或游说四方,或运筹帷幄,写下了一幕幕生动的传奇故事。  在20世纪的中国,在蒋介石身边,也聚集着一批高级幕僚,他们佐理文书,充当顾问,参与决策,演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历史活剧。  有人说,是幕僚成就了蒋介石的“事业”,没有这些幕僚的尽心辅佐,就不会有蒋介石的发达和辉煌。  还有人说,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是身边幕僚们一手“导演”和操纵的,没有这些幕僚,民国的历史肯定要重写。  幕僚在民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了解幕僚的活动,就无法揭开许多历史事件的谜底;蒋介石和他的幕僚的活动,可以从侧面折射出民国历史发展的走向。  在蒋介石的身边,聚集着由各种关系、各种人物组成的幕僚集团。其中主要的有张静江、黄郛、吴稚晖、陈果夫、戴季陶、张群、邵力子、杨永泰、吴铁城、陈布雷、朱家骅、陈诚、陈方等人。  这些各负其责的幕僚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尽心竭力。  他们辅佐蒋介石黄埔建军,反共“清党”,奠定了蒋家王朝的基业;  他们帮助蒋介石策划荡平“诸侯”,武力统一,建立了独裁专制统治;  他们替蒋介石联络列强,筹划抗日,整理党务,使蒋介石度过了一次次危机;  他们为蒋介石策划军事“剿共”,发动内战,充当说客、打手,使蒋家王朝一次次转危为安。  可以肯定地说,在蒋介石的每一件重大活动背后,都有这些高级幕僚在精心运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建立和巩固蒋家王朝,这些幕僚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你不禁会问:  蒋介石是怎样认识这些幕僚的?蒋介石为什么看中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渠道、运用什么手段将他们罗致幕下的?  你还可能要问:  当他们被蒋介石罗致幕下后,是如何效力于蒋介石而为其重用的?又是如何为蒋介石出谋划策的?蒋介石是如何对待这些“策论”的?  当然你更想知道:  他们为蒋介石效忠尽力,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为什么会有些人受到蒋介石的冷遇,而有些人则受到蒋介石的极力褒誉?  那就让我们揭开一个个历史的谜底。看一看蒋介石与这些高级幕僚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吧。

内容概要

幕僚,又称宾幕、幕客、宾师,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活跃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政治集团。     在蒋介石的身边,聚集着由各种关系、各种人物组成的幕僚集团。其中主要的有张静江、吴稚晖、陈果夫、张群、邵力子、杨永泰、吴铁城、陈布雷、朱家骅、等人。     蒋介石是怎样认识这些幕僚的?蒋介石为什么看中他们?又是通过怎样的渠道、运用什么手段将他们罗致幕下的?     他们为蒋介石效忠尽力,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为什么会有些人受到蒋介石的冷遇,而有些人则受到蒋介石的极力褒誉?     那就让我们揭开一个个历史的谜底。看一看蒋介石与这些高级幕僚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吧。

书籍目录

引子民国“帝师”——张静江  一、一副病歪歪的面容,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豪侠仗义的性情,令常怀“敬    惮之心”的蒋介石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蒋介石陷入困境备感沮丧时,他伸    出了援救的手,改变了蒋介石的命运。  二、他不仅在经济上资助蒋老弟,而且在生活上关心盟弟;只要盟弟幸福,他    不惜亲自出马,做月老红娘,成全小老弟一桩美事。  三、当蒋动辄闹情绪回家时,他急得口吐肺腑之言:“忍耐坚持。”结果,蒋    介石“忍耐”出一个黄埔军校校长来。  四、他闻听蒋介石要在广州向共产党动手,立即拖着病弱的身子“刻日南下”,    为蒋出谋划策;深陷孤家寡人境地的蒋介石顿觉有了支撑,共同谋划出阴    险的“整理党务案”。  五、蒋介石带兵北伐,他坐镇广州,留守后院;蒋要迁都南昌,他第一个表示    支持。他对蒋说:清党,果夫有办法。在共产党人的血泊中,他为蒋介石    奠定了一块块立国的基石。  六、权力的丧失和瘫痪症的日益严重,使他渐渐淡出政治舞台。他总是    说:“不要做官,没有做头!”蒋为他主持追悼会,并亲书“痛失导    师”挽词。半师半友——黄郛  一、共同的革命志向使他们义结金兰,在天南海北实现青年时立下的豪言壮    语;北伐之初,他就向蒋介石提出了极不平凡的建议:储才,任方面。    蒋介石铭记在心,一时求贤若渴,大肆网罗人才,拼凑起蒋家王朝的最    初班底。  二、在庐山牯岭,他与蒋朝夕相处,共谋大计。“离俄清党”、“底定东南”、    “与日英谅解”三条妙计,确定了即将建立的蒋家王朝的内外国策。蒋介    石反共反苏,与日妥协,联络英美,样样依计而行。  三、他为蒋介石定下“清共离俄”的密计后,又连忙为蒋介石寻找国际方面    的靠山;他施展外交才能,使日本转而支持蒋介石的“清共”:他凭着在    北方活动多年的政治资本,使冯玉祥很轻易地站在蒋介石一边,为蒋介    石政府的开张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  四、“五三惨案”发生,他力主绕道而行;为了蒋盟弟的威望,他甘愿替蒋    老弟担“丑”;可他非但没有得到嘉赏,反而很快被解除了职务,气得他    一怒之下跑到莫干山隐居起来。  五、九一八国难后,蒋介石一个急电,他便走下莫干山;抱着“跳火坑”的心情,    他不辞劳苦,费尽口舌,担当起蒋赋予的对日交涉的重任。  六、虽替蒋背黑锅而无憾,弥留之际仍不忘吹捧蒋“忠贞为国”,他对蒋介石    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疯狗”师爷——吴稚晖  一、他家贫苦读,崇尚维新,成为国民党的大老,深受孙中山的尊敬:蒋介    石对他尊敬有加,他也对这位后进青年刮目相看。  二、蒋介石要“清党”,他便召集中监委会,以非常方式处置共产党:蒋要拉    汪精卫反共,他以六十老翁之躯向汪下跪;汪要与蒋分庭抗礼,他当众    破口大骂,直骂得汪精卫狗血喷头。  三、蒋介石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他焦急万分,到处奔走,动用看家的本领,以骂    为手段,为蒋助阵。党国要员转眼间便变成了一堆“政治垃圾”。  四、他就是有这样的本领,当蒋介石一筹莫展时,他便成为蒋介石手中的一张    王牌,往往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只要蒋介石令他出马,他一定会尽力办    到。他信誓旦旦地将李济深骗到南京,自己的人格顿时扫地。  五、“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这是他的名言。以国中大    老的身份,帮蒋说话,捧蒋上台,是他的拿手好戏。蒋介石每当宣誓就    职时,他都肩负着监誓和授旗的重任。这既是他向蒋忠诚的表白,又是    蒋给他的最高荣誉。  六、他客死海峡彼岸,蒋介石为他举行“公祭”;蒋经国亲自将骨灰撒入东    海。蒋氏父子没有忘记他的忠诚。“清党”杀手——陈果夫  一、凭着叔父陈其美的关系,他自然而然地成为蒋介石的心腹:缺钱少物的    黄埔军校能够维持下来,与他的默默“奉献”密不可分。蒋介石夸奖说:    果夫立了大功。  二、夺得党权后,蒋介石立即把他召到广州;他不负蒋氏重望,不声不响地开始了    “清党”大业:成为蒋介石手下第一号“清党”杀手。  三、一条《国民党重新整理计划案》,既清除了共产党,又打击了反对派;为    蒋介石掌管党务,奠定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格局:大打出手加政治    迫害,使反蒋派四处败逃。  四、悄悄开张的中央俱乐部当初鲜为人知,但后来竞然成为国民党内赫赫有    名的“CC”系;被蒋介石一顿臭骂后,他终于醒过味来,在“结党为蒋”    的旗号下成立了两个反动的小团体,  五、他拍马有方,吹捧有度,为蒋介石50大寿献机祝寿;去北方避寿的    蒋却避出一场“西安事变”来,经受住事变考验的他深得蒋介石的赞赏。  六、为了控制国民党党务。他向蒋介石建议成立侍从室第三处:在如愿以偿地    控制了国民党人事大权后,他将侍三处变成了为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的参谋单位。但这些仍不能消弭他与蒋之间的冲突。  七、为了制约孔宋家族的经济势力,蒋介石支持陈果夫向金融界渗透:他略    施小计,便使孔祥熙乖乖交出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的大权:仅用三年时间,他便建立一个金融帝国。  八、病入膏肓的他得到蒋生活上的关照,但却无法弥补他对蒋的抱怨。他做梦    都没想到,蒋居然将大陆失败的罪责一股脑扣在他头上。“畏友良师”——戴季陶  一、他与蒋介石有着不平常的关系。当蒋介石负气跑回老家后,他不辞千里    前去劝说;当蒋介石苦于不知如何有所作为时,他向蒋介石提出了两项    具有战略性的建议:抓住军队、发展自己的势力。  二、他策划反共理论,蒋付诸“清党”行动,一唱一和,配合默契。蒋介石是    他理论的践行者,他成为蒋最信赖的国策顾问。  三、他辅佐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春风得意地位列五院院长的高位:    当蒋介石与胡汉民闹得不可开交时,他向蒋献上一条绝计:一不做,    二不休,先劝胡辞职,不行就强行扣留。胡做梦也没想到这是老朋友的主意。  四、他是有名的“日本通”,写过一本《日本论》。当国难当头时,他提交了    一份秘密报告,提出了对日“三策”,定下了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基调。  五、蒋介石被囚西安,他心急如焚。引经据典,高叫“讨伐”。谁曾想,吃力    不讨好,竞受到蒋的耍弄。一气之下,旧病发作。兄弟间如胶似漆的年    代转眼过去了。  六、蒋介石要打内战,他不辞辛劳,献上一条“步步为营,先行巩固华北”    的老辣计谋。恨不得一口吃掉共产党的蒋,岂肯听他的劝告?他顿生    “抚凌云而自惜”之感。  七、兄弟般的深情厚谊,使他为蒋介石当选总统做了出色表演,深得蒋的感    激;但当蒋被逼下野时,他却成了替罪羊和出气筒。他的心一下子凉了:    他只能以死来给盟兄留下一首无字的挽歌。智囊“厨子”——张群  一、他第二次见到蒋介石,便为其见多识广、侃侃而谈所倾倒:当蒋介石大    讲炮兵在当今作战中如何如何重要之后,他立即决定跟蒋一道学习炮兵。    当辛亥革命消息传来后,他与蒋介石一道回国,冲到最前线:在辛亥革    命的风暴中结为金兰之盟。  二、与蒋介石同为孙中山参军的他,略施小计便谋得一份高职,令蒋介石刮    目相看,从此后兄弟俩各奔东西,南北谋职谙仕途。  三、听说盟兄发迹了,他日夜兼程前来投奔。以三寸不烂之舌,居然侃得孙大帅    “局外中立”,当老孙醒过味来时,他已当上了蒋兄的总参议。  四、蒋被逼下野,他也辞职,为蒋的日本之行打前站;与田中的一席谈话,便确    定了对日外交的基本对策,开始冲在中日交涉的第一线。  五、颇得蒋“攘外安内”真谛的他,施展灵活手腕,与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    八次会谈,周旋一年有余,强硬的态度、美妙的外交辞令,令强悍的对    手甘拜下风。四处逃避。  六、自称是“蒋氏走狗”的他,很有成效地做着“糨糊胶水工作”;为了助蒋    图川,他忍辱负重,将四川变成了国民党的战略大后方。  七、“行宪国大”选举总统,蒋介石坚辞不就,臣属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    需他轻轻点拨,众人茅塞顿开。蒋暗暗称赞:知我者,岳公也。  八、蒋介石想重温“躲在峨眉山上”的旧梦,临危受命的他心领神会。可命运    不济,他差一点成为共产党的“阶下囚”,永远见不到蒋了。“元老”幕长——邵力子  一、蒋对这位同乡的才华慕名已久;在读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后,他    对蒋介石肃然起敬:当蒋邀他入幕时,他毫不犹豫地奔赴广州,任少将秘书长。  二、人们惊奇地发现,蒋校长的水平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他的讲演越来越    精彩,越来越有人喜欢。后来才明白,原来蒋校长幕后有一位“江南才子”捉刀。  三、蒋看上了他有口皆碑的人缘、温和的性情和卓越的外交才干,两次派他    去游说冯玉祥,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外交生涯。  四、他像影子一样紧跟在蒋的左右,一篇篇讨伐檄文,一封封电令文告,都    出于他的妙笔:为蒋“削藩”平乱立下了大功的他感到实在太累了,萌    生了辞职的念头,  五、出任令人羡慕的封疆大吏,他不仅没有完成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反而    与蒋介石一起稀里糊涂地被张、杨扣了起来:他没有像蒋那样“以怨报    德”,而是对其抗日义举深表同情。  六、蒋介石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委他以国民党中宣部部长的重任;他继续    大胆“包庇”共产党,令蒋介石大为震怒:失去了宣传部部长的他不仅    没有伤感,反而兴奋地说:终于摆脱了一件苦差事。  七、他是蒋专门对苏、对共活动的心腹干将,当需要与苏联和共产党合作时,    他都会被蒋委以重任,或出使苏联,或衔命谈判。可蒋没想到,自己的    心腹竞然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的道路。蒋幕“诸葛”——杨永泰  一、“思贤若渴”的蒋介石常为缺乏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谋士”暗    自发愁:“满腹经纶”的他却常为怀才不遇、未逢“明主”而默默忧伤。  二、初出茅庐,他便纵论天下大势,为蒋介石“三分天下”,献上一条    “削藩”妙计,喜得蒋介石手舞足蹈。不消三年,蒋便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三、“剿共”连遭败绩,蒋氏苦无良策。他及时呈上一道“出师表”。提出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老辣毒计。  四、蒋为处理内争东奔西跑,焦头烂额;他则提议抽调精干心腹,组建一个    侍从室,协助蒋处理公文。蒋看到一大堆文件就头疼,他灵机一动,设    计了一种新式呈报表,令蒋十分满意。  五、他建议派人钻进“巴壁虎”的肚子里,  “掏心”“扒皮”外加“抽筋”,    将一个“四川王”活活气死,为蒋兵不血刃地夺得“天府之国”立下了奇功。  六、他略施小计,便将CC系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气得CC大将们大骂不    止,到处求告;政学系与cc大斗法,蒋声称不偏不倚。  七、一旦离开蒋的庇护,他便迅速走向了自己的末日:发誓要“清君侧”的陈立    夫痛下杀手,一代奇才喋血扬子江畔,令蒋介石忧伤震怒。党国“铁老”——吴铁城  一、在反共“清党”问题上,他与蒋介石不谋而合,并成为蒋反共的一个    得力打手;不曾想。他替蒋夺得了军政大权,而蒋却将他作为替罪羊:    在阴暗的狱中,他没有抱怨蒋,因此更得蒋的信任。  二、擅长交际的他奉蒋之命游说东北,劝得张学良心明眼亮,毅然宣布“易    帜”;若无其事地软磨硬泡,泡得张学良心中发毛,断然挥兵入关助蒋:    凭着三寸巧舌,他助蒋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三、蒋介石没有忘记他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任命他接替张群任上海特别市市    长;早就想有所作为的他如鱼得水,在挨了一顿揍后,励精图治,为蒋    介石苦心经营这座国际性大都市。  四、他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悲壮口号,把蒋介石发    起的青年从军运动推向高潮:他机智地发明了“吴铁城条文”,声誉鹊    起,却受到蒋的婉转批评。  五、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他竞然劝蒋出国考察,令蒋介石大为震怒:为蒋    家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党国“铁老”,自恃劳苦功高,竞敢与蒋“总统”    正面顶撞,只落了个饮憾自杀的下场。蒋氏“文胆”——陈布雷  一、他横溢的才华,高洁的品质,令蒋介石仰慕已久;一挥而就的《告黄埔同    学书》,令蒋赞叹不已。但执意不做官的他,还是要回报界。  二、他只答应做蒋的“私人秘书”,但蒋岂能罢休?越害怕沾上政界,越是官    运亨通。屡蒙垂青屡惶惶的他,最终还是投入蒋的幕下。  三、一篇《祭告总理文》,有声有色,情文并茂,不独蒋介石击节叫绝,更令    国民党要员们抚棺痛哭,号啕顿足,涕流满面。  四、奉蒋命杜撰“奇文”,受煎熬连折数笔,掷笔长叹捉刀难,良心有愧病魔    缠。他已化为蒋介石的灵魂,哪还能自作主张?他此时才体会到:蒋氏    “文胆”不好当。  五、位居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他,成为蒋嫡系中的嫡系,亲信中的亲信,    多少人的生杀命运都掌握在他的笔下。可他从不循私情,令人不能不敬    慕他人格的完美。  六、他曾这样比喻自己与蒋介石的关系:蒋是火车头,拉着国民党的火车,    在不平的路基上跑得太快,左右摇摆太厉害时,我便紧急“刹车”,使之    速度稍减,保持平稳。陈布雷正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为蒋家王朝尽“一    点微小的贡献”。  七、民族存亡关头,他有了借自己的笔“挽狂澜于既倒”的报国机会。一篇篇    振奋激昂的绝代佳文,成为“抗日领袖”的一块块金字招牌。  八、蒋夫人定期送来“三五”香烟、美国奶粉,蒋礼贤之周可谓苦心孤    诣:定要从一而终以报“皇恩浩荡”的他喃喃自语:“知我者,蒋公也。”  九、在他心目中,蒋虽有缺陷,总是“明主”;国民党政府虽然腐败,总是    “正统”。大厦将倾,他苦心忠谏,却遭到蒋的抢白训斥;油尽灯枯的他    该休息休息了:百感交集的蒋用颤抖的笔,为他写下了盖棺论定的四字:    “当代完人”。总裁“新宠”——朱家骅  一、获得德国地质学博士的他,始终找不到投身政治的机会;他与蒋介石真    可谓不打不相识,在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引荐下,他结识蒋介石,并成    为政坛上的一颗新星。  二、蒋介石赶走苏联军事顾问后,一心想聘请德国军事顾问;朱家骅摸透了    蒋介石的心思,从中穿针引线,促成一批批德国军事顾问源源不断地来    华,为蒋介石增强军事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羽毛渐丰的他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令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大为光火:但    得到蒋介石和戴季陶支持的他,不仅赶走了这位元老。而且竟敢拒命实    施“焦土抗战”和“以水代兵”,这种大胆行为不仅没有受到蒋介石的责    备,反而更为蒋所信任。  四、为了制约汪精卫,也是为了制衡CC势力,蒋介石委任他为国民党中央的    秘书长,令人羡慕不已;他不负蒋介石对他的厚望,不仅将汪精卫束缚    得叫苦不迭,而且也使陈果夫感到如鲠在喉,后悔不已。  五、凭着蒋的宠信和支持,他居然另立山头,俨然成为新CC系的首领,令二    陈格外恼怒。  六、聪明绝顶的他竟然也有糊涂之时,为了向蒋介石争宠,居然策划“献鼎把    戏”;陈果夫略施小计,朱家骅便被蒋介石骂了个狗血喷头。“天子门生”——陈诚  一、蒋校长最危难之际,一句“绝对服从总司令”,使他终生成为蒋最亲密的    心腹,从此官运亨通,令人羡慕。  二、蒋校长恩宠有加,亲自做媒,将善解人意的干女儿嫁给他;除师徒、主    幕关系之外,又加了一层“翁婿关系”。  三、领兵“剿共”大败而归的他,闭门思过,钻研谋略;一条“战略上取攻势、    战术上取守势”的计策,颇得蒋氏青睐,逼得红军步步后退。  四、阎锡山要留他在山西指挥军事,蒋一听就急了:“中正不可一日无辞    修。”他日夜南下,进军两广,蒋这才放下心来。  五、奉命出任三青团书记长,他一口气兼并了各种小组织:自作主张的他令    蒋校长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撤了他的职。  六、蒋介石让他为自己守半边门,对他的话听得有限;当战局危急时,他毫    不犹豫地出面收拾残局。  七、在东北打了败仗的他一回到上海,便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杀”:关键    时刻,还是蒋校长替他解了围。  八、四面楚歌的蒋介石在下野前对他委以重任;危难之时的他不负重望,为    蒋经营了最后一块逃难地。“大内总管”——陈方  一、“江西才子”名不虚传,抒长诗痛斥蒋氏卖国,没想到居然骂出个“上校    秘书”当当;“小诸葛”慧眼识英才,为蒋储备一奇士。  二、深谙权术之道的他,得到蒋夸奖后,总是回答:“领袖过奖了,全凭领    袖教诲栽培。”蒋一高兴,真的重用起他来了。  三、别人出谋划策,总担心受蒋责训,而已得名师指点的他却总能让蒋    重视自己的表陈:同是一条平抑物价计策,他提出来就是与别人不一样。  四、大胆妄为的他居然提出所谓“马尾法”,喻讥蒋不善用人;要是别人,早    就身首离异了,可蒋对他却更加重用。  五、他主持的政务局俨然成了蒋的“军机处”,几乎凌驾于行政院之上;他拥    有一项令人羡慕的特殊权力:用蒋介石的名义发布“手令”。写完总统引    退声明后,他便真的与蒋总统共“下野”,浪迹他乡。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他是20世纪前叶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孙中山视他为“革命圣人”。蒋介石尊其为“导师”。他实际上充当着蒋家王朝“帝师”的角色,在最关键的时刻,点拨蒋介石走上权力的顶峰,渡过最危急的关头。  一、一副病歪歪的面容,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豪侠仗义的性情,令常怀“敬惮之心”的蒋介石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蒋介石陷入困境备感沮丧时。他伸出了援救的手,改变了蒋介石的命运。  提起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人们不能不对他肃然起敬。他曾多次倾其所能为革命捐款。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称其为“革命圣人”,并亲题“丹心侠骨”四字相赠,在革命党内有着崇高的威望。在经济上,他多年从事古董、丝绸、茶叶等经销活动,获利巨丰,成为江浙财团的主要人物之一,可谓富甲一方,影响全国。  张静江,字人杰。1878年出生于浙江吴兴一个富豪家庭,早年在南浔镇一次火警中,为保全张家市房,亲率救火队上房救火,不慎跌伤了脚,落下残疾。但自幼病弱的他,却有着倔强的性格,身残志坚,豪爽仗义,决心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结识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  张静江巧遇孙中山,是其一生的转折点。关于张静江与孙中山结识的经过,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02年5月,张随孙宝琦出使法国,在轮船上遇到了孙中山先生,两人一见如故。孙中山以真名实姓和进行革命推翻清廷等主张相告,张静江则认为革命是大势所趋,表示赞同。当孙告诉张将经由欧洲到美国等地向华侨募捐时,张立即向孙表示,愿意先以3万两白银帮助孙的革命,并当即写了亲笔信给美国纽约通运公司经理、自己的妻舅姚叔兰,凭信一次照付。正处于困境中的孙中山,被这位热血青年的豪气感动,从此结下莫逆之交。  孙中山到美国后,果然凭着张静江的信取得了3万两白银。萍水相逢,张静江竟然能如此热心革命,深深地感动了孙中山。  另外一种说法是:张静江与孙中山初次见面是1905年冬,在开赴法国的轮船上。孙中山向张静江介绍了同盟会的纲领,并邀请张静江参加革命;张静江欣然同意,并表示愿以自己的家产资助革命。他诚恳地对孙中山说:“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知,余当悉力以应。”双方约定通电暗号:需款数目以ABCDE为序,A为1万元,余次为2万元、3万元、4万元、5万元。此时的孙中山,虽感其雄风侠骨,然而并未敢深信。直至1907年东京同盟会本部经费吃紧,孙中山偶尔忆起那次谈话,遂试发一电,文中标个“C”字,数日后果然从巴黎汇来了3万法郎,孙中山始信其真,倍感真诚。次年3月,因筹集两粤及云南起义经费,孙中山又先后以A、E字致电张静江,电发后数日,亦分别收到1万和5万法郎。张多次以巨资资助革命,孙中山给予其高度评价。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即任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部长,张毅然受命,只因不便赴日就职,乃由次长廖仲恺代理。  随后,张静江旅居巴黎,向孙表示:除了效忠革命外,愿意继续输财相助!他以浙江商人特有的精明能干,做起古董书画生意,大发横财,源源不断地为孙中山提供宝贵的经费。孙中山则委任张负责筹划和掌管同盟会基金。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1905年春夏问,一位20多岁的青年对孙中山说:“请问先生姓孙吗?”  孙回答:“是的!”他激动地握着孙的手说:“久仰先生大名,今天总算有幸遇见了!我是张静江,对先生的革命主张,一向钦佩万分!事实上现在中国已是非革命不可了!”  孙中山以为他是一位留学生,张静江连连说:“我不是留学生,是驻法清使馆的商务随员。先生在巴黎的活动情形我都知道,只因为我是清使馆工作人员,有所不便,所以没有参加革命组织。”  最后张静江说:“钱财要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有价值,先生以后如有所需,请随时打电报来,我一定悉力以应。”  对于这一点,孙中山曾不止一次地说:“自同盟会成立以后,出资最多而勇者,张静江也,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以后,孙中山又多次对国民党人说:“静江为人,只尽义务而不问权利,三十余年如一日。”  在辛亥革命时期,张静江与同盟会的主要领袖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并与同乡陈其美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张静江积极为创建民国而奔走时,蒋介石只不过是革命党中的一个小人物。  名不见经传的蒋介石,能够结识革命圣人张静江,还是通过盟兄弟陈其美的关系。  1906年,蒋介石第一次东渡日本,结交了浙江籍的同盟会会员陈其美。陈其美的豪侠之气,深深地吸引着蒋介石。从此,蒋介石开始追随陈其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加入同盟会,密谋江浙起义、运动新军,在光复杭州时冲锋陷阵,初露头角。通过陈其美的关系,蒋介石认识了张静江:但此时的蒋介石资历威望还很浅,张静江对这位小老弟并没有太深的印象。蒋介石还没有可能与张静江深交。  蒋介石与张静江的深交,是在“二次革命”失败之后。  当时,由于讨袁战争失败,革命党人被迫纷纷逃匿,或流亡国外。或隐藏真身,大都垂头丧气,缄口不谈革命。孙中山看到这种现状,决定在日本重新组建政党——中华革命党。陈其美、张静江等首先加入这个组织,分别负责军事和财政。在国内的蒋介石闻讯后,立即按照规定的入党手续,于1913年10月29日在上海加入了中华革命党,成为较早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党员之一。鉴于与陈其美的盟兄弟情谊,及其在党内的地位与作用,张静江早为蒋介石所垂青,在加入中华革命党时,蒋介石专门请张静江做监誓人。  对于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军人,张静江开始有了好感。这是蒋介石与张静江结识的最初机缘。  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后,受孙中山派遣回上海,发动反袁起义。蒋介石联络了一些革命党人,制定了一个夺取上海的军事作战计划,准备兵分三路攻占上海。然而,起义未遂便被淞沪镇守使郑汝成破坏,蒋介石成为第一个通缉对象。被迫无奈,蒋介石只好躲藏到张静江家中。  当蒋匆忙逃到张家时,恰逢张静江外出,蒋只好到别处躲藏。这期间革命党人内部出现了叛徒,北洋军警早已知道张静江与蒋介石的密切关系,将张宅团团围住。当蒋介石再次回到张宅时,已发现了张宅周围隐藏许多陌生人。凭着多年从事地下革命的警觉,他知道形势不妙,立即走开,才避免了一次厄运。  当张静江听说此事后,真为这位小老弟的机警感到欣慰。  1916年5月18日,对蒋介石有知遇之恩的盟兄陈其美被张宗昌收买的叛徒刺杀,暴尸街头。蒋介石闻讯赶到,冒着生命危险,将陈的尸体运回到自己的寓所,入殓祭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至尊幕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