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幸福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彭晓琳 等著  页数:170  

内容概要

《人格与幸福:文化视角下的青年人格塑造》从文化的视角阐释现代西方关于健康人格塑造的相关理论和发展历史,并以此审视中国青年在健康人格发展中所走过的道路。作者提出人格的发展与追求人生意义紧密相连,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追求幸福生活。当代中国青年应将健康人格的塑造建立在人的基础价值的确立之上,将健康人格与人生、社会、关爱、奉献联系在一起,以阳光的心态促进个体生命的全面成长,学会过对自己和他人都有价值的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

彭晓琳,1967年生于四川成都。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政治学院教师,党委组织部部长。长期从事现代西方文化思潮与青年教育方向的研究。曾为四川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彭强,1963年生于四川南充。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政治学院教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法理学等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镜子:近现代西方人格理论与西方青年人格发展轨迹
第一章 西方人格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人心的道德律”
——古希腊一罗马语境中所关注的人格话题
二、“抽象的人”
——近代英国的感觉经验主义
三、“科学”与“理性”
——近代理性主义思潮
第二章 近代西方的人格特征与理论
一、人文主义人格理论及其展现的人格特征
二、新教伦理人格特征与理论
第三章 现代西方的人格理论与西方青年的人格特征
一、现代西方的社会特征与青年的人格危机现象
二、现代西方青年人格特征
三、现代西方人格理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中的西方人格理论
一、西方人格理论的局限性
二、西方人格理论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 追寻:文化背景下中国青年人格成长的足迹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人格特征
一、重精神、重和谐的平和人格心态取向
二、依附型的人格特性
三、冲击中不曾改变的基本人格特征
第二章 “自我导向型”主体性人格的成长
一、变革社会中的中国青年的人格嬗变
——“边际人格”特征
二、“自我导向型”主体性人格的成长过程
第三部分 幸福与希冀:基础价值的追求——中国青年人格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章 基础价值的追求
一、关于价值、基础价值与青年健康人格特征/
二、回溯中认识基础价值在健康人格发展中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青年的人格成长
第二章 遐思与感悟
一、上帝是什么?
二、我们如何克服偏执?
三、近的爱与远的爱
四、幸福是什么
五、自由后面如影随形的责任
六、真诚的心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反复推敲的“正义”在休谟那里也不具有神圣性。我们如果顺着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里的规定,“正义”意味着“公平的分配”,休谟如此诘问:一个有理性而无人性的生物会十分公道合理地分配每一个人的利益与负担,最有德者得到最大的好处,每一个人得到与其倾向相当的行善能力——“每个人各得其应有物的一种恒常和永久的意志”,这除非是发生在一个拥有无限智慧的神的国度里;而人的美德不论在其本来的模糊性质上还是在其自我评价上都是靠不住的,因此一旦贯彻上述那种“恒常和永久的意志”,其结果必然是社会的解体。休谟的这种思想恐怕也深深地影响着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吧。如果自然和社会供给无限,人又足够慷慨大方,那我们的正义观念将会消于无形,“正义只是起源于人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为满足人类需要所准备的稀少的供应”。在此背景下,正义其实就是人为的措施和协议,是不同利益主张的人相互妥协的权宜之计——也许这会让更广泛、更长远的人类利益成为可能。同样的思想在近代启蒙学者论证社会契约的产生时也有所体现。这种理论在经济学上投射出的影子观点就是亚当·斯密所谓的通过“看不见的手”达成一个“并非其意图的目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的豪奢,而在于这个国家有教养的公民的数量,在于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思想境界和人格高下。这些才是国家强盛的力量和源泉。  ——马丁·卢瑟

编辑推荐

《人格与幸福:文化视角下的青年人格塑造》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格与幸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