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作者:陈亮  页数:211  

内容概要

  《中国:东盟博览会危机管理研究》危机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美国“9·11”事件以及中国SARS疫情等突发事件,对社会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应对危机事件,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国政府、行业管理者们十分重视的课题。在灾害面前,人们往往都不能从容应对。灾害之后,人们开始思考:是在突发危机发生之后才想到危机管理,还是应该时时刻刻提防危机、提前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和体系?看看危机的一般定义——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成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不知道经历了危机的会展人们是否会有更深的体会,其实展览和时间的关联性,一点也不亚于农民对天时的依赖。“会展”因为它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又使它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中和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活动的集聚性和时效性往往是其他行业有所不及的,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而且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较为动荡,恐怖主义猖獗,我国台湾地区的问题较为敏感,社会潜在的危机诱因较多。对会展业的各类组织而言,各类危机是最大的敌人,所以会展业对危机管理的需求要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危机给予我们教训,也给了我们机会,只有汲取了一次次危机给予我们的教训,建立起更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行业更安全和健康的发展。

书籍目录

第1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危机管理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的背景1.1.2 研究的意义1.2 问题的范围与外延1.3 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1.4.1 研究内容1.4.2 研究思路1.4.3 研究方法1.4.4 本研究创新点1.5本章小结第2章 危机管理和会展业危机管理理论综述2.1 危机(Crisis)的界定2.2 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理论研究2.2.1 危机管理的定义2.2.2 危机管理模型2.3 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危机事件的区别2.4 危机处理体系理论2.5 危机的分类2.6 我国转型期危机研究2.6.1 我国转型期危机的现状2.6.2 我国转型期危机的特点2.6.3 我国转型期危机诱因2.6.4  我国亟待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2.7 会展与会展业相关概念2.8 会展业危机管理2.8.1 会展危机概念与分类2.8.2 会展危机的表现形式2.8.3 会展危机的特点2.8.4 危机对会展业的影响2.9本章小结案例1:SARS对2003年会展业的影响第3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背景与危机诱因归类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背景3.1.1 经济背景3.1.2 政治背景3.1.3 文化背景3.2  中国—东盟博览会危机诱因指标体系与分析3.2.1 指标体系建立3.2.2 主成分分析概述3.2.3 指标体系值的确定与分析3.3 中国—东盟博览会危机诱因双层轮形模型3.3.1  突出事件3.3.2  政治方面3.3.3  经济方面3.3.4  文化方面3.4 本章小结案例2 1972年慕尼黑奥运惨案第4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诱因分析及对策4.1 中国—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诱因分析4.1.1 可预见突发事件4.1.2 不可预见突发事件4.1.3 突发性传染病爆发4.2中国—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对策4.2.1 突发事件危机管理对策4.2.2 中国—东盟博览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五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诱因分析及对策第六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管理体系框架模型第七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沟通模型构建及原则第八章 制定—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第九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内生变量危机管理研究结论及展望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3.3.2 政治万面  首先,在政治方面。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东盟发生剧烈的政治冲突和对抗的外部环境已经不存在。东盟也已经从一个冷战的联盟发展到一个强调区域合作和融合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在此时期,中国和东盟面对迅猛发展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互信的态度,但是,仍然可能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产生矛盾。同时,东盟内部也存在着政治的摩擦,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或者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而对此矛盾与冲突,东盟内部也显示了处理内部问题机制的落后和不完善。尽管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早已对处理这些问题做了根本的规定,但仍没有成员国间的冲突可以通过这个协定来得以调节。  其次,中国和东盟几个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着领土划分问题的争端,虽然中国一再强调“主权在我,搁浅争议,共同开发”和通过协商共同解决南海问题,但是,对中国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整个东盟,而非单独一个国家。  另外就是台湾问题,中国和东盟国家均已建立外交关系,这就意味着,东盟诸国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对待台湾问题上,东盟国家内部也存在着变数。  3.3.3 经济方面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对外经济战略成为我国当前崛起的初级阶段的首要战略。在此阶段能否克服经济结构雷同和同质竞争的状况,当前还不能做出定论。而且据国际经验表明,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远小于预期,而且难以协调各成员国的利益关系。  在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很接近,双方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上也非常相似,而且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也同处于一个层次,特别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上,如纺织、服装等产业上重合度更高。当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似并不一定构成对合作的威胁,但是双方的这种雷同是在低层次上的,而且由于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在生产成本等方面较东盟更有竞争优势。这样,在较低至中等技术水平和技能上中国给东盟同类产业带来了压力。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