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韦慕庭  页数:385  译者:杨慎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韦慕庭近日再版的著作《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被认为“至今仍是最持平的和最全面的孙中山的英文传记”。本书以客观的态度讲述了屡次受挫,却勇往直前,最终壮志未酬的爱国者孙中山的人生历程。  作者简介:  韦慕庭(Clarence M.Wilbur,1908-1997) 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著名学者。生前长期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曾任该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另著有《中国的乡村政府》(Village Government in China,1934)、《前汉时代中国的奴隶制》(Slavery in China during the Former Han Dynasty,1943)、《中国国民革命(1923-1928)》(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1923-1928,1984)、《我生命中的中国:一个历史学家自己的历史》(China in My Life: An Historian's Own History,1996)等。与夏连荫(Julie Lien-ying How)合编《关于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及在华苏联顾问的文件(1918-1927):1927年北京警察局搜获的俄国使馆密件》(Documents on communism, nationalism, and Soviet advisers in China, 1918-1927: Papers seized in the 1927 Peking raid,1956)。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绪论第一章 熏陶铸炼的影响和事业的方向第二章 为革命筹款第三章 为了反对清政府而寻找外援第四章 利用外国力量的努力第五章 向苏维埃俄国探寻摸索第六章 有活力的联俄背景第七章 在俄国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第八章 挫折和新的希望第九章 最后的追求探索结论缩写字体表参考书目提要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熏陶铸炼的影响和事业的方向孙中山个性禀赋的复杂性,可以部分地归之于多种互相矛盾着的影响,这种影响熏陶铸炼了他。童年时期广东农村的教养,被夏威夷英国教会学校的生活方式所取代。从青年期到成熟期,世界性的影响经常地冲击着他。他的大部分时间或者寓居香港,或者旅游外邦,这样,他所受到的教育包含了中国的和西方的思想的糅合;他的智力的萌发始于研读中国的文史古籍、现代改良主义者的报纸杂志,以及用英文写作的包罗万象的专著和论文。他皈依一种宗教:基督教。早期影响第一次命名为帝象的孩子,于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距葡萄牙殖民地澳门大约15英里的香山县的农民和渔夫的村落。若干年内,他上过各种不同的农村私塾,受到了传统的、基本的教育。在还不到12岁年纪的时候,孙中山就被携往侨居夏威夷的长兄那里,他和长兄一道生活,在夏威夷上了以英语教学的教会学校。他在夏威夷待了四年,并且刚具有一个初学英语者的良好开端,然后,长兄又把他送回中国。在那个时候,不管怎么说,年轻的孙中山的视野毕竟是扩大了,因而,他不能适应农村故里的深闭固拒的社会生活。1883年,在17岁的时候,孙中山到了英国殖民地香港,继续接受那种使用英语教学的教育。在一个美国传教士和一个本地教师的影响下(他们给他取了一个名字:逸仙)。1884年,他正式皈依基督教。同年,他和一个由家庭按照传统方式选择的姑娘结婚。在返回夏威夷一段短暂时期之后,孙中山在一所由美国医生主持的广州博济医院注册就读。然后,他又转入香港一所为中国人创办的西医书院学习。从1887-1892年,他在这里度过了五年多的时间,在英国的和外国化了的中国导师的指教下,获得了“香港西医书院准许内、外科开业行医证书”。在香港的那些年,在一位导师的帮助下,孙中山研究了中国的古典经籍,阅读了各朝的历史。就这样,在27岁的时候,孙中山已经掌握了良好的中国教育,掌握了范围广泛但又混乱枝蔓的西方教育,还掌握了一门现代化的职业。他在夏威夷或香港两地,先后度过了12个春秋。在这些日趋成熟的岁月里,在西方影响的包围下,孙中山增强了对其祖国命运和处境的关切之情。这正是1884-1885年屈辱的中法战争的年代,也是一般封疆大吏朝着国家“自强”的目标进行冲刺的年代。孙中山的半西化了的中国导师是一位改良的拥护者,他对于孙中山的影响,似乎留下了历久不衰的痕迹。孙中山最亲密的中国朋友,就像他自己一样,被改良主义的思想观点所左右。这种改良主义的思想观点,流行于居住在中国一部分西方化港口城市的有专门职业的和从事商业的人们中间。当他在西医学院还是一个年轻人的时候,孙中山就表示了对于祖国的殷切关怀;在那里,他还流露出一种持久的个性特征——一种颇为轻率莽撞的自信心理。1890-1892年之间,他向两个进步官僚(都是他的同邑人)递呈了有关改良的、多少带点传统因袭味道的建议;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又向李鸿章递呈了一个类似的建议(《上李鸿章书》)。李鸿章是一位大臣,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中国官吏之一,他长期地指挥着中国的“自强”运动。随着这些企图影响有权势人物的努力遭到失败碰壁,孙中山着手组织他的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了。许多年以后,在一篇追叙他自己怎么样变成为一个革命家的演说词中,孙中山说,在香港,中国人取得了兴盛繁荣;这种情况,和他的家乡附近的县一对比,就把在省城,特别是北京行政管理中官僚们所表现出来的保守腐败和贪墨营私,更加明显地衬托出来了。这个对比促使他计划用一种现代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来取代清王朝。在他的晚年,他尽力抓权,以便把中国引向“一个在世界各国之中处于强大而光荣的地位”。变成为革命者1894年11月到1896年10月这两年,标志着孙中山一生事业的决定性的转折点。他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尝试在广州组织第一次革命暴动。作为这些活动的后果,孙中山沦落为飘泊于三大洲的一个革命流亡者。不久,由于中国驻伦敦的公使馆妄图对他进行绑架,使他赢得蜚声中外的赞誉。檀香山兴中会本身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组织:它的略微超过一百人数目的成员,包括中国的小商人、经纪人、厨师、店员、裁缝、劳工、农民和地方政府职员。绝大部分出生于孙中山的故乡。虽然如此,在它成立后的最初几个月,它还是收集了288元的会费和中国商务公会的1100元的“股份”。孙中山的哥哥和一个亲密朋友捐赠了5千块钱。当然,所有这些钱,在孙中山返回香港的时候都落到了他的手里。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发现了一个他后可以不断地呼吁求助的资金接济的来源——这就是华侨。但是,他所募集到手的资金总数,仍然不敷革命事业的需要。孙中山组织了兴中会,很快地又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道,策划推翻清王朝的一系列武装暴动的首次义举。对于1895年10月26日企图发动的武装起义,哈罗德·史扶邻教授已经提供了一个卓越的描述。那次武装起义似乎是:孙中山是广州的真正领袖,他和他的最亲近的伙伴,是华侨中的追随者、三合会和地方土匪、基督教会人员和某些清政府地方官吏之间的联系纽带。在香港这个基地,主要的资金筹募者、军火征集者、地痞流氓的号召者,正巧是在运动中争夺领导权的孙中山的对手杨衢云。在这个颇具雄心、准备良好的起义图谋被暴露因而败北之顷,孙中山竟自逃逸了。当局发现了孙中山的主要作用,悬赏缉获人头,孙中山的赏格大大地超过了其他在逃的领袖人物。这样,孙中山就被认为是无可辩驳的“造反者”的主角。在1895年起义之时,孙中山个性的两个侧面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了。第一个就是他的胆量。在广州城内至少有20天的时间来组织这次起义,在此期问,他在极大的危险面前暴露了自己。事实上,在预定起义的前几天,已经有人向官府告发孙中山,但是很幸运,总督并没有把他看得过分严重。如果当时的事情被全部揭露出来,说不定孙中山就将被捕、受刑、杀头!显示出来的他的个性方面的第二点,就是他的领袖权欲。这种权欲,在和杨衢云的竞争中,是表现得十分明显的。10月10日,正巧在预定暴动的16天之前,举行了一次兴中会的选举,确定如果在革命成功之后,谁来当临时政府的总统。很明显,这次选举也意味着兴中会会长职位谁属的问题。那真是一次艰苦的较量!较量的结果,杨衢云取胜了。杨比孙年长五岁,他拥有比较优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个比较有实效的募集资金的人。据两位孙中山的朋友说,这次失败对于他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是“耿耿于怀”的一次事件。这次关于领导权的争夺,几乎把革命运动分裂了,可孙中山继续斗争,直至1900年1月,作为孙中山策划的结果,杨衢云辞卸了兴中会会长的职务。自兹而后,除了一次特殊的情况以外,孙中山都领导着“他的”每一个革命组织。1895年起义之后不久,这位年轻的暴动策划者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了。在其后的16年之中,除了在上海作过三次秘密的、短暂的逗留,以及1907年12月的某天为了视察一次预谋的起义而通过中越边境进入广西之外,孙中山从未踏上中国的土地。在流亡生涯的第一站一日本,这位革命流亡者采用了新的化装:把剃光头顶再加上一条辫子的发式去掉了,代之以经过精致修剪和两边分开的头发,一撮小胡子和一套西方买卖人的装束。简直就是一个时兴的日本人的模样儿!这就是直至1912年才名噪寰宇的孙中山,这时,他穿着的是中山装。伦敦绑架的插曲不光说明了孙中山的轻率鲁莽的性格特色,也说明了他的巧妙机智——他说服了在中国公使馆工作的房屋看守人和门房,帮助他成功地获释。当然,他是一个幸运的被绑架者,因为,在伦敦,他有两位有影响的朋友:他以前的老师詹姆士·康德黎博士和帕特里克·曼森博士。当他们获悉孙中山被扣留拘禁以后,就通过向英国外交部请求和向新闻界呼吁的途径,促使他获得释放。1896年10月23日,在一大群记者和警察围绕之中,孙博士终于被他的逮捕者移交出来了。他们原来的意图是:把孙中山绑架回国,处以死刑。这样,在他30岁生日的前几个星期,孙中山立刻作为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被推向了国际舞台。为了加强有关这次戏剧性脱逃事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孙中山接待来访者,替首屈一指的英国汉学家H.A.翟里斯用中文写了一份自传,在一位编辑的帮助下,他写了一个题为《伦敦被难记》的关于他被拘留·的色彩斑斓的记载。这样一种名噪全球的声誉肯定要助长这位年轻人的自尊自满。他收到无以数计的祝贺函电,接待了许多满怀欣羡的来访者。在国会中,他的大名也被提及。在写给参加了他的洗礼的一位基督教教师的信件中,他说,他的被拘留“震撼了全国,激动了欧洲和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孙中山被绑架扣押,似乎加深了他对于基督教的虔诚和在革命机运中的信念。在其被难的记载中,他经常祈求天主的帮助。他以基督教友为由向他的英国看守者求助。在致牧师的信中,他写道:“我被天主救了。……现在,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信天主。……我一切都感谢天主之所赐。通过天主的坦途,我期望进入政治的坦途。……”在替一家颇有影响的杂志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孙博士吁求英国对于“革新党”事业的支持——或者是“善意的中立”。这就是说,支持他本人和支持他推翻清王朝的理想。这篇文章,也许是他通过吁求公共舆论的手段来影响一个外国政府的政策的最初努力。这个吁求包含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在孙中山尔后争取外援的努力中,在散布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意识中,经常地表现出来:革命事业已经接近成功的边缘,“全体民众”支持这个事业。孙中山在伦敦一直呆到1897年7月,他花了相当多的时日,在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钻研。在那儿,他开始接触卡尔·马克思、约翰·斯图特·密勒、亨利·乔治的思想。他察看贫民窟,还学习了有关工会、罢工和社会立法的知识。他开始相信,中国不需要经历在欧洲实现产业革命的那种社会动乱。他能够通过社会改良,跨进队伍的前列。这位年轻的革命者早些时候就曾受到博学的买办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是在1894年首次见到郑观应的。郑观应比孙中山年长约莫25岁,他也是香山县人。在临近郑观应一生的全盛时期,他撰写了促使中国变更政治制度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论文,因而使他大露头角。1893年,这些论文以《盛世危言》为书题收集拢来重新付印。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影响的另一个人是严复,他是一个翻译家,西方十分重要的社会哲学家,例如赫伯特·斯宾塞、托马斯·赫胥黎、亚当·斯密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等人的著作,都是经由严复译述的。稍后,影响孙中山的另一对手是梁启超,这是一个拥有广大读者群众、学识渊博的人。在新的一个世纪的开端,正在构想三民主义学说的时候,孙博士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日本居留的。在日本出版的中国杂志,满载着论及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社会改革的其他理论文章。在称之为民生主义的学说中,孙中山强调,要避免从无法控制的资本主义中滋生出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他试图详细说明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在铁路、公用事业和其他大规模企业的领域中实行国家社会主义;从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亨利·乔治那里摄取过来的一种多少有些规定得模糊不清的税收理论,即,未来的地租增值税收。名义上虽然叫做“平均地权”,但是,主要地说来,这个计划用之于城市方面的多于农村方面,防患未然性多于匡正现实性。在同盟会中参与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大多数学生领袖,他们替《民报》做编辑工作并且立说著文,他们也主张时兴的学说:社会主义。其后,孙中山转向于支持工会,以及他的某些在组织工会和办理工人福利事业中表现积极主动的同事。一直到他的生命的最后时刻,似乎他都极少关心中国农村贫困的问题。促使他集中精力注目操心的事情,是国家的现代化和复兴。我们不能追溯冲击孙博士和迫使他奔向其崇高目标的所有思想影响,事实上,这种崇高目标,是按照他自己已经展拓了视野来构思如何改造中国的。在这里,我们只准备简略地提到他在漂泊异域期间的某些重要的偶发事件。第一个众所周知的事件是,1899年由梁启超发动的与孙博士合作的尝试。这一尝试,在兴中会和康有为“保皇党”(在英语中,一般称之为“中国改良协会”)之间,演变为在华侨中争夺政治影响和经济支援的严厉对抗。这种对抗告诉了孙博士:必须直接控制可以征求捐款的华侨团体的重要性。就这一点来讲,孙中山是有能力办到的。第二个事件是,1899-1900年孙中山介入了菲律宾反对美国控制的起义,它预示着孙中山以后的泛亚细亚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第三个事件是,1900年注定要失败的起义,这是由郑士良指挥、得到某些日本冒险者的帮助以及孙中山的遥控的一种三结合式的惠州起义。杨衢云也参与了这次起义,以后,他在清政府悬赏通缉捉拿之下而惨遭暗算。最后一个事件是,1905年为人广加传诵的同盟会的成立,年长的革命领袖当选总理。为了在民族主义的青年群众中夺取领导权、从华侨中争取资金捐献,同盟会和君主立宪派展开了斗争。它在南方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似乎在1908-1910年之间,这些起义都土崩瓦解了。在近来研究的基础上,问题似乎很清楚:辛亥革命之前不久,长期流寓海外的孙博士远离了中国革命的迅猛发展,他对中国革命党人的领导脱节了。人们对这种震慑人心的力量感到诧异:16个年头,这股力量驱使清王朝的反对者飘泊全球,建立革命团体的分支机构,乞求资金援助,和对手较量,在广东、广西、云南策划武装起义。惠州起义,实际上只是众多起义壮举中之一幕而已。可是,当时他却接连不断地被香港、日本、法属印度支那、新加坡和马来各州驱逐出境。情况虽然如此,孙中山却生龙活虎地保持着对于革命的希望,鼓舞着他的战友们坚持斗争。

编辑推荐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由韦慕延著,认识“真正的”孙中山是有着许多困难的。“国父”孙中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学界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伟人。其生时,有人对其他咬牙切齿,有人对其冷嘲热讽,有人对于顶礼膜拜。在其逝世后,对领袖的“神化”运动更加深了对孙中山的评价难度。韦慕庭认为:孙中山本人的想象力和他的改造中国的雄心,大大地超越了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和他所能集中起来的力量的具体现实。在他的主观愿望和屡次挫败他的客观形势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有关一个人的个性构造问题,而这种个性构造,驱使着孙中山去追求一种难以实现的目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中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6条)

 
 

  •   认识“真正的”孙中山是有着许多困难的。“国父”孙中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学界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伟人。其生时,有人对其他咬牙切齿,有人对其冷嘲热讽,有人对于顶礼膜拜。在其逝世后,对领袖的“神化”运动更加深了对孙中山的评价难度。韦慕庭认为:孙中山本人的想象力和他的改造中国的雄心,大大地超越了他所生活着的社会和他所能集中起来的力量的具体现实。在他的主观愿望和屡次挫败他的客观形势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有关一个人的个性构造问题,而这种个性构造,驱使着孙中山去追求一种难以实现的目标。
  •   本书作者韦幕庭,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山先生传记如此之多,为什么买一本美国人写的传记?作为与中国政党、组织没有直接关联的人士,我想他会更加客观、超脱。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的某些贯穿一生的想法、信念与其年轻时的经历有关。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中山,后在檀香山、香港成长求学,他目睹在不同的理念、制度和政府治理之下,人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别。

    尽管他在香港拿到医学学位,可以成为doctor,医生或者博士,过富裕安逸的生活,但他最终没有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而是走上了医心救国之路。

    他救国的初试啼声,是给当时的重臣、素有开明之名的李鸿章上书要求改良,我想年轻的中山先生找错了对象,李不是老板,他连CEO都不是。话又说回来,中山先生直接向清皇室上书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改良的想法碰壁后,中山先生决意推动变革。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奋斗、漂泊。

    中山先生一生鲜有安定的时候,其中的大部分时间又是在海外。中山先生之在海外,很多时候是被迫流亡,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中山先生始终在从事革命工作,这包括宣传、组织、结交国内外友人,还有最重要的——筹款。

    汉初三杰中,刘邦推萧何为第一,以前我不理解,只觉得韩信百战百胜,张良运筹帷幄,萧何不过是作后勤工作而已。前几年看黄仁宇的书,才深切体会到财政或者钱的极端重要性。而今在这本关于中山先生的传记中,我看到缺钱是中山先生始终要面对的问题,而筹款是他革命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山先生是革命者一方最出色的筹款者。

    当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时,尽管中山先生还远在欧美,但革命党人公推他为中华民国总统,他可谓众望所归:声誉卓著,不屈不挠,知识渊博(会多门外语),充满激情和鼓动性,尽管个子不高,但极富个人魅力。最重要的是,对于未来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有比较成熟系统的思考。

    为尽快结束混乱,中山先生一方向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提出,如果袁能说服清帝退位,则推袁为总统,但袁应在南京就位,并承诺遵守临时约法。后来的历史是袁并未遵守临时约法,也未在南京就位,因此袁被称为“窃国大盗”,这一称谓显然不准确,袁不是偷国家,而是骗,或者是“违约”——取决于他在作出这个承诺时的心态。

    不诚信的袁世凯让中山先生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不过,这也只是他似无止境的挫折中的一个。他还要经历杰出的议会活动家宋教仁被害,将帅之才黄兴英年早逝,陈炯明的背叛,列强的冷对,财政的困窘,若非有坚强信念,不能坚持到底。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0828f0100hhs0.html) -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述评_欧阳拥军_新浪博客
    中山先生相对不那么艰难的革命生涯迟至他在1920年代走上联俄联共之路时才开始,他走上这条路有其历史必然性(后来国共的分道扬镳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在事实上,共产党也意在革命领导权)。尽管他孜孜以求建立现代国家,但西方列强或基于尊重所谓的条约主权国(即北京政府)、或想拖延中国统一进程,没有一个强国公开支持或承认他建立的中华民国广州政府。苏俄给予了他支持,这支持包括人员、经济、军事和理论等方面,范围广泛。

    基于自我反思,加上苏俄的影响,他更加重视在革命事业中组织并发挥工人、农民的作用。但在是否没收地主土地的问题上,他与苏俄和他的合作伙伴共产党之间显然存在分歧。

    本书的书名中,“壮志未酬”四字很好的概括了中山先生一生的事功。而在立言方面,在为后来者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方面,中山先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在有关中国国体和政体的理念及思考方面,我认为近现代中国无人能出其右,当今中国尤其是大陆地区对他的理论贡献明显认识不足。

    世所公认,中山先生留给后来者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三民主义,本书作了相当篇幅的介绍。

    民族主义,主要是指从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殖民地地位、不平等条约中解脱,达到国际地位平等。

    民权主义,个人认为是中山先生理论的精华所在。主权在民的思想,具体包括四大民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所谓五权宪法,则由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考试权组成。中山先生提出了中国走向宪政共和的路径,即由军政而训政而宪政。套用这个理论看我国现时的情况,我认为我们目前处于训政阶段。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中山先生明显倾向于联邦制,强调县、省自治权。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目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山先生在回应国民党元老对于共产党的猜
  •   这本书质量很好,份量很重,可能是研究孙中山先生学术价值最大的一本专著。特别是对中山先生的后半期活动考察很细致。在读研究生时,老师曾经对孙中山先生有很大的怀疑,试图从神化的孙中山中回复真实性,主要认为孙中山可能涉及到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负面影响,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外交评价,与陈炯明关系的是是非非,用武力讨伐袁世凯以解决宋教仁事件的后果、采用会党式、黑社会的组织方式等等,总之孙中山先生的许多做法,如果客观的评价,我觉得他的地位实际上也是一种历史过程的神化构造过程,需要历史研究平心静气地再重新研究评价。
  •   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值得思索
  •   这本书写的偏向于学术探讨,并不是一般事迹类的叙述,从一个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美籍学者眼中客观的写出了孙中山先生的奋斗史,是认识孙中山先生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书本的纸张、印制都还行,原版是英文的,书本中有些词句翻译的不是很到位,有些生硬,还需细加推敲,希望能出个修订本。
  •   一直很感叹民国,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结局?这本书也许能让人作出一些思考。
    如果民国没有孙中山,如果当时列强对孙中山的坚持多一些准确的判断,如果孙中山少一点坚持,民国会怎样?中国又会怎样?所以历史没有如果,常常是某件小事或某个人改变了历史。
    孙中山最终被神化了,因为民国被国民党掌控,因为中国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一个被神化的孙中山。孙中山究竟是怎样的人,这本书会带你去理性判断。
    正在读,有些感慨。
  •   目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孙中山传记了,孙中山的一生确实相当有趣,无论从正史记载还是野史传说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现在喜欢看国外学者写的中国人物传记,如《邓小平时代》、《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虽在国内出版有删减,却比国内学者写的传记不知道好多少倍,国外学者写书史料等均注明,国内很多就是骗钱的,毫无阅读价值。
  •   内容:五星。本书英文名frustratedpatriot,翻译成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而不是直译成受挫的爱国者,可见功力。另外,前言介绍书中1/3为引文及注释,足见作者严谨态度,当然读者可以不看,但是有和没有还是不一样的吧。字体:五星。五号字体,舒服。纸张谈不上优质,至少不让人不悦。价格:五星。原价48显得高了,21买的,之后限时抢抢购价:¥15.70。如此好书居然如此贱卖。。。快抢吧。其他:两位作者皆以故去。
  •   一个真实详尽的孙中山 是伟人 但不是神
  •   目前国内出版的最严谨的孙中山传记,考据非常详细。资料比较可靠。
  •   刚翻看了一下,资料详实,很严谨的研究论文;对了解孙中山很多大家不熟悉的历史过程非常有帮助!不要抱着看小说的心态就好
  •   不错的一本书,可以对孙中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   很好的孙中山传记,找了很久的
  •   不错,对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经历很有帮助。
  •   比李敖的孙中山研究要好。
  •   永远的孙中山先生
  •   还不错,想了解孙中山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活动购买,价格一般。
  •   此书很好,是介绍孙中山的,近年来对孙中山的讲解越来越多,这本书会对我有帮助的。
  •   这个商品不错,介绍孙中山的好书
  •   对此书之后,对于孙中山将有新的理解
  •   抢购到的 很喜欢孙中山
  •   孙中山先生推翻清王朝,创立民国功不可没!
  •   买这本书是因为三大网站只有当当有,貌似快要断货。另外作者韦慕庭的大名。没有想到收到货当当就一口气涨了七块钱
  •   读完这本书,你会抛弃那些偏见,那些道听途说的谬论,还原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形象
  •   作为一个中国人,想真正的了解孙文先生竟然还要去参考外国人写的书籍,的确有点可悲啊。不过或许也只有局外人才能给人一个比较客观的孙文先生吧,至少他不用去理会现在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或者是说写了这本书之后的后果。
  •   国父传记,客观独到。
  •   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的伟人,可以看到我们所不知道的一面。写的很好。
  •   对于神化了多年的偶像,应该了解一下其常人的一面。革命也许没有那么神圣,不过是一项事业而已。对于历史,不能一味的奉承,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语言。
  •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真正伟大
  •   国父值得我们去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解开一些历史的谜团,有助于我们更真实地了解现在。
  •   中国近现代最无私的人之一
  •   历史老师推荐的,虽有些生涩,但很客观。
  •   是帮男友买的,他在学历史哲学之类的,这是他要的参考书,应该是写的比较好,相对客观的。。。
  •   这是本好书,第三眼看中山,让我们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孙先生!
  •   革命领袖
  •   中山先生的伟大在于平易,谈吐得当,有修养,好书之所以好,是所载内容事物的真实,夸大虚飘的是没有意思的。喜欢国父的治国之术。
  •   了解国父的一生。。。
  •   刚收到,未读,但愿意了解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   挺客观的 值得一看 好贵
  •   自孙先生倡导民主以来,中国已走过100多年,但民主究竟实行了多少?
  •   有关伟人的书总是很热门,这本也不例外。
  •   拿到手就看了中文版的序,知道买对了,在两岸的大环境下,想了解孙文的历史全貌,我想只有外求。
  •   向革命先行者孙先生致敬
  •   本人政治学专业,之前读过这几本书,本次购买要收藏:)
  •   本书清晰的脉络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个人与命运。
  •   对此评价颇高,写的不错
  •   读研时已知这本书,现在终于也有了一本了,很满意,书的内容就不说了,公认的经典,关键是质量好,超值
  •   物超所值。只是为了心中那个未曾实现的梦,远行————走走远古茂盛的森林。淳朴的田野间--片野绿油油的稻田随风起伏。面朝大海,吹吹海风,闭上眼任思绪飞翔。我的台湾梦,从此爱上台湾。购书**当准没错。
  •   资料详实 一本严谨的著作
  •   看一本似乎是回到了那个年代,领略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仿佛沐浴之中,值得一看,买的值得。
  •   虽然是失败的一生,但是却屡败屡战,令人尊敬。
  •   闲暇时看看还行
  •   但总体购物感觉不太好,以后还是少在当当买了。书还好,文字不流畅,翻译有问题
  •   适合做研究资料,不适合当小说故事来读
  •   个人非常感兴趣的一本书
  •   不错的一本书,就是还没开始看呢
  •   原来以为这本书是叙述性比较强 恩有点像新闻报道 研究性比较强
  •   还没有看完,不过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好,觉得有点乱乱的。可能是没看完的原因吧!努力看完。
  •   喜欢卡耐基的书,每一本都很经典。
  •   好书一本,值得看
  •   很不错,让伟大的孙先生来鼓舞我们青年一代。
  •   外国人的视角,值得看看
  •   便宜,划算,还没认真看,纸质可以。
  •   看着有点吃力
  •   看了书之后才能了解多一点孙先生的事!
  •   还没看 不过印刷包装都不错 促销价买的真合算
  •   纸张不错,书还没来得及看
  •   妈的 不及时评价还不能赚积分
  •   外国人的视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跟意义
  •   作为资料收集。
  •   有粉饰,有直相。
  •   正看着,还行吧
  •   满意 便宜 快递相当给力
  •   外国人写的,不错
  •   好书,本身已经是5折,再200-100,等于2.5折了
  •   不同角度,值得细细读。
  •   价格虚了点
  •   爱好者也可了解 囤者 还没看呢
  •     感谢韦慕庭教授(Clarence M.Wilbur)撰写了一部如此伟大的关于孙中山的传记.
      开始阅读之前,我曾经想过这样的一本由外国学者执笔的关于一个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中国伟大人物的传记是否会足够客观,但随手翻阅几页看到的是海量的关于参考文献的注解,使我相信作者绝对是站在尊重历史,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实性的立场进行创作的.
      说实话,要很顺畅的读完这本书是很困难的.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都是喜欢看轻松的读物,即使是关于"历史"这么沉重的题材,我们也希望读那种通俗的,甚至是带有娱乐性的作品.(拜某些著名教授开创先河式的讲述历史的方式所赐,中国现在似乎进入了全民读史的时代)
      《孙中山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这本书是学术性很强的著作,同孙中山一生的经历一样,是"绝对严肃"的,最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我正在读一篇300多页的博士论文.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被这本书深深吸引,里面几乎所有的内容对于我都是新鲜的,我被孙中山的命运牵肠挂肚.在读到孙中山1925年在北京留下"总理遗嘱"并最终在3月12日与世长辞那段,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并在那一刻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去一次南京中山陵去祭奠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有一个命题是我读完之后一直试图假设的:如果孙中山没有在其革命活动后期与苏俄,共产国际合作,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并在国民党改组中允许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话,那我们对孙中山这位国民党的创始人的态度会不会与现在迥然不同?中国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有的"中山路"是否根本就不会以此命名?(不管孙中山之前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多么鞠躬尽瘁)
      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因为政治的原因而得不到其在历史中客观的定位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
      
      关于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政府,以及后来推翻袁世凯和随后的北京政府而到处筹款以及争取外国援助的描述,我感到非常惊讶.孙中山在某些事情上的做法与我想像中的"伟人"实在不符,包括他发行不可能兑现的债券;为了获得西方列强的援助而不顾中国未来利益,什么都能承诺(历史如果稍有阴差阳错,留下"卖国贼"称号的可能就不是袁世凯了,而是我们的孙博士);当与俄国合作同时,继续联系西方国家,脚踏两只船.
      但正如孙中山所言:替手段正确性作出辩解的,在于目的本身.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想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则以上各种手段似乎是必不可少的.
      
      孙中山曾三次在广州执政,广州也有一些重要的遗迹来见证那一段历史.例如黄埔军校,大元帅府,孙中山文献馆,纪念堂,农讲所等等.
      孙中山在广州执政期间,为了其革命事业筹集经费而将苛捐杂税强加到普通民众之上,必然引起群众的不满.当地的"老广",尤其是那些富裕的商人,非常痛恨孙中山政府的统制,他们是这样形容孙中山:一生只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1924年,孙中山下令镇压商人叛乱,在西关一带(现广州荔湾区)烧毁近千座房屋建筑,我相信这给广州市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广州海珠区,离我现在住的地方很近)
      
      
      《孙中山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是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最优秀的人物传记和历史读物.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书籍来正确认识历史.不应该因为政治而歪曲历史,改变历史,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
  •   替手段正确性作出辩解的,在于目的本身。这种话,希特勒可以说,毛也可以这么说
    一个人为了自以为正确的目的,不择手段,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独裁专制,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这样的人物应该如何评价?
    汪精卫卖国也没卖成,算不算是汉奸?孙文签定下的密约超过汪,而且是主动的卖,他不是汉奸又是谁是汉奸?
    他开创了第一个party nation,为了自己之利益引进了苏化党,完全做的事就是当年吴三桂,石敬唐做的事情,你说他是逆历史而动,还是所谓的进步?
    事实上,刺宋案究竟是谁所为?民初的宪政孙文扮演的又是怎样一个角色,大可讨论,组织汉奸军为日帝在山东进攻中国军队,这种事情任何军阀都做不出来,但孙文做的出来,他是一生有奶就是娘的,他何尝是所谓民国之国父,他乃20世纪中国之最大国贼
    事实上,这些事情事实没有什么好争议的,证据越来越多,所唯的不同就是建立在这些事情上的评论而已,政治家不是看他说什么屁话,而是要看他实际做了什么,孙文的所作所为如果不是站在一个党一个小集团的角度,而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他的所做所为真是令人发指
  •   LS的做了什么事情拿出来看看。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污蔑孙中山,连日本人都做不出来,你都做出来了。
  •   ,首先袁世凯认同的中华民国是包括外蒙在内的,北洋当时起码名义上统治的
      
      而孙文在没有实际权力的情况下,对日的条约,第一并不当真,怎么就不能是孙文在画饼充饥呢?先承诺着,反正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有了,我们再谈,反正你先支持我。第二,孙的思路我感觉一直未摆脱“驱逐鞑虏”的观念,情况不如意,就想关起门来,搞十八省中华
    。在政治面前不要说什么民族感情或者空幻的利益,我们的要得是更有效的手段,记住是手段。
  •     孙中山曾三次在广州执政,广州也有一些重要的遗迹来见证那一段历史.例如黄埔军校,大元帅府,孙中山文献馆,纪念堂,农讲所等等.
    农讲所是毛泽东去讲习的地方吧!
  •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1926年5月,由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周恩来、萧楚女、彭湃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
    位于中山四路42号的农讲所
    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位于中山四路42号的农讲所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3年修复
    旧址,建立旧址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为旧址题名。1961年,国务院公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
  •   第一,孙文并不存在没有实际权力,他有政治力,有一批跟随他的党徒,其甘心做日俄的狗,而不择手段没底线的出卖国家,如何不是卖国贼?又如何不能当真。事实上也是如此,孙文最终引进红色,做俄国人的狗,最终的结果中国变成红色中国,不是现代版的石敬唐和三桂又是什么?
    孙文的一生无耻就无耻在,有奶便是娘,不管什么人,只要给他钱帮助他上台,他什么都可以出卖。丝毫没有国家民族观念
    第二,孙文思想之倒退,正证明了其观念和思想之落后和失败,其主观的错误造就了他个人的错误,而带给国家民族的确实灾难,如同毛一样
  •   渔夫除了骂街之外还会什么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