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0704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张立宪  页数:3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一组两篇稿子可视为《读库0600》中《大马路之痒》一稿的续篇,作者穷几年之功,终于理清了这一城市发展的悲剧:路修到哪里,车就堵到哪里;你越为汽车着想,汽车就越不为你的城市着想。“花二十五美元买一辆自行车的人,与花三万美元买一辆小汽车的人,重要性是一样的。”这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前任市长恩里克的施政理念。遗憾的是,我们的城市执政者和规划者,依然坚信所谓都市化就是路宽车多,所谓现代化就是美国式的繁华,而事实上,仅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五的美国消耗了世界石油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保军质疑:“我们的规划师是糊涂了呢,还是装糊涂呢?”   路得·那爱德于1910年来到中国,在四川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教书,1913年病逝于成都。酷爱摄影的他,在中国不到一千天的日子里,却经历了中国历史中最重大的一段变革时期:清王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他遗留下来的照片,记录的就是这段短暂却又命运攸关的时期。   那爱德于1911年摄下了位于岷江东岸的叠溪古城的一张全景图片,二十年后,叠溪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总面积达二十二万平方米的古城顿时陷入地下,被岷江淹没,城内原有军民三千多人,震后幸存者不超过四五人。那爱德拍下的这张照片成为研究川西北地震现象和阿坝州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史料。   与这张“消失的古镇”一样,那爱德记录下来的长江沿岸中国人的民生状态,许多都已经成为永远消失的风景。   摄影师王玉龙见到这些百年前的历史影像时,真的是瞠目结舌。他唯一能说出来的感觉是:面对这些一百年前拍摄的照片,你几乎感觉不到这一百年来摄影的进步。   王玉龙前后用了约三年时间,核查考证这些照片拍摄的地点和背景。其中的一些故事,如同侦探小说一般曲折。《追寻那爱德》一文记录的就是那爱德的生平事迹,以及考据这些照片的轶事;《百年中国影像》则精选了五十幅那爱德拍摄于百年前的图片。   何伟即《读库0702》中《胡同因缘》一文的作者Peter Hessler,这是他的中文名字。《遍走长城》一文的英文版同时刊发于近期的《纽约客》杂志,讲述了一个全职研究长城的独立学者。尽管不属于任何学术机构,也无外来经费,他还是成为最出色的长城研究者之一。关于长城研究的现状,何伟写道:“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没有专门研究长城的学者。在中国,历史学家一般专注于政治体系研究,而考古学家则致力于挖掘古墓。长城在传统学术领域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对于某个独立的专题——如明长城——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凤毛麟角。”而他笔下的这位独立学者石彬伦,是一位美国人。去年十二月末,何伟陪石彬伦去他的第三百四十次长城之旅,一次意外使何伟膝盖骨骨折。   戏曲演员裴艳玲今年六十岁,《裴艳玲原业归宗》以中篇人物传记的篇幅,回顾了她的艺术生涯和情感生活,堪成一代伶人的人生标本。   影片《卢旺达饭店》被称作非洲的《辛德勒名单》,曾获得奥斯卡提名。其生活原形保罗·卢塞萨巴吉纳被誉为“当代辛德勒”。曹芊小姐在比利时采访保罗,并节译了他的自传《平凡的人》,提供给《读库》。看过本文,我们才会知道人性的复杂、现实的残酷,在影片中被彻底好莱坞化了。   连环画《四国间谍战》1982年出版,1983年第二次印刷时,印数已达一百二十六册。其作者宋飞等先生一生从事这项通俗艺术,几十年间画了一百二十多套连环画,计五千八百七十余幅画页。本文既是宋先生对自己创作生涯和人生历程的辛酸回顾,也挖掘出许多被湮没的幕后故事,一些未经采用或被修改的画页,在《读库》中第一次公之于世。   马世芳的母亲是陶晓清。三十年前,还不到三十岁的陶晓清在“中广”做节目,每星期固定播放一些年轻人自己在家里录下来的歌,反应之热烈出乎预期,她便邀请这些年轻人来上节目,替他们组织演唱会。很快地,这些歌录成了唱片,渐渐形成了一股人称“民歌”的风潮。那时,马世芳还在幼儿园满地乱跑,家里常常会有一些叔叔阿姨带着吉他,坐在铺着榻榻米的客厅地上,说是要开会,结果都在喝茶吃零食讲笑话和唱歌。“后来我才知道,“民歌运动”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在我家客厅开展起来的。”马世芳在文章中回忆那个“耳朵犹然纯洁”年代:七十年代以降的青年创作歌谣,就是在这种“没想太多”的状态下,烧起了燎原大火,永远改变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历史。说起来,“没想太多”的状态其实是最珍贵的——因为所有的气力、全部的生命,都摆在歌里了。   神山卡瓦格博,从2000年开始,当地政府明令禁止攀登,“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因为文化而被尊重的雪山”。几个年轻人组成的卡瓦格博文化社,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推动环保。《环保就在歌舞中》一文,记载的就是这样一批“在行动”的人。

作者简介

张立宪,著名出版人,现居北京。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等,并出版有个人作品《记忆碎片》。其06年凭一己之力推出的《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族们收藏的“私房书”。《读书》、《读库》、《读品》(读书界称为“三读”)已成为人文知识分子阅读的风向和标杆。

书籍目录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杨保军:被异化的城市 追寻那爱德 百年中国影像 遍走长城  裴艳玲原业归宗 校长们 “我才坚持了七十六天” 泪珠项链 “没想太多”的时代 那时,我们的耳朵犹然纯洁 环保就在歌舞中 一个女子的百年祭 苦孩子发迹 2006年,我在加德满都读红三篇  野兽的叹息 难忘的绝唱 嘉靖与暗八仙

编辑推荐

  《读库》系列被誉为近年来“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杂志书”,成为很多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家们收藏的“私房书”。 本册为《读库》(0704),收录文章包括当城市为汽车而造,百年中国影像,遍走长城,环保就在歌舞中,一个女子的百年祭,野兽的叹息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库0704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3条)

 
 

  •   看过很多书,但是不怎么看刊物,也许是因为后者不具有保存价值。以我比较挑剔的眼光,一本刊物如果有两三篇文章能够一看就算不错,可是每辑《读库》竟然能有70%以上的文章能够看得进去,不能不说这份刊物相当对俺的味口,编著者也是花了相当的心思。王军的《当城市为汽车而造》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节里挖掘出一个深邃的话题,引人发省深思。本名PeterHessler的何伟是一个老外,似乎是目前读库不多(仅有?)的外国作者之一,从外国人的视角写了一篇《遍走长城》,很有点意思,后来这位老外在读库又发表了若干文章。《我才坚持了七十六天》写的是奥斯卡获奖影片《卢旺达饭店》的原型,书名出自其口,比较的对象是另一位奥斯卡奖获奖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原型辛德勒,他在纳粹的统治下坚持了五年半。
  •   首先,顶一下老六。不管有多少人买他的书,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支持他。他仍然有这种精神,这种态度,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已经不多了。喜欢马世芳的两篇美文。向大家推荐。当然,读库貌似有一种理念,希望集成各个层面的好的东西。那么难免有些文章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一类。不过也正好说明所有看书的人,可能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类。我又买了读库0705.还没到货。ps:当当到货好慢,这次。
  •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直缺货,所以至今未能拜读。在这次的读库中看到了类似观点的介绍文章,感触颇深!其他也都是好文章,一路读下来感觉非常愉快。唯有一点读完之后心情沉重,未曾想老校长张伯苓生命最后两年是在如此境地中度过的……
  •   知道《读库》很偶然。抱着试试看看的想法,先购买了06年全套和11年1、2期,读后感到确实很好,文章朴实,内容丰富,很有收藏价值。于是,便逐渐把07、08.09.10年的都买到。目前,《读库》是我的枕边书,每晚读一点,真的很好。
  •   初次接触读库是去年暑假,一口气读完了一本,酣畅淋漓,无丝毫倦意,还记得是0702,然后到书店去买接下来的,可惜都没有买到,今年暑假有很多时间,在当当上买了四本,同样的酣畅淋漓,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凉意,我最喜欢的读物之一。
  •   偶然在机场一家书店看到了读库0704,顿觉朴素,文章有深度,而不花哨,正经人家的书,鲜有铜臭味,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真实不容易啊。回到北京,一口气买了06、07两年的。
  •   读库是我认为现今为数不多的真正用心做书的典范。抛去华丽的外衣,朴素的的封面里面有值得的文字。
  •   读库,很多朋友推荐,自己看了几本,也都很喜欢。可以一读再读,值得珍藏的书。很认真去做的一套书。喜欢老六,喜欢读库。
  •   正在把所有的读库集齐,这么还是一如既往地好
  •   遍走长城最好看!
  •   闭上眼,能够马上回忆得起的这期的内容,应该是裴艳玲和马世芳吧!
  •   实在是太划算了,尤其是在网上买,平均下来十六七块钱一本。内容也让人“流连忘返”。
  •   才到手就被同事借去了。已购入两本,看下来,还是很喜欢久远的故事啊。看得非常敢劲。
  •   很棒的一本杂志。有收获,喜欢读。
  •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我要把整个系列都买了
  •   这次收录的很多文章都有料,非常喜欢
  •   奉劝大家都快快买来看
  •   好书,不用说太多了,喜欢。
  •   这套书适合长期跟读。
  •   值得一生阅读这些精彩的文字
  •   绝对的好书,没有什么需要多说的
  •   很不错,很喜欢啊!
  •   有份量,值得读!
  •   老六的东西值得读
  •   内容新颖,很多都是自己不曾了解的,好书!
  •   上次在当当买了流沙河《老成都——芙蓉秋梦》,书中大量图片是由路德·那爱德拍摄的,想要了解这个人的一些资料,《读库0704》专门就有介绍这个人的,呵呵,很不错。
  •   读库就是一些有趣的东西,不用费心思去琢磨,就是有趣,看着让人高兴。
  •   《读库》系列比《万象》好看。喜欢。每期必买。
  •   0704期中的几篇文章,看后感觉真的很不错,又长了不少知(见)识。从中领略到了城市发展中汽车与城市设计、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名校校长们的风彩;京剧大师的风范;台湾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部分);藏族人保护民族文化的迫切心情···,这一切都应感谢立宪先生的辛苦!!
  •   内容还行一直挺喜欢读库的,但收到的书品不够满意。
  •   读库很好
  •   每天坐地铁都看几页,感觉编辑的不错,已经超过市面上流行的大众读物。作为小众读物,是否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一些探讨中国当前社会热点得比较深刻的文章,而不仅仅是回忆过去。
  •   很喜欢这一期,看了之后觉得很长了些知识,特别喜欢关于介绍台湾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这篇文章,可惜只有下篇,再把另一本也买了哈!
  •   在今冬的第一场雪前收到了这本期待中的书,也是在雪天看完,读后有一种被关怀之感自然而流!
  •   同事买了,看了觉得还不错,于是自己买了收藏。
  •   这期内容还不错,可以多看几遍。
  •   喜欢编者选文和编排营造出的一种氛围,感觉良好
  •   文章好风格与众不同
  •   值得一读,各方面都不错,有空时可以看看
  •   的确用心做了,质朴大气,质量也很好,喜欢里面的藏书票。
  •   比较适合休闲阅读
  •   看这样的书跟上论坛看帖子没什么差别。基本上就是一个论坛的精华帖合集。不过本期的连环画介绍没什么意思,篇幅还特别长。不追求阅读快感的人建议不用买,直接去各大论坛看精华贴好了,这书也不便宜。
  •   可以阅读的书,但是并不像评论说的那么好,属于可读的还不错的书,毕竟书的随笔性的文章多了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