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爱德华·多尔尼克  页数:331  字数:250000  译者:施棣,毛燕鸿  
Tag标签:无  

前言

2004年6月几幅互不搭调的油画挂在墙上,瞪视着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下面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维米尔、戈雅、提香、蒙克、伦勃朗。这些画作的普通复制品只值几块钱,没有装框,尺寸繁多。其中一些被歪歪扭扭地挂在敲进墙里的钉子上。而真正的原作则被饰以镀金的画框,陈列在全世界最堂皇的博物馆里,参观者们会怀着朝圣般的心态来仰望它们。每幅画的价格动辄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从某种角度来看,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上述画作都被偷盗过,其中一部分被追缴回来了——主办此次小型展览的那位高个儿男人就是追缴失窃名画的功臣之一——其余的画作依然下落不明。这位藏品奇特的馆长不喜欢统计学上的那些玩意儿,但又不得不正视一个悲哀事实:失窃的画作当中,有九成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了。在艺术犯罪领域中,有一位侦探的职业履历非常突出。他叫查理·希尔,本书的主旨就是要以希尔为向导,去探索艺术中的地下世界。那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奇特疆域,有时充斥着危险,有时又显得很滑稽,有时则是危险与滑稽兼而有之。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这个奇特的疆域,我们将会讲述很多关于失窃名画的故事,而在这当中,关于蒙克的传世名作《呐喊》的失窃经历将会成为故事的主线,贯穿始终。十年前,希尔与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一样,是通过廉价的复制品以及卡通片熟悉这幅油画的,他与它之间没有什么特殊的关联。1994年2月14日的早上,一个电话改变了这一切。

内容概要

1994年2月一个阴郁寒冷的早上,两名窃贼潜进了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轻易地窃走了价值七千两百万的挪威国宝——蒙克的《呐喊》。窃贼料准了这天早上是当年冬季奥运开幕的日子,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奥运上,只花了两分钟,两名窃贼便载着蒙克的这幅巨作扬长而去。    窃贼并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手法,但挪威警方束手无策,只好请来号称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侦探、英美混血的苏格兰场秘密警探查理希尔。此君个性张扬,胆大妄为,活脱脱一个从侦探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而可疑的嫌犯也举目皆是,既有富甲一方的贵族,也有曾偷窃过伦勃朗名画的肖小。    凭着一支生花妙笔,爱德华·多尔尼克将这个案件写得有如一本侦探小说,暴露了艺术界不为人知的黑暗面。书中穿插了许多艺术界的奇闻轶事,介绍了历史上有名的艺术窃案与窃贼,以及世界上许多悬而未决的博物馆窃案。

作者简介

爱德华·多尔尼克曾为《波士顿环球报》、《大西洋月刊》、《时代杂志》等报纸杂志撰稿,并有《进入伟大的未知世界》以及《睡椅上的疯狂》等多部著作。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部  两个男人和一架梯子 1  破窗而入 2  巧取 3  侦探小说? 4  牧师 5  艺术小分队 6  艺术拯救者第二部  维米尔与爱尔兰黑帮 7  编剧 8  盖蒂博物馆来的人 9  “将军” 10  罗素堡府邸 11  安特卫普遭遇战 12  蒙克第三部  从盖蒂博物馆来的人 13  “看看这些文件!” 14  诱惑的艺术 15  第一次遭遇 16  广场惨败 17  重归罗素堡 18  金钱是蜜糖 19  神秘先生 20  “我是皮特·布鲁格” 21  蒙娜丽莎的微笑 22  黑帮第四部  秘密游戏 23  骗子还是小丑? 24  圈套 25  第一次卧底行动 26  骗局 27  前排坐席 28  一个骗子的故事 29  “伦勃朗的作品,您感兴趣吗?” 30  交易中断第五部  地下室里 31  一个陌生人 32  在路上 33  “举起手来!” 34  追捕的快感 35  计划 36  “走下那些台阶” 37  追踪结束尾声后记备注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部 两个男人和一架梯子1 破窗而入趁着挪威冬日黎明前的黑暗,两名男子开着一辆偷来的轿车,停在了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挪威最卓越的艺术博物馆之一——门前。他们没有熄火,冒雪下了车,在美术馆外墙下的灌木丛中,他们搬出了前一晚预先藏好的梯子,悄无声息地把它靠在了墙上。美术馆的里面,一名警卫待在温暖的地下监控室里,他的巡视任务已经结束,现在需要填写值班日志了,这差事很无聊,好在他已经完成了对美术馆内部和外部的巡查,当晚的气温已经降到了华氏十五度(摄氏零下九度)。他接手这份工作只不过七个星期。这名警卫很吃力地应付着眼前的一摞备忘录,就像一名应付家庭作业的学生。在他桌子的前面,是十八部闭路电视监视器。其中一个屏幕突然有了些动静——监视器的黑白画面比较昏暗,因为太阳还要再过一个半小时才会升起,但画面所反映的情形还是足够清楚的。一名紧裹着大衣的男子站在一架梯子的顶上,戴着手套的双手稳稳地把着梯子,他的同伴也开始顺着梯子向上爬了。警卫还在努力地与他的值班日志搏斗着,完全忽略了面前的监视器。梯子的顶端靠在博物馆二层一扇高大的窗子下面,在那扇窗子后面的房间里,挪威最伟大的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作品正在做集中展示。墙上挂着蒙克的五十六幅绘画作品,其中的五十五幅作品鲜为人知,大概只有研读美术史的学生会对之有所了解,但剩下的一幅却闻名于世,是像《蒙娜丽莎》(Mona Lisa)或者梵高的《星夜》(Starry Night)那样受到举世敬仰的永恒之作,无数的海报上,无数人的卧室里,无数办公室的墙上,都能找到它的踪影,它的形象会出现在卡通片里、T恤衫上以及明信片上。它就是《呐喊》(The Scream)。扶梯上的男人站在了最后两级梯子上,却又失去了平衡摔到了地上。他笨手笨脚地爬了起来,重新蹬上了梯子。对于外面发生的这一切,稳坐在地下监控室里的警卫没有丝毫察觉。这一次,闯入者爬到了梯子顶端,用锤子敲碎了窗户玻璃,并把几块碍事的碎玻璃敲掉,随后翻进了博物馆。警报响起。地下监控室里的警卫开始咒骂这该死的警报器为什么老是失灵。他走过电视墙,径直奔向了控制台,他关闭了警铃,丝毫没有注意到墙上的某个监视器里,正显现着窃贼的身影。窃贼转向《呐喊》,后者就悬挂在距离窗子仅有一码远的墙上。他剪掉了悬挂画框的金属线。《呐喊》的幅面相当大,估摸得有两英尺宽、三英尺高,再加上华丽的框架以及前后都嵌上了起保护作用的玻璃,它的整体分量相当重,很难被送出窗户,并沿着一架光滑的金属梯子搬运到地面上。窃贼尽力把身体探出窗外,把画框贴在了梯子上。“接着点儿。”他轻声提醒自己的同伴,随后就像一位把自己幼小的孩子放到雪橇上并把雪橇送下陡峭的坡道的父亲一样,放手让画框滑了下去。站在地上的同伴攒足了力气,接住了滑落下来的画框。接着这两名男子跑到了车里,把他们价值连城的猎物藏到了汽车的后座上,开足马力绝尘而去。他们在博物馆里待的时间总共不过五十秒。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这对窃贼拥有了一幅价值高达七千二百万美元的名画。事情的全过程容易得难以想象。“有组织的犯罪,挪威人的风格。”一位苏格兰场的探员事后惊叹道,“只不过是两个男人,外加一架梯子!”早上6点37分,一阵冷风吹进了黑暗的博物馆,那扇被打破的玻璃窗的窗帘舞动起来。一部动态监控器触发了第二遍警铃。这一次那位年轻的警卫,二十四岁的吉尔·本特森才意识到肯定有什么状况发生了,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他颤巍巍地估量着眼前的形势,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好。自己探查出发生了什么情况?赶紧报警?此时本特森还是没有注意到那台最关键的监视器,它显示出有一部梯子孤零零地倚靠在博物馆正面的外墙上。他没意识到,警报声是从十号展厅传出来的,那里陈列着《呐喊》。本特森给他的上级主管打去了电话,后者正躺在床上,半梦半醒。本特森磕磕巴巴地汇报了情况。在他汇报的过程中,警报声又一次响起。此时是早上6点46分。本特森的主管已经完全被吓醒了,他咆哮着要本特森火速报警,并检查监控系统。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一辆在奥斯陆空旷的街道上做例行巡逻的警车刚好开到了国家美术馆附近。只是匆匆一眼,警察就看到了构成这次罪案的关键要素:一个漆黑的夜晚,一架梯子,一扇破碎的窗户。警车来了个紧急刹车,一名警察用车载电台通报发生了罪案,另外两名警察则向博物馆跑去。首先到达的警察顺着梯子爬了上去,眼看就要爬到梯子顶端的时候,他立足不稳摔了下来,就像不久之前的那位笨贼一样。这下又得用到车载电台了,警察需要另一部巡逻车前来增援,并帮忙把摔伤的同伴送往医院。随后他们冲进了博物馆,这次他们是沿着楼梯冲到了楼上。警察们径直冲向了那架梯子可能通向的房间,一股刺骨的冷风正从破碎的窗子吹进来。黑漆漆的房间里,沿墙挂满了绘画,但就在面向大学街的那扇高大的窗户边上,却留出了一块醒目的空白。在随风飞舞的窗帘边上,踏着满地的玻璃渣子,警察开始勘查现场。一把钳子躺在地板上。有人留下了一张明信片。罪案发生的这一天是个礼拜六,但它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礼拜六。2月12日是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天,这届赛事是在挪威的利勒哈默尔市举行的。对于绝大多数挪威人,对于那些政客、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头面人物来说,这自然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吸引到全世界的关注。本届赛事的开幕式华美壮丽、气氛欢快,电视观众预计将达到二点四亿。说到“挪威”这个词,恐怕绝大多数人都难以产生比较切实的联想。一般人能够想到的无非是白雪、峡湾、松树,也许还有驯鹿,可能还有金发碧眼的女人。但这些联想似乎同样适用于“瑞典”。如果要说出一个挪威名人的名字,估计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是一片空白。在挪威各级政府官员的心目中,这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次扫除外界的无知的大好机会。当全世界的观众围坐在电视机前,他们将会看到举国欢庆的场面。他们将会看到一个最完美的挪威。电视观众确实看到了一次庆典,但却被震惊和骇人听闻的行径毁了兴致。“在这样美好的氖围下,”挪威文化部长评价说,“真是难以相信竟然会发生如此丑恶的事件。”窃贼们的心态绝不会像文化部长一般忧郁。在拿到《呐喊》之后,他们故意留下一张明信片,成心要让警察找到。明信片上的图案取自挪威艺术家马利特·瓦勒(Marit Walle)的一幅绘画,后者擅长把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转化为充满喜庆的卡通形象。比如瓦勒绘制的《荷尔蒙过剩》(Raging Hormones),描绘的是两位灰色头发的主妇,她们在海滩上端着望远镜,眼巴巴地端详着周围的年轻后生们。看来窃贼们在寻找合适的明信片时也颇费了一番思量,他们看上的这张明信片,其图案取自瓦勒的《一段美好的故事》(A Good Story),画面上是三名正在肆意狂笑着的男子,脸憋得通红,用拳头捶着桌子,笑得几乎喘不上气来。在明信片的背面,窃贼们留下了一行潦草的字迹:“感谢可怜的保安系统。”“可怜”都不足以形容挪威国家美术馆的保安系统。“所有的窗子都销上了,”馆长克努特·伯格对记者说,“我们没想到窃贼居然会从破碎的玻璃窗里爬进来。窗框上还残留着很多玻璃渣子。换了是我,绝对不敢从那中间钻过去。”事情很快就明朗了,挪威国家美术馆的官员们犯下的错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连串。《呐喊》本来是陈列在美术馆的三楼的,却被调整到了二楼。这当然对参观者来说方便多了,因为更加靠近街道,但基于同样的原因,窃贼们的兴趣也被勾起来了。克努特-伯格出任馆长已经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间他一直在与那些控制着美术馆财政预算的政客们周旋。现在,即将退休之际,他安排了一出让世人愉悦万分、不可错过的展览盛宴。看着自己的属下们把展厅布置好,想着即将到来的美好前景,伯格的心里乐开了花。与伯格相比,国家美术馆保安部的主管就要警觉得多。“从1994年1月到5月,”他在给所有警卫的备忘录中写道,“爱德华·蒙克的画展将在二楼的九号、十号、十二号展厅进行。摄像头……都必须彻夜工作。夜间值班的保安员必须不断变换巡视路线,并且要对美术馆的外墙保持特别关注。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展览,又是在二楼,我们必须格外注意这一点。”把《呐喊》搬到二楼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而把它安置在紧邻窗户的位置更是加重了这一失误。雪上加霜的是,这个砖木结构的古老博物馆没有在窗户上安装护栏,窗框上的玻璃也都是些普通的玻璃,不是强化玻璃。《呐喊》没有被固定在墙上,而是用普通的金属线挂着,就像一幅悬挂在普通房间里的普通画作,此外,它也没有与警报系统连通起来。

后记

我坐在曼哈顿的一辆出租车里,陷入了交通堵塞,一个月之前我把这本书的手稿交给了我的出版商。此时是八月份一个星期日的下午,如果没有周围轰鸣的喇叭声和出租车的收音机里跟牙医钻牙似的音乐,这应该是个跟田园诗一般的日子。“现在是两点整,播报整点头条。在挪威,窃贼偷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绘画作品——《呐喊》。专家说,这幅画估价在一亿美元左右。警方说目前没有任何线索。”我震惊地靠回椅背,但其实我应该对此有所了解的。在我交了手稿之后,故事还没有结束。艺术与艺术品窃贼之间的种种远未成为历史,他们仍然是报纸头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人入胜,令人着迷。”  ——《洛杉矶时报》“一个非常招人喜欢的纪实故事,讲述了在高雅的艺术与卑下的犯罪之间永无休止的战斗。”  ——美国《时代周刊》“非常杰出,让人不忍释卷,人物性格入木三分,故事讲得丝丝入扣,一读之下就趣味横生……”  ——阿瑟·高登《艺会回忆录》的作者“一部杰作!充满趣味性,娱乐性以及知识性!”  ——玛丽·若芝《纽约时报》《探索发现》特约撰稿人“在艺术犯罪领域,再没有比这本书更好的了!”  ——米尔顿·埃斯特罗《艺术新闻》主编发行人

编辑推荐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里例数历史上大大小小的盗窃案,多数都简单而可笑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蒙娜丽莎》就是在卢浮宫关门后,让一个偷偷藏起来的工作人员放衣服里带走的。 对小偷来说,名画不过是镶了框的巨额支票。作者爱德华·多尔尼克认为,小偷对博物馆美术馆毫无兴致,除非偷东西的时候。而驱使他们起了这个念头的,除了在黑道里争得荣誉感、在媒体上争得头版头条,或者是用这个作为条件跟政府谈判歪,最大的驱动力就是钱。 为什么小偷可以频频得手呢?第一,博物馆的保安措施真的简单到可怕,多数的名画只有上了火灾保险,而没有上盗抢险。博物馆雇佣的保安更是连做汉堡的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史上最大一起艺术窃案,加德纳博物馆失窃案,窃贼扮成警察半夜敲门的时候,保安都忘了一个原则:这时候哪怕上帝来敲门都别开。保安不仅开了门,被捆起来后竟然安心睡了过去。 第二就是警方不重视艺术品失窃案——又没有死人,着急什么?再说这些名画的主人都那么有钱,不就是丢了一幅嘛,还有那么多在墙上挂着呢。这本书简直可以作为美术史的副史看,当然比美术史好玩儿多了。除了画家和美术史专家写的艺术史,还有一部由黑手党、黑社会、不法商人、蟊贼宵小写的艺术史,《是名画总会被偷的》就是这样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8条)

 
 

  •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主要内容:1994年2月一个阴郁寒冷的早上,两名窃贼潜进了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轻易地窃走了价值七千两百万的挪威国宝——蒙克的《呐喊》。窃贼料准了这天早上是当年冬季奥运开幕的日子,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奥运上,只花了两分钟,两名窃贼便载着蒙克的这幅巨作扬长而去。窃贼并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手法,但挪威警方束手无策,只好请来号称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侦探、英美混血的苏格兰场秘密警探查理希尔。此君个性张扬,胆大妄为,活脱脱一个从侦探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而可疑的嫌犯也举目皆是,既有富甲一方的贵族,也有曾偷窃过伦勃朗名画的肖小。凭着一支生花妙笔,爱德华?多尔尼克将这个案件写得有如一本侦探小说,暴露了艺术界不为人知的黑暗面。书中穿插了许多艺术界的奇闻轶事,介绍了历史上有名的艺术窃案与窃贼,以及世界上许多悬而未决的博物馆窃案。
  •   读起来更像侦探小说,在悬念的引领下普及了不少西方名画知识。不愧是西方美术史的入门读物。
  •   被偷的才能成为名画,当然要被找回来。找不回来的,那是传奇。绘画的价格就在被偷走、找回、再偷走的循环中不断刷新着价格纪录。这本书真是把老底给兜了!
  •   作者对名画的知识了解之广泛实属高深。真实的故事、人物,流畅的文笔,能使你阅读起来爱不释手。除了故事情节的吸引,自己在阅读中亦增长了对世界名画的出处、见闻知识。值!
  •   用不同的视角来介绍名画,相当有趣的书,当然,如果对涉及的名画有兴趣的话,还能自己去了解一下题外话。
  •   非常趣味的一本书,亿呐喊为主线对20世纪失窃的艺术品做了一个较全面的叙述。
  •   文字幽默风趣,真实动人,还信手拈来介绍了不少绘画艺术尝试,以及“艺术品犯罪”这一非常生僻的领域的各种有趣现象,很有意思。
  •   两年前我已经买了这本书,可惜弄丢了。这次趁着书香节的折扣赶紧入手多一本。这是一本非常好的读物。它不是一本虚构的读物,而是经过采访后写下来的书本。告诉了我们大盗们如何作案,欧洲地下画庄的发达。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本。书本里头配带了少许彩色及黑白的图片。总体很好!但是要是想买一本可以收藏的书,这本书的纸质等可能一般般,但是内容值得看!
  •   能够在案情中夹杂介绍艺术史,很好·
  •   对于没有兴趣了解油画艺术的人来说这也许是开始接触油画的最好的指南,对于喜爱刑侦技术的人来说是不错的参考资料。
  •   纸张不错。质地很齐。很有质感。里面还付有彩页说明。从故事来说作为一款休闲小说,还容有推理。相当优秀
  •   这本书真的是很有品里面的讽刺一针见血有时让人不禁想笑很值得一读
  •   这本书我到过很多书店,包括广州购书中心都没买到,后来听朋友说可以上当当网看看,我上来一看果真有啊,而且还有很多很多的书耶,我买了两本,很快就有响应了,货到才付款,超爽啊,服务也超好的,以后我打算买书都不用再跑书店了,在当当买,还便宜过,又不用跑腿,我会常来逛的
  •   情节紧凑,细节入微,可读性强,展开了一幅有趣的画卷
  •   特别推荐,对艺术感兴趣一定要读
  •   再阅读破案故事同时了解了更多关于艺术的知识。
  •   书的质量也不错。正版。
  •   这本书从很多角度都能揭示出人性
  •   帮人代购的。她说很不错!
  •   在微博上看到的分享,还没开始看,相信不错。
  •   真真假假难掩好书本质。
  •   帮领导买的,因为他在书店没买到,结果在当当上买到了,还有优惠,他非常满意
  •   学专外还是直接看文献吧
  •   把文艺色彩变成精彩的故事,看着一点都不累!长知识也有趣,还有点小资:).
  •   非常好看!!!!!!!
  •   这不是旅行,不是巡展,是艺术品在黑夜、后车厢、储物柜、流氓、骗子、奸商、河流中的冒险,是继毒品买卖、军火走私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黑市贸易。博物馆,尤其藏有珍品的那些,总是戒备森严吗?他们用红外线感应?角落里都是隐蔽的探头?或者启动了某个装置整个博物馆都会自动封闭?Forgetit!那是美国大片,是丹布朗的小说,这本书告诉你,世界上最棒的博物馆就像街头的自由市场一样没遮没拦,和想要破门而入的小偷与大盗一样,他们也很操心钱的问题,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ArtGallery)的洗手间里贴着感谢信,感谢某位匿名人士的无私捐赠,使得该博物馆有钱去购买厕纸。警卫?也别说了吧,谁能有本·斯蒂勒那样的好身手,他们的报酬是麦当劳店员的收入每小时再减去五十美分,所以雇来的人说不定连汉堡包都看不牢。所以,小偷们,不必在家绑绳子练习躲避红外线了,在卢浮宫上演顺手牵羊的那位,可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本艺术犯罪指南,偷到手之后,你知道怎么卖吗?在指出博物馆安全措施上的漏洞之后,作者又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艺术犯罪的世界,是真正的无国界,伦敦一般是销赃的必经之处,而日本是真正的天堂!再透露一点哦,只要不是世界知名的名作,警察也不爱理这档子事,专业水准、追查费用、管辖界线……让人头疼的问题太多。咳咳,鉴于读这本书的一般还都是良善公民,所以再啰嗦两句,作者良好的愿望还是想让大家相信,正义必胜,那些人类文明的美丽花朵,最好还是让它们在良好的环境里开放。尽管窃贼们只架了把梯子就偷走了蒙克的《呐喊》,但警探也有自己秘技带这张惊声尖叫的鬼脸回家。怎么办到的?自己看吧。
  •   艺术是真诚的,艺术是感动的,艺术是美好的,而艺术往往又是神秘的。人们往往惊讶于一件普普通通的艺术作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它的市场价格便犹如突如其来的海啸一般水涨船高起来。更多的是,一位生前贫困潦倒的艺术家,在他死后,其艺术作品才被人们所发现,他的艺术天才才被人们所惊叹。而这些艺术家往往还有一些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不寻常的出生,不愉快的童年生活,不正经的成长经历,还有那脆弱的神经。而有一点是让每一位艺术家都深信不疑的:“我就是天才!人们总是想拨去笼罩在每一位艺术家身上的那一层又一层的神秘纱衣,但令人失望的是,当你发现你对他有一丝一毫的更了解,你会发现,你又对他越来越不了解。梵高的星空是那么地令人向往,在这星空之下是梵高那份永不磨灭的艺术热情,梵高死了,死于自杀,他倒在那一片金灿灿的麦田,与其说他是被枪所杀,还不如说他是征服不了自己那颗好动的心,还有那双深邃的眼睛。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位对艺术追求近于痴狂的人。不错,田水月,徐渭也!诗书画样样精通,为人狂妄,在经历人生的大旗大落之后,神经开始异于常人,以锥入耳未死,由持器砸睾丸,多次自杀未遂,随后抑郁而终,其画作开辟明代文人大写意画风,影响了后世画家不计其数。而生前,有谁能予之欣赏?悲乎!这不是真理,却胜似真理。天才往往是最容易被遗弃的,就如啊来《尘埃落定》笔下的傻子,最后人们才发现其实傻子不傻。说艺术家是天才是崇敬他而却又触发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好奇心,天才何谓天才,为何为天才?在毕加索的画面前我们往往无言以对,只好叹息着说:哎,这就是毕加索!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但又不知是自己的无知呢,还是他的愚弄,既然是天才,那也许就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吧。哦,恍然大悟,那是我的无知。抬头张望,一脸深思的走到其它画作前,终于找到自己崇拜的对象,古典主义绘画。那一个实在!好!艺术其包容性在于不成体系,而自成体系,网罗万家,集百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容则荣,不在乎新,齐,怪。自然有好之处,在于你自己的境界,取舍。这也是我所不能理解之处,为何把艺术之境界归乎观者?在当下,艺术家的就真正没有责任感吗?或许有人会对我嗤之以鼻。然,艺术之神秘在于艺术家也不知其境界。艺术品的收藏以不简简单单是一个艺术作品本身的问题,此时的艺术或许只是一个符号,是一件能带来利益的商品,其价值在于它能给我带来多少利润,或是满足自身的成就感。而艺术价值早就被忘得一干二净。当艺术家被问及他的艺术作品价值时,他会故作深思状,其价值只有理解它的人才能体会,而此时他正盘算着自己的画最近一次拍卖卖了多少钱。当一件艺术作品被炒得离谱时,问艺术家其作品的价值时,艺术家会说,价钱不是衡量作品的唯一标准,在于他对艺术的追求,此时他正谋划着怎样让自己的作品卖出更好的价钱。艺术之神秘在于它的真,它的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便是我们不得不遵循的法则。就像逛在潘家园,是真是假,只要你觉得值!在《是名画总是要被偷的》一书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生活中的地下交易市场,仅此于毒品,军火,每年超过30亿美元的交易量给艺术犯罪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艺术与犯罪又是永远也打不开的一个结,只要是名画,他们就会虎视眈眈!
  •   文笔比较幽默,追踪失窃名画《呐喊》的情节比较引人入胜,中间穿插了许多其它的名画失窃事件,内容稍有些发散,最好是比较静的下午或晚上阅读,否则容易走神呵呵。
  •   看了三分之一,感觉像是侦探小说,但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内容很丰富,除了故事的主线以外还举了其他很多艺术犯罪的例子,读者挺有趣的。
  •   侦探故事加美术知识。很好玩
  •   好像去年在电视上还是在那里看到关于艺术品犯罪调查书籍的出版,也不记得是不是这本了。
  •   内容没得挑,翻译确实很卖力也很到位,虽然是非虚构小说,但精彩程度一点不差!但,特别令人不舒服的是,书中大约出现了5处错别字或者漏字,不知道是编辑没有编好,还是我手中捧得这本书不是正版呢?有点小遗憾……
  •   对我这种艺术鉴赏能力极差的人这本书让我长了一定的见识
  •   

    真实的事件。

    串联成了一个文学作品。
  •   很长知识。故事穿插的很流畅。
  •   刚开始还觉得没意思,但看过三分之一后发现爱不释手
  •   在电视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就想买来看看,很期待
  •   书有磨损,其他还好
  •   不错的一本书,写作的角度很有创意
  •   还没看完,但是我确定它是本好书
  •   刚看开头,很有意思的故事。印刷不错,插图很好。
  •   可以了解一些油画的知识。文笔也还不错。作为休闲读物还可以
  •   这个商品不错,还是蛮喜欢的
  •   《是名画总是会被偷的》

    蒙克的《呐喊》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艺术品之一,在欧洲挪威也是一个艺术并不是很繁荣的国家,可以说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艺术家,就是蒙克了,就是这样一幅杰作,一个无价之宝,却那么轻易,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地被盗走了。两个盗贼,拿了一架梯子,爬上二楼,砸开玻璃,进去剪下挂画的绳子,就把画偷走了,前后不到一分钟。接下来就够警察们忙活了。这本书就是围绕这个事件展开的。看了一半挺好看的,不知道最后画被追回来没有。
  •   本书其实没有想象的有趣,但仍能从中得知许多好玩的故事,处于崇高目的的聪明警察们与痴迷金钱的笨贼周旋,结果却往往难遂人愿。
  •   可能逻辑能力不强的人看起来会吃力,对艺术不感兴趣的人会看的打瞌睡,但对于喜欢的人还是不错的。
  •   书不错,不过封面很脏,有折痕,有破损送货倒挺快
  •   没有想象的精彩,不过还是有可读性。
  •   内容很有意思,蛮玩味的!
  •   可能不对胃口的事儿,感觉好啰嗦。整本书只看看题目就可以了。
  •   因为是当当购物新手,不知道怎么退换,而且也只是几十块钱的东西,要不然真的呀退货!!书的表面有无数的黑色污渍,看上去就像一本二手书,里面的纸页还好,可是封面封底都无比的脏,运来的时候是用可以拆开的塑料袋包装的,应该是发货的时候就知道书有这么脏了,收到书的那一刻很气愤,感觉是一本旧书破书烂书到手了!!!!生气!
  •     有趣的一本书,在光合作用发现的。 捉襟见肘的办案经费,一个一脸憨厚的卧底警察,一群其实是粗人而非怪盗基德的艺术品盗窃犯……纪实文学,却比故事好看。
  •     看这个书名
      真的很难想到 作者会花那么多笔墨去介绍(大)侦探
      介绍大侦探也就罢了
      还有他爹他娘他娘的娘他爹的爹。。。
      
      
  •     这不是旅行,不是巡展,是艺术品在黑夜、后车厢、储物柜、流氓、骗子、奸商、河流中的冒险,是继毒品买卖、军火走私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黑市贸易。
      博物馆,尤其藏有珍品的那些,总是戒备森严吗?他们用红外线感应?角落里都是隐蔽的探头?或者启动了某个装置整个博物馆都会自动封闭?Forget it!那是美国大片,是丹布朗的小说,这本书告诉你,世界上最棒的博物馆就像街头的自由市场一样没遮没拦,和想要破门而入的小偷与大盗一样,他们也很操心钱的问题,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Art Gallery)的洗手间里贴着感谢信,感谢某位匿名人士的无私捐赠,使得该博物馆有钱去购买厕纸。警卫?也别说了吧,谁能有本·斯蒂勒那样的好身手,他们的报酬是麦当劳店员的收入每小时再减去五十美分,所以雇来的人说不定连汉堡包都看不牢。所以,小偷们,不必在家绑绳子练习躲避红外线了,在卢浮宫上演顺手牵羊的那位,可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本艺术犯罪指南,偷到手之后,你知道怎么卖吗?在指出博物馆安全措施上的漏洞之后,作者又一本正经地告诉你,艺术犯罪的世界,是真正的无国界,伦敦一般是销赃的必经之处,而日本是真正的天堂!再透露一点哦,只要不是世界知名的名作,警察也不爱理这档子事,专业水准、追查费用、管辖界线……让人头疼的问题太多。
      咳咳,鉴于读这本书的一般还都是良善公民,所以再啰嗦两句,作者良好的愿望还是想让大家相信,正义必胜,那些人类文明的美丽花朵,最好还是让它们在良好的环境里开放。尽管窃贼们只架了把梯子就偷走了蒙克的《呐喊》,但警探也有自己秘技带这张惊声尖叫的鬼脸回家。怎么办到的?自己看吧。
  •     【呐喊】被偷了,在保安的眼皮低下……一个艺术品侦探的真实故事(不能多说,你们自己看,说了就不好玩了)。
      
      另外一本书,也很有纪实风格,艺术品投资人自己揭露曾经参与的艺术品投资的内幕。
      
      但是这些作家都不如丹·布朗,他们揭示真相,而他把谎言讲得跟真的一样,而且更精彩。
      
      比起精彩的虚构,更希望看到朴实的真相。
  •   伦敦一般是销赃的必经之处,而日本是真正的天堂
    为虾米涅?能说清楚点吗
  •   语言相当诙谐,昨天开始看了。
    觉得不错。
  •   是蛮好玩,看的感觉是偷名画实在不难,把保安人员搞定就可以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