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与新说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宗璞  页数:2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已渐行渐远,他对中国哲学的非凡建树、谨严的治学精神、执着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却是后代学人常说常新的话题。他的女儿宗璞年逾八十,不辞劳累,蒐集旧作新章,编成此书,以告诉读者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鍾璞,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一九二八年七月生于北京,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报刊编辑。一九八一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一九八八年退休。一九四○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
梦回蒙自
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生
耳读《朱自清曰记》
三松堂断忆
蜡炬成灰泪始干
散失的墨迹
他的“迹”和“所以迹”
——为冯友兰先生一百一十年冥寿作
《冯友兰集》序
人和器
——第八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旧邦新命:冯友兰与西南联大”书面发言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
安波依十日
道具
九十华诞会
心的嘱托
三松堂岁暮二三事
今日三松堂
一九九三年岁未五日记
书当快意
人老燕园
忆当年
——《新理学》七十岁
对<梁漱溟问答录>中一段记述的订正
向历史诉说
致丁果先生信
给古人少许公平
花朝节的纪念
怎得长相依聚
——蔡仲德三年祭
哭小弟
悼张跃
忆朱伯岜
冯友兰先生著述
祭母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在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人文博士学位仪式上的答词
附录

章节摘录

那青草覆盖的地方那青草覆盖的地方,藏着一段历史和-段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清华园内工字厅西南,有一片小树林。幼时觉得树高草密。一条小径弯曲通过,很是深幽,是捉迷藏的好地方。树林的西南有三座房屋,当时称为甲、乙、丙三所。甲所是校长住宅。最靠近树林的是乙所。乙所东、北两面都是树林,南面与甲所相邻,西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流往工字厅后荷花池。我们曾把折好的纸船涂上蜡,放进小溪,再跑到荷花池等候,但从没有一只船到达。先父冯友兰先生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已经载人史册。他自撰的茔联“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概括了自己的学术成就。他一生都在学校工作,从未离开教师的岗位,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和清华分不开的,是和清华的成长分不开的。这是历史。一九二八年十月,他到清华工作,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先在南院十七号居住,一九三○年四月迁到乙所。

后记

这些年,有几个出版社邀我写关于父亲的书,并恳切地说这是很必要的。我也认为我的见闻会有助于对历史的了解。因为放不下我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写作,也由于健康原因,一直拖延。两年前,一位未曾谋面的编辑吴超打电话来,建议把我所写关于父亲的文字汇编成书。这比较易行,是个好主意。但也拖了很久,直到《野葫芦引》第三部《西征记》写完,才使这本书大致有了模样。接下来我又生病,后面的工作由我的老战友杨柳协助完成。七八年前,我的关于父亲的文字曾编过一本书。是李辉编辑的,他巧妙地把各篇文章连成一体,读来一气呵成,这就是那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冯先生是用生命来写作的,他留下的宝贵学术遗产,永远是我们的财富。  ——张岱年冯先生对中国文化最热爱最熟悉,他反对割断历史的立场也最坚定。他以卞和献璞的精神把学术献给国家,留给后人。  ——任继愈 现在经常说西化和传统文化,但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西方文化有透彻的理解,并把这二者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人,在当代实在很少,冯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  ——资中筠冯先生在那个时代能够为了保护和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抽象继承法”。现在看起来是非常勇敢的.而且是很正确的。  ——余敦康冯先生在晚年倡导“和谐哲学”这是他晚年一个最了不起的贡献。  ——牟钟鉴

编辑推荐

《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澄清事实,倾诉亲情,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八十老作家讲述心中永远的父亲:父亲很艰难,父亲不孤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旧事与新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早已离我们而去,渐行渐远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那荒谬、恶势力横行肆虐的年代,遑论什么正义,谈论正义可能吗?此书说明、匡正了笼罩在冯先生上空误解残云,告诉了我们一位真实的冯友兰先生。冯先生享誉中外的人品、学问是减损不了的,先生对祖国哲学的贡献将永放光芒。
    此书不可不读,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一位真实高洁的冯友兰先生。
  •   冯友兰先生生前饱受非议,宗璞做为女儿,基本上客观地评价了冯老的一生.值得细细品来的好书.
  •   喜欢宗璞的文笔。喜欢她笔下的父亲形象,虽然冯友兰先生曾饱受争议,但人无完人,用完美的标准去苛责他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些表现,并不可取。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又平凡的冯友兰。
  •   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这本书整体来讲不错,内容生动丰富,但是书的印制字迹太小,如果改成16开本,字号加大,阅读起来会更好。
  •   是宗璞先生的文字 以前课文就学过她的文章 很喜欢
  •   宗璞虽非一线作家,但作品别有一番风味,文笔很美,温婉又理性,很有知识分子情怀。
  •   此书还未看完,但我要说它是一本好书。
    宗谱来写,更觉得完美。文笔很好。感触波深。
    “旧邦新命”是冯先生提出来的。我很认可!哲理性很强!我虽不是学哲学的,看过此书对此提法非常惊讶!冯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来实在是有思想。旧邦、新命看起来好似不相干的两个词汇,但连起来就代表了冯先生的思想。是我们所不能具有的。现在看来还是非常超前的思想!我想应该学点哲学。
  •   读罢此书,令我想起了我去世的父亲,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来读一读此书。
  •   唐河三冯,闻名全国
  •   崇拜已久的大师,读来亲切感人
  •   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才好的
  •   这本书很好,是一本值得一生去看的好书。
  •   老派文字,文人生活
  •   建议大家来看看这书。书的质量也很好,这个不用担心。
  •   冯友兰的“大家”地位,已牢固确立。只是人无完人,生命历程中的缺陷、瑕疵实在没必要太过遮掩。大度地承认、反思、调侃乃至解剖自己,会让人们更有敬意。
    总的来说,还是好书。开卷有益。
  •   没有想象中的好。借给喜欢宗璞的朋友,第二天来电,她要收藏此书。
  •   作家女儿宗璞写自己的哲学家父亲,效果却很一般,我期望值高,看得很失望。
  •   书本的质量好好
    就是快递不好...态度好差好差..
  •   还没看,所以选“还行”,宗璞女史是公认的学术、文学大家,估计不会坏。只说“我的朋友”胡适先生虽然是个人见人爱的美男子,但有时也会使一点小坏,背后说说他不太佩服的人的小话。据《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记载,他曾对人说:“冯友兰……本来是个会打算的人,在北京买了不少的房地产。1950年在檀香山买了三个很大的冰箱带回去,冰箱里都装满东西,带到大陆去做买卖,预备大赚一笔的。他平日留起长胡子,也是不肯花剃胡子的钱。……”
  •   这不是一本书,因为不成体系,就是拼凑出来的。大概是作者宗璞写的回忆录量不够多,不足以成书,所以凑上了冯友兰先生自己写的三篇文章,以及几篇他人写作的文章和报道。零零碎碎的,很不好读,除了冯友兰先生的粉丝,这书对其他人没多大吸引力。此书成书于2010年,想来是出版社借着《中国哲学简史》大热的风潮,又推出来捞一票的。所以我没读完,却又心安理得。不过不是没有收获。我一般很少看传记,因为鲜有人能控制涂脂抹粉的欲望。但是这本书却勾起了我读传记的兴趣,从宗璞的文字里,不经意间,已透露出冯先生经历的跌宕起伏,很想好好的有一本书能梳理一番,有条理的讲一遍。我喜欢吃鸡蛋,对下蛋的鸡也抱着同样的好奇。
  •   值得推荐,,,很感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