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作者:东方晨曦  页数:233  

前言

  孩子的健康成长.融入着父母们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  孩子的成才之路.伴随着父母们循循善诱的谆谆教诲。  人的一生。听得最多的话。就是父母邪慈意浓浓的唠叨。让人最难忘的话,就是父母那情真意切的叮咛。而让人最感动的话.常常是父母那发自肺腑的心声。  然而。到了今天,在家庭亲子沟通中,不少父母都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费尽口舌孩子还是听不进去?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孩子就是不听话?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每句话孩子几乎都嫌烦。这让很多家长感到伤心甚至痛心。于是。听话的孩子成了父母最大的欣慰。而孩子不听话则成了父母最大的烦恼。  仔细查找这一问题的根源.关键还是在父母身上。因为.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技巧.即使是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说话.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语气语调也要把握得恰如其分。聪明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不一定总在说。也不一定说得很多,但所说的话总会让孩子愿听、爱听.听得进。记得住。这里面就包涵着说话的学问、说话的技巧。  说话是一种表达的能力。也是一乖中沟通的智慧。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父母人数不在少数。而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孩子听了父母的话之后心服口服的家长却不算太多。用高超的语言教育和培养孩子并不简单.不了解情况就随意去说.不考虑周仝就信口去说。

内容概要

本书总结了亲子沟通失效的原因,揭示出父母教育子女的规律,列举了父母说话不当的表现,介绍了亲子交流的语言艺术。我们希望更多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模范教师,期待更多的孩子成为未来的社会栋梁。

书籍目录

一、作为父母,你善于对孩子说话吗——会说话的父母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父母会说话.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与孩子说话是一门很有讲究的艺带 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会说话的父母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 亲子沟通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二、“真是烦死人”——为什么孩子都不听父母的话 唠叨的说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的长期抱怨会伤害孩子的身心 “听话教育”压迫着孩子的心灵 父母骂得越多。孩子却听得越少 不要用孩子不喜欢的方式对孩子说话三、千万别伤了孩子的心——父母应当改变对孩子说话的不当方式 切忌用粗暴的态度对孩子说话 板着面孔和孩子说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是沟通的障碍 要善于表扬孩子而不要总是责备孩子 不要看低孩子的能力 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想法四、不妨和孩子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个孩子,你希望父母怎样说话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与孩子沟通时要多听少说 用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与他交谈 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耐心地做孩子倾诉的听众五、你说话的态度正确吗——父母应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说话六、注意对孩子说话的表情与声调——父母与孩子说话要声情并重七、努力倾听你的孩子说话——善于倾听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八、对孩子要多多地表扬和激励——为什么说多表扬、多激励孩子很重要九、你懂得批评孩子的艺术吗——父母对孩子的批评要得法十、是以理服人,还是以权威压人——父母对孩子说话要“讲理”十一、不要做经常责骂孩子的父母——父母对孩子说话要做到语言文明十二、不要挖苦和羞辱自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十三、孩子任性怎么办——父母应怎样对付孩子的无理十四、孩子撒谎怎么办——父母应宽容孩子的说谎十五、怎样与逆反的孩子心灵沟通——父母应帮助孩子度过逆反期十六、和厌学的孩子心灵对话——父母应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十七、如何回答孩子的刁钻提问——父母应从容应对孩子的提问十八、怎样和孩子说难以启齿的性话题——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十九、父母也应该知错就改——如何父母错了,就应该向孩子道歉

章节摘录

  关系”、“坚强一点儿”、“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别再哭了”……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就不能体会他的感受。相反,如果父母换一种说话方式,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他现在的心情,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慰藉,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就会好得多。  ◇父母要学会运用开放性的提问  父母在向孩子提问的时候,最好用开放性的语言提问,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来问孩子。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只是“是”或者“不是”,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开放性的提问,会让孩子通过积极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助于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使亲子之间关系融洽。  ◇父母要注意孩子说话时的反应与态度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碌,能真正坐下来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不去理会孩子说话时的反应和态度,却急着要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地照自己的话去做。长此下去,孩子会觉得父母漠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要始终面带微笑地与孩子交流  父母在孩子面前常常保持微笑——宽容的、鼓励的、接纳的、明朗的微笑;这样,孩子会如父母一样宽容仁厚,如父母一样充满爱心,如父母一样真诚坚定:而这一切,其实仅仅源于一种表情——微笑!  眼睛长在脸上,眼神往往需要表情来辅助。因此,在与孩子对话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脸所传递的信息。通常,我们应该对孩子保持微笑,这个微笑,既不是绵里藏针的“含蓄型”微笑,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力型”微笑,而应该是宽容的、鼓励的、接纳的、明朗的“阳光型”微笑。  要让孩子从你的微笑中感受到,无论他讲的事情有多么可笑、糟糕,你都会带着理解的态度看待他;无论他现在排名多么落后,你都总能看到他更美好的未来;无论他怎样的冒失、马虎、考虑不周,你都真诚理解他自己做的选择,坦然接纳他的错误,并依然对他充满信心;你对他的态度是非常明朗、坚定、一如既往的,是完全值得他信任的。  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任何情况下,孩子一看到父母的脸就能够放松心情,变得乐观;而不是恰恰相反,一看到父母的脸马上心跳加速、心情紧张,十艮不得马上转过身、别过头去!  心理学中有个“视崖”实验:  两张桌子并排放,中间隔了一米宽,一大张玻璃板放上去同时盖住两张桌子。把一个刚会爬的幼儿放到玻璃板上,给他一个往前爬的吸引,让他从一张桌子爬向另一张桌子。当幼儿爬到桌子边缘时,因为认知有限,幼稚的视觉判断会告诉他这里有个断崖,再爬就会栽下去。孩子在这里停下来,表现出犹豫不决。这时孩子会不自觉地抬起头来寻找妈妈的表情,如果妈妈的表情是紧张、焦虑、否定的,孩子会停在那里或者干脆回头;如果妈妈的表情是愉悦的、鼓励的、轻松的,孩子会尝试着往前,最终爬到终点。  实践观察发现,孩子在解释外界新事物时对于父母表情的依赖往往一直持续到20岁,不同的孩子依赖的程度、时间长短各不相同。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短缺的生活经验尚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判断。他们情感丰富、敏锐,内心世界的自我对话占据了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尤其是亲人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最信赖、最珍爱的人,对孩子的举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流露,能够对孩子产生超乎想象的强大影响力。研究表明,这种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响孩子的情感产生;二是影响孩子的情感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位儿童教育家讲述他自身经历的一件事。他是这样说的:  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纪录片,讲述一个5岁农村儿童的悲惨遭遇——被父母遗弃之后,他由祖母养到4岁,祖母突然去世,5岁的孤儿从此没有了家,后来被一个放羊的瘸子收养,瘸子是个有间歇性精神病的人,经常用暴力虐待这个孩子。当记者去采访的时候,面对镜头,5岁孩子满是伤痕的脸上充满了戒备、冷漠和绝望,无论旁人如何哄他,给他吃的,他总是保持距离,自始至终没有露出一丝儿童的天真笑容。最后有人说:“如果再没有人帮他,这个悲惨的孩子也许一辈子都只会保持这样的表情了。”  其实,这是很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孩子学习情绪表达的年龄,没有人给予他关爱的微笑,更没有人带给他舒心的欢乐。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他失去了笑的能力,只学会了用戒备、冷漠的表情来面对所有的人。  与所有的情感表达一样,笑是一种能力,是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的。  三年级男孩秦朗的父亲,一个很大块头的商人则很直接地对儿童教育专家说:“孩子妈妈在国外,我平时忙,孩子大部分时候住校,周末回家。我们基本没有交流,周末我也很累,主要是他玩他的,我看电视。”听得出来,他为此感到自责但是却很无奈。  秦朗能正常地完成任何课堂要求,唯一的问题是脸上永远没有笑容。仿佛一切都很普通,并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他特别开心。秦朗看起来似乎已经不会产生能笑起来的情感。这种超乎年龄的漠然确实令人感到担忧。  这并非耸人听闻。小姑娘小茹,似乎与朗朗有同样的遭遇。爸爸在国外,常年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也是一个平静如水的人,谈论任何话题时都表现得很淡然,喜怒不形于色。也许常年独自带着女儿生活使她形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并且这种个性强硬的一面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小茹几乎从来不笑,即便真的很想笑,也只是撇撇嘴而已。小茹很擅长文字表达,字也很漂亮,但上台说话对她来说却简直是一场战斗。在老师的帮助下非常非常勉强、小心翼翼地上台后,也会因为紧张而肌肉颤抖,喉咙里气息不畅,发出的声音断断续续。生活中小茹也与其他同学距离遥远。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当家长是一门艺术。
  •   本来要找“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的,没注意买了它,一本充数的书,没用,浪费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