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苑英华(上)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7-80231  作者:王晞星  页数:744  

内容概要

著名中医药学家的学术经验乃中医药学术之精华,可谓弥足珍贵。今《医苑英华》汇集贤达,破除“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陈规,效方心得、秘诀验案,和盘托出,公开面世。仁者之心,天地可昭,乃振兴中医药事业之重要举措。  书中既有伤寒名家刘渡舟生前极为推崇的伤寒大家、同时也是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之先河、“非手术疗法治疗宫外孕”的第一人李翰卿;又有获峨嵋派第十一代传人永严法师气功功法真传而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气功大师周潜川。既有建院初期被誉为“山西四大名医”的韩玉辉、白清佐;又有在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考据学、目录学等专业领域作出特殊贡献的著名医史学家贾得道、文献学家何高民、李茂如。既有擅长临床各科疾病,秉承名师家传或兼科班出身的名老中医许玉山、朱进忠、蒋天佑、萧汉玺、王怀义……又有中西医结合著名临床医家消化系疾病名医王宁、肝病名医韩经寰、肾病名医于家菊、孙郁芝……还有驰骋基础研究领域,曾获国际沙眼防治组织颁发的金质奖章的黄元桐,最早开展生脉散药理研究、发现若干中草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参与“维脑路通”研制发明工作的王玉良,被誉为脑科学专家——脑像图技术奠基人与“脑像图仪”发明人的王德垄。更有新一代中医肿瘤与消化专科名医、为全院创最高经济效益、研制填补国内纯中药胃动力药空白之新药——“胃逆康胶囊”的王唏星,创建“十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的中医消化专科名医冯五金,研制发明二类中药新药——“黄芪多糖”粉针剂、并开发多种中药新药的中药方剂学名家李先荣……可谓医苑英华荟萃,杏林群芳争艳。  《医苑英华》编纂工程于2005年8月正式启动。编纂工作始终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由院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由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具体负责的编委会。根据全书既要体例统一,又要兼顾不同时期医家特点的精神,制定了“编撰体例大纲”,撰写了样稿。对已故的入编医家(21位),由其门人、弟子提供初稿,或由基础理论研究所根据医家遗著、遗稿、病案、诊疗笔记及采访知情人士等直接撰稿;健在者,部分由专家本人撰稿,年事已高者,或由其弟子、学生撰稿,或由基础所、编委会责成专人撰稿,并经专家亲自修订、审阅;在职专家均由本人亲笔撰稿。在初稿形成的基础上,由编委会进行了必要的文字修改及体例规范,方成定稿,付梓刊行。

作者简介

  王晞星,现任山西省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近日,被评为我省唯一的2007年-2008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他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山西分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中医》杂志主编。是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工程省级人才、省“五一”劳动奖章和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学术特色及医学成就:在中医诊治脾胃病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主持研发了胃肠动力药“胃逆康胶囊”,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对一些内科疑难杂症,见解独到,用药灵验,救治无数。在临证医学上他独辟蹊径,强调治疗癌症应以循证医学为准绳,以人为本、杂合以治,辨证论治,辨证辨病,中医西医相结合综合治疗。

书籍目录

李翰卿 医事传略   一、年少聪颖,人誉童医   二、登堂入室,渐成名医   三、中西合流,开拓创新   四、融通各家,技冠全科   五、善用经方,一代宗师   六、执简御繁,纲目证治   七、大医精诚,鞠躬尽瘁 学术思想   一、遵经典,守法度,活运用   二、活血化瘀治疗宫外孕   三、构建病证方药之体系   四、中西合流,优势互补   五、详辨证以小剂起沉疴   六、疑难重证,尤重腹诊 经验介绍   一、咳嗽   二、泄泻   三、重症肝炎   四、肺心病   五、痹症   六、宫外孕   七、医案存真   八、医论医话 主要成就   一、著作   二、论文韩玉辉白清佐王雅轩周潜川萧通吾张子琳张光煜李渠贾得道 何高民李茂如罗济高学圣许玉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医苑英华(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此书写出了一些为人不知的资料,可是大部分还是摘抄来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