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外科、骨伤科精华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于庆生 编  页数:237  字数:243000  

前言

  作为以我国古代地区命名的“新安医学”,在医史、文献领域,涌现了数不胜数的名医名著,促进了医药学的传承、发展,受到中医药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学术渊源久远,从古到今,诸多医家各呈学验专长,堪称学派林立,各具特色。回忆20世纪80年代,在安徽省卫生厅和安徽中医学院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新安医学研究会”成立了。当时王乐匋长约请我和李济仁教授等共同主编了一套《新安医籍丛刊》(精装本,共15册,先后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共1000余万字),受到社会和医药界的深切关注。但是这套丛书毕竟受到当时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某些本应入选的名医名著未能完全按计划予以点校整理与刊行。嗣后,我每每为此感到美中不足。今乐匋会长的哲嗣、现代新安名家的擎天一柱、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教授领衔编撰的《新安医学精华丛书》等宏编,使我精神、意念为之振奋。可以肯定地说,当前新安医学的发展正值太平盛世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新安医学之所以彪炳于世,反映了它在我国古代医药文化中难以与之相比的“软实力”。新安地区名医之众,名著之多,它在医学传承、创新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重大影响众所周知。新安医学历史久远,迄于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名医名著在全国各地区医学中,不断呈现亮点、异彩,使之益趋璀璨、辉煌,令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关于新安名医名著中的若干学验精华,将为宇内各国各族人民在防治(包括“治未病”和提高国际医学诊疗水平等)、保健等方面作出重大而难以估量的贡献。

内容概要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名医辈出。每一位著名医家的成功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的宝贵经验,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才形成了个人的独到见解和学说,新安医学的形成也如此。    新安外科、骨伤科是新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周围血管病、肛门直肠疾病、外科杂病及骨伤科疾病等。本书编写主要参考历代新安医家外科文献20余种,其中以疮疡与骨伤科类的疾病为主,如痈、疽、疗、瘰疬、乳房病、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等。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外科部分,下篇为骨伤科部分。其中外科分六章,涉及近三十余种疾病。骨伤科分为六章,基本上包括了全身各部位和关节外伤以及损伤内证。在编写的过程中,对每个具体疾病,均先做简单概述,并指出本病在新安医籍的出处,然后详述新安医学对此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发挥,阐述其特色点、创新点,最后指出本病临床辨治特色,以便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每一位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分清哪些是对前人的继承,哪些是继承中的发展,哪些是个人的创新与经验,进而综合各医家学术之长,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达到继承发扬新安医学,更好地为中医外科、骨伤科临床服务的目的。    由于编者水平和编写时间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殷请同道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完善、提高。

作者简介

王键,1956年出生于安徽歙县新安王氏医学世家,现为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新安医学研究省级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从事新安医学的继承整理与临床应用研究,参编了《新安医籍丛刊》,《新安医籍考》,主编了《新安医学精华丛书》、《新安医家名著丛书》,发表了一系列新安医学研究的学术论文。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理事长,内经分会副理事长、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书籍目录

绪论上篇  新安医学外科精华 第一章 疮疡   第一节  痈     第二节  疽   第三节  疔     第四节  流注   第五节  瘰疬 第二章 瘿瘤 第三章 乳房疾病   第一节  乳痈   第二节 乳岩 第四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风瘙痒   第二节  癣   第三节 疥疮   第四节  梅毒   第五节 漆疮   第六节 便毒 第五章 肛门直肠疾病   第一节  肛痈   第二节  痔疮、肛漏   第三节  便血、脱肛 第六章 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   第一节  脱疽   第二节 破伤风   第三节 冻疮   第四节  烧伤   第五节 臁疮   第六节  人、兽、毒虫等咬伤下篇  新安医学骨伤科精华 第七章 损伤概述 第八章 头面部外伤 第九章 胸部损伤 第十章 脊柱损伤 第十一章 四肢骨折脱位 第十二章 损伤内证  第一节 损伤出血  第二节 损伤疼痛  第三节  损伤发热  第四节  损伤眩晕  第五节  损伤烦躁  第六节 损伤喘咳  第七节  损伤昏愦  第八节 损伤呕吐  第九节  损伤作渴  第十节  损伤秘结

章节摘录

  2.强调辨病的同时兼顾脉象。  汪机详尽地论述了痈疽常见几种脉象的主病和兼证,如《外科理例·卷一·痈疽脉》中说:“浮:主表证。浮数之脉,应发热不发热,反恶寒,痈疽也。洪:主血实积热。肿疡洪大,则疮势进脓未成,宜下。溃脓后洪大难治,若自利不可救。滑:主热、主虚。脓未溃者宜内消,脓溃后宜托里。所谓始为热,终为虚也。数:主热。仲景日:数脉不时见,生恶疮。又日:肺脉俱数,则生疮。诸疮脉洪数,里欲有脓结也。散:肿溃后,烦满尚未全退,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以正气虚,邪气实也,又日:肢体沉重,肺脉大则毙,谓浮散也。芤:主血虚。脓溃后见之,易治。牢:按之实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坚实之意。瘰疬结核得之。不可内消。机按:今之疡医多不诊脉,惟视疮形以施治法。盖疮有表里虚实之殊,兼有风寒暑湿之变,自非脉以别之,安得而察识乎?东垣云‘疮疡凭脉’,此之谓也。因详列其脉之所主,揭之于首,学人宜加意焉!”汪机通过对脉象的论述,充分地论证了外科疮疡病多有表里虚实和兼有风寒暑湿的不同,要加以仔细揣摩,辨病的同时兼顾脉象,施治不可唯视疮形,要充分体现中医的精髓所在。  3.强调痈与疽的鉴别诊断。  痈、疽皆为疮疡,很多文献一并叙述,但必须做好鉴别。如吴谦《医宗金鉴编辑·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歌》指出:“疽由筋骨阴分发,肉脉阳分发日痈。”吴谦指出人的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发于筋骨间者,名疽,属阴;发于肉脉之间者,名痈。从发病部位加以区别。汪机则从两种疾病的证候特点加以鉴别,如《外科理例》指出:“痈者,初生红肿,突起阔三四寸,发热恶寒,烦渴或不热,抽掣疼痛,四五日后按之微软,此证毒气浮浅。疽者,初生白粒如粟米,便觉痒痛,触着其痛应心,此疽始发之兆,或误触者,便觉微赤肿痛,三四日后,根脚赤晕展开,浑身壮热微渴,疮上亦热,此疽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安医学外科、骨伤科精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好的,新安流派还是有真东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