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志(上下册)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作者:江西省鄱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页数:1698  
Tag标签:无  

前言

  历经五寒暑,《鄱阳县志》重修告竣,今修成面世,这是鄱阳县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史上的一大成就,更是全县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喜事,值得庆贺。  鄱阳史称番邑,是江西省最早的县邑之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一统天下,立郡县,鄱阳正式立为“番”县,至2008年有2228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鄱阳多次修志,保存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后世编修志书提供丰富、详实的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编修《波阳县志》,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鄱阳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各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这为盛世修志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并创造良好的现实条件。本着存真求实、详今明古的原则,重修《鄱阳县志》较好地做到资料详实、内容充实、表述严实、文风朴实,是一部成功的志书。它较为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述县情、民情,真实地反映鄱阳历史的本来面目,尤其是客观地记叙近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堪称“一县之全史”、“古今之总揽”。  志属信史。梁启超曰:“最古之史,实为方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为信史,应是地方信息库,是鄱阳县2000多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居民生活的总结,是全县人民的历史丰碑。我们总结历史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目的是为开创更美好的未来。《鄱阳县志》将起到“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成为鄱阳县一部历史教科书。  “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治郡国者当以志为鉴。为政者若不以史为鉴,不以志谋其策,难取善策,非为贤吏。”冀望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界人士认真研读《鄱阳县志》,以志为鉴,从县情出发,顺应民意,感应民心,响应民声,策应民生。  我们坚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鄱阳人民,在中共鄱阳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建设中国湖城·鄱阳的伟大进程中,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谱写更华美的篇章。  谨以为序。

内容概要

  鄱阳史称番邑,是江西省最早的县邑之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一统天下,立郡县,鄱阳正式立为“番”县,至2008年有2228年的历史。2000多年来,鄱阳多次修志,保存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后世编修志书提供丰富、详实的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编修《波阳县志》,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书籍目录

《鄱阳县志(上册)》目录:概述大事记卷一 建制行政区划第一章 建制第一节 地理位置第二节 隶属关系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里乡都隅第二节 乡镇局区第三节 区乡镇保第四节 市(镇)区乡村第五节 区(镇)公社生产大队农垦场第六节 区乡(场)镇村第七节 乡镇村社区第三章 县城第一节 县城设置第二节 城墙街道卷二 乡镇第一章 建制镇第一节 鄱阳镇第二节 谢家滩镇第三节 石门街镇第四节 四十里街镇第五节 油墩街镇第六节 田畈街镇第七节 金盘岭镇第八节 高家岭镇(场)第九节 凰岗镇第十节 双港镇第十一节 古县渡镇第十二节 饶丰镇(场)第十三节 乐丰镇(场)第十四节 饶埠镇第二章 乡第一节 侯家岗乡第二节 莲花山乡(场)第三节 响水滩乡第四节 枧田街乡第五节 柘港乡第六节 鸦鹊湖乡(场)第七节 银宝湖乡第八节 游城乡第九节 珠湖乡第十节 白沙洲乡第十一节 团林乡第十二节 昌洲乡第十三节 三庙前乡第十四节 莲湖乡第十五节 芦田乡第三章 水库管理局第一节 军民水库管理局第二节 滨田水库管理局卷三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第一节 地质演变第二节 区域地层第三节 火成岩分布第四节 构造第二章 地貌第一节 山丘第二节 水系第三节 湿地第三章 水文气候第一节 水文第二节 气候第四章 自然资源第一节 土地资源第二节 水资源第三节 矿藏资源第四节 生物资源第五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水灾第二节 旱灾第三节 其他灾害卷四 人口第一章 人口源流与变动第一节 源流第二节 变动第三节 分布状况第二章 人口构成第一节 性别第二节 年龄第三节 文化程度第四节 职业结构第三章 民族姓氏第一节 民族构成第二节 姓氏第四章 人口控制第一节 增长与控制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第三节 计生技术服务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第五章 华侨第一节 外籍侨胞第二节 海外归侨卷五 居民生活第一章 婚姻家庭第一节 婚姻第二节 家庭第二章 生活水平第一节 收人第二节 消费第三章 生活方式第一节 衣食住行第二节 休闲娱乐第三节 农民工生活第四章 风俗习惯第一节 时节礼仪第二节 渔民习俗第三节 乡规民约卷六 宗教方言俗语第一章 宗教第一节 教派活动第二节 宗教管理第二章 方言第一节 语音第二节 词汇第三节 语法第四节 歌谣故事标音举例第五节 县内各地方言主要差异第三章 俗语传说第一节 农谚第二节 渔谚第三节 事理谚第四节 “江口”语第五节 歇后语第六节 民谣第七节 传说卷七 思想道德建设第一章 古代思想道德传承第一节 以德为本第二节 公忠爱国第三节 修身律己第四节 仁爱思想第二章 近现代思想道德建设第一节 近代思想道德第二节 当代思想教育第三节 当代道德建设第四节 文明创建活动第五节 好事新风卷八 人物先进集体第一章 人物第一节 人物传第二节 历代名人表第三节 历代进士表第四节 当代著名人士表第五节 当代劳模第六节 全县博士生导师博士表第七节 全县革命烈士英名录第二章 先进集体第一节 农业方面先进集体第二节 其他方面先进集体卷九 政党第一章 中共鄱阳县地方组织第一节 中共鄱阳县代表大会第二节 县级地方组织第三节 县委重要决策第四节 重要会议第五节 组织第六节 宣传教育第七节 统一战线第八节 信访第九节 政法第十节 农村工作第十一节 老干部工作第十二节 纪律检查第十三节 档案管理第十四节 学习教育活动第二章 国民党地方组织及其他党派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组织第二节 农工民主党鄱阳支部第三节 民主同盟鄱阳成员第四节 共和党鄱阳党部第五节 民主社会党鄱阳县委员会第六节 青年党鄱阳筹备处卷十 社会团体第一章 工人组织第一节 县总工会,第二节 县工会联合会第三节 县职工代表大会第二章 农民渔民组织第一节 农会组织第二节 渔会渔民协会第三章 妇女组织第一节 妇女会妇女协会第二节 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第四章 青少年组织第一节 青年组织第二节 少年组织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第一节 商会第二节 工商联第六章 文化科技组织……卷十一 地方国家机构 政治协商 议政机构卷十二 民政 社会福利卷十三 人事 劳动卷十四 治安 司法行政卷十五 军事下册卷十六 农业卷十七 林业卷十八 渔业卷十九 水利 水电卷二十 建筑业卷二十一 乡镇企业 民营企业卷二十二 交通 邮电卷二十三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卷二十四 商贸 旅游卷二十五 粮油经营卷二十六 财政 税务卷二十七 金融卷二十八 经济综合管理卷二十九 文化卷三十 教育卷三十一 传播媒体卷三十二 科技 卫生卷三十三 体育卷三十四 著作

章节摘录

  1963年4月,县植保站成立。1968年10月,县农业局、水产局合并成立农业服务站革命委员会,各业务站均被撤销,种子站(含种子公司)划归粮食局购销股(农产品公司)。农业服务站办事组、农技组成立。  1971年,县植保站成立。1972年5月,县种子站恢复。1973年,将植保站分为水稻、棉花2个测报站,局内机构调整为办公室和农技站(含植保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经营管理站、湖管站。同年3月,县种子公司成立,与种子站合署办公,单独核算。  1980年10月,县能源办公室成立。1983年,县水稻、棉花测报站被撤销,县植保植检站成立。1984年6月机构改革,农牧局内机构设置为:行政办公室、农技站、种子站(含种子公司)、畜牧兽医站、植保植检站、经营管理站、农机管理站、能源办公室、生产办公室、政工股、农工商服务公司,外设11个区级农技综合服务站。1985年6月,县土肥工作站成立(1987年县土管办升格局级,土肥站人员、房产、设备一同转出)。1986年,县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办公室成立。1988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更名粮油经作站。1988年9月,县土肥工作站恢复成立。  1990年10月,县农技推广中心成立。1991年,区站被撤销,田畈街、高家岭、古县渡3个中心农技推广站成立(1993年分别更名鄱北片、鄱中片、鄱南片农技推广站)。1992年4月,县科教股成立。  2003年5月,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成立。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局内机构设置不断细化,人员有所增加,科技人员素质不断提高。2005年,全局在职干部、职工196人,其中科技人员(含技工)117人。  农科所  民国30年(1941)5月,农技推广所成立,全所作物面积9.7 公顷。1958年10月,在高家岭五十里岗成立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3月,迁往滨田村与滨田综合垦殖场合并。1962年,农科所与滨田垦殖场分开,设在滨田石门楼村。1963年3月,农科所被撤销。1970年2月,在红卫农场组建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2月,迁往田畈街高峰养猪场。1973年1月2日,迁回滨田。  第三节乡镇农技队伍建设  1954年,农林水利科配备农牧技术人员32人在农村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4个、中心站1个。1955年增加农技干部11人,增设农技推广站2个。1956年,全县配备70名农牧人员在全县设立10个区农技推广站。1959年3月,根据县委、县人委的决定,全县16个公社、9个农场、垦殖场都分别建立农技推广站,309个大队(分场)都建立农技推广小组,每个生产队都配备农民技术员;11-12月,各公社(场)建立畜牧兽医站。  1960年2月,县委、县人委指示各人民公社(场)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良种繁殖基地,配备专职人员。  1971年,全县27个公社(场)均建立起农科所,并配备“三员”。1974年,建设四级农科网,县设农科所、公社设农科所(站)、大队设农科大队、生产队设农科组。1977年11月,为充分发挥四级农科组织的作用,县委作出《关于办好四级农科网的决定》,重点抓好基层农科组织建设,充实调整“三员”队伍。  1990年6月,县政府行文各乡镇(场)决定充分发挥乡镇级农技推广组织在农技推广工作中起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要求乡镇建立和健全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开展综合服务,畜牧兽医站、农机站要继续建设好、整顿好、加强管理,不断发挥职能作用。1996年,进一步巩固加强以县站为中心,以乡镇站为依托,以村组服务网络为基础,以科学示范户、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的“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在此同时,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2005年,全县农技、农机、农经、畜牧兽医4站在岗人员411人。其中:聘用干部158人、大中专毕业生243人、职工10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鄱阳县志(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