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学成语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作者:光玉,郭漫 编  页数:185  

前言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数千年来,它作为中华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世界上使用、传播最广的语言文字之一。  而成语,它主要是来源于古代的典籍以及民间的口语,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精练、形象而又富于表现力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中华五千年文明光辉灿烂,汉语三千年历史博大精深,中华成语璀璨夺目,蔚为壮观。  中华成语数量巨大,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并不为过。它随着汉语语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亦随着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大多数成语不但华美简洁,出处更是凿凿有据。它能以寥寥数语来说明一个事理,具有说理深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特点。  正确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但如果运用不当,会贻笑大方。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学习成语,充分了解中华成语的原意、引申成语记录的历代王朝兴替、自古英雄成败以及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合理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形象生动,迅速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充实、增长历史知识,也不失为秉承中华智慧的种巧妙而简捷的方式。  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青少年理想的语言工具书,并能成为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良师益友,为促进汉语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内容概要

  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还能丰富、充实、增长历史知识,不失为传承中华智慧的一种巧妙而简捷的方式。正是由于成语故事的巨大魅力和极高的实用价值,编者极力创新,精心打造了此书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一见钟情一丝不苟一叶障目一字千金一鸣惊人一诺千金一意孤行一箭双雕人杰地灵万死不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令五申三顾茅庐亡羊补牢口蜜腹剑大义灭亲大公无私大材小用小时了了门庭若市不可同日而语不合时宜不得要领不堪回首分道扬镳开卷有益毛遂自荐车水马龙韦编三绝东山再起乐不思蜀乐此不疲以卵击石出人头地半途而废司马昭之心四面楚歌对症下药左右开弓伤风败俗先发制人刚愎自用危如累卵各得其所后来居上因势利导安如泰山安步当车毕恭毕敬汗流浃背百步穿杨约法三章老生常谈老骥伏枥自惭形秽负荆请罪过河拆桥两袖清风完璧归赵弄巧成拙忍辱负重投笔从戎纸上谈兵肝脑涂地运筹帷幄鸡鸣狗盗刮目相待刻舟求剑卧薪尝胆奇货可居奉公守法孤注一掷抱薪救火怀弓蛇影狐假虎威狗尾续貂画饼充饥南柯一梦指鹿为马洋洋得意洛阳纸贵狡兔三窟背水一战草木皆兵草菅人命退避三舍重于泰山重蹈覆辙闻鸡起舞项庄舞剑倾城倾国唇亡齿寒家徒四壁桃李满天下爱屋及乌班门弄斧破釜沉舟破镜重圆请君入瓮起死回生铁杵磨成针望尘莫及鸿鹄之志博闻强识朝不保夕暗渡陈仓踌躇满志罄竹难书覆水难收

章节摘录

  一见钟情  经典故事  苏小小是六朝南齐时的钱塘名妓,一位品貌出众而又多情多义的才女。  苏小小本生于娼妓家庭,父亲不知是何人,母亲死后,门户逐渐冷落。有幸家住在西泠桥畔,受到西湖山水的滋养,从小生得花容月貌,远看如生花白雪,近看似带笑芙蓉。  苏小小年幼时就写出“水痕不动秋容净,花影斜垂春色拖”的诗句。苏小小年纪虽小,但是有很高的见识。她想道:男子往来可以乘骑。我一个少年女儿,却蹙金莲于何处?于是叫人制造了一驾小小的香车来乘坐,四周有幔幕垂垂,命名为油壁车。自从有了这架车,她就叫一人推着,傍山沿湖去游戏,自由自在。  一天,苏小小正乘着油壁车沿湖堤观赏游玩,忽然看到一个少年郎君,骑着一匹青骢马,金鞍玉镫,从断桥湾里出来。少年郎看见坐在香车中的苏小小,琼姿玉貌,就像仙子一般,暗暗吃了一惊,心想:难道尘世问真能生出这等风流标致的女子来?于是勒住马,左顾右盼,眼神一刻也没离开苏小小。  苏小小看他少年俊雅,也动了心,便不顾忌什么,任他左右顾盼。苏小小吟道:“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苏小小吟罢,便叫人驱车而去。  这少年郎君姓阮,名郁,表字文生,是阮道之子。那天,他正奉父亲之命到浙东一带办公事,听说西湖之美,便骑马前往游玩。没想到遇到苏小小的香车,四目相视,互相留情。  回去之后,阮郁的脑海里满是苏小小的身影,吃饭、睡觉都不能忘怀。于是,他决定去找苏小小。  阮郁再三打听,终于找到了苏小小的家。谈话中,苏小小见他谦恭有礼,十分满意。  苏小小笑问道:“贱妾只是一个青楼弱女,有什么资格谈情说爱呢?但是,郎君却对我一见钟情,贱妾真是十分感动。”  阮郁也向苏小小表白道:“我对小姐你是一见钟情,当时你示意我来找你,我也领会了,一定是上天安排让我们偶遇、相爱的。”  于是,阮郁和苏小小便私订了终身。自此之后,两人恩爱有加,如胶似漆,片刻不离。每日不是在画舫中飞觞饱览那湖心与柳岸的风光,就是小小乘着油壁香车,阮郎骑着青骢骏马,一同外出游山玩水。  当两人情意正浓时,阮郁的父亲有急事,派人催他回家。二人哪里舍得,哭了数日,无计可留。  临别时,阮郁对苏小小说:“娘子,我一定会回来的,你千万要等我。”苏小小含泪说:“夫君,你去吧,我一定等你回来。”两人依依不舍地洒泪挥别。  阮郁回家后,把和苏小小的婚事回禀了父亲,父亲一听大怒:“你这个不肖子,竟然和一个妓女的女儿成婚,我绝不同意。”纵然阮郁深爱着苏小小,但对父亲的强烈反对终是无计可施,于是他答应以后再也不去找苏小小了。  阮郁走后一直没有音信,苏小小很是思念和伤心,整日以泪洗面,吟诗解愁。几年后,苏小小应邀和阮郁在断桥相会。阮郁对苏小小说:“进我家门也可以,但你只能做个小妾。”苏小小悲愤地说:“这里可没有青松为你作证。”  第一次,也是苏小小唯一的一次爱情就这样幻灭了。后来她写了一首《同心》,道出了对爱情的渴望。郎君负义,可苏小小对阮郁刻骨铭心之情始终不渝,至死还怀念着那短暂的缠绵悱侧、海誓山盟的快乐日子。  苏小小虽是风尘中人,却不乏仗义疏财的豪侠之气。  她在烟霞岭下邂逅在破庙中攻读诗文的书生鲍仁,怜才之心油然而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资助鲍仁上京赶考。次年的夏秋之交,苏小小夜犯风寒,卧床不起,临终嘱托“埋骨西泠”。  就在此时,去京赴试的鲍仁已科场高中,授任滑州刺史,专程赶来钱塘酬谢红粉知己。获悉苏小小的死讯,鲍仁抚棺痛哭不已。  遵照苏小小的遗愿,鲍仁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起高大的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并在墓上建亭,取名“慕才亭”,“君子受惠不言谢”,六角亭中留下了无限感激的知遇之情。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苏小小的才气、骨气和侠气倾倒古今,西泠桥边从此留下了无数激情的诗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了一首《杨柳枝》,赞叹苏小小的爱才、惜才:“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50斤牛肉,想要请他开禁允许宰杀耕牛。  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上有禁令,他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就将此事讲给张静斋,并问到:“你是做过官的,你看我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洪武年间,太祖皇上曾经私访刘老先生(刘伯温)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太祖皇上大为恼火,次日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  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上,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胆大妄为,知法犯法。如果上面的人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

编辑推荐

  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用智慧的双眼去阅读,用聆听的心灵去感受,跨越千年的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的伟大变迁,自然造化的神奇瑰丽,世界文化的灿烂光芒,用阅读点亮我们心灵,让知识引领我们攀登未来的无限高峰。  传承闪烁着睿智光芒的语言精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故事学成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