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社会问题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532  

前言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建设和谐文化,维护文化安全,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12月5~8日,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出席了由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举办的文化论坛。论坛围绕“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展开,共有77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会场气氛热烈,观点交锋激烈而有序。与会者就“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与国家安全”、“宗教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安全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等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本次论坛一方面促进了学者们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文化安全领域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一些新的学术成果。  过去几年内,我会曾连续多次举办国际、国内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内容涉及社科领域的多个方面。我们的论坛历来是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场所,来自学界、理论界各个专业和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都曾借助这一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求同存异,扩大共识。我们始终尊重每一位专家学者的观点,欢迎和鼓励与会者积极建言,中肯献策,并及时记录下了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

内容概要

  本书围绕“文化、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文化与国家安全”、“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安全”、“宗教文化与社会和谐”、“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几个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丰富了我国文化安全领域的理论观点,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书可供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习者、研究者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文化、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 立为前提、疏为主导、本为基础——谈谈文化安全工作  制度变迁中的意识形态分化与整合  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安全的根本保证  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  刍议墨家思想在维护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  文化安全观的提出及当下语境第二部分  文化与国家安全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文化安全的思考  清王朝如何维护其文化安全  国家文化安全:基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思考  国内安全及其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位置  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颜色革命看文化安全的重要性  以史为鉴,高度重视文化安全  从美国中期选举看其未来“软力量”攻势  国家威望追求与中国之崛起第三部分  信息化时代的文化安全  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  从信息革命看美国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与我国的对策  网络舆情信息存在的问题和引导管理机制研究  论网络信息时代的国家文化安全  关于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的思考第四部分  宗教文化与社会和谐  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发挥宗教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者群体扩大的主要原因略述——兼谈基督教的增长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因素——警惕基督教新保守势力的全球扩张战略  境外宗教渗透与我国国家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是穆斯林的神圣职责  论和谐世界构建中的民族宗教因素  向中国穆斯林地区传播福音的危害  境外宗教渗透的渠道、特点与对策探讨  重新审视宗教  构建和谐社会  从福贡傈僳族基督教活动历史观察文化因素的作用  宗教伦理:和谐社会的一种支持性资源  建设和谐宗教  促进社会和谐第五部分  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  民间信仰的精神魅力与巨大作用——以妈祖信仰为例  发扬布洛陀文化优良传统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论中秋节起源于唐朝赏月风尚——兼论我国中秋节传统的文化安全隐患  黔东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京西幡会:一个追求“天人吉祥”的联村仪式  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以皖北地区为中心之探讨  汉民族对关帝的信仰  “教施于未犯”:清代推行教化与治理民间教门之关系试探  当代迷信的特点与文化渊源  刘庆乐  文化多元、文化选择、文化和谐发展——全球化时代邪教治理的文化策略中国民间信仰对全球化时代文明共生的价值跋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文化、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  立为前提、疏为主导、本为基础——谈谈文化安全工作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为我们的文化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领域。深入研讨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认为,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新时期的文化安全工作,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立为前提、疏为主导、本为基础。  一、立为前提:就是要强化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矛盾凸显期”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纷然杂陈,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加快,正确的与错误的观点相互交织激荡,外来思潮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更为激烈,思想文化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加复杂,文化安全显得更加突出。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质,就是要强化阵地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共同的、稳定的基本价值观念,那么必然分裂为相互冲突的多元价值观念,引发整个社会的动荡。苏东剧变及本世纪初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就是深刻的教训。  关于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在论及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曾提出过“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的方针。这一方针,在当时是十分正确的。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使这一地位不断巩固。因此,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文化的“立”、“流”、“行”就不能不提到首要地位。

编辑推荐

  《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可供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习者、研究者参考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是一本论文集,有些论文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   正版,通俗易懂,经济适用。
  •   如果需要安全文化方面的资料,可以买来看一看。里面收录的46篇论文内容来看,既有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的理论探讨,又有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建言献策;既有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现状、本质的认识和理论研讨,又有对文化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既有对信息化时代文化安全面临挑战的广泛讨论,又有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殊重要性的认识;既有对当前我国宗教文化现实处境的评估,又有对民间信仰发展现状的总体认识和个案研究。比较全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