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学.阅世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李文  页数:233  
Tag标签:无  

前言

  李文研究员一个多月前打电话来,希望我为他的文集写一篇序言。和李文做同事,想来有六年左右的时间。虽说我们研究的领域不同,使用的方法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而且相对来说书读得都有些杂。我先后去过李文家两次,即使是在搬入现在更为宽敞的住宅之前,他的那两间书房中被塞得满满的书架,那些书架上人文社科几乎无所不包的书籍,外加向来客展示藏书时他语气中带有的些许满足感,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为什么要读书?和许多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问的是谁。据我猜测,李文的回答大致会是这样的:因为读书已经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进一步追问的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读书带来的乐趣相对于其他人生享受而言更丰厚更持久些;如果再进一步追问的话,那便是强烈的好奇心和与人分享知识或思想之愿望使然。这其中责任也还是有的,毕竟,读书人都必须为其丰衣足食而又不必辛劳织耕给出正当理由。  说到读书人的责任,治学首当其冲。任由兴趣指引的阅读酣畅淋漓,但对国家对社会对同行对朋友对学生也需要有个交代。在我的同事中,李文是相当勤奋的一位。每次他把新出版的专著拿来让我“批评指正”时,我感到的首先是惊讶,接下来才是羡慕和压力。

内容概要

人类有多少渴求与冲动,世上就有多少神秘与未知。《读书·治学·阅世》是作者多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随笔的结集。书中有作者对学术界的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著作的看法,也有作者对一些政治时事、社会热点的解析与评论。读书开阔视野,治学陶冶心智,阅世躬行实践,为着洞悉与了悟,作者悉心审视古今人物直面尘世沧桑的体验和记录,静心体会人间万象蕴蓄的生死、明灭与荣枯,并注意在分析和阐述过程中贯穿“学理”,给出“其事未必然,其理未必不然”的诠释。

作者简介

  李文,男,1957年生,北京大学史学博士,曾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多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第一辑 云深不知处 好的政治家,应该富有远见 历史、统计和理论 学问本是寻常事 我们应该怎样做学术 切莫随人说短长 切不可轻言填补空白 读史早知今日事 意见,请接受理性的检验 读书三喻书读三境 多写是个硬道理 作家与买家 倾斜天平上的中国学术第二辑 人弘道道弘人 仰山铸铜,煮海为盐 大气英气才气和正气 学术圈里的刺猬与狐狸 徜徉于山水之间 三个故事见证一段历史 今后再难有这样的学者了 天赋、机遇与勤奋 中国的知识阶层 文化影响力:反思与展望第三辑 亚洲:圣与俗的感悟 中国和平崛起的理念与实践 印度,这片土地依旧神奇 在新加坡体验意外 神话再编中的弑父情结 青藏铁路:和平纽带 亚洲:深藏自身的文化渐成巨大能源 东亚的现代化与民族文化 21世纪汉语的昌盛与东亚文明的复兴第四辑 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枪》引领工具理性大行其道 《大长今》热播的文化视角 易中天为什么这样红? 小沈阳现象折射大众文化饥渴 心仪“黄世仁”凸显社会价值扭曲 嫁给富二代的梦与真 那些事,一说便俗. “小跑着的狗”的确可爱 歪嘴和尚会念经 一花一世界 哪国护照哪国心 元帅与士兵 面对选择,你别无选择第五辑 挂云帆济书海一 回到马克思: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回到马克思:人·自然·社会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评介 ……后记

章节摘录

  近日,国家将2009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数学家谷超豪教授和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教授。这样的消息,令人振奋。在现代社会,如果知识生产得不到政府的倡导、鼓励和支持,实难成就伟大和持久的事业。给予优秀科学家和艺术家以精神荣誉和物质奖励,是政府介入知识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途径。  知识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又构成人类生存和幸福的精神寄托;创新是知识分子生存价值的证明,也是他们的使命。中江兆民说过,知识分子既然“生在古人之后,就要在古人开拓的田地以外另行播种,另行收获。”我也认同冯友兰给出的有关知识人使命的界定:“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真是如山如海,像一团真火。这团火要靠无穷无尽的燃料继续添上去,才能继续传下来。我感觉到历来的哲学家、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学问家都是用他们的生命作为燃料来传递这团真火。”  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始终以“创新至上”为根本原则。科学史家贝尔纳曾将科学观区分为理想主义的和现实主义的,前者认为科学仅与发现真理和关照真理有关,后者则认为功利是最主要的东西。在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存在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孰轻孰重的争论。其实,社会科学大可参照自然科学,树立“无论什么研究,有创新就是好研究”的理念。孙家栋是工程技术方面的专家,但他依旧能够获奖,原因就在于他与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紧密相连,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2000年获奖的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奖的王选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文,文的这部谈读书与治学的文集,主要是写给我这样的非社会学专业人士看的。尽管对其中的有些观点有所保留.对有些倾向也不完全认同.但我阅读时仍旧兴致盎然。对思想差异本身和差异产生原因的思索.通常是阅读乐趣的一个重要源泉。虽说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然而从本文集的字里行间中.我还是捕捉到不少新的人生感悟.回忆起某些早以被淡忘的人生细节。这也恰是读书的一个非常现实的功能:借他人之阅世感受,丰富自身之短暂人生。  ——张宇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书.治学.阅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扎实评论,或有同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