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德胜 编著  页数:159  

前言

  本书是作者“古书今读”系列的一卷, “古书今读”已出版的有《易经》、《道德经》、《论语》,再加上即将出版的《庄子》、《孙子兵法》,共五卷;计划出十卷,下五卷为《韩非子》、 《荀子》、 《墨子》、《孟子》和《吕氏春秋》。出版这些书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文明,凝聚华人精神,促进中华腾飞。本书力求做到通俗简明,图文并茂,易读,易传播,并企望能使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孙子兵法》系孙武所著。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他既是军事思想家,也是军事哲学家,活动时间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其祖为陈国公子妫完,因内乱逃至齐国,改姓田氏。

内容概要

《孙子兵法》在第一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还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认为对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进行估计和比较,就能在战前判断谁胜谁负。  《孙子兵法》很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将是“国之辅也。”把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将,看做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条件。  《孙子兵法》的治军思想在于文武兼施、刑赏并重。  《孙子兵法》在作战方针上,强调“兵贵胜,不贵久”。认为作战如流水,因形而变,“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作者简介

王德胜,1942年生,河北霸州人,北京市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序第一篇 计篇第二篇 作战篇第三篇 谋攻篇第四篇 形篇第五篇 势篇第六篇 虚实篇第七篇 军争篇第八篇 九变篇第九篇 行军篇第十篇 地形篇第十一篇 九地篇第十二篇 火攻篇第十三篇 用间篇

章节摘录

  第一篇 计篇  提要: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兵行诡道,将要智信仁勇严,需上下同心,举全国之力而为。  正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译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正文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今译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利益和愿望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所谓“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气候条件。所谓“地”,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等地理条件。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他们能否做到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所谓“法”,是指军队组织编制、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军令法规、武器装备、军需供给等制度规定。以上五个方面,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  正文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子兵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