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谎言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作者:托马斯·伍兹  页数:224  译者:马慧  
Tag标签:无  

前言

很多美国人现在都将新一届政府视为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大救星,但大家的希望恐怕要落空了。尽管新政府承诺会“改变现状”,但毫无疑问,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如洪水猛兽般破坏美国经济的那些显而易见的困境仍将持续存在,经济复苏也变得遥遥无期了。当前的经济困境主要是基于自由市场经济已经失败这一错误认识上,但实际上经济危机并不代表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失败,真正失败的是市场干预。美联储货币和利率政策已然失败,但这不能怪罪自由市场。不过一些报纸专栏作家可不这么认为。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所谓的凯恩斯主义(Keynesian)经济学家们,妄图用他们惯常的伎俩解决当前经济危机问题,即在干预的基础上强加更多的干预政策。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他们仍然坚持己见。毫无疑问,在奥巴马(Obama)执政期间,他们会搜肠刮肚地用那套理论试图解决危机问题。经济仍将持续萎靡不振,个中原因不言而喻,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根本无法解决此次经济危机的根本问题,迎面而来的只会是空洞无物的凯恩斯经济理论,以及更多无法偿还的债务。

内容概要

资本主义是罪魁祸首吗?  媒体告诉我们是“放松管制”和“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摧毁了我们的经济,而且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监管,形势会继续恶化。殊不知真正的“凶手”却藏匿在他处。本书作者托马斯•伍兹(Thomas E. Woods Jr.)将揭露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崩溃的真正原因——结果表明元凶多聚集在华盛顿而不是华尔街。上万亿美元的联邦援助资金对此有无帮助呢?事实证明,政治家们想要解决自己造成的问题,结果却帮了倒忙。  最重要的是,托马斯·伍兹分析了最近以及20世纪的经济盛衰交替现象,最终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最受人尊敬” 的政府机构——美联储。正是它允许爱管闲事的官僚和雄心勃勃的政客败坏了金融部门,从而操纵了货币。

作者简介

托马斯·伍兹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院(位于阿拉巴马州奥本市)的高级研究员。他有9本著作问世,其中包括与Kevin R. C. Gutzman合著的《谁杀了宪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小布什政府期间美国自由之命运》(Who Killed the Constitution: The Fate of American Liberty from World War Ⅰto George W. Bush),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历史之政治不正确指南》(The Politically Incorrect Guide to American History)。
  托马斯·伍兹的《教会与市场:天主教庇护下的自由经济》(The Church and the Market: A Catholic Defense of the Free Economy)一书获得了2006年泰普利顿企业奖(Templeton Enterprise Awards)金奖。
  托马斯·伍兹和他的妻子以及3个女儿居住在阿拉巴马州奥本市。

书籍目录

序第1章 皇帝的新装 更多援助、更多监督、更多政府参与 “变革不是空谈”  美联储——穿着新装的皇帝第2章 房地产泡沫之由来  真相是什么? 罪证1:房利美和房地美 罪证2:社区再投资法案和鼓励贷款政策 罪证3:政府刺激投机需求 罪证4:偏向住房所有权的税收法规 罪证5:美联储以及它的人为廉价信用 罪证6:“大到不能倒”的心理 未来第3章 伟大的华尔街援助计划 援助开始! 大而不倒? 援助之母 卖空禁令——卖空是不爱国的表现 企业的摇钱树——援助计划 是“放松管制”出问题了吗? 言过其实的危机 行动起来! 比查韦斯更左:银行国有化 漫无目标地援助 援助法案到期之日第4章 美国政府怎样创造了经济盛衰循环 “错误集” 自由市场如何运行 美联储插足之后…… 凯恩斯的白日梦:永久繁荣 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重述 持有时间越久,损失越大 荒唐的公共建筑项目资助行为?com繁荣 日本房产泡沫的崩溃 狂热导致泡沫产生?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第5章 大萧条的迷思 美联储建立之前经济的盛衰循环 被遗忘的萧条 大萧条的基础 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主义者——这是关键的一点 罗斯福怎样让萧条持续 我们找到摆脱萧条之道了吗? 今日之教训第6章 货币 货币是从哪来的? 政府介入 为何金银被选中? 美联储 什么是通货膨胀,它为什么有害? 是什么导致了价格通胀? “美联储应该注入信贷!” 反黄金谬论第7章 现在情况如何? “如果你爱美国那就使劲花钱” 生产和消费的区别 我们该怎么做 他们如是说鸣谢附录:补充书目索引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第1章皇帝的新装时至2008年秋天,当股市大幅受挫、公司出现倒闭潮、金融危机恐慌蔓延之时,美国人民开始无情地炮轰自由市场经济,甚至危言耸听地发表“自由市场经济已经失败”这样的言论。那补救之法又是什么呢?不论是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还是上一届布什政府,抑或是国会以及主流媒体,他们都认为面对当前的危机应该做的是加强管理和政府干预、增加开支和货币创造,以及诉诸更多的外债。这些政策显然使事态更加恶化了,但讽刺的是正是这些政策的缔造者现在俨然一副明智公仆的模样,承诺大家一定会走出阴霾。按照以往的经验,除了政府自身以外,所有的人都应该为政府的失败承担责任。当然,事实也证明政府的失败只会加强政府的权力。我们发言人的一贯作风是在关键问题上犯错,但这次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关键问题是什么。对于过度风险(excess risk)、金融杠杆(leverage)以及负债(debt)从何而来他们尚且不知,更不用提房地产泡沫(housing bubble)本身了。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这些问题摆在眼前时,那些发言人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从他们彻底回避了“过度风险偏好”(excessive risk-taking)这一概念的实质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他们的愚昧。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指出的,将金融危机归咎于“贪婪”就像将空难归咎于地心引力一样荒谬。我们的思路一直都是错误的。当前金融危机不是自由市场造成的,真正的“凶手”是政府的市场干预。这绝对不是在为自由市场辩护,而是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入手得出的结论。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简称房地美)是美国两个大型的政府资助企业(GSEs)。他们可以享受政府的很多特权,比如特殊的税收优惠以及政府监管调控。按理说,这类企业要比自由市场中的企业有能力在房产投资上投入更多。多年来,国会民主党人士(Congressional Democrats)都对外声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营运状况良好,并认为发布不良消息的都是见不得穷人买房的别有用心者(信不信由你,很多民主党人士都是这么认为的)。共和党人士(Republicans)曾一度将民主党在这方面的多次失误视为把柄并肆意讽刺,但他们自己在支出、债务以及政府干预这些方面也没有什么值得吹嘘之处。基本上,他们也加入了无止境的政府资金援助计划。但在自由市场中,这绝对不是典型的现象。 遗憾的是,很多自诩为自由市场资助者的人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引以为豪的诸如“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之类的救急法案都已失灵。共和党人士就像一群庸医,他们只看到病人表面的感冒症状,而忽视了更加严重的癌症的存在。在华盛顿几乎没有人质疑强大的政府经济干预政策。对于与这次危机有着密切关系的机构——美国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系统,即美联储 (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人们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责备。在华盛顿人们尚且如此,那在美国其他地方更是无人提及了。人们由始至终就认为美联储与这次危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还将它视为救世主。主流的报纸、杂志以及网站都声称自己已经透彻地剖析了这次金融危机,并认为它与美联储无关。我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自美联储成立的近100年,它从未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人们心目中,美联储是一个了不起的机构,仅此而已。当布什总统在2008年9月24日发表全国讲话时,他所提出的政府经济援助计划遭到了美国大众的强烈反对。为此他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来向大众解释此次经济低迷的根源。遗憾的是,除了轻描淡写地谈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问题之外,他对政府或中央银行的问题并未做任何的评论。在美国政界,一条不成文的惯例是,美联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inflationary monetary policy)对国家经济问题不负任何责任,更与经济盛衰周期(boom-bust business cycle)没有任何关系。布什总统显然完全遵守了这一原则,对中央银行只字未提。数周后,布什总统计划在华盛顿召开世界强国经济峰会,就全球金融危机展开讨论。正如投资顾问迈克·舍洛克(Mike Shedlock)指出:“为了应对信贷危机(credit crisis)而聚集了一大帮人。然而,他们却对这一问题都不甚了解。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场危机的到来,对摆在眼前的问题也熟视无睹,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将带来何种关联结果也毫无预见性。”布什提出现在需要“捍卫民主资本主义的根基”,但这只是联邦政府意欲对自由市场施加新一轮压力的惯用伎俩。此次峰会邀请了多国首脑参加。果然不出所料,与会人员发表的观点都空洞无比。在这次峰会上,法国总统和欧盟主席(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强烈主张打击国际金融避税港(offshore tax havens),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职能回归,以及限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相对于峰会上其他不得要领的提议,他们的观点尚显中肯。但与以往一样,降息至1%的低利率将有可能破坏世界经济稳定的问题仍然无人问津。直至11月15日峰会结束,与会首脑都只是在交换陈词滥调的意见而已。2008年10月,创立老牌时政类电子杂志Slate集团(the Slate Group)的主编指出,金融危机无疑是“自由至上论”(libertarianism)的终结,因为它恐怕是造成“非管制市场”(unregulated market)紊乱的原因。即使这次危机不是自由市场的产物,经济大破坏与市场毫不相干,中央银行或美联储还是对这种错误的认识不置可否。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持有此类观点。一些投资专家,诸如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和詹姆斯·格兰特(James Grant)就是明眼人。罗杰斯在接受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被问及,如果他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会采取哪两步措施时,他的回答是首先废除美联储,然后再辞职。大家应该搞清楚的一点是,这些预言了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少数人并非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那些曾经嘲笑他们过于悲观的预见,以及对美联储错误进行质疑的所谓的主流评论员们,现在早已在大众中失去了信用。多亏了YouTube,大家很容易看到当彼得·希夫在2006年预测此次金融危机时,那些傻瓜对他的无情嘲弄。但讽刺的是,恰恰是这些完全无视此次危机来临的傻瓜们,得到了布什和奥巴马一类人的垂青。与以往如出一辙,他们现在完全被其当成了咨询的对象。我们真的有麻烦了!更多援助、更多监督、更多政府参与面对大幅滑落的经济,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在预料之中。首先,政府官员们误诊了此次危机问题,视自身为清白,视其他一些因素为洪水猛兽。作为领导人,他们开始研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试图解决问题,但很明显他们并未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他们开始将现在的形势(误诊之作)和金融危机(错误的概念)作类比,妄图找出其相似之处。其次,美国民众被告知,为了防止另一场经济大萧条的发生,政府不得不采取老一套办法(这套办法并未将美国从实际的大萧条中解救出来)。最后,这些明智的统治者们开始实施一连串空前的援助行动,但这只会使情势变得更糟。在他们允许市场的自身机制运行之前,低迷的经济将会持续更长时间。2008年9月,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一下子拨出了7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给金融业。布什政府和其御用媒体随后改称这项行动为“救援计划”。但美国民众对此的反应是迅速而明确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参议员芭芭拉·鲍克瑟(Barbara Boxer)声称,在她收到的1.7万封电子邮件中,几乎全部民众都对政府的这一行动持否定态度。一天之内打到她加州办公室的2000多个电话中,只有40人支持这项行动,仅占2%。打到她华盛顿办公室的918个电话中,只有1人持肯定态度。其他众议员也收到了相似的反应。俄亥俄州(Ohio)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指出,95%的选民对这一问题都持反对态度。为何选民们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如此强烈而明确的反对和厌恶态度呢?让我们随便瞎猜一下。根据政治反应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证券和投资业拿出了5300万美元支持国会议员和总统候选人,仅次于他们花在律师身上的钱。那些赞成政府援助计划的议员们,在9月29日进入国会投票之前,已经从银行和证券公司收到了超过反对者54%的竞选资金。令人吃惊的是,众议院第一次否决了政府援助计划的提案,但此事不可能到此结束。与其说议员们反对援助计划,倒不如说这些人想搞清楚怎样强制通过这项提议。面对数十亿美元竞选资金的诱惑,不难想象这项议案会被怎样迅速地通过并签署生效。当然,政府一下子强行掠夺美国民众高达7000亿美元的资金来资助华尔街最富有的企业似乎不是明智之举,但对儿童玩具工厂600万美元的减税优惠听起来似乎更加不靠谱。援助计划议案通过后,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的表现却与事先承诺的截然不同。最初我们被告知,援助资金是用来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如不良商住按揭和“有毒”按揭证券),以复苏因其他银行不良资产曝光而日渐低迷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政府、议长以及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说服质疑者和反对者,让其承认这项措施的正确性以及必要性。但提案通过之后,这些人就改变了想法。收购不良资产的计划先是被缓期执行,原因是政府决定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银行股票。实际上这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意愿,银行并不愿意卖出这些股票。财长鲍尔森随后清楚地表示,政府援救计划最终不会按照原计划用来购买银行的坏账资产。最初的救助策略对美国经济十分关键,如果不实施,美国经济将严重失衡。但以鲍尔森为代表的这些人早已将其抛诸脑后。鲍尔森事后承认,他一开始就不认为之前的策略是最有效的。现在,政府鼓励的对象变成了消费信贷。鲍尔森指出,“数百万”的美国民众正面对日益上升的信用卡利率,信贷用户日益减少,这“导致了民众日常花费日渐提高”。这偏离了鲍尔森一贯的理性。大家好好想一想,家庭日常花销依赖信用卡是长久之计吗?这种状态又怎么可能持续呢?市场自身在不断努力,试图让民众按照自己的方式维持生活。然而,政府不但不鼓励,还妄图依靠借贷维持一个明显不可持续的体系。我们从来就没打算指望政府官员能理解民众的经济情况,但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这次的建议却尤为中肯。她在2008年11月曾指出,如果华盛顿的方针是通过增加政府借贷来刺激需求,那就必然埋下“5年后爆发类似危机的种子”。2008年两大党派的总统候选人一致同意国会的金融救市方案,很明显这类重要事宜的决策权并不在美国大众手中。鉴于此次的救市风暴,截止到2008年底华盛顿已经投入了7.7万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就目前的势头来看,这仅仅是个开始。“变革不是空谈”一看奥巴马的经济团队就不难确定,他们口口声声所谓的“变革”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跟布什政府一样,他们仍然诉诸更多的援助、更多政府干预以及更多的表面治愈而不是探求病根。面对巨额赤字和日益剧增的政府支出,我们的政府仍然迷信这样的措施能够复苏当前的经济。只要这样的迷信观念还存在,再充分的逻辑辩证或历史经验都不能将他们说服。加之政府一向善于巧妙掩盖额外支出的伎俩,这种措施就更难被人们推翻。亨利·鲍尔森、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巴拉克·奥巴马以及像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 )和克里斯·塔德(Chris Dodd)一类的议员,这些所谓的救世主们也该适可而止了。政府或是美联储对当前的情势无能为力,他们能做的只是延长这场可怕的危机。正如我在本书中指出的,他们已经走错了路。如果我们不弄清问题的实质,就别想改善当前的情势。我们没有必要引入新的理论。在本书中,我们会化繁为简,向大众说明当前的经济情况,提出下一步的应对措施,并重申一系列被人们忽视的重要观点。自由市场理论,尤其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和哈耶克(FAHayek)的观点,清楚地阐述了当前的经济危机问题。很多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师都没有完全看透当前危机的本质问题,而那些经常用到的理论也不能充分解释当下的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都是旧有的观点,正是因为如此,它们才容易被人忽视。美联储——穿着新装的皇帝早在2008年11月,经济学家詹姆斯·加尔布雷思(James K.Galbraith)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就指出,可能全国15000个职业经济学家中只有10~12个人预测了此次金融风暴的来临。也许加尔布雷思经常接触的经济学家们鲜有人预测到了此次危机,但以米塞斯为首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数以百计的经济学家们都提前嗅到了危机的味道。奥地利学派是一个很小,但在迅速发展壮大的自由市场经济学派,学派泰斗有米塞斯(1881~1973)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哈耶克(1899~1992)。基本上,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是最先警示房地产泡沫的,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预示了我们现在正遭受的危机。他们认为,这次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美联储。美联储不是美国政府的行政机构,不属于政府部门。美联储是由国会立法授权,政府委任其主席,享有独立行事特权的一个机构。它所有的原则都与自由市场原则背道而驰。20世纪人们对美联储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它致力于中央经济规划。与前苏联不同,美联储并不负责钢铁和建筑产业,而是通过制定货币利率行使监管国家经济活动的职能。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就是造成当前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低利率造成了高杠杆化、投机躁动以及日益增多的负债。美联储通过操纵利率误导了很多投资者,掩盖了真实的经济状况,最终将市场搅得一团糟。美联储的干预政策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导致了房市泡沫加速形成,进而引发泡沫的破灭,而自由市场不可避免地成了替罪羊。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恐慌的民众丝毫没有指责政府和美联储,足以显示出这些机构的狡猾。数十年前,经济学家亨利·赫兹利特(Henry Hazlitt)就指出,这些人为的泡沫必然导致“大危机和大萧条,但更糟糕的是民众将会误以为经济萧条并非先前通货膨胀所致,而是‘资本主义’固有缺陷所致。”美联储就像穿着新装的皇帝,每个人都在自欺欺人,假装没看到它的丑态,甚至在指责政府措施失败时,大家也都对它避而不谈,而倒霉的自由市场无辜地成了替罪羊。这场猜谜游戏玩得够久了,是戳破皇帝那层透明纱衣的时候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人生活在无数贪婪无耻的经济学谎言之中,最核心的是:财富=钱=纸币,它的另一面是黄金永远非货币非财富。我以《黄金保卫中国》一书破此“幻术”。本书作者托马斯·伍兹也不约而同地对之宣战,指出纸币滥印是通货膨胀、金融危机之源,黄金才是捍卫公众经济“公平自由”的权益之根。这是一本清扫谎言经济学,复兴诚实经济学的书。  ——《黄金保卫中国》作者/《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 张庭宾大萧条之后的刺激政策不能将经济带出低谷,清醒的声音值得倾听。  ——中国著名财经评论人/《每日财经新闻》首席评论员 叶檀目前中国“国进民退”问题日渐突出,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国有化是经济发展之根本,其实是并没有完全理解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好好读读这本书,它会为我们解决当前经济问题带来更多的思路。  ——经济参考网主编 李晓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庞大而又沉重的经济负荷,已经容不得市场按照经济周期的规律去自行调节,政府救市已成为危机中的不二选择,但我们必将付出更高的成本和更为惨重的代价。本书的观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恒阳财经 鸿弋

编辑推荐

《清算谎言经济学:罗斯福、格林斯潘和奥巴马,谁都救不了美国》编辑推荐:2009年《纽约时报》10大商业图书,高踞亚马逊排行榜总榜前10名达38周,叶檀、张庭宾联袂推荐!〈br〉是谁炮制着荒谬的经济盛衰循环?自由市场经济是危机之源吗?细数美国N次“救市”史,揭示了奥巴马政府难逃金融危机替罪羊的结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算谎言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2条)

 
 

  •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世人都生活在无数贪婪无耻的经济学谎言之中。本书作者托马斯•伍兹也不约而同地对之宣战,指出纸币滥印是通货膨胀、金融危机之源,黄金才是捍卫公众经济“公平自由”的权益之根。这是一本清扫谎言经济学,复兴诚实经济学的书。
    托马斯•伍兹在这本书中表现出他对奥巴马政府经济援助计划的不满和对美国未来的忧虑。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之深远绝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发生在美国的这次危机和后果,值得中国人认真思索和借鉴!
    如何利用美国的这次危机,成就自己的强国之梦,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关心的问题。
    以史为鉴,昭示未来。美国人的噩梦仍将继续。
  •   媒体告诉我们是“放松管制”和“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摧毁了我们的经济,而且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监管形势会继续恶化。殊不知真正的“凶手”藏匿在他处。本书为您揭露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崩溃的真正原因——结果表明元凶多聚集在华盛顿而不是华尔街。
    上万亿的联邦援助资金对此有无帮助呢?事实证明,政治家们想要解决自己造成的问题,结果却帮了倒忙。
  •   《清算谎言经济学》还将告诉人们,上万亿的联邦援助资金对本次危机是否有无帮助?而结论是,政治家们试图想要解决自己造成的问题,结果却起了反作用。书中详细地说明了正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民众党的爱驹房利美到像社区在投资法案这样的援助性计划——才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   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可放松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警惕。而要遏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滋生,就得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中的炒作与投机行为,就得限制房地产市场过于泛滥的流动性。这就是由《清算谎言经济学》中描述的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重要启示。
  •   所有的银行家都是谎言家。他们不得不这样,因为银行体系就建立在谎言上:我们永远能够拿到自己的血汗钱。但如果所有储户同时提取现金,银行体系就会崩溃,经济也将在一夜之间停止运转。

    在银行业危机中,人们已对这个谎言失去信任。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要让政府说服公众,政府会站在银行体系背后。

    明确传达这种观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净的,另一种是肮脏的。干净的方法由瑞典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包括对金融健康状况进行严格的会计审计、对破产银行进行国有化以及区分“好银行”和“坏银行”。肮脏的方法与日本有关,包括将大量纳税人资金注入银行,以及如同刚刚搅拌过的味增汤一样缺乏透明度的幕后交易。
  •   《清算谎言经济学》为我们解答了疑问,它揭秘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揭开了美联储华丽的皇帝新装下的真实面目。它高高在上,被世人视为救世主,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它总是“挺身而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机构。然而,前美联储格老、经济学家杰拉尔多•德里斯科尔(Gerald O'Driscoll)将美联储比作是“放火后佯装围观者的纵火犯,躲在人群中欷歔火灾带来的不幸”。 罗杰斯在接受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被问及,如果他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会采取哪两步措施时,他的回答是首先废除美联储,然后再辞职。是什么令两位权威人物对美联储有这种看法?看来美联储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高尚,经过几次的金融危机,其权威性也开始遭受质疑了。
  •   奥巴马的经济团队虽然声称要“变革”,却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采取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国会、布什政府以及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救市,唯独漏掉了市场自动调节房价的这一功能,而这正是市场的分内之事。尝试让一些大型企业倒闭,看会不会使市场发生变化。从过去到现在,美联储一直以企业的利益为重,甚至在风云变幻的金融领域,大家都一直认为失败是不会发生的。美联储这样的政策其实比放任不管更能使市场变得敏感和动荡。美联储完全人为的控制了供求关系,置市场的自有规律于不顾,这样市场就不能准确的反应出消费者的需求和经济状况,极容易误导投资者和经营者。
  •   《清算谎言经济学》一书针对现在呼声很高的回归新政的说法做出了回应,及时地给大家上了一堂历史课。
    如果你想弄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金融崩溃,以及为何政府大规模的援助计划不管用,那就来读一读《清算谎言经济学》这本书。
  •   可以说,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并不小,而且还可能在房地产开发商及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继续吹大,这虽然可以制造短期的经济繁荣,甚至可以把GDP描绘得更美,但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美国这样法律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严厉、金融市场发达、社会财富分配比较公平的情况下,都会发生如此巨大的风险与危机,那么中国又有什么理由能幸免呢?
  •   政府根本不可能像变魔术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援助计划所需要的资金要么是借来的,要么是再创造的,又或者就是从大众那里征来的。有些钱是靠常年或是最近的高税收得来的——政府称之为借。财富生产者可能还算是比较贫穷的,他们创造的财富都用于支援那些快要破产的企业,以至于自己根本没什么钱。实在没有办法的话,政府只好自己又创造货币,这正是货币贬值的原因。政府发行货币开始于2008年末:从9月到12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9000亿美元急速上升至2.2万亿美元。《纽约时报》指出,至12月中旬这一数据会激增至3万亿美元。我们可以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不断上升的数据中看出政府为了使援助计划顺利进行已经无中生有地创造了多少货币。现在银行手中已经握有足够多的新货币,然而一旦贷款活动开始,消费价格必将激增,特别是由于美联储每凭空创造1美元,银行就会跟着无中生有地创造出10美元。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出现,美联储必定会突然紧缩货币供应,但这么做只会使事态变得更糟糕。
  •   《清算谎言经济学》出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个美国人用他鲜明的立场和犀利的观点告知美国人事实真相;更重要的在于它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政府和民众以更多的警示和启迪!
  •   书中运用自由经济学派的观点来解读当前政府所造成的经济困扰,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以及对于宏观经济学派的观点的批判,不失为一本了解当前经济状况的词典!
  •   政府认为将人们带出萧条的最好的措施是刺激支出,让我们从驳斥这种观点开始。政府的每次“刺激”计划——不管是奥巴马大规模的公共建筑计划,还是布什的一对一资助计划——都是建立在消费支出可带动经济发展的信念上。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厂家只有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决定该生产什么产品、怎么生产以及产品质量如何,这样才能实现消费支出带动经济发展。除非商家生产的商品能够满足大众需求,不然他们根本没有存活的机会。所以只有厂家根据消费需求制订生产计划,消费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人们经常将“消费支出带动经济发展”误解为只要消费者支出就能产生财富,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
  •   随着我们向前迈进,我们必须努力让美联储保持有效和独立,”伯南克对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表示。他敦促国会不要剥夺美联储在银行监管方面的角色,或使其接受更具干扰性的政府审计。

    这位美联储主席称,接近零利率的政策并未加剧美国的资产价格泡沫,而防止国外出现泡沫不是美联储的职责。

    “美国的货币政策是为了解决美国的金融和经济问题,”他说。
  •   就在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抵达中国进行首次访问之前几个小时,一位中国高层官员警告称,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在助长“投机性的投资”,危及全球经济复苏。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美元疲软加之利率水平较低,鼓励了“巨大的美元套利行为”,正对全球资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刘明康发表这些言论之际,中美就汇率政策问题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发生过争执,目前国际上批评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   美联储的职权越大,对部门间信贷分配的干预(甚至是在正常时期)越多,就越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大美联储模式的拥护者需要更好地解决这些担忧。

    目前还很难说,由于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纠结,因而它们在制度上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同样不能据此认为,监管体制可以彻底分开。

    实际上,可以在一个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划分——无差别影响整体经济的工具(利率)和影响特定经济部门的工具(监管工具)。但大美联储模式可能不得不学会适应更严格的公共审查。
  •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对银行的严格监管计划上周四遭到国际社会的怀疑,而自今天起,他的政府又将迎来动荡的一周,美国两位最高经济官员将面临国会的严格审查。

    前往瑞士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华尔街资深人士正准备利用此次峰会展开游说,反对全球严格执行奥巴马政府的计划,限制银行的规模和交易活动。

    一位美国银行家表示:“问题不在于银行过于庞大,而在于银行间的相互联系。”美国银行业高管表示,他们将静静地反对这项改革,以免给奥巴马找到借口,发动他之前所说的“斗争”。
  •   房地产的泡沫在不断地被吹大,再吹大,某些人逃不了干系。当然关于股市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高论是:股市房地产如同啤酒,没有泡沫就不像啤酒了。的确,纵观全球,从历史经验来看,有很多次泡沫最终是留下了宝贵的商业基础设施,带动了新行业的迅猛发展。南北战争之后,正是由于铁路泡沫,给美国留下了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的铁路体系,统一的国内市场出现了,运输价格大幅度下降。20世纪90年代,.com繁荣也不断地创造着奇迹。但是泡沫终究要破灭的。美国的股市泡沫之所以会带动大规模的创新,是因为每次泡沫的出现,都是因为出现了让人有无限遐想空间的巨大投资机会。股市泡沫使新技术备受追捧,可以大举筹资,突破资金的瓶颈。泡沫崩溃之后,资本市场上出现了重新洗牌,盲目跟风的投资者血本无归,被清理出场。
  •   以房价为标志,物价终于控无可控;以房产成交量明显回落为标志,责任终于推无所推,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为了应对危机,为了保持高速增长,为了保就业保稳定,中国经济一直在吃“春药”,药名“凯恩斯”,药的主配方是印发人民币,服药的发物则是人民币升值(用增发美元来倒逼)。中国物价上涨的两大源头:一是流通性过剩,二是输入性通胀!
  •   2008年9月危机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美国政府直到现在才变得如此强硬,但这是有先例的。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强制分离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在1933年获得通过的,距离1929年大崩盘已过去了好几年。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针对的是上世纪20年代华尔街的各种弊端,其中包括高盛首次涉足资产管理业——高盛交易公司(Goldman Sachs Tr***** Company)。这只投资信托基金的失败损害了高盛的名誉,让它数十年都没有再碰资产管理业务。

    如今,奥巴马政府又在采取措施限制高盛与其它银行了。美国国会到底会如何施行这些限制,以及对“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施加规模限制的成果会如何,目前仍有待观察——这很可能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
  •   相当不怎么样的一本书,估计作者老兄经济学和金融专业知识功底不够,就是平铺直叙的叙事,没有什么新意的东西。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太过于挑剔了。
    建议大家还不如看看《一本书读懂美国财富史——美国财富崛起之路》,中信出版社,作者凯文.菲利普斯;不过耐着点性子,很厚,字体又小,并且历史很古老。中信出版社的书一般比较美观厚重,有内容,喜欢!不像某些出版社,就是靠字体大,纸张多来骗钱。
  •   作为银行监管机构,美联储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威,若非如此,美联储不可能出台上述措施。对于监管复杂机构及其与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言,这种必不可少。但国会存在一种危险的焦躁情绪。众议院的提议试图让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对美联储所有操作进行审计,包括紧急贷款、与外国央行往来、援助大型机构以及通过干预债券市场压低利率的能力。实际上,这些议员想要审计美联储所有的货币政策。
  •   罗斯福的新政一直到二战时才终于把经济彻底地恢复,所以得靠二战来给经济刺激帮助。美国现在碰到的问题就是前几年的经济繁荣,很可能很难短期内恢复了,因为前几年的经济繁荣,都是靠不断上涨的资产,尤其是房地产,把这个上涨的价格取出来,去消费了。那么美国人现在得要靠自己的收入能力去消费,因此若干年都很难想像经济会恢复到以前的繁荣。
  •   对通用汽车(GM)和克莱斯勒(Chrysler)的接管可能正按计划推进,但政治干预也是如此。向通用汽车、通用金融(GMAC)和克莱斯勒注入1,000多亿美元是一回事。(这是算上了美国能源部可替代燃料贷款后的数字。)假定华盛顿将采取“不干涉”的政策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策:总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他应该采取行动。他不能接底特律市长戴夫•宾(Dave Bing)的电话,不能让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兰克(Barney Frank)任意摆布通用汽车而不受惩罚。为什么总统不能承诺不再向通用汽车、通用金融和克莱斯勒提供纳税人的钱呢?为什么不对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汽车供应商新要求的100亿美元说“不”呢?
    我知道,我知道,所有这些建议对奥巴马政府的忠实信徒来说都没用。他们深信他们是对的。
    但也许在未来几周里的某个时间,奥巴马会同他那些争来争去的顾问们坐下来谈谈。
    也许,只是也许,其中有个人会勇敢地说,总统,我们已经处在窟窿中了,请不要再挖了。
  •   看看经济的谎言如何
  •   美国总统已经丧失了经济主动权,拖累他的是两类过时意识形态(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减税理论)之间令人乏味的论战,以及他对国会的过分顺从。

    这位总统不时唱唱高调,却仍未拿出一项计划。总统先生,你得行动了!否则,我们就将把消费者带入下一次崩溃,从中国购买我们的技术。
  •   恩恩 该书很好的写了经济危机后的一些真实的现象、所以很值得一看、不错的一本书】
  •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提交的2011财政年度联邦预算,将按最高达35%的普通边际税率水平对附带权益征税,而不是现行15%的资本利得税。短期来看,此举增加不了多少政府收入:目前正在实现的附带权益很少。2004-07年间,私人股本基金很少有出色的回报。相反,多数基金使投资者的大量资金损失殆尽。在下一个税务年度,拟议的改革只能增加15亿美元的收入,第二年将升至更可观的33亿美元,到2014财政年度将达39亿美元。到2020年,净增的政府收入可能接近240亿美元。
  •   到现在为止,大家应该都已经比较清楚了。这次金融危机是源自金融机构盲目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不严格审查贷款人的信用等级,还用“可调整利率贷款”等所谓的金融创新诱惑没有偿还能力的人贷款。当利率上升、房价下跌之后,这些风险最高的次级贷款的违约率急剧攀升。与此同时,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抵押贷款打包做成证券,卖给投资者。这就是为什么起源于房地产市场的危机,最后会波及金融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   美联储不厌其烦地强调,由于复苏仍然疲弱,这种准备措施并不意味着立即改变战略。
    美联储副主席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昨日表示:“挥之不去的信贷约束,是我预计经济活动逐渐复苏和失业率缓慢回落的一个关键理由。”
  •   还记得奥巴马2月份大张旗鼓地推出的房屋所有者负担能力和稳定性计划(Homeowner Affordability and Stability Plan)吗?还记得将以750亿美元贷款变更资金让300万到400万房主免于止赎吗?最终只有10万名房主获得了贷款变更。
    结果是止赎数量继续上升。美国每8.3笔住房抵押贷款中就有一笔遭拖欠或是止赎。
    对策:贷款变更计划并未受到欢迎,300万至400万目标房主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参加。想让人们留在房子中吗?那就再次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吧。联邦住房管理局(FHA)提供8,000美元预付抵税额的最新计划只是在过去不理智行为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放弃它吧。
  •   看过伍兹的另类美国史,这本还没看,应该不错。
  •   经济衰退的时候,要做的事情是比较容易,就是刺激经济增长,刺激经济增长说白了就是要花钱,而花钱说白了就是收买人心。
  •   白宫的财政预算可说是场灾难。最初的预算提交后不到三个月,2009年和2010年的预算赤字就被上调了1,760亿美元,至3.1万亿美元。今年夏季赤字可能会再次上调。
    债市可不喜欢这样的做法。所以,自3月中旬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了50%。
    对策:总统先生在演讲中哀叹数万亿美元的赤字是一码事,实际减少赤字却是另一码事。当然,要想取得任何实际进展,他必须从社会保障和联邦医疗保险下手。不过为什么不利用管理及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夏季调整预算的机会,至少让国会征性地削减一下政府支出?把联邦奖学金(Pell Grant)减少290亿美元如何?为什么不否决40亿美元的“现金换旧车”计划?这类支出的削减至少能让他在预算上获得一些可信性。
  •   在数据游戏和报告预言中我们发现,原来美国经济并未弥合,失衡的内在冲突让复苏形状甚至复苏本身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   如果7,87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真的在顺利实施,那副总统拜登(Joe Biden)和奥巴马最近为什么还宣布要“加快步伐”实施这一计划呢?
    答案不言自明。刺激计划没有产生“刺激”效果。奥巴马声称,刺激计划已经挽救了15万个就业岗位,今年夏季还会再“挽救”60万个,不过这纯粹是胡说八道。失业率刚刚触及9.4%。奥巴马在2010年前创造400万个新就业岗位的承诺不具可行性。
  •   不错,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金融危机。
  •   收到书后,马上看《序》就把我吸引住了!这是第一次看美国人写美国的书,而且是即时的,已经非常吸引人了。先给五分,读后再评。
  •   冷静之后的真正思考
  •   值得向大家推荐一下
  •   翻译好,较好地介绍次贷爆发的政策背景,想要了解次贷爆发根源的读者可以看看
  •   就是金融赌博和政治赌博。
  •   内容很充实!很直白!能很容易的读懂!值得一看!
  •   内容写的较为详细、清楚。值得一看!
  •   政治的第一条规则难道不是“当你身处窟窿中时,就不要越挖越大了”?
    应该有人提醒一下奥巴马,因为他还在飞快地挖着大窟窿。
  •   看看希腊再看看美国,再看看这本书,呵呵。
  •   又一本被忽略的好书!虽然逻辑论证中有些许瑕疵,但是绝对遮掩不了论点的光芒。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翻译的不错,不知马慧是谁?
  •   宋鸿兵推荐的,受益匪浅
  •   朋友指定要买的 肯定是本有营养的书
  •   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分析精辟,奥派时事力作。变成自己的吧,马上。
  •   内容很丰富,封面精美
  •   买了之后,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没有深度
  •   了解奥地利学派的经典之作
  •   政治的第一条规则难道不是“当你身处窟窿中时,就不要越挖越大了”?
    应该有人提醒一下总统先生,因为他还在飞快地挖着大窟窿。
  •   叙述的方式很不错,很过瘾!
  •   浏览啦一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   面对当前的惨状,我们再去抱怨贷款者的贪婪或者借款者的愚蠢,都于事无补了。首先我们该考虑的问题是,导致这种借贷方式风靡的根源是什么?银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可用资金投资于按揭市场,多到简直可以直接将这些钱给那些失业者、无收入者或低收入者以及信誉差的申请人。政府的经济干预与房地产泡沫以及更广意义上的金融危机是脱不了关系的。
  •   美国媒体告诉人们的是“放松管制”和“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摧毁了美国的经济,而且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监管形势会继续恶化。殊不知造成经济危机的“元凶”却被“无形之手”完好地保护起来。
    正是《清算谎言经济学》一书的出版将为您揭露美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崩溃的真正原因——结果表明经济危机的元凶多聚集在华盛顿而不是华尔街。
  •   《清算谎言经济学》是美国人托马斯•伍兹针对美国政府采取的大规模经济援助计划所著的一部批判性著作。该书是2009年《纽约时报》商业类10大畅销书;并且高踞亚马逊图书排行榜总榜前10名达38周。
  •   此书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向我们介绍了经济流派中的奥地利经济流派。其实书中所说的,在读书的都已经学过,且得到过老师的推崇,但不知为什么在现实中被中国的经济领导们给忘记了,运用起凯恩斯的一套东西,真不遗憾。
    同时也为周衙内感到伤感!
    书确实是个好书,让我们认识何为危机,被报纸忽悠了一圈,结果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答案真是没有白花看书的时间!
  •   用真实的语言向公众揭示了政府的短板与谎言,好书一本!!!
  •   阅读此书,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学知识,容易被书籍内容误导,或者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或者相关结论的理论依据。建议如果想阅读此书的人,先阅读一下基本的经济学书籍,方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   看报纸上推荐的,正在看,还行
  •   字体太大
  •   看过感觉还可以。
  •   书中过多强调了所谓“自由市场”,但作者又“好像”看不到“自由市场”的弊端。比如“自由市场”中必然出现的寡头对政府的幕后操控!
  •   奥巴马接下了肯尼迪家族最后一棒。他能否继续“唯一的一头雄狮”的荣耀?还是被金融寡头们驯服成乖乖小狗狗?
  •   起码还是可以看懂的,程度适合大众水平
  •   给老公买的,说还行,正在看。
  •   书中的内容很杂乱,观点不鲜明,绕来绕去只是想表达一个问题,但是却没有很详细的论证~中信的书基本都不好
  •   书的内容还没看,买的新书收到的却是二手书!封面脏了破了,书角折了,这是在当当买过的上百本书中最拆的一次!郁闷!!!
  •   看完这本书之后让我认清了现实
  •   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因为其的确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审视金融危机。 记得美国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国内各派学者就开始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搞马克思主义(注意:是中国特色的),还是搞宏观经济学的,甚至是搞社会学的。如果用一句话归纳他们的毫无数据支撑的观点,那就是“自由市场是行不通的,需要政府更多的监管”。 然而,这种观点真的是对的吗?我一直对这种观点持怀疑的态度。 两房以政府信用支持抵押贷款的证券化,社区再投资法案同样鼓励银行向低信用的客户发放贷款。理智地想一想,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自由市场真的会向低信用的客户以低廉的利率发放如此多的贷款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正如这本书所说,认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由市场导致金融危机,与认为是地心引力导致飞机失事没有任何区别。 这本书与我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其对美联储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批判则比我站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老实说,以前对奥地利学派并无太多了解,而这本书则让我对这个学派产生了兴趣。 我们应当相信,自由市场才是使每个人都变得更好的可行途径,而政治家对经济的种种干预,则可能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
  •   不要乐观的以为没事了,金融危机才刚刚第一阶段,离第二、三、阶段查得远呢!盲目乐观会导致更惨痛的教训!
  •   美国的经济向来为世界所关注,所以写美国经济的学者多如牛毛,但是能够讲到点子上的,评论到要害部位的学者显然并不多,不过手上这本书确实代表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一本值得一读得好书。它从罗斯福新政到奥巴马新政之间的各种问题,困难说开,如实如理,见解独到,自成一家。
  •   以房价为标志,物价终于控无可控;以房产成交量明显回落为标志,责任终于推无所推,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为了应对危机,为了保持高速增长,为了保就业保稳定,中国经济一直在吃“春药”,药名“凯恩斯”,药的主配方是印发人民币,服药的发物则是人民币升值(用增发美元来倒逼)。中国物价上涨的两大源头:一是流通性过剩,二是输入性通胀! 谎言下的经济开始被清算!
  •   我们会不断的进步,就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训
  •     由于开展一个专题研究,无意在以关键词为搜索的书单列表中出现了《清算谎言经济学》和《大清算》两本书。
        
        作为辅助阅读,本来也没打算投入太多的时间。
        
        初读以后,自认水平有限,不知是文字翻译转换还是本身专业性太强的缘故。通篇磕磕绊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据此也罢,再读《大清算》一书时,发现内容完全相同,作者一样。
        
        仔细对比才发现,同一本书,同一个翻译,同一个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居然更换中文名称,外加两页封面,又出版了一遍。
        
        早就听说,买药的可以换个批号,充当新药再入市场。看来垃圾产品都有这样的规律,也就是被换个套子,包装上市。
        
        正所谓,清算“谎言”是为记。
  •      很高兴看到这本书,因为其的确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审视金融危机。
      
       记得美国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国内各派学者就开始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搞马克思主义(注意:是中国特色的),还是搞宏观经济学的,甚至是搞社会学的。如果用一句话归纳他们的毫无数据支撑的观点,那就是“自由市场是行不通的,需要政府更多的监管”。
      
       然而,这种观点真的是对的吗?我一直对这种观点持怀疑的态度。
      
       两房以政府信用支持抵押贷款的证券化,社区再投资法案同样鼓励银行向低信用的客户发放贷款。理智地想一想,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自由市场真的会向低信用的客户以低廉的利率发放如此多的贷款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正如这本书所说,认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由市场导致金融危机,与认为是地心引力导致飞机失事没有任何区别。
      
       这本书与我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其对美联储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批判则比我站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老实说,以前对奥地利学派并无太多了解,而这本书则让我对这个学派产生了兴趣。
      
       我们应当相信,自由市场才是使每个人都变得更好的可行途径,而政治家对经济的种种干预,则可能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
      
  •     媒体告诉我们是“放松管制”和“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摧毁了我们的经济,而且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监管,形势会继续恶化。殊不知真正的“凶手”却藏匿在他处。该书作者托马斯·伍兹将揭露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崩溃的真正原因——结果表明元凶多聚集在华盛顿而不是华尔街。上万亿美元的联邦援助资金对此有无帮助呢?事实证明,政治家们想要挽救资金造成的危局,结果却是帮了倒忙。
      最重要的是作者分析了最近以及20世纪的经济盛衰交替现象,最终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最受人尊敬”的政府机构——美联储。正是它纵容爱管闲事的官僚和野心勃勃的政客败坏了金融部门,进而操纵嘞口货币体系。
  •      奥巴马从一上台就是焦点。
       然而面对这金融海啸,奥巴马政府能否救得了美国呢?
       《清算谎言经济学》这本书为我们解答了疑问。它揭秘了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揭开了美联储华丽的皇帝新装下的真实面目。它高高在上,被世人视为救世主,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它总是“挺身而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机构。然而,前美联储格老、经济学家杰拉尔多•德里斯科尔(Gerald O'Driscoll)将美联储比作是“放火后佯装围观者的纵火犯,躲在人群中欷歔火灾带来的不幸”。 罗杰斯在接受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采访时被问及,如果他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会采取哪两步措施时,他的回答是首先废除美联储,然后再辞职。是什么令两位权威人物对美联储有这种看法?看来美联储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高尚,经过几次的金融危机,其权威性也开始遭受质疑了。
       奥巴马的经济团队虽然声称要“变革”,却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采取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国会、布什政府以及新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救市,唯独漏掉了市场自动调节房价的这一功能,而这正是市场的分内之事。尝试让一些大型企业倒闭,看会不会使市场发生变化。从过去到现在,美联储一直以企业的利益为重,甚至在风云变幻的金融领域,大家都一直认为失败是不会发生的。美联储这样的政策其实比放任不管更能使市场变得敏感和动荡。美联储完全人为的控制了供求关系,置市场的自有规律于不顾,这样市场就不能准确的反应出消费者的需求和经济状况,极容易误导投资者和经营者。
       到底金融危机如何产生,奥巴马政府应该如何走出困局,美联储的真面目到底如何,且看《清算谎言经济学》为我们娓娓道来。
  •   有道理呵,感觉是不是这样的,上届政府为了增加消费和就业等以使经济状况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好,结果干预太过度了?他们毕竟也需要政绩嘛,所以制定政策时不愿考虑那么长远?(不太懂经济学,可能是瞎说一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