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旅程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作者:[美] 菲尔·柯西诺 主编  页数:269  字数:250000  译者:梁永安  
Tag标签:无  

前言

  斯图尔特·布朗(本书电影版执行制作人)  StuartL。Brown  激情这东西让大部分精神科医师都忐忑不安。“你对约瑟夫?坎贝尔的崇拜,似乎是你渴望一个弥撒亚的移情作用。”一个朋友得知我想为坎贝尔拍一部纪录片的时候这样说,他是个著名的心理分析医师。我一直希望可以把坎贝尔的精彩思想用影像记录下来,在电影院和电视上放映,留为永远的纪念。我的这个梦想,终于落实为片长一小时的《英雄的旅程》,在1987年首映。这部电影,也来自于各位手上的这本书的内容。  大部分美国中西部的长老派教徒,对于任何的狂热都怀有戒心(运动和宗教方面的狂热除外),我年迈的双亲自不例外。如果我能够把“坎贝尔热”转移为对教会的支持或对医疗事业和经济保障的促进,他们肯定会开心得多。  由于不听师长父母之言是不明智和无礼的,所以在与坎贝尔漫长而密切的交往岁月中,我都努力克制,不把他当成一个崇拜的对象,而我也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在我的一些好友看来,我并未沦为一个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仍然有着独立的思考和感受能力。  然而,回顾多年来与坎贝尔的相处,我的感受却很像是爱——不单是对他的爱,也是对其他受过他感染的人的爱。看到他们从坎贝尔那里获得的喜乐与成长,是我会花十年以上的努力去为坎贝尔拍一部纪录片的一大动力。我相信,我拍的这部纪录片,将可以让更多人从他那里获得启示。当然,我的这个信念,是源自于亲身经历。  他们认为成群结队地前进是不体面的。所以,他们每个都会从自己选择的地点进入森林——最黑且没有路的地点。如果有路,就一定是别人走过的路,这就意味着你不是在冒险。  ——坎贝尔  1972年,也就是三十九岁那一年,我利用教授休假的机会,想完成一项有关谋杀的研究。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的那段期间,我发现早期谈到暴力的文献,都是神话性质的,而让我惊讶的是,见于古代神话里的家庭暴力模式,竟和美国当代的家庭暴力模式出奇的相似。于是我开始读坎贝尔的四册《神的面具》(MasksofGod)。读完以后,我才了解到,坎贝尔对于人类的象征、心理学、灵性和艺术遗产,具有惊人的融会能力,这种能力,是自达尔文以来任何试图了解人的生物模式的科学家必备的。另外,在阅读这几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受益的,并不只是知性方面。读完它们以后,我感到我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观感都迥异于从前。我变得能将自己融入世界之中。因此,我自然会想知道更多坎贝尔的见解,而且也跟很多其他读过他的书的人一样,对坎贝尔其人感到好奇。他的书读得愈多,我就愈有一种冲动,要把他广博的知识与融会世界神话的能力引介给学术界以外的广大听众。  由于我不是个制作电视节目的专家,所以就找来已故的史帕林(GregSparlin)当拍档。起初,坎贝尔拒绝了我们把他的作品搬上电视的构想,因为他认为,最适合表现他思想的媒体是文字。我们经过了很多次努力才说服他。不过,一旦他作出了投入的承诺,我就很有把握,我们的影片将可以让人恰如其分地领略到坎贝尔的学术深度与活力,并因此体验到灵魂的深化。虽然当时相信这个信念的人寥寥无几,但我根本就不在意。  就像很多原创性的计划一样,刚开始我犯了很多错,拍摄计划一直止步不前。到了1981年年终,我愈来愈为坎贝尔的健康担心,因为仅仅六个月内,他就得了两次严重的肺炎。虽然他看来康复情况良好,而且健谈如昔,但有医师背景的我还是忧心忡忡。坎贝尔已经年近八十,但却仍然没有有关他这个人和他的作品的足够多的影像记录。没错,他已经出版了很多本上乘作品,但我仍然强烈感觉到有把他的思想拍成电影的必要,因为正如乔治?卢卡斯(GeorgeLucas)后来所说的,坎贝尔身上具有一种自然流露的“生命力”,可以诱导听众全身心地投入灵性探索之旅。由于感到时间紧迫,我继续加倍努力。  《英雄的旅程》的正式拍摄工作始于1982年,地点是加州大瑟尔(BigSur)的爱斯兰研究所(EsalenInstitute)。在制作人弗里(BillFree)的帮助下,我找来一些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跟坎贝尔进行谈话:从坎贝尔的诗人老友布莱(RobertBly)到诺贝尔奖得主吉耶曼(RogerGuillemin),甚至还有一个以前从未听过坎贝尔名字的年轻女士。我这样做,是因为我认为背景不同的对话者可以引发更多不同的话题。我的期望是,众多的话题,加上导演肯纳德(DavidKennard)的技巧,加上爱斯兰研究所的优美环境,再加上坎贝尔多姿多彩的人生故事与生命活力,能让整部纪录片更形象生动。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取材自在爱斯兰研究所拍摄到的对话。  大约四五个月后,当我们开始剪接底片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声音在我耳边萦绕。这是我很不习惯的事,哪怕它要对我说的是:“追随你内心直觉的喜悦(fellowyourbliss)这是坎贝尔很喜欢说的话,本书中将会一再提到。。”我心里的声音反复对我说:“把坎贝尔下一次全国演讲系列拍成录像带吧,因为这将是他最后一次了。”令人难过的是,被它言中了。  有些人在轻松、不那么正式的环境里表现得最好。因此,在我们第一次进行剪接的时候,用了很多在这种场合拍到的底片。然而,愈到后来,我们愈发现,坎贝尔表现得最好的,是那些他能够自己挑选话题的场合,是那些他能够使用历经几十年才琢磨出来的最完美的材料的场合。  在1982至1985年初这里的1985年初疑为1983年初。,我和一个摄影小组追随着坎贝尔游遍全美各地,拍摄他最后一次全国讲学之旅。我们在新墨西哥陶斯(Taos)拍了他的讲演《心灵与象征》,在圣大菲(SantaFe)拍了《神话在时间里的转化》,在纽约她太太主持的“大开眼界”剧院(OpenEyeTheater)拍了《永恒的哲学:印度教与佛教》,在旧金山的美术宫剧院拍了《西方之道:亚瑟王传说》和《圣杯的追寻》,在旧金山的加州历史学会拍了《当代的神话:詹姆斯?乔伊斯与托马斯?曼》。就这样,我们得到了长达五十个小时的母带,而坎贝尔最有影响力的一些讲演的影像记录,也可以永远留存下去。自此,我没有再听到某个声音在我耳边回响。  坎贝尔进行全国性讲学期间,每当一场讲演或研讨会结束,总会有人跑来问我们:“这个坎贝尔是什么来历?他是怎样成为现在这个人的?”总之,凡听过他的讲演的人,莫不流露出对其人、其观念的好奇与着迷。他们提出的问题,促成了我们塑造这部电影以及各位手上这本书的最后形式。  在我看来,《英雄的旅程》全片的最高潮是坎贝尔在1985年接受全国艺术俱乐部颁赠文学奖章的部分。因为片长所限,我们只能收入颁奖典礼上乔治?卢卡斯、理查德?亚当斯(RichardAdams)和希尔曼(JamesHillman)等人所致的赞辞,而且只是节录,尤其让我难过的是坎贝尔所发表的授奖辞部分,我们必须全部割爱。不过,这种遗珠之憾却因为这本书的出版而获得部分补偿,因为书让那个不同凡响的盛会以更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也把很多其他因为片长之限不得不割爱的材料包含进来。  坎贝尔一向认为,他的观念要比他本人来得重要,所以,在拍摄有关他的电影和编辑此书期间,我们都努力去做到我们相信他会期望的:让他的观念以异乎寻常的清晰,道出他是个有创思的人。  1987年,电影版的《英雄的旅程》分别在东岸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西岸的导演协会首映。西岸首映会后的座谈会,是坎贝尔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讲话。虽然他爱开玩笑说,自己已几近是个“死人”(TheDeath)“死人”也是乔伊斯一本小说的名称。,但在座谈会上,他仍然不遗余力把他最新的思想心得带给听众。座谈会结束时,我看着他接受人生最后一次热烈鼓掌,只觉得心中一阵酸楚。他在四个月之后过世。  重看过《英雄的旅程》的对话抄本和剪余片剪余片指的是拍了但没有剪接到影片中去的底片。以后,商业影片副制作人柯西诺(PhilCousineau)想办法把它们转化成了书本的形式。柯西诺拍片期间在各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以及他与坎贝尔夫妇愈来愈深入的友谊,都让我印象深刻,而我也知道,坎贝尔夫妇不但欣赏他神话知识上的宽度,也欣赏他智慧上的深度。  1988年,《英雄的旅程》和由坎贝尔与记者莫耶(BillMoyer)的对谈所拍成的《坎贝尔与神话的力量》(共六集),先后在公共广播网(PBS)进行全国播映,结果引发了热烈、广泛的回响。在我看来,这种潮涌般的反响印证了一件事:坎贝尔所说的话,会触动我们每一个人。  布朗(StuartL。Brown)

内容概要

  本书充满机锋与智慧,讲述的是心理学者、人类学者、文学家、电影制作人等与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的对话。坎贝尔从他所研究的神话中体验生命的智慧,鼓励人要过一种开放、开放、再开放的生活,努力去挖掘内心世界。他发扬了美国当代神话学研究的传统,同时开辟出神话学的新领域,将神话带入现代人的生活。他于上世纪中期完成的《千面英雄》一书,是那些汲汲于寻求内在启悟的读者手中的“圣经”。许多人坦承坎贝尔的文字改变了他们的生命。
  “神话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在这个我们已经失去与神话的联系的时代,坎贝尔扮演的是一个路标的角色。

作者简介

  菲尔?柯西诺(Phil
Cousineau),自由作家、编辑、诗人、电影制作者及冒险旅游向导,获得过多次文学及电影奖项。曾到世界各地做各类演说。著有《限期》(Deadlines:A
Rhapsody on a Theme of Famous Last Words)、《灵魂笔记》(The Soul of the
Word、Soul: an Archaeology)等书。

书籍目录

前言◎斯图尔特?布朗
引言◎菲尔?柯西诺
导读◎李子宁
谈话者简介
第一章 冒险的召唤
第二章 试炼之路
第三章 灵视的追寻
第四章 与女神相会
第五章 恩赐
第六章 借助魔法逃走
第七章 跨越归来的门槛
第八章 两个世界的大师
跋 老虎与山羊
坎贝尔年表

章节摘录

  坎贝尔:不是,我只是想提供一些关于古老的故事里包含着什么原型的信息。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点出在我们的传统里,真正的缪思领域何在,而真正的艺术家又该怎样去掌握它们。我在舞蹈里就看过这样的事(如马莎·格雷厄姆和坎宁安的舞蹈),在雕塑家或画家的作品里也看到过。他们是不会把一个既有的原型照搬下来的。他们会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去印证、体验一个原型,然后忘了它,再用一种新的语言把它移译出来。我还记得,在20世纪40和50年代的时候,我看过两三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在老调重弹。他们是使用了一些原型,但却只是在照抄。艺术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艺术家所必须做的是把原型移译为活的当下,一种体现在行动中或内在体验里的活的当下。  库西诺:听你这样说,是不是说这些原型是具有一种易燃的力量的?也因此,比方说,当我们看到《绿野仙踪》中女巫飞过天空的那一幕时,才会有像触电一样的本能反应。这意味着,艺术家对他们所使用的原型是负有责任的。  坎贝尔: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些东西的力量是非常深邃的。你愈了解它们,它们的力量就愈深邃。它们是直达我们的生物性根基的,也就是直达作为我们生命基底的能量的。  库西诺:有鉴于你的著作在人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力,我很好奇你是否注意到,你的影响力的发挥是循序渐进的:首先影响的是你的学生,然后是艺术家,然后是整个社会?  坎贝尔:我的著作影响了很多人,其中之一就是艺术家。我看不出来它们为什么可以影响到保险业务员或诸如此类的人,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著作中的一些含蕴,是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的。不过,跟我的著作最直接相关的人,当然还是艺术家,因为神话乃是缪思的原乡。当你真正深入这个领域的时候,缪思就会用你的语言对你说话——不是我的语言,而是你自己的语言。正如我先前说过的,神话对艺术家起的这种作用,我是亲眼看过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英雄的旅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坎贝尔:我小时候念的是纽约一间女修道院办的日校,所以我跟一群修女一起待到——老天爷——大约十五岁。而当你是生长在一个爱尔兰人的天主教家庭中,童年时代又是跟修女混在一起,而且曾在弥撒时当过助祭者,你就等于是带着深邃的信仰在一直钻研天主教的教义。而我想,如果一个人不是以这么实质的方式受过天主教的熏陶,就很难充分体会这个宗教的深度。它强劲、有力,具有支撑生命的力度。那真是一种美丽的宗教!天主教是一种诗性的宗教,每个月都有它的诗性与灵性价值。我深受其浸染。我很肯定,我对神话的兴趣渊源就在于此。
  •   经典名著,对了解坎贝尔的神话学观点很有帮助。
  •   坎贝尔是真正的大师!
  •   美妙的神话,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只有少数人能让祂们再度复活起来。因为我们凡夫心态,大都活在小我之中,被冷酷的现实给紧紧地箍住了。追求光明的人生,先从坚守善良开始吧。。。。。否则,复活的只是邪恶的鬼神!古人言:善人有善神相护,恶人有恶鬼相从。
  •   认识神话,认识人的心灵历程。
  •   还没读过 先赞一个 一定不错
  •   不错,很实用。不错,很实用。不错,很实用。
  •   内容不错,和期待的一样
  •   体会心静
  •   原来我们都是一样的
  •   经典有深度
  •   好书,精神的家园
  •   这一本也是在当当买的。相见恨晚啊。等了这么久
  •   西方文化比较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从关于坎贝尔这两本神话方面的对话可以探究一些源原。并深刻了解关于英雄神话的真正含义。
  •   因为买不到《千面英雄》,所以就选购了这本书。虽然是替代品,感觉还不错。
  •   是本对话集,尽管如此,还是获益匪浅
  •   还没读,也不知已
  •   内容很好,但是纸张太差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