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哲学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徐文明  页数:3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佛弟子指明了修学的道路。但是,佛弟子因为自己的资质、喜好的不同,往往有所偏向,于是形成不同类型的佛法,有重义理、重实践等区别。但是,作为佛弟子来说,义理的探讨是为了将佛陀所要开示的真实事理,充分、完整地表达出来,如“阿毗达摩”虽然着重于论证“法”的自性、定义、关系等,但是其本意仍然在于“谛理的现观”,最终归于修证。那么,重修证的佛教,主要是从利益众生的角度,重视佛法的适应性、实效性,所以对事相的分别比较少,如初期大乘经典以“般若”、“三昧”、“解脱门”、“陀罗尼”、“菩提心”等作为中心,来表达从发趣、修行到证入的历程。虽然存在着种种不同的侧重,但都是佛法的根本,都是以义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为中心。中国佛教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如天台智者大师的教观并重,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本书是《宝庆讲寺丛书》系列之一的《中国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学者文集)》,内中具体收录了:《出世之教与治世之道——试论儒佛两家的根本分际》、《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弥勒形象的定型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等研究文章。

书籍目录

总序自序出世之教与治世之道——试论儒佛两家的根本分际梁译《大乘起信论》序考证《金刚三昧经》作者辨唐代诗僧皎然的宗系和思想慈恩宗衰亡的原因探析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六家七宗与般若性空论僧叡的生卒年代与思想《涅檠无名论》真伪辨弥勒形象的定型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僧叡慧叡非一人辨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鱼山梵呗与早期梵呗传承的几个问题玄奘大师早期师承略考简论佛教的灵魂观轮回的文化渊源与精神意蕴佛教哲学简论中国佛教哲学后记

章节摘录

  梁译《大乘起信论》序考证  《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是本世纪初以来中日佛教学者所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所谓梁译《起信论》的智恺《序》的真伪又与《起信论》的真伪息息相关。一般认为,此序为伪托之作,然陈寅恪《梁译大乘起信论伪智恺序中之真史料》一文又指出其中包含真实史实,日本镰田茂雄又进而认为此序中之一部分为智恺原作,并由此论断《起信论》确为真谛译著,是故有必要对此序及其中所含之真史料详加考辨,明其真伪。  陈寅恪指出,伪序中“值京邑英贤慧显、智宠、智恺、昙振、慧曼与假黄钺大将军萧公勃以大梁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敬请法师敷演大乘,阐扬秘典,示导迷途,遂翻译斯论一卷”一节为真史料,非后人所能伪造。陈氏从年月地理和官制掌故两方面对此详加考证,提出了非常有力的论据,证明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萧勃、真谛、智恺等人确在始兴。又据《历代三宝记》卷十一,“《弥勒下生经》一卷,梁承圣三年,于豫章宝田寺,第二译,为沙门慧显等名德十余僧出”,是故梁承圣三年二月慧显等人确实追随真谛至豫章(江西南昌)译经,因此也可能随之至始兴投奔萧勃,而名不见经传的智韶(或作智宠)、昙振、慧曼等或许即是与慧显共同追随真谛的“名德十余僧”之辈。因此慧显、智恺等人助真谛于始兴译经一事或非杜撰。  陈氏以为,序中称萧勃为“假黄钺大将军”,此当为萧勃后来举兵反抗时自立之名号,以此号令群下。而这一称号是依晋武陵王遵承制故事,据《晋书》,东晋元兴三年(404)安帝为桓玄所逼,不能处理朝政,便密令武陵王遵代摄朝政,总理百官,文称制书,谓之“承制”。故承制实谓摄理朝政,代行皇帝职事,非同一般。梁武帝、元帝、敬帝未即位之前,皆称承制,可见承制往往是登上帝王之位的准备。  ……

编辑推荐

  宁波姚江边著名古渡口——青林渡北岸,坐落着千年古刹宝庆寺。北宋太宗端拱年时,僧宗宁始创。南宋嘉定年间宋宁宗赐名〔宝庆讲寺〕。一代大儒、《三字经》作者、礼部尚书王应麟和另一大儒黄震都曾在此留下墨宝。寺周碧流环绕,绿树如荫,寺内殿堂重辉,玉佛庄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佛教哲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专业性很强的书,值得一读!
  •   挺深奥的!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   条目有些乱!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