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禅学新探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潘蒙孩  页数:233  字数:250000  

内容概要

潘蒙孩的这本《坛经禅学新探》在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相关重要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学术界在《坛经》禅学思想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在重视考察《坛经》禅学思想整体性的前提下,比较深入地探索了《坛经》不同版本的源流,《坛经》禅学体系形成的理论途径、整体框架、基本内容、本质特征和历史影响。
《坛经禅学新探》尤其重视探索《坛经》如何借用传统佛学的概念、范畴和命题,阐述不同于传统佛学的新思想、新观念。本书的许多探索是有价值的,提出的不少新观点和新见解是有启发意义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坛经禅学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 《坛经》研究考察与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坛经》版本源流略辨
第一节 四类《坛经》版本简况
第二节 《坛经》版本探源
第三节 宗宝本《坛经》的特点与价值
第三章 不二法门与《坛经》禅学体系
第一节 “不二法门”释义
第二节 《维摩诘经》与《坛经》中的不二法门
第三节 佛性与不二法门
第四节 心性与不二法门
第五节 《坛经》禅法体系架构
第四章 《坛经》的佛性论与佛心论
第一节 佛性论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佛心论的基本内容
第五章 《坛经》的心性论
第一节 心、自心与当下现实之心
第二节 心、自性与人性
第三节 《坛经》与《大乘起信论》的心学比较
第六章 《坛经》的心行说
第一节 心行论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第二节 心行的实践原则
第三节 心行与无相戒
第四节 对传统修行观的批评
第七章 《坛经》的顿悟观
第一节 顿悟诸说及其异同比较
第二节 顿悟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顿悟观的学说基础
第四节 顿悟观的理论特色
第八章 结语
附录一 敦煌本坛经
附录二 惠昕本坛经
附录三 曹溪本坛经
附录四 宗宝本坛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不二”也作“不贰”,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概念,在佛教传人中国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不是舶来品。“不二”或指守道无二心,或指没有矛盾和差别。但是,《坛经》中的“不二”思想,并不是承接儒家哲学传统,而是直接继承佛教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佛教重要的学说,是一种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也是一种无差别的修行境界,是一种通过消除差别、矛盾、对立而获得修行成果的途径(法门)。  “不二”也称“无二”、“离两边”。“不二”的核心是否定一切对立和矛盾,认为所有不同的事物(方法)和现象(法相)都是源于佛法的固有本性,是佛法实性的外在表现。所有表面看似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如生与灭、善与恶、垢与净等等,在本性上都是一致无二的佛性的展现,所以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在具体应用上,不二法门通常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内容是佛性的本体论。在这里,佛性常被赋予“不二”之实性,具体表现是,佛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增不减等等,所表达的意思是,佛性的实相性质是原始固有的清静本然的,是任何名相概念都无法描述的法界。另一个内容是佛教的认识论。不二法门要求认识现象不执著“两边”,不执著于分别。如对万法(色)的认识上,即不要执著“空”,也不能执著“有”,而是要持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无差别的态度。同样,对待生死与涅檗、众生与佛也不要执著于分别,而是要认识他们的本性是一致无二的,即生死性就是涅槃,众生性就是佛。总之,认识论上的不二法门就是要消融一切执著和分别,将有差别的法相归结为无差别的实性。消除矛盾,超越差别,不走极端,在思想认识和修行实践上都达到离开两边的“不二”,也就被认为是走“中道”。这种思想并不是大乘佛教时期才出现的,在记录早期佛教思想的《阿含经》中就有了。  有两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一日著欲乐贱业,凡人所行;二曰自烦自苦,非贤圣术法,无义相应。……舍此二边,有取中道。这里讲的是求佛修道要拾弃两种极端的修行方法:一是纵情享乐,二是禁欲苦行。抛弃此享乐与苦行两边,就是走中道,谓“苦乐中道”。在早期佛教中,有所谓“无记中道”,也是“不二”思想的一种表现。所谓“无记中道”指对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采取“不为记说”(即不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的一种“中道”态度。例如在佛教史上有“十无记”说。“十无记”说提到的十个问题是:世间常位、世间无常、世间有限、世间无限、我身是一、我身是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亦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对于这些问题,佛陀均不作明确的答复,而取“中道”态度。  除此之外,早期大乘经《华严经》也程度不同地以“中道”观念表达了“不二”的思想。《华严经》的中道观念主要体现在对“一”与“多”的关系处理与运用。该经认为,一与多是等同的关系,相即或相是,一与多也是转化的关系,相人或相摄。《华严经》将一与多的这种关系运用到许多方面。如从“一法”中可以“解众多法”,从“众多法”中可以“解一法”;佛的智慧从实性上说是一,但其表现与应用是多;佛的法身是一,其应化身是多;诸法的法性是一,其表现是多,众生心是一,其心的造作是多,等等。一与多这对相互对立的概念,在《华严经》中成为无实性差别并能相互转化的同一体。这种无分别、无绝对的思想体现了“不二”的“中道”观念。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视“中道”,并且提出了十分著名,并且影响力持久的“八不中道”理论。“八不”说的是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以“中道”概括“八不”之义,或以“八不”诠释“中道”之理,皆称“八不中道”。“八不中道”的核心思想是用“不”这个否定词来讨论这八个概念,认为生、灭、常、断、一、异、来、去都是名相假说,和人的执著分别有关,但是世界万法的实相不存在生与灭、常与断、一与异、来与去的差别,也不能用这八个概念正面陈述它的本来面貌。唯一正确的认识途径是取“中道”,即对任何具体问题选择答案时,用不堕任何一端的否定词“不”或“非”来回答。如有或无,作答非有非无,如世间或出世间,作答即不是世间亦不是出世间。其它诸多问题,如真谛与俗谛、性空与假有等问题,都可依此“中道”精神来回答。“八不中道”的“不二”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八个概念都不作任何肯定性的回答,这样就消除了对它们的分别和执著。“不二”在大乘空宗也常以“中观”概念来表达。最突出的观点是以“假有性空”为核心的“真俗二谛”论。  ……

编辑推荐

  《坛经》不仅仅革新了传统佛教的思想和观念,而且还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禅学思想体系。在此体系中,“不二法门”是《坛经》禅学思想的方法论,“佛性论”是禅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心性”学说是《坛经》禅学思想的理论根据,“心行”是《坛经》倡导的修行的实践原则,“顿悟”是《坛经》指出的最终解脱的唯一途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坛经禅学新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在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相关重要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学术界在《坛经》禅学思想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在重视考察《坛经》禅学思想整体性的前提下,比较深入地探索了《坛经》不同版本的源流,《坛经》禅学体系形成的理论途径、整体框架、基本内容、本质特征和历史影响。提出的不少新观点和新见解是有启发意义的。
  •   学界目前对南宗禅禅法思想的研究还很不够,更多的是误读,希望此书能纠正几种误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