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之韵马世晓传论

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西泠印社  作者:李廷华  页数:302  

内容概要

  “视觉刺激”与“形式构成”本来是互为表里的因素,在中国书法艺术诸元里,草书就是“视觉刺激”和“形式构成”的极致。在当代书法家里,马世晓先生的草书,也在这两方面进行着艰苦而长久的研寻。  马世晓先生在书法理论方面是长期的帖学坚持与倡扬者,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中国书法传统的多种风格的吸收融化。  本书以马世晓先生的人生轨迹和书法艺术表现为个案,将其置于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具体对草书艺术在当代书法界的发展进行论述和研究。

作者简介

李廷华:原籍湖北宜昌,1951年出生于重庆,久居西安。作家,文化学者。主要著作:《在澹定中寻觅——钱锺书学术的人间晤对》(河北教育出版社)、《翰墨心情》(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书法的人文处境》(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家全集——赵孟頫》(河北教育出版社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家世童年总依依 1 马世晓的家族 2 少年不识愁滋味第二章 人生忧患读书始 1 少年多艺 2 快乐是最脆弱的东西 3 卸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第三章 说起青春也断肠 1 急风暴雨 2 匠心 3 他到哪里去报到第四章 欲报款曲于人间 1 红海洋 2 欣喜憔悴都为它第五章 翰墨风骨有高标 1 拜见林散之 2 红十斋 3 杭城老辈的文化性情第六章 且看涓流引大潮 1 江苏和浙江书法家的联系纽带 2 青年朋友第七章 华家池畔燃红烛第八章 笔力风神一望新 1 “笔力”与“草书” 2 前期草书代表作 3 “定见”与“定力”第九章 造艺当与古人争 1 “横尺与直尺” 2 天风万里烟霞客 3 “草书之难 难于上青天”第十章 草书“今典”《膝王阁》 1 《滕王阁序》行草二种 2 对困惑的澹定与超越第十一章 古质今妍撼众心 1 论“杜诗” 谈“草书” 2 登高倡帖学 3 沈鹏等名家的评价第十二章 书史于秋论张芝 1 蕴蓄已久的积愫 2 草书在中国书法中的地位 3 纯粹的深度 4 张芝和钟繇的比较 5 毫不松弛的推勘 6 对中国书法精神的本质张扬第十三章 妙诣锦章追古贤 1 访问美国 2 章法独创超迈前贤第十四章 澹静观书研益深 1 旅行香港 2 新纪笔意第十五章 “取法乎上”再说帖第十六章 满目青山意正浓逸气氤氲萦我心(后记)中国书法的当代命题(续后记)

章节摘录

  马世晓永远感谢父亲为他带来的少年时期的幸福,在徐州,他的性情天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在进入高小的第一年,他在《新徐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我的故乡”,这是一个少年对乡土生活的回忆和怀念,那过去了的生活在少年马世晓的感情里出现美的升华。那些秋天里一眼望不见边的红高粱,那些有着莲叶蓬蓬和青蛙高唱的大水塘,对一个多感的少年,成为兴奋心情的图画。当然,这时候的马世晓不可能像以后时期的小学生那样对农村生活进行阶级分析,他只知道自己的童年没有冻馁哀痛,他还不知道比较富足的农村生活,在普遍贫穷的中国,是多么难得。当然,他也不会知道:这样的生活,还将成为一种罪恶被长期清算。他也不会想到,因为他的父亲给了他童年的幸福,他将要用以后很长时期的苦难来抵偿。当然,在他这一时期的幸福生活里,多的是适合少年人性情的快乐发展,书法这显得老气横秋的东西一时间还没有成为他的人生需要。  显然有家族血统气质的遗传,少年马世晓的身体强健,在小学校里他就是学校运动会上的活跃分子。以后的岁月,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成为马世晓毕生的习惯,一直到接近七十岁的年龄,他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是“体育新闻”,晚上十点半钟,熟悉他的朋友决不会给他打电话。热爱体育运动不仅为他的生活带来过荣誉,在以后的艰难岁月里,吃苦耐劳受尽折磨而身体精神都没有垮,也该感谢少年时期的锻炼。马世晓有时候回忆平生,觉得是他的地主兼教育家的父亲,在他的早年教育中,灌输了很多让他终身受益的东西。  四十年代后期的小学教育里,“书法”的概念已经逐渐稀薄,“写字”却是学生们必须重视的基本功。在两年的高小时期,马世晓记忆清晰的有两位要好的同学,一位叫王胜孝。马世晓的写字成绩是全校第一,王胜孝第二;而王同学的绘画成绩却为马世晓所不及。这位同学是真正的世家子弟,他祖上王东槐曾经当过成丰皇帝的老师,在太平天国攻克武昌时战死,被赐以“文直”谥号,并在原籍立专祠,王家祠堂就是今天的滕州博物馆馆址。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王同学很小的时候就带些名士气,喝酒,玩古董,看旧书。马世晓也受过他一些影响,以后在书法界成名之后,也还去看过这位小学同学。王同学终身未娶,自由自在地过了一辈子。还有一位玩得来的同学叫韩延荣,以后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研究员。  少华街小学是当时徐州市最好的小学,除了有当时徐州最好的教学设施,还有明朗活泼的校风。马世晓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徐州的城墙上有苏东坡的黄楼,云龙山上有苏东坡的放鹤亭,这都是马世晓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常游耍的地方。小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爬高下低。放鹤亭和黄楼的高昂俏拔,给少年的心情带来多少快乐。苏东坡的多才多艺和快乐豁达,为后世文人喜闻乐道;苏东坡一生的艰难困苦,倒似乎被他的快乐形象给冲淡了。马世晓也是要到多年之后,才能够体会到苏东坡对中国文化人的精神意义。但是,放鹤亭、云龙山,却是他生命中不能忘怀的纪念。马世晓小学生活的后期,又是在严酷的战争气氛中度过的,徐州是准海战役的中心地域。15岁的马世晓对身边发生的战争还不可能有深切的认识和明确的立场。他父亲作为工商业者,怕的就是打仗,对兵临城下的军队也不会箪食壶浆以迎,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共产党的合作,使得他也不怕共产党。他甚至认为共产党比国民党办事情有效率、有办法。几位滕县籍老乡在国民党兵败如山的时候,商量逃往台湾,马昭选没有跟着走。他在滕县曾经有几个结拜兄弟。丁、甄、赵、马、黄,这五姓有三姓和《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相同。其中的老大叫丁黑子,抗日战争一开始,他就拉起一帮队  伍。今天找国民党要名义,明天和共产党挂钩,和日本人也拉拉扯扯,打的旗号还是“抗日”,和《沙家浜》里的胡传奎是一路人物。这丁黑子最后死在日本人手里,显然也是干过一些让鬼子头疼的事情。五兄弟其余的四位,除马昭选以外,甄、赵、黄三家,都跑到台湾去了。1980年代以后,黄家的后人回大陆访亲寻根,也找到马世晓。这时候马世晓已经是著名书法家,台湾的蒋纬国将军得到他的作品曾经致信感谢,这是使台湾人钦羡的事情。黄先生对小时侯在一块滚铁环打弹球玩过的马世晓刮目相看,他也有些奇怪要说保存国粹,台湾这几十年一直没有松劲,马家兄弟这么些年风风雨雨地过来,他是怎么写出个大书法家来?结拜兄弟的后人连床夜语,黄大哥回忆他家老人在台湾曾经谈起马四爷与众不同,问起马世晓一家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马世晓作为大陆的一个大学教授,最初和台湾同胞接触,讲话也特别注意影响。从父亲的命运来说,没有跑台湾去,以后确实是受了罪,一家人也跟他受了罪,但是,马世晓就是在这艰难的生活里,左冲右突,成为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书法家。如果当年跟父亲跑台湾去,肯定也会学有所成,却不一定归宿于书法。所以,老子的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真是有道理。命运这个玩意儿是根本无法用什么理论和规律来说明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草之韵马世晓传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火速联系本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