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穆天子传

出版时间:2006-11-0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晋)郭璞 编,张耘 点校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山海经》与《穆天子传》,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疑信参半、问题最多的两部书。《史记·大宛列传》有云:“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可知从司马迁时,便已怀疑《山海经》中记载的怪物了。但是它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却保存了不少远古传说,对古代史地、民俗、神话、中外交通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穆天子传》所叙述,多与《山海经》相应。它的内容是记载周穆王驾八骏西游的故事,其中保存有若干古代交通史料,为学者所重视。此二书再版,原文带注,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作者简介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书籍目录

山海经目录 南山经第一 西山经第二 北山经第三 东山经第四 中山经第五 海外南经第六 海外西经第七 海外北经第八 海外东经第九 海内南经第十 海内西经第十一 海内北经第十二 海内东经第十三 大荒东经第十四 大荒南经第十五 大荒西经第十六 大荒北经第十七 海内经第十八 叙录穆天子传目录 序 序 校正穆天子传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章节摘录

  (3)今猿似猕猴,而大臂脚长,便捷,色有黑有黄。鸣,其声哀。(4)水玉,今水精也。相如《上林赋》曰:“水玉磊珂。”赤松子所服,见《列仙传》。又东三百八十里日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1)。多白玉,多蝮虫(2),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1)凡言怪者,皆谓貌状倔奇不常也。《尸子》曰:“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2)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钱,大者百馀斤,一名反鼻。虫,古虺字。又东三百七十里日杻阳(1)之山。其阳多赤金(2),其阴多白金(3)。有兽焉,其状如马而自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4),其名日鹿蜀,佩之宜子孙(5)。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6),其名日旋龟,其音如判木(7),佩之不聋,可以为底(8)。(1)音纽。(2)铜也。(3)银也,见《尔雅》。山南为阳,山北为阴。(4)如人歌声。(5)佩谓带其皮尾。(6)虺尾锐。(7)如破木声。(8)底,躏也。为,犹治也。《外传》曰:“疾不可为。”一作“疯”,犹病愈也。又东三百里柢山(I)。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2),其音如留牛(3),其名日錴(4),冬死而夏生(5),食之无肿疾。(1)柢音蒂。(2)亦作“胁”。(3)《庄子》日“执犁之狗”.谓此牛也。《穆天子传》曰:“天子之狗执虎豹。”(4)音六。(5)此亦蛰类也。谓之死者,言其蛰无所知,如死耳。  又东四百里日亶爰之山(1)。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2)有兽焉,其状如貍而有髦,其名曰类(3),自为牝牡,食者不妒(4)。(1)亶音蝉。(2)言崇峭也。(3)类或作”沛“,髦或作”鬟“。(4)《庄子》亦曰:“类自为雌雄而化。”今貊猪亦自为雌雄。又东三百里日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1),佩之不畏(2)。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日鹋鸺(3),食之无卧(4)。(1)博施二音。(施)[訑]一作“陁”。(2)不知恐畏。(3)[尚鸟][付鸟]急性。敞孚二音。(4)使人少眠。又东三百里日青丘之山(1)。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青蒦](2)。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3),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4)。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5),名日灌灌(6),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鑐(7),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6)。(1)亦有青丘国在海外。《水经》云:“即《上林赋》云:‘秋田于青丘。’”(2)青[青蒦],黝属。音瓠。(3)即九尾狐。(4)瞰其肉,令人不逢妖邪之气。或日:蛊,蛊毒。(5)如人相呵呼声。(6)或作“濩濩”。(7)音儒。(8)一作“疾”。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山海经.穆天子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5条)

 
 

  •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山海经·穆天子传
  •   古代流传下来的怪异传说,是文化的经典,值得一读。其中山海经在国外已经形成研究的热潮。穆天子的八骏最为有名,曾到昆仑见西王母,都是名马之功,可惜越来越落后了。
  •   山海经有没有倒无所谓,主要是冲着穆天子传来的。很好的书,有原文有注
  •   很详细的注释,简介明了,一直喜欢山海经,至于穆天子传因为缺字的原因一直没耐心读完,这次应当努力了
  •   家里已经买了一本《山海经》,觉得想看《穆天子传》,所以干脆再买一本!不过作为国学经典,确实值得购买。
  •   岳麓书社出的这个系列的丛书还是很好的,无论是纸质还是印刷,都比《楚辞全解》那个系列的好得多。为什么同一个出版社的书质量相差这么多?这本书没有今人的注解,都是晋人郭璞做的注,适合有一定古文功底的人阅读。对于《穆天子传》中缺漏的字都加以标示,而不随意附会,很好。
  •   简体横排/原文+郭璞(晋)注,无白话,附汲冢《穆天子传》
  •   采用的都是晋代郭璞的注释,很有价值。值得大家购买,尤其是和穆天子传一起,等于一本书价钱买两本书,很划算。值得收藏。
  •   关于穆天子的文献不多,很难找到。
  •   没有注释,读起来的话需要自己动手,不过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如今好多小说写手都喜欢以山海经为取材的武库。强烈推。
  •   山海经有注解
  •   这套书的优点是便宜,缺点是没有译注,只是校注本,跟新世纪万有文库的古籍一样,不是很方便阅读。
  •   没有乱七八糟的翻译,注释是晋·郭璞的,也是古文,所以得有点古文基础才能看。岳麓书社的这系列我都非常喜欢。
  •   书的质量还好。一如序中所言,古人的足迹,一点点遍布海内外。魑魅魍魉、古灵精怪,样样出彩
  •   真是好,有文言功底的人一定喜欢。全文言原文,不要那些可有可无的翻译,不错。
  •   古典,值得读,细细读。
  •   小时候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对这部书充满了幻想。现在终于看了,还不错。就是古文有点难解......遨游在神话世界,感受神魔大战......
  •   本书内容是简体横排版,带注释,不过注音比较少,有的会用同音词标注出来,例如“芑,音同起”,但是有些生僻字没有标注出来,不知道读音的得自己查字典(还是说大部分人都认识,所以编者认为不需要标注?那就是我个人的问题了……)。注释解释的比较详细,绝对能读懂。

    简体比较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繁体版的虽然更加原汁原味,不过阅读起来也更加困难写,如果不是为了钻研学术,没有必要研读繁体版本的,简体版完全满足阅读需要。

    书本纸张偏薄,不过蛮结实的不是那种有些脆容易折拦的那种纸,拿在手里很有感觉,书皮较厚书本保护的比较好。不过因为印刷问题,有一页的注释被白纸挡住了,没有印刷商,有点伤心……这个应该是个别问题,总体来说,书的质量挺好的。
  •   白文版的古籍合辑,物超所值。
  •   这本书有注释,而且很详细,翻译也很好。总之周王传不好找啊。找周王传的买这本吧!
  •   这套书古色古香收藏研究真不错
  •   挺好的,最主要的是也很便宜
  •   这个书不错,性价比很高,就是注释少了点。
  •   书很好,看起来有种干净的感觉 。有部分注释没有乱七八糟的译文,很好。就是一些生僻字没有注音,其他都好
  •   每个人都应看看的书。
  •   这一套书都很好,纸质内容都不错。值得一品!!!
  •   无译文,无注释,版本很好!读时手备古汉语字典,善莫大焉!
  •   有点儿简略 不过也买不到什么详细的 国内没几个人研究这个 这样也不错
  •   挺好的 非常喜欢 就是不是绘本
  •   买的时候没注意是无翻译版本的.. 那就考验一下自己 的语文功底吧
  •   强烈建议古文基础不是很好的亲们,选择其他版本
  •   满意,速度很快,仅一天就到了
  •   很不错的一本书,挺全面的,可惜一直没时间看完
  •   图书质量上乘,值得一买
  •   努力去看.
  •   好玩,
  •   缺文太多,不好读啊。
  •   此书性价比很高,便宜且质量很好,没有讨厌的翻译,很适合学古文的人阅读。
  •   给同为买的,他说很棒
  •   亮点是无注释
  •   岳麓的书籍是物美价廉~这本书唯一是缺了点插图~其他的相当好~
  •   很好,非常好,值得一看
  •   很好,可惜没有必要的注解
  •   买了有段时间了,一有时间都会拿出来翻上几页,很喜欢
  •   相信岳麓出版社
  •   价格便宜,作为阅读普及本非常适合。
    装帧略显小气。
  •   翻译的很简洁,没有多余的废话,价格实惠哦
  •   质量很好,只有单字注解,无译文,非常好。
  •   要的就是这样的没有白话注释的
  •   因为它我又买了一本说文解字
  •   这本书里的注解很有用,尽管读起来仍然有点困难。
  •   有注释,方便阅读,大力推荐朋友来读!
  •   想了解国学的人都非常值得去看此书,本书包装简单朴实。
  •   繁体横排,附有简明的注解。古色古香,且便于阅读。
  •   《山海经》与《穆天子传》,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疑信参半、问题最多的两部书。《史记·大宛列传》有云:“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可知从司马迁时,便已怀疑《山海经》中记载的怪物了。但是它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却保存了不少远古传说,对古代史地、民俗、神话、中外交通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穆天子传》所叙述,多与《山海经》相应。它的内容是记载周穆王驾八骏西游的故事,其中保存有若干古代交通史料,为学者所重视。此二书再版,原文带注,纳入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
  •   装帧简洁,纸张一般;字体略大,适合阅读。所附注释也很简略,是前人作注,如郭象注《山海经》。
    可惜《穆天子传》古本缺文太多,致使今天出书,很多句意不明,不知所云者。不过全貌未失,颇可一读。
    总之,这本书是蛮不错的,经典,实惠。
  •   说实话,《穆天子传》研究的人少,版本也很少,我曾经在孔网上搜索到好像是华师大的油印本,为何中华不出版点检注释本呢?就因为它荒诞不经吗?那为什么《山海经》版本这么多?而《穆天子传》少之又少呢?
  •   有一些注释
    最可惜的是山海经没配有图片。唉,真是要人想象才行呀
  •   岳麓的系列丛书经济实惠。对于古籍普及而言,比较有利!
  •   古典名著,如此便宜,值得购买。
  •   古典,恰到好处的注释,值得细细品味。喜欢读镜花缘的读者应该看看。

    71折怎么就不动呢?!
  •   坚决支持这样的没有乱七八糟译文的书。只有注,没有译,挺好。印刷质量也不错。只是收到的时候书头上有点磨损,不过不影响阅读。
  •   朋友很喜欢,有许多我们知道或未知道的东西在书中
  •   全原文,要有一定基础
  •   要有古文基础,还要有古代汉语字典,不是明清古文那么容易。
  •   书不错,喜欢,要慢慢消化
  •   书的印刷排版都挺好的,老牌正经出版社就是有保障……没有xxx的私人见解真是让人大松一口气啊……
  •   内容好,纸不好,库存时间太长了
  •   装帧不是太喜欢,不过好在是内容
  •   字比较稀,只有简单的注释,没有翻译,有一定古文功底的人应该会喜欢。手头没有别的版本可以参考,也不知道是不是全本,总觉得太薄了!
  •   值得研究,那时候的大陆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
  •   古文功底要强才行
  •   鬲岖火vgg
  •   多看看有益处
  •   很值得。这个价钱。
  •   没注释看不懂啊
  •   无注释
  •   好啊,印刷字体都是我喜欢的
  •   只有注解,没有翻译,看起来有点麻烦
  •   好书,看着舒服,没有白话翻译之类。
  •   相当不错的的一本书,就是好、少了一点插图和注释
  •   知道《山海经》,还是从鲁迅的文章《阿长和山海经》开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上面的荒诞与奇异的记载,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之后,鲁迅给与它“巫书”的评价《中国小说史略》,倒也是有些“见地”,受到一些评论者的赞扬。学生知识浅薄,对于它的价值并不敢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点评,我只能说与我倒也是有些帮助的。
  •   山海经没图,可惜了
  •   该书完全是文言文,或者说是原文。不带任何注解的。奉劝只是想了解山海的朋友还是选择其他的版本吧。
  •   书很好就是没翻译 貌似有点难懂么
  •   不错,简洁,没有多余的内容,字体清晰。但有很多 口口 字样(太多了),应该是异体字吧,竟然未能印刷出来
  •   全古文,需要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比较难懂
  •   很不错哟,送货速度快。
  •   这本书是孩子买的,还不错
  •   一般,尚可
  •   配图有点儿少,收着慢慢看
  •   应该购买
  •   古代经典,不错的书哦,值得一看
  •   没有内包装,有轻微破损。内容有点高深
  •   没货等了很久 书很不错
  •   很经典的书,可以看几代人。。
  •     自古以来大部分中国天子都是深居宫中,即使如秦皇汉武也不过只在内地巡幸。有信史记载天子出巡最远的一次可能要数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他曾深入青海、甘肃、新疆东部,稳定了丝绸之路的局势,为唐代开拓西域铺平了道路。然而,这本被不少人认为荒诞的穆天子传却详细记录了隋炀帝以前一千五百年,周穆王巡游西北,远至“西北大荒原”的伟业,其间记载地名又多见于山海经。距今两千多年前,这位天子带领大队人马远涉大漠,穿越鄂尔多斯,穷极河套,甚至一路向西,来到了昆仑山西王母的领地(可能是新疆和田附近)。新疆是古吐火罗种的地盘,其与印欧语系诸民族有密切关系,而据语言学家考证楼兰发掘之吐火罗文献,其语言甚至与北欧诸语言类似。由此可以假设,这位西王母很有可能是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周穆王在这昆仑之阿得到了这位异种美女的盛情款待。这是在汉武帝开拓西域以前一千年,中原影响首次跨越甘肃,并很有可能已经波及新疆。而“西北大荒原”之记载,更让人不得不怀疑周穆王大军可能已经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费尔干纳盆地甚至更远。直到唐代这一远征记录才被打破,而君主亲征到达如此辽远之地,很可能是五千年唯一一次。虽然传统儒学认为周穆王劳民伤财穷奢极欲,但其远征功业堪比亚历山大大帝,而且早其七百年。如果没有周穆王,汉代的“凿空”,唐代的西域四镇以及葱岭外各都督府,甚至清代到今天的新疆,都不可能实现。
  •     【未定稿】
      
      一
      
      我曾在《失落的天书》试图证明,《山海经》中的《海经》部分源自对一幅古老的天文图画的叙述和解释,因此,《海经》其书,与其说是地理书,还不如说是天文书,而《山海经》中的另一部分,即《山经》,则是一本地地道道的以记载山川地理博物为主的地理志。我的那本书主要以揭露《海经》的天文学底蕴为主,于《山经》则只是点到为止,未多费笔墨。
      说《山经》是地理书,并不意味着它就与天文学没有关系,其实,在古代知识版图中,天文与地理从来就不分家,也无法分家,离开了天文学,地理学就寸步难行,这是因为,广袤大地只有在明亮苍穹的背景下才得以呈现,暴露其广袤浩瀚的面相和错综深邃的肌理,要度量和认识大地山川,要描摹山脉和河川的原委与脉络,离不开天空提供的方向和尺度,《易•系辞上》云:“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此之谓也。那么,《山经》这部最古老的山川地理志中,是否也隐藏着星空的密码呢?在它的背后,是否也隐含着一部秘而不宣的“天书”呢?
      
      实际上,你翻开《山经》第一页,读到《山经》的第一座山,就会与星空不期而遇。
      《山经》的第一篇是《南次一经》,《南次一经》的第一座山为招摇之山: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按:“招摇”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一颗非常著名的天官名。
      《礼记•曲礼上》:“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郑注:“招摇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
      《史记•天官书》:“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集解》:孟康曰:近北斗者招摇,招摇为天矛。晋灼曰:更河三星,天矛﹑锋﹑招摇,一星耳。《索隐》案:诗记历枢云:更河中招摇为胡兵。宋均云:招摇星在更河内。
      《汉书•扬雄传》:“汉十世之阳朔兮,招摇纪于周正。”应劭曰:招摇,斗杓星也,主天时。周正,十一月也。
      古代天文学中,名“招摇”者有两星,或为斗杓末端之星,或为斗杓前一星,两星相距不远,名之为招摇,要皆因其随北斗斗杓(勺子柄)而运转。古人以北斗所指方位记时节,而方位则由周天二十八宿确定,因为北斗距离二十八宿较远,其位置关系不易明确,因此古人又在北斗和二十八宿之间找到几颗引人注目、易于识别的星,将北斗与二十八宿系联起来,招摇以及明亮的大角就在斗杓延长线上近,而连接斗杓和招摇、大角的曲线继续延伸正指向东方苍龙七宿的角宿(这条线今人名之为“春季大曲线”,依然是天文爱好者仰观形象的一个重要参照坐标。)角宿在古代天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角宿是东方苍龙的第一宿,古时候,角星出地,龙见于野,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招摇之星正因其关联了北斗和角宿而获得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夜空中一颗众所瞩目的星斗,而招摇之名,或正意味其为随斗而摇且众所观瞻之义。
      既然招摇引人注目,是人们判断时间和方位的重要标志物,又因为对于古人来说,天文地理不分家,俯察地理离不开仰观天文,地理目标的方位的确定有赖于以亘古不变且垂象昭明的星空作为参照,因此,招摇被《山经》作者用来作为罗列群山的参照物,以招摇星照耀下之山为《山经》之首山,并以招摇之名命名此山,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南次一经》与天文学的关联还不仅此而已。众所周知,相对于大地上的群山而言,天上的群星是周流不息的,其位置变动不居,山和星的位置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因此,用星宿的位置标示一座山的位置,只能是一年中某个特殊时节中的星宿的位置,那么,《南山经》首山招摇之山上面的这颗招摇之星是什么季节的形象呢?
      《南次一经》最后的一座山“箕尾之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线索。
      
      ……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箕和尾也是星宿名,分别指东方苍龙星宿的最后两个星宿,这座箕尾之山之得名,显然是因为它上空的箕、尾两星。
      也就是说,在《南次一经》的叙述者想象的视野中,当招摇-大角-角宿在《南次一经》最西面一山的上空时,箕宿和尾宿正在《南次一经》最东边的一座山的上空。《南次一经》由西向东绵延,逶迤于南方,则此时从招摇-大角-角宿(苍龙之首)到箕、尾二宿(苍龙之尾)必定也按照相同的走向而横亘于南方的夜空,在战国秦汉时期(《山经》成书的大致年代),这只能是夏季的星象。
      大地之上,从招摇之山到箕尾之山,绵延的群山逶迤起伏于南方,天穹之上,从角宿到箕尾,明亮的苍龙七宿蜿蜒腾跃于南方的夜空,——《南次一经》为我们展现就是这样一幅天文与地理、群山与星象上下呼应、声气相通的壮阔图景,而无论地上的山脉,还是天上的苍龙,在古人心目中,都是灵性潜运的龙脉。
      
      二
      
      现代人都知道,大地上的山脉是地质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山脉是大地上隆起的皱褶,巍峨的高山,超拔于广袤大地之上,不仅为鸟兽龙蛇、草木金石之渊薮,同时也是环山所居的人民所共同瞻仰的最醒目的地理标志,成为汇聚、引领一个地区地理景观的一个视觉中心和空间中心,所以,高山常被视为一个地方的“地望”,所谓地望,本义即远近所瞩望之物。
      如果说,独立的高山为大地标明了中心,那么,连绵的群山则为大地勾画了轮廓。
      山脉是自然的边界,连绵群山是天然的屏障,隔开了山岗两边的气候和风土,一山分两界,山脉两边的自然环境往往迥异其趣,从而将大地分割为大相径庭的自然区域;山又是文化的边界,山峦叠嶂,鸟可渡而人难越,一山分两国,居住于山两边的居民老死不相往来,因此成为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种姓不同的两个民族或国家。
      水为地之脉,山为地之骨,水主沟通,而山主隔离,所以,自古以来,山、川就是地理学关注和描述的主要对象,中国人往往直接就将“地理”简缩为“山川”。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部自然地理著作固然是记录河川源流的《水经注》,但第一部自然地理著作却是那部隐藏着众多莫可究诘的怪物的《山经》。(第一部王朝政治地理著作《禹貢》则先述九州分布和交通地理,继以导山和导水两部分,可见,在《禹贡》地理观中,河流和山脉的重要性,正是山脉与河川,勾画和奠定了天下地理的基本形势和构架。九州一章,呈现的是一幅由诸河流所沟通的九州一统图,九州貢赋从四面八方不同的河流进入黄河,最后汇聚于作为王者所都、天下之中的河洛之地。由此可见,在《禹贡》的天下观中,正是纵横交汇的河流,才将九州大地贯通为一个天下一统的华夏世界。)——正因为它是《山经》,记载的是隔绝人员交通以及知识交流的群山,因此这部书才成了一部魑魅魍魉横行的怪物志,因为所谓妖怪,只能栖身于崇山峻岭这样的天然屏障之中,怪物无非是无知的产物,所谓怪物,就是隐约知道有其物却无法明确知道其为何物之物。
      《山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或博物学家第一次对大地的皱褶——群山——进行全面组织的努力,这本书以南、西、北、东、中四方为序,按不同的走向,总共叙述了二十六列山系数百座山峰的水土物产状况,每列山系中山峰的数目,从数座山到数十座山不等,其空间跨度也从数百里到数千里不等,其走向则东、西、南、北四方和四维皆有,体现了这些最早的地理学家试图按照地理自然脉络组织和列举群山的尝试。
      《山经》将这些走向不同、幅度不宜、数量不等的山系称为“次”,但是,我们千万不可以将《山经》中的“山次”误认为就是现代地理学意义上的山脉,因为那个时候还根本没有认识山脉这种巨大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可能性,第一,人这种动物相对于高山峻岭、连绵群山而言,何其渺小,他的有限的视野无法像上帝那样背负青天鸟瞰整个大地河山,因此也就无从了解连绵群山的来龙去脉;第二,即使他有上帝的全知视野,他也没有现代的测绘工具和制图工具将大地山川的位置和走向准确地或大略地予以测定并呈现出来。因此,对地质构造意义上的山脉的认识只有在现代测绘技术和现代地质学、地理学诞生之后方有可能,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我国现代地学开创者翁文灏的《中国山脉考》。
      那么,在没有现代测绘技术之前,在现代地学诞生之前,古人又是依靠什么、以什么为参照系,去对国土规模的大地山川进行量度、分划和组织呢?其唯一的依据就是星空,夜空浩瀚,笼罗大地,囊括万物,是造物者设置的天然的尺度,而夜空中森然罗布的群星,则是这个尺度上明亮的和恒定的刻度。天空是大地和万物亘古不变的背景和尺度,日居月诸,斗转星移,不仅为大地万物的生老病死、盛衰兴亡规定了时序流转的节律和时间尺度,也为大地万物的措置列布规定了方向坐标和广袤尺度。于是,天空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古代地理学家们度量、组织和划分大地山川的最终依据,按照星空确定九州列国、天下郡县的方位和分布,是为中国王朝行政地理学的“分野学说”;按照星空确定大地山川的来龙去脉,就有了中国传统的“山脉”学说。张衡《灵宪经》云:“众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反映的就是这种以大地上的山和苍穹上的星相对应的宇宙观。
      这种学说的雏形见于这本最古老的地理书《山经》,《南次一经》作为这部山川地理志的第一篇,依循夏季苍龙七宿的走向布列山川,或者正是为了替整步《山经》开宗明义,树立一个明法可依的基点坐标。唐代占星家李淳风的《乙巳占》中提到一本散失了的《二十八山经》,把九州名山分别与天上的二十八宿对应起来,应当也是这一传统的产物,而这一传统的最后定型则是唐代高僧和伟大的占星家一行的“两戒山河说”(见《新唐书•天文志》),这种学说按照天上银河的走向和南河、北河(皆为天文术语)之分,将中国域内的山从昆仑山开始分为南北两条自西向东走向的山脉,北戒将中国与北方胡人隔离开来,南戒将中国与南方蛮人隔绝开来,在这南北两条天然屏障之间,黄河长江灌注其中,灌溉丰沃的九州大地,华夏子民休养生息,各安性命。两戒山河图,这一高度抽象的版图,尽管在地理上有其依稀影响的依据,其主要线索则是来自于高渺浩茫的星空,然而正是这个自天而降、渺茫难稽的图式,却成为中古之后中国地理学家和王朝统治者经纬河山、疆理天下的重要模式,在唐代之后的许多古地图上,都清清楚楚地、煞有介事地表明了一行发明的这两条从遥远的西域逶迤东来、贯穿整个中华版图的“山脉”。
      《易传》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大地本无形,藉星空以成形,山川本无理,藉星空而有理,大地山川借助天空才看清自己的面相、肌理、骨格和面相,星空是大地赖以自我观照和认知的一面镜子。
      
  •     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
      
      西山经第二
      
      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1),名曰孰湖。
      注1:喜抱举人。
      
      北山经第三
      
      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2),其名曰飞鼠。
      注2:用其背上毛飞,飞则仰也。
      
      海外南经第六
      
      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3)。
      注3:能飞不能远,卵生,画似仙人也。
      
      海外西经第七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4)。
      注4:其人善为机巧,以取百禽,能作飞车,从风远行。汤时得之于豫州界中,即坏之,不以示人。后十年,西风至,复作遣之。
      
      海外北经第十二
      
      大蟹在海中。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大鯾居海中。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大荒东经第十四
      
      有司幽之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5)。
      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字,此《庄子》所谓“白鹄相视,眸子不运而感风化”之类也。
      
      
      -------------------
      物种不知不觉消失。真实的成了神话。
  •   很有道理,前两天又看了一遍。
    因为身在旅游业,从旅游的角度,穆天子算是具有壮游情怀的皇帝,你注意到有一次,他在沙漠里渴了,侍从给他马血喝……相较而言,隋炀帝和乾隆纯粹是逸游,特别是后者。
    其实还有一个人算是走遍了赤县神州,那就是大禹,当然他是工作需要,是商务旅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