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谭玉录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作者:朱洪,李苍彦 主编  页数:319  

内容概要

中国有句老话——“盛世收藏”。当今工艺美术界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和谐社会的创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市场的空前繁荣、北京奥运会的完美谢幕,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工艺美术事业正逢盛世。盛世对工艺美术行业来讲是最好的发展机遇。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经营管理者们,应该说都会自觉地抓住这个机遇去发挥、创造,把卓绝的技艺凝结在作品中,使其流芳百世。但这,只是作者的使命之一,作者身处盛世之中应该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技艺。  2002年,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的核心是“保护人才、保护技艺、保护品种”。其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优秀的传统技艺完美地传承下去。一直以来,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政府的领导下全力贯彻(《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评选珍品、评定大师、抢救濒临失传的技艺、建立大师带徒津贴机制、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的。这是一件怀纪前人、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在当前,最好的传承方式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记载,所以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动工艺美术大师、技师以至所有乐于实践的仁人志士来撰写各种传统工艺技法、非物质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方面的书籍。   人们利用玉本身固有的许多特点,人为地为它罩上了种种光环,蒙上了层层面纱,把玉奉为万物主宰、天地精华,具有避邪除祟、延年益寿的作用。从古至今有关玉的说法日益神奇,其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理论丰富,充满了浓郁的神秘色彩。正是由于其神秘,才更加诱人探寻,引人遐思,勾人心魂,圆人梦幻,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书籍目录

玉海纵横  玉文化杂谈  玉是美好高贵的化身  “屋中有玉方为宝”——漫谈玉文化  琢玉技艺在玉文化中的桥梁作用  玉石与人名  从“玉根子”谈起——有关玉的离奇传说与记载  说说“王”字加个点  良渚文化琢玉工艺之我见  谈“文人爱石,商人爱玉”  有趣的玉石名称  论玉之悟  奇石雕艺术谈  题咏玉器的诗词选注玉苑寻踪  北京地区玉石资源初探  再说北京的玉石资源  说渎山大玉海  盆景、盆栽与玉石盆花——兼为玉器盆景正名  民间之作非同小可——论古玉赏析  谈天说地话璧琮琢玉有道  略谈“匠心”与“独运”  说“相玉”  浅议“量料取材”  析“知足常乐”玉雕的传统设备——水凳  说用铡铊与抓沙  谈琢玉技巧  玉纪  玉纪补  玉石加工技巧琐记与玉共舞  忆琢玉艺术家潘秉衡  潘秉衡艺术成就的启示  国家级礼品《玉拳套》的创作  浅谈玛瑙俏色的用料  玉雕作品的设计与欣赏  玉雕艺术的审美原则  珊瑚料设计的体会  浅谈玉雕人物传统题材的挖掘与拓宽  谈玉雕花卉品种的设计与制作  浅谈玉器花卉创作  论玉琢花卉用料与设计  “水上漂”起玉器绝品  琢玉艺术家李博生手下的貔貅  玉花朵朵万紫千红

章节摘录

  玉海纵横  玉文化杂谈  如今社会上很时髦的恐怕就是不论什么,都冠之以“文化”二字,诸如“吃文化”(食)、“喝文化”(酒、茶)、“睡文化”(枕、床)等。其实,“文化”多不是坏事,说明了人们对各种行业文化的内涵理解是各不相同的。前些时,与几位上了年纪的琢玉工匠们聊起了“玉文化”,议论当前玉文化中的种种“化”,其中颇有些新意,现整理出来,仅供关心玉文化者参考。  一日“神秘化”。对玉的神秘感是古已有之的。远古的人类即有“石崇拜”,认为石是神灵之物,尤其对石之美者的“玉”,解释不清其“硬、美、润”。玉石自被人类发现之日起,从来没有停留在仅仅被作为物质工具的使用层面上,物以稀为贵,古人把“玉”从石头中划分出来并加以颂扬,就足以说明它和意识形态是密切相关的。它能使人产生许多联想、遐想以至幻想。于是关于玉的种种神奇观念,包括人类许多善良的愿望,迎合统治者的奢靡观念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习俗等,全都涌现出来了直至把它奉为神。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华谭玉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很好,内容非常多而且地道,非常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