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正经反经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三秦  作者:(唐)赵蕤//(清)宋宗元//(元)吴亮|校注:赵卫华  页数:314  
Tag标签:无  

前言

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而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本书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小忍则有小成,大忍则有大成,不忍则一事无成,祸患无穷。一个“忍”字汇融了墨、儒、道、法的文韬武略,一个“忍”字成就了帝王将相的万古伟业!融合百家智慧,成就博大人生。本书将传统智慧加以客观分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从各角度阐述了“忍”之术。    《正经》是一部讲述中国人立身处世方法和技巧的谋略书,全书共收录了500多个历史故事,分为30篇,内容几乎涉及了从政处世的方方面面,前九卷主要讲述涉足政坛时的远见卓识,图谋进取时的周密细致以及为官时的宽广胸怀等处世的经验。后二十卷主要讲述从政、理乱、用兵、用人、言辞应对及断案、救荒、理财、进谏、平叛、诡智、奇谋等治国理政的技巧。此外还有怎么避免遭人猜疑暗算、如何因势利导,平息纠纷等相当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种境遇及每个不同阶段的主要问题。    《正经》的编著者宋宗元,安鲁儒,清末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官至光禄寺少卿,是名闻一时的大学士。宋宗元的一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所孜孜追求的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因此宋宗元就把自己苦心一生撰写而成的,谈君子处世立身之道的著作,命名为《正经》。    《正经》不以阴谋诡诈蛊惑人心,注重“正心术”的奇谋奇智,提倡光明磊落的为人处世风尚,是一部光明正大地反映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与人生智慧的必读书。    《反经》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书中所论皆为“王伯(霸)经权之要”(纪晓岚语),旨在“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赵蕤语),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奇书。    《反经》是一部对唐之前智谋学之集大成式的专著,全书共九卷六十四篇。作者赵蕤以逆向思维为经线,集政治学、经济学、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于一体,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打破时空界限,从宏观上鸟瞰了上至尧舜、下至隋唐的历史全貌,围绕权谋政变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审时度势,时而纵横捭阖。有理论上的探讨,有策略上的权衡,有人物的品评,有得失的反思。可以说《反经》既是对唐以前历史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也是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之术的大成之作。    赵蕤,字太宾,唐代梓州盖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人。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赵蕤“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有长短要术,“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故不悖于儒者”(纪晓岚语)。但赵蕤能够胜出他人一筹的地方在于:他能从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原则出发,从另一角度考察历史上的人和事,辨析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之策,强调再好的法令制度,无论它有多么严密与完善,终究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会有一些反作用,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局面又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谋略与国策。作者以精辟独到的立论,寓意深刻的历史事例,警示大家勿忘以史为鉴,要客观看待古今治国之策。这正是书中《反经》、《是非》等篇的核心内容,也是今人称该书为《反经》的原因之所在;而这一名称又恰好与清代宋宗元的《正经》珠联璧合。    《反经》的整体框架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交错纵横,蔚然成章,《反经》“不以成败论英雄”,摆脱了以忠奸评价历史人物的传统定式,以发展的辩证唯物的观点对唐之前历代智谋权术做了一次全面的阐述和总结,真实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提醒人们对任何人和事物,要“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不能“只知其正,不知其反”,真正做到识人量才、知人善任。《反经》集政治学、谋略学、人才学、社会学为一体,以振聋发聩的商论和令人警策的历史教训,为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谋略武器。书中充满了富于洞察力且实用的建议,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反经》这本书兼具了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    《反经》是唐宋以后为官为政的必读书,曾得到乾隆皇帝的题诗赞赏,与《资治通鉴》相得益彰,值得今人研读领悟。    《忍经》、《正经》、《反经》,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我们对文章进行了翻译,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力求保持原书的语言风格。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套藏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编者    2007年7月

内容概要

  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是一部寓意深刻,用心良苦的劝世之作,是元代人吴亮整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  正经:  《正经》是一部讲述中国人立身处世方法和技巧的谋略书,全书共收录了200多个历史故事,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种境遇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与人生智慧的必读书。  反经:  《反经》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奇书,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收入《四库全书》,称《长短经》,全书共9卷64篇。内容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探讨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得颐天年的劝世书。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根本!

作者简介

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而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正经》的编著者宋宗元,安鲁儒,清末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官至光禄寺少卿,是名闻一时的大学士。宋宗元的一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所孜孜追求的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因此宋宗元就把自己苦心一生撰写而成的,谈君子处世立身之道的著作,命名为《正经》。  反经》作者赵蕤,字太宾,唐代梓州盖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人。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赵蕤“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有长短要术,“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故不悖于儒者”(纪晓岚语)。但赵蕤能够胜出他人一筹的地方在于:他能从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原则出发,从另一角度考察历史上的人和事,辨析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之策,强调再好的法令制度,无论它有多么严密与完善,终究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会有一些反作用;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局面又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谋略与国策。作者以精辟独到的立论,寓意深刻的历史事例,警示大家勿忘以史为鉴,要客观看待古今治国之策。这正是书中《反经》、《是非》等篇的核心内容,也是今人称该书为《反经》的原因之所在;而这一名称又恰好与清代宋宗元的《正经》珠联璧合。

书籍目录

忍    经圣人劝诫                        / 2细过掩匿                        / 6醉饱之过  不过吐呕              / 7圯上取履                        / 7出胯下                          / 8尿寒灰                          / 8诬  金                          / 9诬  裤                          / 9羹污朝衣                        / 9认  马                          /10鸡肋不足以当尊拳                /11唾面自干                        /11五世同居                        /11九世同居                        /12置怨结欢                        /12鞍坏不加罪                      /13万事之中  忍字为上              /13盘碎  色不少吝                  /14不忍按                          /14逊以自免                        /14盛德所容                        /15含垢匿瑕                        /15未尝见喜怒                      /16语侵不恨                        /16释盗遗布                        /17愍寒架桥                        /17射牛无怪                        /17代钱不言                        /18认猪不争                        /19鼓琴不问                        /19唯得忠恕                        /20益见忠直                        /20酒流满路                        /21不形于言                        /21未尝峻折                        /22非毁反己                        /22辞和气平                        /23委曲弥缝                        /23诋短逊谢                        /23直为受之                        /24服公有量                        /24宽大有量                        /25呵辱自隐                        /26容物不校                        /26德量过人                        /26众服公量                        /27还居不追直                      /27持烛燃鬓                        /28物成毁有时数                    /29骂如不闻                        /29佯为不闻                        /30骂殊自若                        /30为同列斥                        /31不发人过                        /31器量过人                        /32动心忍性                        /33受之未尝行色                    /33与物无竞                        /34忤逆不怒                        /34潜卷授之                        /34俾之自新                        /35未尝按黜一吏                    /36小过不怿                        /36拔藩益地                        /36兄弟讼田  至于失败              /37将愤忍过片时  心便清凉          /38愤争损身  愤亦损财              /39十一世未尝讼人于官              /39无疾言剧色                      /39子孙数世同居                    /40原得金带                        /40恕可成德                        /41公诚有德                        /42所持一心                        /42人服雅量                        /43终不自明                        /43万曹长者                        /44逾年后杖                        /45终不自辩                        /45自择所安                        /46称为晋士                        /47得金不认                        /47一言齑粉                        /48无入不自得                      /48不若无愧死                      /49未尝含怒                        /50谢罪敦睦                        /50处家贵宽容                      /56忧患当明理顺受                  /57同居相处贵宽                    /57亲戚不可失欢                    /57待卑仆当宽恕                    /58事贵能忍耐                      /58王龙舒劝诫                      /59劝忍百箴笑之忍第一                      /66谄之忍第二                      /66淫之忍第三                      /67侈之忍第四                      /68言之忍第五                      /68食之忍第六                      /69声之忍第七                      /70乐之忍第八                      /71酒之忍第九                      /71色之忍第十                      /72贪之忍第十一                    /73气之忍第十二                    /74权之忍第十三                    /74势之忍第十四                    /75骄之忍第十五                    /75矜之忍第十六                    /76贵之忍第十七                    /76贱之忍第十八                    /77贫之忍第十九                    /78富之忍第二十                    /78宠之忍第二十一                  /79辱之忍第二十二                  /80争之忍第二十三                  /80失之忍第二十四                  /81生之忍第二十五                  /81死之忍第二十六                  /82安之忍第二十七                  /83危之忍第二十八                  /83忠之忍第二十九                  /84孝之忍第三十                    /85仁之忍第三十一                  /86义之忍第三十二                  /86礼之忍第三十三                 / 87信之忍第三十四                 / 88智之忍第三十五                 / 88勇之忍第三十六                 / 89喜之忍第三十七                 / 90怒之忍第三十八                 / 90好之忍第三十九                 / 91恶之忍第四十                   / 92欺之忍第四十一                 / 92侮之忍第四十二                 / 93谤之忍第四十三                 / 94誉之忍第四十四                 / 95劳之忍第四十五                 / 95苦之忍第四十六                 / 96急之忍第四十七                 / 97躁之忍第四十八                 / 97满之忍第四十九                 / 98快之忍第五十                   / 98忽之忍第五十一                 / 99疾之忍第五十二                 / 99忤之忍第五十三                 /100直之忍第五十四                 /101虐之忍第五十五                 /102仇之忍第五十六                 /102妒之忍第五十七                 /103俭之忍第五十八                 /104惧之忍第五十九                 /104变之忍第六十                   /105取之忍第六十一                 /105予之忍第六十二                 /106乞之忍第六十三                 /107求之忍第六十四                 /107利害之忍第六十五               /108祸福之忍第六十六               /109不平之忍第六十七               /110不满之忍第六十八               /110听谗之忍第六十九               /111苛察之忍第七十                 /111小节之忍第七十一               /112无益之忍第七十二               /113随时之忍第七十三               /113苟禄之忍第七十四               /114躁进之忍第七十五               /115勇退之忍第七十六               /116特立之忍第七十七               /116才技之忍第七十八               /117挫折之忍第七十九               /118不遇之忍第八十                 /119同寅之忍第八十一               /119背义之忍第八十二               /120事君之忍第八十三               /120事师之忍第八十四               /121为士之忍第八十五               /121为农之忍第八十六               /122为工之忍第八十七               /122为商之忍第八十八               /123父子之忍第八十九               /124兄弟之忍第九十                 /124夫妇之忍第九十一               /125奴婢之忍第九十二               /126宾主之忍第九十三               /126交友之忍第九十四               /127年少之忍九十五                 /128好学之忍第九十六               /128将帅之忍第九十七               /129宰相之忍第九十八               /130顽之忍第九十九               /130屠杀之忍第一百                 /131正    经卓鉴第一                       /134辩奸第二                       /135藏锋第三                       /139远虑第四                       /144周详第五                       /149伟度第六                       /154宽容第七                       /157压邪第八                       /161博爱第九                       /168刑戒第十                       /170政术十一                       /171荐亲友十二                     /174治本十三                       /175粒民十四                       /176妙判十五                       /178师谋十六                       /184运筹十七                       /190钱法十八                       /194讽谏十九                       /196辞锐二十                       /199善应二十一                     /203驭人二十二                     /206利导二十三                     /208沉机二十四                     /211穷变二十五                     /213处嫌二十六                     /217平乱二十七                     /219息纠纷二十八                   /221诡智二十九                     /222奇谋三十                       /224反    经大  体                         /228任  长                         /231品  目                         /233量  才                         /235知  人                         /238君  德                         /244臣  行                         /255理  乱                         /271反  经                         /276是  非                         /281适  变                         /297时  宜                         /302用不用                         /304势  运                         /306天  时                         /307地  形                         /308五  间                         /310变  通                         /312奇  兵                         /313

章节摘录

书摘《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得颐天年的劝世书。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根本!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而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本书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小忍则有小成,大忍则有大成,不忍则一事无成,祸患无穷。一个“忍”字汇融了墨、儒、道、法的文韬武略,一个“忍”字成就了帝王将相的万古伟业!融合百家智慧,成就博大人生。本书将传统智慧加以客观分析,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从各角度阐述了“忍”之术。《正经》是一部讲述中国人立身处世方法和技巧的谋略书,全书共收录了500多个历史故事,分为30篇,内容几乎涉及了从政处世的方方面面,前九卷主要讲述涉足政坛时的远见卓识,图谋进取时的周密细致以及为官时的宽广胸怀等处世的经验。后二十卷主要讲述从政、理乱、用兵、用人、言辞应对及断案、救荒、理财、进谏、平叛、诡智、奇谋等治国理政的技巧。此外还有怎么避免遭人猜疑暗算、如何因势利导,平息纠纷等相当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种境遇及每个不同阶段的主要问题。《正经》的编著者宋宗元,安鲁儒,清末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曾官至光禄寺少卿,是名闻一时的大学士。宋宗元的一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所孜孜追求的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因此宋宗元就把自己苦心一生撰写而成的,谈君子处世立身之道的著作,命名为《正经》。《正经》不以阴谋诡诈蛊惑人心,注重“正心术”的奇谋奇智,提倡光明磊落的为人处世风尚,是一部光明正大地反映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与人生智慧的必读书。《反经》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书中所论皆为“王伯(霸)经权之要”(纪晓岚语),旨在“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赵蕤语),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奇书。《反经》是一部对唐之前智谋学之集大成式的专著,全书共九卷六十四篇。作者赵蕤以逆向思维为经线,集政治学、经济学、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于一体,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打破时空界限,从宏观上鸟瞰了上至尧舜、下至隋唐的历史全貌,围绕权谋政变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审时度势,时而纵横捭阖。有理论上的探讨,有策略上的权衡,有人物的品评,有得失的反思。可以说《反经》既是对唐以前历史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也是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之术的大成之作。赵蕤,字太宾,唐代梓州盖县(今四川省三台县南)人。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载:赵蕤“博学韬钤,长于经世。夫妇俱有隐操,不应辟召。”有长短要术,“大旨主于实用,非策士诡谲之谋,其言故不悖于儒者”(纪晓岚语)。但赵蕤能够胜出他人一筹的地方在于:他能从万物正反相生这一哲学原则出发,从另一角度考察历史上的人和事,辨析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之策,强调再好的法令制度,无论它有多么严密与完善,终究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会有一些反作用;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局面又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谋略与国策。作者以精辟独到的立论,寓意深刻的历史事例,警示大家勿忘以史为鉴,要客观看待古今治国之策。这正是书中《反经》、《是非》等篇的核心内容,也是今人称该书为《反经》的原因之所在;而这一名称又恰好与清代宋宗元的《正经》珠联璧合。《反经》的整体框架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交错纵横,蔚然成章,《反经》“不以成败论英雄”,摆脱了以忠奸评价历史人物的传统定式,以发展的辩证唯物的观点对唐之前历代智谋权术做了一次全面的阐述和总结,真实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提醒人们对任何人和事物,要“既知其一,又知其二”,不能“只知其正,不知其反”,真正做到识人量才、知人善任。《反经》集政治学、谋略学、人才学、社会学为一体,以振聋发聩的商论和令人警策的历史教训,为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谋略武器。书中充满了富于洞察力且实用的建议,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反经》这本书兼具了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反经》是唐宋以后为官为政的必读书,曾得到乾隆皇帝的题诗赞赏,与《资治通鉴》相得益彰,值得今人研读领悟。《忍经》、《正经》、《反经》,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我们对文章进行了翻译,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力求保持原书的语言风格。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套藏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编  者2007年7月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春秋]老子  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小不忍则乱大谋。——[春秋]孔子  恶言不出于口,愤言不反于身。——《礼记》  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忍经•正经•反经(经典珍藏版)》由许名奎著、雷盈编译《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正经》是一部讲述中国人立身处世方法和技巧的谋略书,全书共收录了500多个历史故事,内容几乎涉及了从政处世的方方面面。《反经》是一部对唐之前智谋学之集大成式的专著,作者赵蕤以逆向思维为经线,集政治学、经济学、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于一体,是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之术的大成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忍经正经反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特别是反经部分,删掉了绝大部分.
  •   纸的质量很好。可惜删减太多了,能看到的不到全本的1/3给你们看看完全本的目录原 序   前 言卷一大体第一 任长第二品目第三 量才第四知人第五 察相第六论士第七 政体第八卷二君德第九 臣行第十德表十一 理乱十二卷三反经十三 是非十四适变十五 正论十六卷四霸图十七卷五七雄略十八卷六三国权十九 蜀 吴 魏卷七惧戒二十 时宜二一卷八钓情二二 诡信二三忠疑二四 恩生怨二六诡顺二七 难必二八运命二九 大私三十败功三一 昏智三二卑政三三 善亡三四诡俗三五 息辩三六量过三七 势运三八傲礼三九 定名四十卷九出军四一 练士四二结营四三 道德四四禁令四五 教战四六天...时四七 地形四八水火四九 五间五十将体五一 料敌五二势略五三 攻心五四伐交五五 格形五六蛇势五七 先胜五八围师五九 变通六十利害六一 奇兵六二掩发六三 还师六四 阅读更多 ›
  •   不过既然是这个价,已经很安慰了,只能再买套长短经。
  •   是节选本,自己看着办吧
  •   学习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学识
  •   书的质量还可以,内容还没看
  •   给别人买的我没看
  •   但是书的味道我不喜欢
  •   看忍经,先学忍
  •   刚收到货。双色的,比我在书店中看中的版本质量要好太多,很喜欢,准备该系列的其他几本了。总的来说我很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