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

出版时间:1999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德]安德烈·冈德·弗兰克 (Andre Gunder Frank)  页数:263  译者:高戈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试图通过对世界资本积累进程中依附性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的分析,来说明不发达的问题。因此选用了本书的书名。  我们把世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或时期:重商主义阶段(1500—1770)、工业资本主义阶段(1770—1870)以及帝国主义阶段(1870—1930)。每个时期先以历史章节进行研讨,提出世界资本积累进程中的重要发展,特别集中于宗主与外围之间的“交换”关系,然后进而分析亚洲、非洲与美洲各主要地区中依附性“内部”生产关系和不发达的发展的联系性变化。每一历史章节以后接着“理论”章节,讨论每个时期出现的一个社会一经济理论(以及历史事实)的重要问题:为什么美洲新世界的不同部分——具体来说,一方面是采矿业地区和种植园地区,另一方面是北美洲的东北部殖民地——在重商主义时期走上了不发达和发展的不同道路;为什么现在的不发达国家没有经历类似于西欧以及北美和澳大利亚新移民区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以及从那时以来)的内部市场发展;国际分工——尤其是现在不发达地区最被忽视的商品出超——如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西欧资本积累,以及西欧对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投资。  本书大部分是1969年和1970年问在智利写作的,其余部分主要是1972年和1973年间在智利修改的。

内容概要

  《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是安德烈·冈德·弗兰克“试图通过对世界资本积累进程中依附性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的分析来说明不发达问题的一部力作”。  作者认为,世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可分为重商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个阶段。他在对每个阶段予以专门研讨后,进而分析了亚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地区中依附性“内部”生产关系和不发达的发展联系性变化。本书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是一部研究世界政治经济的高质量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安德烈·冈德·弗兰克(1929-2005)  著名经济理论家、“依附理论”创始人,1929年生于柏林,幼年随父母逃离纳粹德国,1941年前往美国,195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57-1962年在密歇根、艾奥瓦和州立韦恩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随后十年间在多伦多大学和拉美多所大学任教,1973年智利皮诺切特政变后前往欧洲,任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访问研究员,1978年前往英国,任东英吉利大学发展研究学院教授,1981年起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发展经济与社会科学教授,直至1994年退休。主要著作还有《苏联工农业的总体生产力》(1958)、《不发达的发展》(1966)、《拉丁美洲:不发达或革命》(1969)、(世界积累,1492—1789)(1978)、《世界经济中的危机》(1980)、《欧洲的挑战》(1983)、《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1998)等。

书籍目录

序言鸣谢题铭第一章 导引问题一、“内部”决定对“外部”决定的问题二、分期的问题。三、生产与交换的问题第二章 世界资本积累、贸易格局与生产方式,1500-1770一、贸易三角二、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生产方式转变的差别第三章 论新世界发展与不发达的根源: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韦伯派学者一、关于韦伯的理论(1)韦伯理论的意义(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3)非正统派韦伯幸存二、关于亚当·斯密与新世界三、关于卡尔·马克思与资本积累四、关于世界资本积累、国际交换和新世界的多种生产方式(1)墨西哥与秘鲁的采矿业经济(2)西班牙领地的自耕农农业(3)转型:巴巴多斯实例(4)加勒比和巴西的种植园制度(5)美国南方:奴隶种植园对农业(6)美国东北部:农业对外贸(7)尾声 迟了两个世纪第四章 工业革命与英国统治下的和平,1770-1870一、宗主国资本积累与欧洲工业革命二、资产阶级的工业政策和新的国际分工三、北美四、拉丁美洲五、印度第五章 国内市场的范围受国际分工与生产关系的限制一、关于贸易(1)关于古典派与改良派(2)关于比较利益与自由贸易(3)关于贸易条件的恶化(4)关于不平等交换二、关于市场(5)关于二元结构(6)关于主产品理论(7)关于联系效应(8)关于发展国内市场(9)关于新兴工业和进口替代(10)关于分工与技术差距三、关于生产与积累(11)关于经济部门与阶级第六章 帝国主义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生产方式的转变,1870-1930一、罗莎·卢森堡论帝国主义对自然经济与农民经济的斗争二、帝国主义在亚洲三、帝国主义与阿拉伯世界四、帝国主义与非洲五、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第七章 多边商品贸易不平衡与不均衡经济发展一、世界贸易不平衡的格局二、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对宗主国积累与海外投资的资本贡献三、统计与方法论附录参考书目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引问题  本书以及这些导引问题是试图突破“发展理论”的恶性循环。最最当代的(即新古典派)发展理论家都作茧自缚地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他们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穷,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富(缪达尔,1957)。在某些经济学家看来,“低水平平衡陷阱”(莱本斯坦)是通过凯恩斯式的需求或市场交换方面而显露的:由于穷人无力支付,富人投资就不能得利,因此穷人就始终受穷。其他经济学家和大多数社会科学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人文地理学)则从供应或生产方面陷入恶性循环:他们的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资本、企业家才干以及其他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政治素质,这些理论家认为这都是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而为投资与发展所必需。大多数当代的理论家作茧自缚地陷入了狭窄的理论恶性循环,这有效地界定了他们自身创造的理论局限而不符合发展与不发达问题的现实,因此他们无法解释国贫与国富的性质和原因,有关的决策者们就更无法改变这种状况了。为了突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建议重新回复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将其作为出发点,并设法根据后来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使之发扬光大。

编辑推荐

  总算不负几年来的苦心——该为这套书写篇短序了。  此项翻译工程的缘起,先要追溯到自己内心的某些变化。虽说越来越惯于乡间的生活,每天只打一两通电话,但这种离群索居并不意味着,我已修炼到了出家遁世的地步。毋宁说,坚守沉默少语的状态,倒是为了咬定问题不放,而且在当下的世道中,若还有哪路学说能引我出神,就不能只是玄妙得叫人着魔,还要有助于思人所属的社群。如此嘈嘈切切鼓荡难平的心气,或不免受了世事的恶刺激,不过也恰是这道底线,帮我部分摆脱了中西“精神分裂症”——至少我可以倚仗着中国文化的本根,去参验外缘的社会学说了,既然儒学作为一种本真的心向,正是要从对现世生活的终极肯定出发,把人问问题当成全部灵感的源头。  不宁唯是,这种从人文思入社会的诉求,还同国际学界的发展不期相合。擅长把捉非确定性问题的哲学,看来有点走出自我囿闭的低潮,而这又跟它把焦点对准了社会不无关系。现行通则的加速崩解和相互证伪,使得就算今后仍有普适的基准可百,也要有待于更加透辟的思力,正是在文明的此一根基处,批判的事业又有了用武之地。由此就决定了,尽管同在关注世俗的事务与规则,但跟既定框架内的策论不同,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社会学说,决不会是医头医脚式的小修小补,而必须以激进亢奋的姿态,去怀疑、颠覆和重估全部的价值预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