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出版时间:1998年  出版社:中国书店  作者:宋元人注  页数:全3册  译者:宋元人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孟子》:《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二、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相传龙马驮“河图”出现在黄河,上古圣人伏羲始作八卦;《史记》又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一说伏羲重卦,有说神农),并作爻辞(或谓周公);后至春秋,又有孔圣作“十翼”之说,世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合称“十翼”,意指“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喜欢诗词的朋友,相信都有读过。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

书籍目录

大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集注论语章句集注孟子章句集注周易本义书经集传诗经集传礼记集说春秋三传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套装上中下册)》是由中国书店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四书五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四书五经繁体竖排,有句读。其中的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另外易本义和诗集传的作者也是朱熹,书集传的作者是朱熹的弟子蔡沈,礼记集注的作者是陈皓。春秋三传的作者不知为谁。不足之处,是书中日曰而字难分,已己巳三字不辨。然不失为一部研究宋元明理学的好书。且价格便宜,有利于国学的普及,应该多出版些这样的书。
  •   四书五经,先圣之言,自不必多说。常读常新,以明我人生圭臬之所在。
  •   好书不厌百回读,四书五经不读,读什么书?
  •   很好的书,让人很容易理解国学,但是是影印版的,不是很好!!!
  •   繁体竖排,古色古香。古人的注释,简洁明了,锦上添花。适合收藏。装帧也算可以。建议传统文化爱好者购买收藏。而且价格适中。
  •   书很好,繁体竖排,没有翻译,有宋元人做的注。很适合收藏。而且包装很好,用泡沫塑料包的,书没有一丁点损坏,这次令我很满意。
  •   难得的传承学习传统文化的好书
  •   质量好,齐全!
  •   性价比还可以
  •   前几天拿到书,看了几天,总体觉得不错。
    1。先说排版和内容,繁体竖排影印,有原注(即文言原注),无今人注译。原注都比较经典,比如四书部分是朱熹老先生的注;春秋三传(左传、公羊、毂梁)是并列在一起的,此外还有宋元人的注解。因此,内容比较全,也属经典。当然版本如何,本人才疏,无法评价。但对一般读者学习之用,应足够了。
    2。再说说缺点。个人觉得字体太小了,正文部分算基本正常,注解部分实在小了点。即使睡前在床前静读,已是看得不易;遑论在其他稍嘈杂环境下,真是吃力了(也正因为如此,全书3本就涵盖了四书五经及注解了~~)。如果将字体放大1倍或1.5倍,就非常好了。当然书价估计也就要涨些了。
    3。结论。内容够全够经典,版式古朴,字体略小,书价厚道(我是57元买的),比较值。
  •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的古籍。“经”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织布机上的竖着的线,与“纬”相对,在织布的时候“经”线是不动的,纬线缠绕着经线最后织出华美不布匹。所以“经”就有了恒久不变的典范的意思。四书五经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里面的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文化价值观赖以存在的基础,我们现在的生存意识、价值观,在几千年前就由我们的先贤铸造了。虽然历经世事变幻,但是骨子里还是秉承了中华几千年的价值观。四书五经现在有很多版本,但是个人认为还是宋元注本的比较好,注得比较经典。请人注的太过详实,考据太多,看了容易使人发晕。书的封面很是古典。但是这本书的一个缺陷就是字太过密集,有粘在一起的感觉,似乎是用影印本的,所以不太好辨认。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士,建议还是买横排简体排版好一点的。但是如果是为了扩充自己的书架或者珍藏的话,这套书市不错的选择
  •   仿古式排版
  •   质量一般,没翻译。很可惜
  •   这套书比较全,还不错,就是纸张质量不大好。另外,收到时已经破损了,这点很不好
  •   质量很是一般,纸张也很薄,字体不是很清楚
  •   很好的一套书,值得收藏。竖排,繁体,正文大字,宋元人注,双行批注,字小但印刷清晰。特别值得感谢的是,卓越的运送服务没得挑。现在我有一套,计划再买一套收藏。非常喜欢:)
  •   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就快来货吧!!!!为了中国的同胞就来货吧!!!!!哎呀!!!!
  •   繁体竖排,影印本。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唯一的缺憾就是有个别地方印的不是很清楚。
  •   书是好的,但自认为文言水平还没到家,看的很辛苦,看来要加强下文言基础才能读懂。建议有点文言基础的同志去买。
  •   一般般,没有预期的感觉
  •   前天下的订单,今天看却没货了。希望给我送来的书,质量方面有保证。************7月13日,书送过来了,跟前两天要求调换的《说文解字》(中国书店版)一起,纸盒装着,保护得很好。说真的,有点感动。谢谢卓越网!
  •   字太密了,读起来很费劲~!
  •   全书是繁体字,一点看不懂,并且不知道怎么读
  •   感觉这个版本我用不了,水平不够啊.
  •   繁体竖版,双行加注,3本,32开,不错,是明清两代的官方版本。
  •   繁体竖版的,有注,3本,32开的,不错,不过有点臭味,书看起来也不旧么,怎么回事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