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大发现

出版时间:2004-01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胡阿祥,彭安玉  页数:4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地理探索与发现的图书,是专家学者写给广大社会公众的高品位的通俗读物。内容上自三千年前传说中的周穆王西巡,下迄最近几年来对天坑群、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索与发现。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本书不拘泥于传统概念,将古往今来因政治、军事、外交、宗教、迷信以及科学考察、学术研究等原因所导致的中国人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认识与发现,都纳入了“中国地理大发现”的范畴。除了著名的徐福东渡、张骞通西域、玄奘印度取经、郑和下西洋、徐霞客的地理考察活动,本书还对班固、甘英、法显、丘处机域外活动以及王士性的宦游、沈括的地理学创见、李四光地质学理论、竺可桢的西湖生成说以及谭其骧的历史地理发现等,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和诠释。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次地理考察和重大发现,是本书介绍的重点内容。许多不为公众所知、默默无闻的地理学家及其学术创见,在本书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空间范围,本书所呈现的“地理大发现”的内容都十分丰富。 
本书图文并举,雅俗共赏。文字通俗流畅,图片丰富清晰;封面装帧考究,图文版式新颖合理。捧读本书,足不出户就可与书中人物一同观赏大千世界的无穷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感受和体验探索发现的艰辛与快乐。

作者简介

胡阿祥, 1963年出生,安徽桐城人。自幼好历史、地理与文学。35岁前,先后在复旦大学读历史本科与历史地理研究生,在南京大学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6年至今,出版专著及各类大小册子十多种,发表论文与长短消闲文字近两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地理视野的拓展  大汉雄风播四边——两汉边疆和域外地理知识的扩展  西行佛国取真经——中土高僧寻经求法与地理发现  漫漫古道西行频——蒙古帝国时代对西域的探索  “鲸舟吼浪泛沧溟”——明初郑和船队的远洋航行  海上明珠——南海诸岛的发现与管辖 第二篇 地理认识的深入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梦溪笔谈》的地理学思想与创见  啸吟山水天地宽——徐霞客与王士性的地理考察活动  “黄河之水天上来”——历代对河源的探寻  “谁见长江天际流”——历代对江源的探寻  “死亡之海”与“希望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探险与发现  世界屋脊——走进青藏高原  “地球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探奇  “地球上最后的秘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世发现  天下奇坑——近年来诸多“天坑”的发现与探险 第三篇 揭秘地质与地理现象  鬼斧神工塑大江——揭开史前长江的奥秘  中华油海——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与中国东部大油田的相继发现  风成还是水成——黄土高原成因探秘  植物“活化石”——古老子遗植物水杉等的发现与保护  来自第四纪的地理信息——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现与探索  荒原上的奇湖——罗布泊之谜揭秘  沙海旋律——破解“鸣沙”之谜 第四篇 回眸古老的地理世界  寒武纪的圣地——揭开地球生命诞生的惊人秘密  沧海几度变桑田——埋藏于黄海深处的地理发现  封闭的海面——太湖生成之谜  沧海变明珠——西湖形成的原因  “母亲河”的身世——历史时期的黄河与谭其骧的重大发现  见证生命演变的历史——追寻中国珍稀动物历史变迁的足迹 第五篇 地理发现的未解之谜  谜团丛生的故事——徐福东渡  天涯何处“耶婆提”——是中国人法显发现了美洲?  编辑手记

章节摘录

  三、常德与《西使记》  蒙古帝国时代,真可谓中西交通频繁的时期。在耶律楚材、乌古孙仲端、丘处机等因各自原因先后远行西域并留有行记之后三十余年,又有一人远赴西域,他便是蒙古蒙哥汗时奉命出使伊儿汗国的使者常德。常德在《元史》中无传,可见其于出使一事外,别无事迹可资传记,故无从考其本人情况。蒙哥汗九年(1259年),常德奉蒙哥汗之命前往伊儿汗国朝觐旭烈兀,于次年返回,“往返凡一十四月”。到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时,刘郁笔录其出使行迹,整理成《西使记》一书。  伊儿汗国的建立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结果。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旭烈兀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推翻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占领伊朗全境,后来就以大不里士为中心建国。1264年,忽必烈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其汗国即称伊儿汗国,疆域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为当时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常德与耶律楚材、丘处机俱为西行,路线却颇有不同,常德是直接从当时蒙古都城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方)出发越蒙古高原前行的,所以《西使记》中记录了一些前人未曾到过的地方,在地理学发展史上颇具发现意义。  常德“自和林出兀林中。,首先“西北行二百余里,地渐高”。地势越走越高,以致其时虽当酷暑而雪不消融。他途中还经过沙漠。之后常德又转向西南行进,经过准噶尔盆地,地势开始越走越低,“行三百里,地渐下。”  不久,常德又经过了“河阔数里”的昏木辇和龙骨河。“木辇”,在蒙古语中即为“河”的意思,昏木辇或即浑河,后人考证认为应是察拍罕河,也有人认为即哈喇额尔齐斯河。龙骨河指今天的乌伦古河。常德沿乌伦古河向西北方向前进,并于沿途记下了乌伦古河流域诸多物产风俗情况,如这一带“近五百里,多汉民,有麦黍谷”;在乌伦古河下游,是“约千余里”的乌伦古湖(即今布伦托海),《西使记》里称其为乞则里八寺。常德注意到这里“多鱼,可食”,而且当地人民懂得以水力带动磨盘。常德对西域乌伦古河流域的地理考察与描绘,弥补了前人文献中未有记载的缺憾。  再往西行,来到业瞒城(今额敏),向西南,又过孛罗城,亦即耶律楚材《西游录》中的不刺城。这一段行程所经之地,“所种皆稻麦”,说明农业较发达,且与中原相似。山上多生柏树,但却不能长成大株,惟盘石而生,这是西域山地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孛罗城,常德还观察到城中居房“肆囿间错,土屋窗户皆琉璃”,这反映了孛罗城的繁华。  离开孛罗城后再向西南行二十里,经过由汉民把守、“关径崎岖似栈道”的关口铁木尔忏察,即来到阿里麻里城。该城耶律楚材及丘处机均曾先后到过,常德对此城的描述一如前人。常德同时还提到南面的赤木儿城,这座城市在前人行记中未曾提过,位置大约在今水定西北。常德对其居民、物产情况也做了一番较详细的考察记录,如其居民“多并、汾人”;其地有伤人的类虎兽、毒蜘蛛;沿此城往西,流通使用金银铜钱,钱上有铸字而无孔方等等。  其后常德渡过了伊犁河,翻过亦堵山(今外伊犁阿拉套山),迤逦行进到原西辽故都虎思窝鲁朵一带。当年的繁华都城,如今已因多年的战争而“多故垒坏垣”了。在这里,常德发现有楚河的支流流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地理大发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买了收藏的,以前看过的,介绍的天坑、雅鲁藏布江等比较详尽,很多在其它的书里面是少见的。
  •   要是彩图就更好了
  •   这个商品不错满意
  •   订了,却没送来
  •   值得购买阅读,让人对中国地理大发现有个大致的了解,引起你求学求知的兴趣,推荐。
  •   书非常好,很值得读。
  •   讲述的思路很新颖,不枯燥,不过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觉得还算满意喽~
  •   此书比较适合初中生看,很能增长知识。
  •   别处买不到的书亚马逊总能买到,即使没有商家也会帮你找到。买书就上亚马逊!要是能买到孩子上学的教科书就完美无缺了!
  •   很不错的书籍 孩子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