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使命

出版时间:2001-3-1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作者:别尔嘉耶夫  页数:391  译者:张百春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三编,第一编是基本原则;第二编是善恶此岸的伦理学;第三编是关于最后之事、末世论理学。

作者简介

  别尔嘉耶夫,著名俄罗斯哲学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47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金的候选人。1874年3月6日生于基辅。他的家庭属于俄国的文明贵族阶层,受到西方文化较大的影响。这使他从小就既有贵族的孤傲,又全身心地追求自由。年青时投身于马克思主义者所组织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反抗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曾两次被捕,最终被流放。主要著作有《自由的哲学》、《创造的意义》、《论人的使命》等。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基本原则
第一章 伦理认识问题
第二章 善与恶的产生
第三章 人
第二编 善恶彼岸的伦理学
第一章 法律伦理学
第二章 救赎伦理学
第三章 创造伦理学
第四章 伦理学的具体问题
第三编 关于最后之事 末世论伦理学
第一章 死亡和永生
第二章 地狱
第三章 天堂 善恶的彼岸

章节摘录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善和恶标准的问题,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就在于区分和评价的产生。这个问题完全不像进化论者们所提出的那样,他们研究的是道德概念的产生。这是一个无比深刻的问题。区分是从哪儿来的,在区分之后才产生的善能否作为区分的标准?其实,最高的价值在善恶的彼岸。这个问题很少被彻底地提出来。一般情况下伦理学完全都在善恶的此岸,对这样的伦理学来说,善是没有问题的。彻底地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尼采。他说,对真理的意志是道德的死亡。伦理学不仅应该为道德作论证,而且还应该对道德上的谎言进行揭露。这个问题的悖论性在于,“善”遭到了怀疑,也就是说,遭到怀疑的是,“善”是不是善的,“善”是不是恶?果戈理在我们放在卷首的那句话里天才地表达了这一点:“令人忧伤是,在善里看不到善”。在提出了“善”是不是善这个问题后,我并不想从“是”和“不是”,从区分与评价开始讨论它。我们假定善完全不是善,它是恶,应该向它说“不”。这是对“善”的评价,是把“善”与我用以与“善”对立的那个东西区别开来,与这个“善”和这个“恶”的“彼岸”的东西区别开来。如果我把“善恶彼岸”的东西置于“善恶此岸”的东西之上,那么我就区分了“高”和“低”,我在评判、评价、对比。尼采当然是个道德主义者,他在宣传一种新的道德。在他那里,最高道德还是在“善恶的彼岸”被揭示,当我们此世的恶,如恺撒·波尔查四,出现在“彼岸”时,他的目的就很少能实现。当他企图这样作的时候,他陷入了绝境。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问题,霍屯督人答到:“当我偷别人的妻子时,就是善,当别人偷我的妻子时,就是恶。”这个霍屯督人完全没有站到善恶的彼岸,区分和评价的彼岸。这样的霍屯督人实际上在我们中间占主导地位,他当然是个道德主义者。旧的善被新的善所代替,价值被重新评估,但是在善恶的彼岸,相对于善而言没有发生任何变革。甚至当您说,区分和评价是某种愚蠢的和恶的事情,那么您完全处在评价的控制之下。“在善恶的彼岸”不应该有任何“善”和任何“恶”。但是在我们这里,“善恶的彼岸”总是有或者是我们的“善”,或者是我们的“恶”。当我们明白,我们根据善恶标准作出的评价具有象征性,而不具有存在的特征,那么我们将获得更实质的和更深刻的结果。“善”和“恶”,“道德的”和“不道德的”,“高尚的”和“卑贱的”,“好的”和“坏的”并不表达现实的存在,这只是象征,但不是随意的和相对的象征,而是合理的和必然的象征。存在自身的深处,生命的深处,完全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而只是象征性地如此,只是按照此世的范畴而被标识。世界不是存在,世界只是存在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存在与自己异化,一切都是象征。空间象征“上”和“下”,“高”和“低”能够表达道德和精神世界的绝对真理。在存在里不是区分的那些东西,在我们堕落的世界里却获得了区分的形式。在存在里没有“高”“低”之分,但在具有象征意义的“高”里却猜测到关于存在的某种东西。亲缘象征“父”和“子”也是如此,它们表达的是宗教启示的真理。“父”、“子”、“生”,所有这些词汇都是来自我们人间的亲缘生活,但是通过它们可以合理地、必然地表达关于神的生活的真理。作为在自身中的存在,上帝不是“父”,不是“子”,在它身上也不发生“生”的过程,但是在这些象征性概念里所表达的东西却有绝对意义。只有在纯粹的精神性和神秘主义那里象征才能被克服,在这里我们将沉浸在原初的生命之中。我们的伦理学是象征性的,其所有的区分和评价都是象征性的。因此整个问题就在于,如何从象征过渡到现实。“善恶此岸”的一切都是象征性的,现实的只是“善恶彼岸”的东西。“善”和“恶”的象征意义不是偶然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恶”,这个象征表达的是绝对,是存在,但这种表达是猜测性的,是在世界这面镜子里影射地表达的。    伦理学不应该成为关于善的规范的学说,而应该成为关于善和恶的学说。对伦理学来说恶的问题和善的问题一样都是核心问题。传统的神正论实际上完全不能解决恶的问题。如果魔鬼完全服从上帝,并且是上帝天意的工具,如果上帝利用魔鬼是为了善的目的,那么恶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是彻底的乐观主义学说体系,它认为恶只在人身上才有,总体上存在的只是善。在莱布尼兹的神正论中就不存在恶。《浮士德》中的天上序幕的主题取自《约伯记》,这个序幕说的是,上帝自己允许了恶的存在,为的是体验,为的是善的目的。实际上这是正统的观点。善和恶都处在上帝手中,并依赖于上帝。但由此必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了善的目的需要恶。恶的问题对我们的意识来说是悖论性的问题,理性主义神学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恶的悖论在于,或者恶位于上帝手中并依赖于上帝,那么恶相对于善的目的就是必须的,或者恶不依赖于上帝,上帝在恶的面前是无力的,那么善就不是最后的本体的力量。这个悖论的根源是,我们通过善恶的范畴,即在由堕落产生的范畴里对处在善恶彼岸的神的存在进行思考。伦理学从原罪的学说开始,这个学说所拥有的意义与一般情况下赋予给它的意义完全不同。关于堕落的神话过分地抬高了人的地位,而不是贬低了人。当代无意识心理学发现了在人身上存在着可怕而黑暗的地下室,揭示了最高尚状态的卑鄙性质,这个心理学自身贬低人,低毁人。关于堕落的学说却给在人身上发现的地下室,给人的无意识领域的犯罪本性以另外一种解释。如果人是堕落的存在物,如果人是由于他所固有的原初自由而堕落的,那么,这就意味着,人是高尚的存在物,是自由的精神。对自身中原罪的意识不仅是人的自我贬低,而且还是人的自我提高。人从高处跌下,也能上升到高处。在对自身原罪的意识里没有任何对人来说具有贬低性的东西,但在对自己原初的渺小的意识里,在对自己的泥土来源的意识里,却拥有对人的贬低。关于堕落的神话就是关于人之伟大的神话。但是关于原罪的神学学说常常采取亲缘遗传理论的形式,祖先的传染病借助这个形式传递给后人。在这个亲缘理论中个性责任的观念完全消失了。这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带有原罪,并且生活在堕落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注定要在善恶的范畴中徘徊,在区分和评价之中徘徊,我们的思想则在不可克服的悖论中徘徊。我们的连贯而深刻的思想不得不彻底地否定恶,把它看作是非存在,也不得不承认恶的肯定意义。恶是向非存在的复归,是对创世的拒绝,但同时恶还有肯定的意义,因为恶能够唤起善的最高创造力量,以便克服恶。恶的自由是善,没有恶的自由就不会有善的自由,即不会有善。恶之可能性是善的条件。强行禁止恶和强行消灭恶都是更大的恶。善很容易转为恶,变成恶。有一个关于上帝对恶的忍耐性的悖论,人们对这个悖论思考得不够。上帝容忍恶,为了自由的善而允许恶的存在。对恶的忍耐包含在上帝的天意计划之中。据雅·伯麦的天才学说,任何一个原则,为了揭示自己,都需要一个相对的,与自己对抗的原则。光要求黑暗。光照在黑暗里。没有非理性的原则就没有理性的原则。但同时非理性的原则永远也不能彻底地被理性化。光照在黑暗里,而黑暗却不接受光,但光要求无限的黑暗。    对人学有更大意义的是两个天才的思想家,他们在当时没有获得承认,现在则很有影响,这就是克尔凯郭尔和巴霍芬。克尔凯郭尔是个出色的心理学家,他按照人所体验到的恐惧和恐怖来定义人。恐惧,或恐怖(Angst)表达的是人的精神方面的特征,表达的是人不可能满足于自己,人对先验上帝的态度,人的罪,也就是人从高处的跌落。无疑,人固有惊恐感,它表明,人应该按照高于他的东西而被确定。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特征标志正是没有原因的,没有任何根据的恐惧,面临存在的先验秘密的恐惧,就是奥托所谓的引发恐惧的(令人惊恐的)秘密。对哲学人学有重大意义的还有巴霍芬。巴霍芬发现了人的本质的深刻的、原始的层次,人的本质与母性怀抱的原初关系,男性的、阳性的原则和女性的、阴性的原则之间的斗争,人的性的形而上学。对于巴霍芬来说,极化是人的主要标志。在他的学说里,太阳和大地,人格主义和集体主义处在斗争之中。  在我们所知道的人学学说类型里,没有一个可以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和详尽无遗的。在科学方面最有说服力的是把人定义为工具的制造者。工具延长了人的手,把人从自然界里分离出来。唯心主义把人定义为理性和逻辑价值、伦理价值及美学价值的载体。在关于人的这个学说里还有一个不清楚的问题是,自然人是如何与理性及理想价值结合的。理性和理想价值是人身上超人性的原则。那么,超人性的东西是如何下降到人身上的?在这里,人是根据这样一个原则被确定的,这个原则不是人的原则。因此,无法理解的是,什么是专门属于人的。假设人是理性的存在物,那么无论人身上的理性,还是动物性,都不是专门属于人的。人的问题被另外一个间题给替换了。自然主义是个更无根据的学说,它认为,人是动物世界进化的结果。假如人是宇宙进化的结果,那么作为独特的,不能从任何非人的东西里引出来的,也不能归结为任何非人的东西的人是不存在的。人是自然界里的一个过渡现象,是在完善着的动物。关于人的进化学说具有一般意义上的进化论的所有矛盾、所有弱点和全部表面性。其合理性是,人的本质是动态的和变化的。但是人的本质的动态进程根本不是进化。这个动态进程与自由相关,而不是与必然性相关。关于人的社会学说的证据也不是更充分,尽管人毫无疑问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学断定,人是这样的动物,它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严格训练、约束和改造。人身上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是人自己所固有的,而是从社会里获得的,人被迫敬拜这个如同神一样的社会。最后,当代精神病学提出了新的人学学说,根据这个学说,人首先是个病态的存在物,在人身上,其自然本能遭到削弱,性本能和权利本能都被文明所压迫和排挤,文明造成了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病态的冲突。在唯心主义的、自然进化主义的、社会学的和精神病学的人学里,都涉及到了人的个别的实质特征:人是自身拥有理性和价值的存在物,是发展着的存在物,是社会性的存在物和由意识与无意识的冲突而导致的病态的存在物。但是,这些流派中没有一个能够抓住人的本质的实质,人的本质的整体性。只有圣经一基督教的人学才是关于完整的人的学说,关于人的产生及其使命的学说。但圣经人学自身是不充分的和不完整的,它是旧约的  人学,是在没有基督学的前提下被建立的。从中可以同样地引出对人的提高和贬低。在基督教思想里曾制定过一个天主教的人学。但整个天主教人学都建立在对自然和恩赐,对创造行为和向它传递恩赐的行为之间严格区别的基础上,这个人学关于人的教导是,把人当作自然的存在物,而不是精神的存在物,因此它没有揭示人身上上帝的形象和样式的学说。卡尔·巴特学派的新教人学也贬低人。新教人学首先坚持的是,人是有罪的,渺小的,无力的,一切神性的东西对他都是先验的。这个追随克尔凯郭尔的人学的贡献在于,它把人看成是悖论的和悲剧性的存在物。  ……

编辑推荐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背负了怎样的使命?善和恶究竟从何而来?人真的能得到上帝的救赎吗?这些困扰你我的问题都是本书探讨的课题,其中的思想中不断流露身为基督徒知识分子虔诚的一面,可是又带有对世俗或一般伦理学强烈批判的尖锐,跨越了哲学、宗教、神学诸领域,发人深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人的使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