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药方 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宁夏少儿  作者:牛阳 编  页数:348  

内容概要

  《研究》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以及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内容丰富且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回医药学集大成之作但由于深藏宫廷及战乱等原因.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这严重地制约了回医药学的发展。宁夏医科大学回族医学研究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回回药方》——这本回族医学集大成的著作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从特色、整理研究、理论体系及疾病诊治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将《回回药方》由繁体版转化为简体版附于后.以供回族医学爱好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回回药方》研究一、《回回药方》的特色1.《回回药方》残本述要2.《回回药方》特色之一——东西方医药文化合璧3.《回回药方》特色之二——元代回回医药文化体现二、《回回药方》的整理研究1.王雪苔论《回回药方》的整理2.冯增烈论《回回药方》的整理3.单于德论《回回药方》对发掘整理研究回族医药的启迪三、《回回药方》的理论体系1.回医理论的形成与回医“四大名著”2.回医理论探源3.回回医学中的“过程论”思想4.《回回药方》的理论体系与“四部医典”5.《回回药方》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及其与汉医学的比较四、《回回药方》的疾病诊治1.回族医学对“脑”的认识2.回族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3.回族医学独特的烙灸疗法4.《回回药方》中回药膏剂经皮给药的理论探讨5.《回回药方》“折伤门”对骨伤科学术的贡献第二部分 《回回药方》简体版

章节摘录

  《回回药方》的命名,说明该书是一部回回民族医药学的著作,书中也多次提到古回回医人、回回药物等。因此,探讨回回一词的确切含义.也是研究该书所必然涉及的主要学术问题之一。  “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宋人《梦溪笔谈》和《黑鞑事略》,指的是“回鹘”。在《辽史》《元史》《元典章》中,主要是指伊斯兰教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即回回民族。清代则又对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少数民族加称“回回”,如称新疆维吾尔等族为“缠回”,称甘肃东乡族为“东乡回”,称青海撒拉族为“撒拉回”等。据于文中氏考证,我国宋代以前把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人称为大食国或大食人,而大食原是波斯文tazt或tazin的译音,是波斯人用来称呼阿拉伯人的,唐、宋时回回人差不多都是阿拉伯人。元代,“大食”一词开始为“回回”所取代,此时来中国的阿拉伯人比任何时代都多。《明史·西域传》中有“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及“元时回回遍及中国”的记载。据《元史·百家志》记载来看,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几乎都有回回人参加诸如军事、建筑、天文、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关于《回回药方》的作者,由于残本缺少署名、序跋、题款,加之该书既不见载于史书,又未收入历代书目,故既往一直是学术界探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高晓山根据本书文字中大量中国北方口语,如至今只在北京地区见到的“黎鸡儿”名称等,推断《回回药方》的作者是一位长期居住在北京,或者生在北京,熟知阿拉伯医学又在一定程度上懂得中医中药的穆斯林,也有可能祖籍在新疆一带,而不是中南亚人。韦以宗则认为,该书为元代回回药物院的回回医所编。笔者认为,本书是用汉文,且夹杂少数阿拉伯文写成的,说明作者兼通汉文及阿拉伯文;从本书内容来看,其学术思想是以阿拉伯医学为滥觞的,其中虽有不少中(汉)医药知识,但学术体系与我国传统的汉医学迥然不同,说明作者是我国古代回回医人;从元、明诸代史书、书目均未见载,医书未见引用,且本书未能刊印等情况来看,其作者可能是一位民间医生。  《回回药方》的成书年代,也是不少学者关注的问题。谢仲墨、于文中等认为在元代。1984年,高晓山、马堪温曾提出,回回药物院成立于1292年,《饮膳正要》成书于1330年,推测《回回药方》比《饮膳正要》略早或同期;1987年,高晓山又据《回回药方》用北平地名,推测其成书年代应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永乐元年(1403年)35年间,不是元代著作。据笔者查考:“回回”一名自元代开始成为在中国定居的阿拉伯人的通称。回回药物院的成立,标志着以阿拉伯医学为主体的回回医在中国正式传播。然而,这些只能作为判定《回回药方》一书成书年代的上限的依据之一,并不能等于成书之年。根据残本的内容可以看出,《回回药方》是一部以阿拉伯医学为主,同时又吸收了不少中(汉)医药学内容的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这正是多数学者赞同的观点,那么,考察残本药方中所用的某些中药见载的时间,将是判断该书成书年代的重要依据。如残本卷十九中所用的无花果一药,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干燥花托,主产于我国南方各地,其功能为健胃清肠,消肿解毒;作为药物,无花果首见载于明朱埭的《救荒本草》,而不见于宋、元以前诸家本草典籍。又如残本卷十二所用“阿夫荣”(一名阿肥荣),原书注云:即是黑御米子熬成的膏子,此药即鸦片。《唐本草》中虽已收载,但名为“底野迦”,至《本草纲目》始以“阿芙蓉”之名见载(阿夫蓉与阿芙蓉、阿肥蓉同药而同音)。《本草纲目》卷二十三“阿芙蓉”条下李时珍日:“俗作鸦片,名义未详。或云阿方音,称我也。以其花色侣芙蓉,而得此名。”李氏又日:“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回回药方 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