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长安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河南文艺  作者:吴文莉  页数:286  
Tag标签:无  

前言

   序   全方位展现西安城东北河南社区生活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可能是陕西长篇小说中的第一部。对上百万流落在秦地,生活了几十年几代人的河南弟兄,陕西文学终于有了一个交代,终于给了一个审美的说法。   作者吴文莉有很强的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联想能力和形象表述能力。正是对父辈祖辈生命记忆活跃的联想、心理经验灵悟的移植,还有被亲缘、地缘融为一体的感情,这位并没有经历那个流徙时代的青年作家,才能用二十几万字把那一代人的苦难生存复活于我们眼前。你看她细针密线一路写来,流落秦地陷于困境的河南弟兄们,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咬紧牙关相互帮扶朝前走的生存相,便有如中国山水画一层一层的积墨,得到了细腻的丰腴的甚至稍显凝重的展示。作者的描绘不动声色,但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描绘中,却传递出内心炽烈的热度。你能感到她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共患难、共拼搏,共命运。这也就暗传给了读者一种生存的力量,生命的力量,一种生命乐观主义和历史乐观主义。   故都长安由于自古以来文化主体的强大,有着内向性的堡垒式的稳固,异质生命异质文化很不好融入的。但小说写出了炎黄子孙中最能适应动态生存的一个族类,我们的河南兄弟,如何在古长安的城墙内外容身,由一无所有到求生、发展,最终融入这座古城的血脉之中。小说也写出了他们被长期的流动生存锻打出来的那种过人的活力和智慧,写出了既流贯于日常生活之中又渗透到人物气质深处的乐观自信、急公好义。他们的贫穷让人揪心,他们背水一战、哀兵取胜的坚忍和悲怆却更让人震撼。他们所经受的,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经受的;他们用以抗争命运的,也正是我们民族共有的道德力量。   长篇的语言,在家长里短中跳荡着鲜活,不滥用生僻的方言土语,但在北方普通话的基础上有一种河南乡音浓浓的韵味。在她笔下,生活之河总是挟泥带沙,不动声色、沉沉缓缓地朝前流去,很少有大起大落的急弯飞瀑,一般也不去直叙对生活的评断和哲思,却有本事把日常生活和心理意绪中一些说不明道不白的感觉,丝丝缕缕传达出来,让你感觉到了那种最难用言辞表达的弦外之音,象外之绪。   这是很要一点功夫的。   吴文莉在美术学院正经八百读过研究生,专攻国画,平日又专门去拜师习书法。她的画满纸柔媚秀丽,字却写得很有几分须眉气度。书与画还不足以宣泄这个女子内心涌动的生命情愫,她又拿起笔写开了长篇,以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吐出积攒在心里的话。嘿,长篇竟然写得蛮不错。真是个活出了才气活出了勤奋活出了充盈的女子。要知道,并不是人人都能让自己的’生命如此绚丽多彩的啊。当然,因此也就有理由担心,正是这样的四面出击,有可能影响她在每一个方面的冲击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倘若在这个耕耘的过程中生命得以美丽一回,又何必计较收获呢?   萧云儒   2006年6月10日西安不散居

内容概要

   《叶落长安》讲花园口难民在西安的城墙底下生存、奋斗和发展的故事,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这群人的艰辛不易和喜怒哀乐。道出了古城西安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文笔朴实明快,一扫矫揉造作之时弊。书中诸多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充分表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吴文莉用密集的生活细节,把西安一个外来移民(主要是河南人)社区贫民群落的生活状态,染写得如此真切活脱,富于原生态,为西安文学添加了重要的一笔。

作者简介

   吴文莉,七十年代生于西安。现为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画家。大量国画作品在全国、省、市画展入选并获奖。九十年代开始写作,常有散文随笔发表于报刊,《叶落长安》为其第一部长篇小说。

章节摘录

   到了胖老头家,他让长安在院子里等一等,长安吃惊地站在院子里看从没见过的气派,他没见过谁家有这样大的院子和房子。院中间种了不少城墙根没见过的花草,地上铺了光洁的青砖。在厨房的门口吊着一条风干的腊肉,长安更吃惊了,这样大的一块肉!居然不吃却吊在这儿!   胖老头拿着一个白面馍和一个小纸包从大屋出来,笑眯眯地说:“拿着,去你爷那儿吧。”长安有点疑心那是不是真馍——太大又太白了,他不知该不该要,脚却像施了咒一样迈不开,更要命的是他不自禁地咽了口口水,“咕咚”一声连他自己都听得清。长安羞得小脸通红,想把自己的脏手脏脚藏起来才好,胖老头又来拉他的手,他才下决心接了。   这一天简直跟过年一样,爷儿俩从没吃过这样的白馍,更不用说小纸包里让人香得直卷舌头的腊牛肉了。爷儿俩的好运气还不光是这,没到中午他们就把带来的木活全卖完了,老梁头把二十块钱用别针别在衣裳里头,又买了十斤杂和面和二斤盐才说:“走!给你买鞋去!”长安却揪着绑在扁担上的麻绳说:“还是先给你买衣裳吧。”老梁头怔了怔说:“我都老了,摆那谱做吗?下月你上学了,还是不穿鞋人家笑话你哩。”   “爷爷,胖爷爷的房真大,院儿也大,有块肉吊在院里呢!驼背老头为啥不把锅盔馍给你看?”长安终于有机会问他的问题了。老梁头笑着拧孙子的耳朵:“人家的命好呀,人家祖先就有这院这房。你眼红吗?头些年你亲爹家的院儿比他的大呢,你现在可跟着我挨饿。你看我这样能买得起白面馍吗?人家卖东西挑人哩。——你可千万甭跟别人说你亲爹的大院子,要不就完啦!千万记住!,'长安听不懂,见老头紧张地叮咛,赶紧点点头。爷儿俩进了供销社,因为口袋里有钱,老梁头问价有底气。   “多钱?——一双小孩儿的鞋就要三块半?”卖鞋的女人面无表情,看着长安的光脚片点点头,爷儿俩傻眼了。长安拉着老梁头就走,老头儿不甘心地嘀咕:“这么贵?……没便宜的?”卖鞋的女人摇着头,老头不理长安拉他,狠狠心说:“那就买双吧,娘的!三块半就三块半!”长安急了,转身就跑。老梁头看看鞋又看看长安,犹豫着赔笑脸说:“是这……我下次来买!”   老梁头和长安回来的时候,郝玉兰正挺着肚子在门板上打袼褙,她用刷子在裱到们板上的破烂布片上又刷了层稀糨糊,把布头裱上去用手拍平,这样一层层裱好干透就有了结实的鞋底料了。有时玉兰找得到烂胶皮轮胎,就剪下来到修鞋的张歪脖那儿钉上当鞋掌,既隔水又防潮。   “大伯,风箱都卖完了?”老梁木匠嗯了一声,看看他俩没精打采的,郝玉兰又问,“这是咋了?”   老头苦笑了一下说:“唉,原想着卖了风箱给长安儿买双鞋,不是该开学了吗,再咋也不能到学校打赤脚吧。谁知道一双就要三块五!”老头有点生气了,“一双小孩的鞋就要三块五毛钱,一个风箱也不过四块钱。三块五,吃人呢!——顶小半袋棒子面呢!”   这价钱也让玉兰生气,这些钱得下河洗上十天纱呢:“真是吃人哩!”老头看了一眼白家门板上花绿绿的破布片,心里一动但马上收回眼光。郝玉兰一拍大腿说:“不要紧!俺给孩子做双又结实又舒服的布鞋。”老头感激地看着她不知说啥好,长安也有点高兴起来了。   “他大娘,这昨好意思呢?你这一大家子人,你这身子也这么笨了,俺还是另想办法吧。”老头想想还是不妥。   “中啦,中啦。客气啥哩,大人能凑合,小孩没爹没妈够可怜了,就别凑合啦。-不过俺家可没布啦,你家不是有好些穿不成的衣服?你给俺拿来,俺今儿就刷上糨子晾上,赶他上学鞋就中啦。”   郝玉兰一年到头都在做鞋,一家六口人加上郝玉兰的爹娘。八口人十六只脚,这双做中了那双又露脚趾了。郝玉兰做鞋两三双一起开始,灶头放一双,烧火做饭时纳几针;跟老四拉架子车腰上掖只鞋底,坐在路边歇劲时摸出来再纳上两行;晚上吃罢饭,她再就着老二写字的煤油灯把白天纳好的鞋底和鞋帮上在一块。她的针线活实在不昨样,针脚太大,老是歪歪扭扭,两只鞋放在地上不是左拧就是右翘,她却认为,只要不露出脚趾就中啦,她也实在没力量求好了。   白老四说头俩老婆都是飞针走线的好针黹,郝玉兰懊恼起来赌气说:“看不上去球!人家是你一大匣子大洋娶来的,跟你过的是手不剥葱脚不沾地的日子。我哩?再下工夫做鞋,全家人都穿着新鞋饿死啦!她做得再好,她儿子的鞋还不是我做?”白老四一天全在外边跑,穿鞋当然费,玉兰给他做的鞋曾在半路底面分家,让他出尽洋相,最后用绳把鞋底绑在脚上才能回家,听了她这话又气又恼想揍她一顿才解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全方位展现西安城东北河南社区生活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可能是陕西长篇小说中的第一部。对上百万流落在秦地,生活了几十年几代人的河南弟兄,陕西文学终于有了一个交代,给了一个审美的说法。小说有一种河南乡音浓浓的韵味,作者在看似不动声色的描绘中,却传递出内心炽烈的热度。   ——萧云儒(中国文联委员、陕西文联专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长篇小说《叶落长安》讲花园口难民在西安的城墙底下生存、奋斗和发展的故事,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这群人的艰辛不易和喜怒哀乐。这本书的作者是位年轻女画家。我对她说,一个好画家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好作家,比如写过电影《暴风雨中的雄鹰》的石鲁,写过《缘缘堂》的丰子恺。   ——高建群(著名作家、陕西文联副主席、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吴文莉用密集的生活细节,把西安一个外来移民(主要是河南人)社区贫民群落的生活状态,染写得如此真切活脱,富于原生态,为西安文学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她写苦难中的人情之美,可以重撞人的心灵。她具体感性地再现生活的能力似有天赋,由内而外地喷吐,自然如流水。这是小说最可贵的本质的生命灵魂。   ——费秉勋(西北大学教授、陕西易学研究院院长、评论家)   小说真实道出了古城西安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文笔朴实明快,一扫矫揉造作之时弊。书中诸多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充分表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这些人物,使西安千疮百孔的老城墙屹然耸立,成为时代的印记,表现了社会和人文的发展。   ——黄钟(《东方艺术报》主编、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   吴文莉的文字是有灵魂的,和她的绘画作品一样,浮游在现代与幽古之间,既敏感又凄婉,用凡常的景象营造出象外之意。她讲述了中国平民生活中表面无伤无痕,体内却五脏俱裂的痛,还原了平民生活的本来面目:曾经辉煌,如今却落寞的城市,如同曾经雄踞四海如今迈步急迫的国度;一群流落异乡却努力扎根的人们,如同曾经动荡不安内心渴望平稳的亿万百姓……   ——赵  韦(陕西阳光报今周刊主编)

编辑推荐

   我用我的方式热爱我的西安……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吴文莉,出生成长于西安,专攻国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画展入选并获奖。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叶落长安》,是吴文莉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24万字的小说以西安为背景,描写了郝玉兰、梁长安等河南籍的外乡人群,在西安五十年间的艰辛生活和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该书作者吴文莉用了八年时间,其间她做了数不清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将西安城的风貌人情融入小说,先后写了上百万文字,四易其稿,最终删订成现在出版的这二十多万字。故事中人物生动,老西安城在她不动生色的描述中,真实又生动地展示出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叶落长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