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少年英杰

出版社:河南文艺  作者:向城  页数:236  

内容概要

 一部好书,奠定一种品质。这里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里提供一种有品位的阅读。中国少年英杰的成长经历,认现出醉人的东方智慧。在与中国少年英杰的心灵对话与碰撞中,让我们重新审视理想、追求、幸福的含义。成长中的青少年在感动之中,将会正视自己正在受到启蒙的心灵,正是此书弥补硬功夫式教育欠缺的地方。

书籍目录

前言引导孟子,孟母三迁小神童项橐,智对孔子长安米贵,“白居不易”蔡文姬:六岁学琴辨弦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司马光砸缸孙思邈:苦难成就理想与事业李时珍的成长少年匡衡,凿壁偷光少年王羲之,洗笔成“墨池”甘罗十二岁当上卿曹冲称象少年曹植,“店埠”救人俞伯牙:高山流水陈洪绶:从小爱画画,终成大画家孔融:六岁巧分梨,十岁难大官少年奇才张汤,设堂审老鼠少儿王戎,路边识苦李沈括:注重实践,终成大家十三岁的朱晖,一身正气退强盗宋应星:立志为民工作文豪左思,洛阳纸贵皮日休:不要以貌取人汉昭帝:十四岁识破骗局黄琬:巧妙解日食十三岁外黄少年,一言救万民少年张衡,数下了天上的繁星徐童:智言保古树曾参:小忍大逃郑玄:少年壮志成大家少年朱元璋,人穷志不倒十四岁的晋悼公,得承诺稳定天下少时聪慧的纪晓岚少年诸葛亮拜师刘蓉读书房,地面有坑似平地顾恺之:用真情练来“点睛”神笔李渔:小树刻小诗,树大字也大王献之练字杨布打狗,杨朱叫停少年张华,借书自学梅尧臣的读书石十六岁少年苻融,智凭赛跑断劫案李世民:巧用证据救父命少年陆绩,谈议国事骆宾王:七岁赋(咏鹅》太子孙登比弹丸张邱建:百文钱买百只鸡少年华佗,解难题拜师房玄龄:少识天下势少年高洋,“快刀斩乱麻”十岁孙亮,辨鼠屎断案少年田文,与父辩论小王勃成长的环境少年王孙满,预知秦军胜败文彦博:洞中取球少年王絃,机敏直言杨升庵:万里长江作澡盆南齐萧遥欣,阻止他人打鸟祖冲之:以线量车轮计算圆周率

章节摘录

  引导孟子,孟母三迁  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后来他退居讲学,和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孟子小时候活泼聪明,但不幸的是年仅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只好跟着寡居的母亲相依为命。  孟子受欺凌,孟母迁到城郊区  孟母在家里外照顾,还要到田地里去干农活。然而孟子那时还很小,不能带到田地里去,放在家里又无人照顾,只好让他跟邻家的孩子们一起玩。但近邻中有个顽皮的孩子,看到孟子孤零零一个人就欺凌他。  孟母思前想后,看到城市有打工的机会,帮人做些针线活、洗衣服什么的可以养活母子俩,便带着孟子到鲁国都城。孟母在都城郊区一个靠近坟地的地方租了间农家的房子,那儿房租很便宜。  因为住在坟地附近,时常从城里抬来死人在这片坟地下葬,打锣放炮。撒纸钱,跟着一群人哭哭啼啼,甚是热闹。孟母白天长时间在外面帮人做工挣钱养家糊口,年幼的孟子和周围的孩子熟了,开始还有些害怕送葬,过一阵就不怕了,后来他竟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起了送葬的游戏,由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抬的抬,哭的哭,撒纸钱的撒纸钱,玩得非常快乐。  玩杀猪游戏,孟子在闹市受伤  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孩子非常聪明,但这样的环境岂不是难以成才了吗?无奈之中,就带着孟子前往房租比较贵的闹市区,定居了下来。  当时那里的商业很发达,集市里的商品很多,竞争很激烈。孟子新的住所旁也很热闹,房子旁边就有几排卖肉的摊位,每天清晨或傍晚,屠夫们都会杀猪、杀牛,只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猪牛的喊叫声和人的热闹声不绝于耳。孟子被杀猪、杀牛声所吸引,天天都跑过去看屠夫们杀猪、杀牛,时间一长便觉得这样看不过瘾了,自制了把小竹刀,就和其他的小朋友们玩起了杀猪的游戏。  有一次,孟母忙累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却惊呆了,孟子浑身是血躺倒在自家的门口,原来当天集市上有人打架,孟子像往常一样挤过去看热闹,打昏头的人们一个秤砣飞来,恰好结结实实砸在小孟子的头上,孟子当场倒地,在地上昏睡了好久才苏醒过来,爬到家门口。经过医治,才活了下来。孟母心想,小孟子虽年幼无知,但却很聪明好学,家里没人能教他,他只好在外面看到什么学什么了,这次一定要迁到一个对孩子有利的环境中去,即使离自己做工的地方远一些也无妨。  举家迁到书院附近,改变命运  经过再三考虑,孟母举家迁到一家书院附近居住。孟家离书院只有几十米远,每天朗朗的读书声从书院源源不断地传到孟子的家中,于是好奇的孟子就趴到书院窗台上,在那里模仿学生们读书写字,没过几天,孟子就跑回家抱着母亲的腿。说自己也要到书院中去读书。  孟母听后喜出望外,这个聪明的孩子终于找到了正当的兴趣。每天看着书院的孩子进进出出,孟母觉得读书才是一条正路,于是就满口答应了。可是答应是答应了,这上学的钱从哪里来呢?思前想后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向亲戚邻居东拼西凑,最终交上了学费。从此,孟子就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口里的“之、乎、者、也”也多了起来。  孟子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将自己的天赋挖掘出来了,最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人与点评:  引导兴趣。平凡。伟大。让聪明、兴趣变成智慧是人生第一成果的教育。  引导兴趣:年仅三岁的孩子,不会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与未来有什么关系,他觉得什么好玩就玩什么,伸手接触到什么就玩什么。即使这个孩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天才少年孟子也不例外。  环境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世界上有多少种语种,又有多少种方言?这些都是孩提时的产物。如此等等。  “孟母三迁”中孟母是个平凡的女性,但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平凡:她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能力直接教育聪明的孟子;前三次孟子所处的成长环境都出现了问题,但她都没有能力直接开导孟子,只好保持沉默。每一次孟子出了问题,孟母都寡言无语。  伟大:孟母不是“作家”,但她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她虽然不能教育孟子,但她最终找到了好材料——教育孟子的学院,表现之一:她虽然没有能力教育孟子,但她试图利用当时的社会资源,引导孟子的兴趣,前两次搬迁,孟子的兴趣发生了两次转变,但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所以接着发生了第三次搬迁,奠定了孟子的未来。表现之二:她虽然没有良好的判断力,不能一次就让孟子处在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之中,但她很会尝试,终于找到一个有特色的地方——让孟子喜爱的学院。  让聪明、兴趣变成智慧是人生第一成果的教育:孟子够聪明的吧,而且活泼,见什么喜欢上什么。在坟地旁,他最好的前程是成为一名唱戏的演员;在屠场边,他比成为屠夫好的出路是成为一名军人。这些环境都不能让他的聪明、兴趣寻得一个好的结果。  当孟母把孟子迁移到学院附近时,给予了孟子把他那具有天赋的聪明、兴趣转化成智慧的机遇,进而成为一代思想大师。

编辑推荐

  一个好启示,将使人受益一生;一个好的教育方式,胜过成千上万元的教育投资。《中国古代少年英杰》是以哲人、作家、艺术家、诗人的开阔视野进行点评的,它为千万中国家长与学子,提供了这种教育方式与心灵启蒙。书中的这些成长的历史故事,将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的开阔视野中,一一被拓展开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