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用中医全书

出版时间:1992-06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Tag标签:无  

书籍目录


编写说明
卷一 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医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中医看病调阴阳
第二节 五行生克有奥秘
第三节 奇妙莫测的八卦
第四节 人与自然的统一
第五节 人体的五脏六腑
第六节 走遍全身的经络
第七节 生命活动的基础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一节 外邪的侵袭
第二节 情绪的波动
第三节 饮食不节和劳逸失均
第四节 外伤和衰老
第三章 中医诊病的方法
第一节 望而知之谓之神
第二节 听声闻味察症情
第三节 察言问病探病因
第四节 切脉按诊有学问
第四章 中医诊病讲辨证
第一节 鉴别阴阳盛衰是辨证
的要领
第二节 正邪相争出现虚证实

第三节 寒证热证是疾病定性
的标志
第四节 表证里证反映疾病的
部位和层次
附:中医辨证一览表
第五章 中医治病的法则
第一节 整体调治是中医治病
的特点
第二节 治病着眼于根本
第三节 急性病和慢性病的不
同治法
第四节 治病的八大法宝
第五节 中医治病因人制宜
第六节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第七节 早期治疗阻止疾病发

第八节 处方组成好似用兵布

第六章 常用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解表发汗法
第二节 清热解毒法
第三节 通便攻下法
第四节 利水渗湿法
第五节 止咳化痰法
第六节 平喘止呃法
第七节 理气解郁法
第八节 活血化瘀法
第九节 芳香开窍法
第十节 健脾消食法
第十一节 软坚散结法
第十二节 安神镇惊法
第十三节 祛风通络法
第十四节 固涩收敛法
第十五节 扶正强壮法
第十六节 杀虫抗疟法
第七章 奇特的传统疗法
第一节 针刺艾灸
第二节 推拿疗法
第三节 气功疗法
第四节 民间疗法
一、拔罐疗法
二、热熨疗法
三、刮痧疗法
四、捏脊疗法
五、指针疗法
六、塞药疗法
七、药枕疗法
八、熏洗疗法
九、条打疗法
十、敷贴疗法
十一、敷脐疗法
十二、擦药疗法
十三、含漱疗法
十四、喷嚏疗法
十五、结扎疗法
十六、蜂针疗法
卷二 疾病诊疗
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自我鉴别
一、发热
二、怕冷
三、惊厥
四、头痛
五、眩晕
六、耳鸣耳聋
七、心悸
八、失眠多梦
九、健忘
十、咳嗽
十一、关节酸痛
十二、胸部闷痛
十三、腹部胀痛
十四、腰背酸痛
十五、恶心呕吐
十六、呃逆
十七、呼吸异常
十八、黄疸
十九、咯血
二十、吐血
二十一、尿血
二十二、鼻出血
二十三、便血
二十四、口渴
二十五、口中异味
二十六、口舌肿痛
二十七、咽喉异常
二十八、饮食异常
二十九、疲乏
三十、痴呆
三十一、昏厥
三十二、昏迷
三十三、休克
三十四、视力改变
三十五、大便异常
三十六、小便异常
三十七、浮肿
三十八、肥胖
三十九、消瘦
四十、出汗
四十一、毛发异常
四十二、皮肤异常
四十三、体表肿块
四十四、颈部肿块
四十五、白带异常
四十六、阴道异常流血
四十七、阴器异常
四十八、性功能异常
四十九、乳房异常
五十、口眼歪斜
五十一 半身不遂
五十二、肢体麻木
五十三、小腿抽筋
五十四、足底痛
五十五、面部红赤
五十六、遗精
第二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传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三、甲型病毒性肝炎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
五、急性胃肠炎
六、细菌性痢疾
七、伤寒
八、副伤寒
九、流行性出血热
十、钩端螺旋体病
十一、阿米巴痢疾
十二、疟疾
十三、血吸虫病
十四、血丝虫病
十五、艾滋病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一、支气管哮喘
二、急性支气管炎
三、慢性支气管炎
四、肺气肿
五、肺炎
六、支气管扩张
七、肺结核
八、胸膜炎
九、气胸
十、肺不张
十一 矽肺
十二、呼吸衰竭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
一、心力衰竭
二、心律失常
三、冠心病
四、高血压病
五、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六、病毒性心肌炎
七、动脉硬化
八、心脏神经官能症
九、风湿病及风湿性心脏

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
一、食管炎
二、食管憩室
三、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四、消化性溃疡
五、急性胃炎
六、慢性胃炎
七、胃下垂
八、胃粘膜脱垂症
九、十二指肠壅滞症
十、肠结核
十一、局限性肠炎
十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
性结肠炎
十三、胃肠神经官能症
十四、肝硬化
十五、肝脓肿
十六、肝昏迷
十七、慢性胆囊炎和胆石

十八 慢性胰腺炎
十九、习惯性便秘
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炎
二、肾病综合征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
五、肾下垂
六、泌尿系统结石
七、肾孟肾炎
八、IgA肾病
第六节 造血系统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
二、溶血性贫血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白细胞减少症
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六、过敏性紫癜
七、血友病
第七节 新陈代谢疾病
一、糖尿病
二、自发性低血糖症
三、肥胖症
四、高脂血症
五、痛风
第八节 神经系统疾病
一、三叉神经痛
二、面神经炎
三、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
综合征)
四、重症肌无力
五、偏头痛
六、癫痫
七、脑出血
八、脑血栓形成
九、脑栓塞
十、蛛网膜下腔出血
十一、震颤麻痹
十二、原发性直立性低血

十三、原发性多汗症
十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第九节 内分泌疾病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四、甲状腺灸
五、甲状腺结节
六、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
七、尿崩症
八、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九 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第十节 精神性疾病
一、精神分裂症
二、躁狂忧郁症
三、症状性精神病
四、老年性痴呆
五、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六、神经官能症
七、更年期忧郁症
第三章 外科疾病
第一节 疮疡感染
一、疖
二、疔疮
三、痈
四、急性蜂窝组织炎
五、急性淋巴结炎
六、脓肿
七、颈淋巴结结核
八、化脓性骨髓炎
九、骨关节结核
十、小腿慢性溃疡
十一、褥疮
十二、丹毒
十三、气性坏疽
十四、败血症
第二节 乳房疾病
一、急性乳腺炎
二、乳腺增生病
三、乳房纤维腺瘤
四、乳管内乳头状瘤
五、乳房发育症
六、乳痿
七、乳汁溢出症
第三节 甲状腺疾病
一、甲状腺肿
二、甲状腺腺瘤及囊肿
第四节 肛肠疾病
一、痔
二、肛裂
三、肛痿
四、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五、直肠脱垂
六、肛门湿疹
七、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八、肛门直肠癌
九、肛门部性病
第五节 男性前阴病
一、睾丸炎、附睾炎
二、附睾结核
三、睾九鞘膜积液
四、前列腺炎
五、前列腺肥大
六、男子不育症
第六节 急腹症
一、急性阑尾炎
二、急性胰腺炎
三、胆道蛔虫病
四、急性胆道感染 胆石

五、急性腹膜炎
第七节 血管病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三、雷诺氏病
四、无脉病
五、下肢静脉曲张
六、血栓性静脉炎
第八节 意外伤
一、烧伤
二、毒蛇咬伤
第四章 妇科疾病
第一节 月经疾病
一、痛经
二、闭经
三、月经提前
四、月经逾期
五、月经先后无定期
六、月经过多
七、月经过少
八、月经不断
九、倒经
十、月经中期出血
十一、更年期功能性子宫
出血
十二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
出血
第二节 带下病
一、白带
二、白崩
三、赤带
四、黄带
五、青带
六、黑带
七、五色带
第三节 妊娠疾病
一、妊娠呕吐
二、妊娠尿路感染
三、羊水过多
四、先兆流产
五、习惯性流产
六、妊娠静脉曲张
七、妊娠皮肤瘙痒症
八、妊娠腰腿痛
九、妊娠小腿抽筋
十、妊娠水肿
十一、妊娠便秘
十二、妊娠痔疮
十三、妊娠齿衄
十四、胎位不正
十五、妊娠贫血
十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十七、前置胎盘
十八、孕期母子血型不合
十九、胎死不下
二十、过期妊娠
第四节 产后疾病
一、产后腹痛
二、恶露不净
三、产后汗多
四、产后出血
五、产后身痛
六、产后尿潴留
七、产褥感染
八、产后便秘
九、产后缺乳
十、产后漏乳
十一、乳头皲裂
第五节 妇科杂病
一、外阴白色病变
二、外阴溃疡
三、外阴瘙痒
四、子宫颈炎
五、慢性盆腔炎
六 、子宫脱垂
七、子宫内膜异位症
八、卵巢肿瘤
九、多囊卵巢综合征
十、子宫肌瘤
十一、前庭大腺炎
十二、滴虫性阴道炎
十三、霉菌性阴道炎
十四、经前期综合征
十五、更年期综合征
十六、溢乳闭经综合征
十七、子宫腔粘连
十八、盆腔瘀血综合征
十九、女子不孕症
二十、老年性阴道炎
二十一、脏躁
第五章 儿科疾病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
三、小儿急性喉炎
四、小儿支气管炎
五、小儿肺炎
第二节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一、厌食
二、营养不良
三、婴儿腹泻
四、先天性巨结肠
五、小儿肠痉挛
六、婴儿吐奶
七、婴儿便秘
第三节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二 、肾病综合征
三、尿路感染
四、遗尿症
第四节 小儿血液疾病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四、小儿白血病
第五节 小儿内分泌及代谢疾

一、性早熟
二、儿童肥胖症
三、小儿迟发育
四、佝偻病
第六节 小儿肌肉及神经疾病
一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二、儿童重症肌无力
三、脑积水
四、脑性瘫痪
五、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

六、小儿癫痫
七、儿童智力低下
八、夜啼
第七节 小儿结缔组织及变态
反应性疾病
一、儿童风湿热
二、小儿类风湿病
三、过敏性紫癜
四、小儿支气管哮喘
第八节 小儿口腔疾病
一、流涎
二、鹅口疮
三、疱疹性口炎
四、溃疡性口炎
五、地图舌
第九节 小儿皮肤病
一、婴儿湿疹
二、婴儿脂溢性皮炎
三、荨麻疹
四、尿布皮炎
第十节 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
二、新生儿硬脂肿
三、新生儿脐部疾患
第十一节 小儿传染病、寄生虫病
一、麻疹
二、风疹
三、幼儿急疹
四、水痘
五、流行性腮腺炎
六、猩红热
七、小儿麻痹症
八、流行性乙型脑炎
九、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十、百日咳
十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十二、蛔虫病
十三、蛲虫病
第十二节 其他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二、小儿疰夏
三、小儿暑热症
四、小儿汗证
第六章 肿瘤科疾病
第一节 头颈部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
二、上颌窦癌
三、脑瘤
四、腮腺癌
五、舌癌
六、喉癌
七、甲状腺癌
第二节 胸部恶性肿瘤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二、食管癌
三、乳腺癌
第三节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一、胃癌
二、原发性肝癌
三 、大肠癌
四、腹腺癌
第四节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一、肾癌
二、膀胱癌
三、前列腺癌
第五节 妇科恶性肿瘤
一、卵巢癌
二、绒癌
三、子宫颈癌
第六节 其他恶性肿瘤
一、皮肤癌
二、恶性淋巴瘤
三、白血病
四、软组织恶性肿瘤
五、恶性骨肿瘤
第七节 其他
一、癌性疼痛的治疗
二、癌症病人的饮食与忌口
三、精神因素在治疗肿瘤中的作用
四、中医中药防治肿瘤病人放疗与化疗的副反应
第七章 皮肤科疾病
第一节 真菌性皮肤病
一、手足癣
二、甲癣
三、体癣
四、花斑癣
五、念珠菌病
第二节 球菌性皮肤病
一、脓疱疮
二、毛囊炎
三、丹毒
第三节 杆菌性皮肤病
皮肤结核
第四节 病毒性皮肤病
一、寻常疣和跖疣
二、扁平疣
三、传染性软疣
四、单纯疱疹
五、带状疱疹
第五节 虫类引起的皮肤病
一、虫咬皮炎
二、疥疮
三、虱病
第六节 过敏性皮肤病
一、湿疹
二、接触性皮炎
三、药物性皮炎
四、荨麻疹
五、多形红斑
六、结节性红斑
第七节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一、银屑病
二、副银屑病
三、玫瑰糠疹
四、扁平苔藓
五、单纯糠疹
第八节 神经障碍性皮肤病
一、神经性皮炎
二、瘙痒病
第九节 物理性皮肤病
一、手足皲裂
二、鸡眼
三、胼胝
四、痱子
五、冻疮
第十节 皮肤附属器疾病
一、脂溢性皮炎
二、痤疮
三、酒渣鼻
四、脱发
第十一节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一、白癜风
二、黄褐斑
三、雀斑
第十二节 结缔组织疾病
一、红斑狼疮
二、硬皮病
三、皮肌炎
四、白塞氏综合征
五、干燥综合征
第十三节 性病的防治
一、梅毒
二、淋病
三、尖锐湿疣
四、阴虱病
第八章 骨伤科疾病
第一节 骨伤科疾病诊疗要点
一、损伤的现场诊断和急
救技术
二 伤筋与骨折、脱位的
鉴别
三、中医治伤的特点
四、外伤性骨折的分类和
治疗原则
五小儿骨折的特点和治疗要求
六、骨折迟缓愈合和骨折不愈合
七、几种特殊骨折
八、脱位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九、伤筋的诊断和治疗
十、骨伤科内伤的含义和
诊治要点
第二节 头部损伤
一 头部损伤的特点和鉴别诊断
二、颅顶骨折
三、颅底骨折
四、面骨骨折
五、脑震荡
六、脑挫裂伤
七 、颅内血肿
八、颅脑损伤后综合征
九、下领关节脱位
第三节 颈部骨伤科疾病
一、颈部特点和疾病鉴别
二、颈部骨折脱位
三、高位截瘫
四、颈部扭伤
五、落枕
六、颈椎病
七 、自发性环椎脱位
八、肌性斜颈
第四节 背、腰、骶部骨伤科疾病
一、腰背部损伤的特点和
鉴别诊断
二、胸腰椎骨折
三、外伤性截瘫
四、胸椎后关节紊乱
五、急性腰扭伤
六、肾挫伤
七、背部畸形的鉴别诊断
八、原发性脊柱侧弯
九、脊椎骨软骨病
十、脊柱结核
十一、强直性脊柱炎
十二、腰痛和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十三、腰部劳损
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五、腰椎管狭窄症
十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十七、梨状肌劳损
十八、增生性脊柱炎
十九、腰椎峡部不连
二十、腰骶椎先天性异常
二十一、致密性骨炎
二十二、骨质疏松症
二十三、骶骨骨折
二十四、尾骨脱位
二十五、尾部痛
第五节 胸腹部骨伤科疾病
一、胸腹部损伤的特点和鉴别诊断
二、肋骨骨折
三、胸肋伤痛
四、损伤性气胸
五、血胸
六、肋软骨炎
七、脘腹伤痛
八、肝脾损伤
九、少腹会阴损伤
第六节 肩部骨伤科疾病
一、肩部的特点和损伤的鉴别诊断
二、锁骨骨折
三、肩胛骨骨折
四、肩锁关节脱位与半脱位
五、肩关节脱位
六、肱骨外科颈骨折
七、肩部扭挫伤
八、肩痛的鉴别诊断
九、冈上肌肌腱炎
十、腱袖破裂
十一、肩峰下滑囊炎
十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十三、肩关节周围炎
第七节 上臂损伤――肱骨干骨折
第八节 肘部骨伤科疾病
一、肘部的特点和骨伤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肘后血肿
三、肱骨髁上骨折
四、肘关节脱位
五、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六、肱骨外髁骨折
七、肱骨内上髁骨折
八、尺骨鹰嘴骨折
九、挠骨头骨折
十、肱骨髁上炎
第九节 前臂损伤
一、桡尺骨骨干骨折
二、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头脱位
三、桡骨下1/3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
第十节 腕及手部骨伤科疾病
一、桡骨下端骨折
二、下尺桡关节脱位
三、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四、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五、三角纤维软骨损伤
六、腕舟骨骨折
七、腕月骨缺血性坏死
八、腱鞘囊肿
九、腕管综合征
十、掌骨骨折
十一、掌指关节脱位
十二、掌指关节扭伤
十三、屈指肌腱腱鞘炎
十四、指骨骨折
十五、指间关节脱位
十六、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十七、伸指肌腱断裂
十八、甲下血肿
第十一节 髋臀部骨伤科疾病
一、骨盆骨折
二、臀肌孪缩症
三、坐骨结节滑囊炎
四、髋部扭挫伤
五、髋关节脱位
六、股骨颈骨折
七、股骨粗隆间骨折
八、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九、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十、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十一、股骨头骨软骨炎
第十二节 大腿损伤――股骨干骨折
第十三节膝部骨伤科疾病
一、膝部的特点与骨伤科疾病鉴别诊断
二、股骨髁上骨折
三、膝关节脱位
四、髌骨骨折
五、膝关节损伤性积血
六、胫骨平台骨折
七、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八、膝半月板损伤
九、膝交叉韧带断裂
十、髌骨软骨软化症
十一、膝关节脂肪垫劳损
十二、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十三、�窝囊肿
十四、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
第十四节 小腿损伤
一、胫腓骨骨干骨折
二、跖肌破裂
第十五节 踝和足部骨伤科疾病
一、踝部扭伤
二、踝部骨折
三、跟腱断裂
四、跟骨骨折
五、跟痛症
六、跖跗关节脱位
七、跖骨骨折
八、跖趾关节脱位及趾间关节脱位
九、趾骨骨折
十、趾痛症
十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第十六节 骨伤科杂病
一、成骨不全
二、骨性关节炎
三、畸形性骨炎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九章 五官科疾病
第一节 眼科疾病
一、睑腺炎(麦粒肿)
二、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三、睑缘炎
四、迎风流泪
五、急性结膜炎
六、沙眼
七、角膜炎(角膜溃疡)
八、原发性青光眼
九、白内障
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十一、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十二、视神经萎缩
十三、近视眼
十四、远视眼
第二节 耳科疾病
一、卡他性中耳炎
二、化脓性中耳炎
三、耳部湿疹
四、耳聋
五、耳鸣
第三节 鼻科疾病
一、急性鼻炎
二、慢性鼻炎
三、萎缩性鼻炎
四、过敏性鼻炎
五、急性鼻窦炎
六、慢性鼻窦炎
七、鼻息肉
八、鼻出血
第四节 咽喉科疾病
一、急慢性咽炎
二、扁桃体炎
三、扁桃体周围脓肿
四、溃疡性膜性咽峡炎
五、咽部神经官能症(梅核气)
六、打鼾
七、白喉
八、急慢性喉炎
九、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十、失音
第五节 口腔科疾病
一、龋病
二、牙髓炎
三、根尖周炎
四、牙本质过敏
五、牙龈炎
六、牙周病
七、复发性口疮
八、口腔粘膜白色念珠菌病
九、口腔白斑
十、口腔扁平苔藓
十一、萎缩性舌炎
十二、冠周炎
十三、颌骨骨髓炎
十四、坏疽性口炎
十五、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十六、涎腺混合瘤
卷三 养生健身
第一章 养生
第一节 气功养生法
一、气功和三调
二、气功治病的原理和抗衰老作用
三、练好气功的秘诀
四、练功的时间和方向
五、如何选择功法和功式
六、练功纠偏法
第二节 四时养生法
一、春季养生法
二、夏季养生法
三、秋季养生法
四、冬季养生法
第三节 健身养生法
一、华佗五禽戏
二、达摩易筋经
三、动功八段锦
四、却病延年甘势
五、经络内脏按摩法
六、铁档强身功
第二章 养心
第一节 知足者常乐
第二节 七情和悦寿而康
第三节 古人调养精神的方法
第四节 情绪变化与疾病
第五节 勤用脑,防衰老
第六节 琴棋书画,陶冶性情
第七节 睡眠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 性养
第一节 中医对性生活保健的认识
第二节 性保健与健康长寿
第三节 性生活与优生
第四节 人到中年防肾亏
第五节 古人房事中的七损八益
第六节 纵欲房事,引发疾病
第七节 疾病与性生活
第八节 妇女三期,节制房事
第九节 老年人的性生活
第四章 食养
第一节 饮食调理与健康长寿
第二节 历代名医论饮食养生
第三节 药粥养生
一、药粥养生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二 、常用保健养生药粥方
1.菠菜粥 2.葱白粥
3.人参粥 4.黄芪粥
5.山药粥 6.虫草粥
7.何首乌粥 8.菊花粥
9.枸杞子粥 10.芝麻粥
11.鸭汁粥 12.安胎鲤鱼粥
13.羊肉粥 14.阿胶粥
15.栗子粥 16.藕粥
17.大枣粥 18.胡桃粥
19.胡萝卜粥 20.莲肉粥
第四节 药酒养生
一、药酒养生的注意事项
二、常用保健养生药酒方
1.人参酒 2.人参获苓酒
3.八珍酒 4.三仙延寿酒
5.把圆药酒 6.冬青子酒
7.鸡血藤酒 8.何首乌酒
9.灵芝酒 10.补气养血酒
11.怡神酒 12.宜男酒
13.薯蓣酒 14.参杞酒
15.健阳酒 16.桂圆醴
17.菊花明目酒
18.乌须黑发药酒
第五节 体质食疗与保健食物
一 五谷、豆、油类食物(23种)的性味与功用
二、蔬菜类食物(41种)的性味与功用
三 鱼肉类食物(45种)的性味与功用
四 瓜果类食物(45种)的性味与功用
五 调味品(15种)的性味与功用
第五章 美容
第一节 古代中医美容方法
第二节 经络美容法
第三节 皱纹防治法
第四节 梳头护发法
第五节 古代五官保健功
卷 四 方药药膳
第一章 常用中药
第一节 治伤风、感冒药
1.麻黄 2.桂枝 3.羌活
4.紫苏 5.荆芥 6.防风
7.藁本 8.香薷 9.细辛
10.辛夷 11.白芷 12.薄荷
13.桑叶 14.菊花
15.葛根 16.牛蒡子
17.升麻 18.柴胡
19.蔓荆子20.浮萍
第二节 抗风湿药
一、抗风湿止痛药
1.独活 2.威灵仙
3.防己 4.秦艽
5.海桐皮 6.川乌
7.草乌 8.络石藤
9.接骨木 10.透骨草
二、抗风湿强筋骨药
1.木瓜 2.老鹳草
3.�莶草 4.狗脊
5.香加皮 6.骨碎补
7.槲寄生 8.鹿衔草
9.续断 10.千年健
第三节 降血脂药
1.山植 2.泽泻
3.决明子 4.何首乌
第四节 抗冠心病药
1.丹参 2.川芎
3.赤芍 4.红花
第五节 抗肿瘤药
1.莪术 2.三棱
3.七叶一支花 4.半枝莲
5.蜀羊泉 6.龙葵
7.蛇莓 3.白花蛇舌草
9.败酱草 10.山慈姑
第六节 活血祛瘀药
1.益母草 2.牛膝
3.桃仁 4. 穿山甲
5.乳香 6.没药
7.郁金 8.虎杖
9.西红花
第七节 降血压药
1.杜仲 2.野菊花
3.夏枯草 4.罗布麻叶
5.臭梧桐 6.钩藤
7.槐花
第八节 泻药
1.大黄 2. 芒硝
3.番泻叶 4.芦荟
5.火麻仁 6.郁李仁
7.瓜蒌仁
第九节 利尿药
1.获苓 2.猪苓
3.车前子 4.通草
5.木通 6.滑石
7.海金沙 8.泽漆
9.地肤子 10.金钱草
11.地耳草 12.草�
13.�蓄 14.石韦
15.冬葵子 16.半边莲
第十节 驱肠虫药
1.使君子 2.苦�皮
3.雷丸 4.槟榔
5.贯众 6.鹤虱
7.苦参 8.蛇床子
第十一节 抗疟药
1.常山 2.青蒿
第十二节 抗菌消炎药
1.黄连 2.黄芩 3.黄柏
4.龙胆 5. 胡黄连
6.白鲜皮 7.金银花
8.连翘 9.牡丹皮
10.栀子 11.天花粉
12.大青叶 13.板蓝根
14.鱼腥草 15.金荞麦
16.垂盆草 17.茵陈
18.四季青 19.蒲公英
20.红藤 21.马齿苋
22.白头翁 23.鸦胆子
24.秦皮 25.穿心莲
第十三节 治咽喉肿痛药
1.金果榄 2.嫩诃子
3. 射干 4. 山豆根
第十四节 芳香化湿药
1.苍术 2.厚朴 3.藿香
4.佩兰 5.砂仁 6.白豆蔻
7.草豆蔻
第十五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化痰药
1.桔梗 2. 前胡 3皂荚
4. 半夏 5.天南星
6.川贝母 7.浙贝母
8.白芥子 9.旋复花
10.瓜蒌 11.竹茹
12.天竺黄 13.竹沥
14.枇把叶 15.胖大海
16.白前 17.石胡荽
二、止咳平喘药
1.款冬花 2.杏仁
3.平地木 4.桑白皮
5.�菜 6.紫苏子
7.葶苈子 8.百部
9.紫菀 10.马兜铃
第十六节 助消化药
1.鸡内金 2.莱菔子
3.神曲
第十七节 祛寒药
1.附子 2.肉桂
3. 吴茱萸 4.高良姜
5.红豆蔻 6. 荜拨
7.毕澄茄
第十八节 开窍药
1.麝香 2. 冰片
3.石菖蒲
第十九节 镇静催眠药
1.珍珠 2.磁石
3.龙骨 4.龙齿
5.琥珀 6.酸枣仁
7.夜交藤 8.远志
9. 合欢皮 10.灵芝
第二十节 镇痛药
1.延胡索 2.徐长卿
第二十一节 止血药
1.仙鹤草 2. 白及
3.血余炭 4.大蓟
5.小蓟 6.地榆
7.茜草 8.紫珠
9.三七 10.蒲黄
11.花蕊石 12.艾叶
第二十二节 滋补药
1.人参 2.党参
3. 明党参 4.太子参
5.黄芪 6. 白术 7
8.甘草 9. 当归
10.白芍 11.熟地黄
12.枸杞子 13.阿胶
14.鸡血藤 15.桑椹
16.沙参 17.墨旱莲
18.西洋参 19.麦冬
20.天冬 21.石斛
22.玉竹 23.黄精
24.女贞子 25.五味子
26.龟板 27.鳖甲
28.银耳 29.哈蟆油
30.鹿茸 31.鹿角
32.锁阳 33.巴戟天
34.淫羊藿 35.仙茅
36.蛤蚧 37.补骨脂
38.益智仁 39.沙苑子
40.菟丝子 41.肉苁蓉
42.冬虫夏草 43.胡芦巴
44.阳起石
第二十三节 理气药
1.枳实 2. 枳壳 3青皮
4.橘皮 5.化橘红
6.木香 7.青木香
8.乌药 9.香附
10.佛手 11.香橼
12.川楝子 13.大腹皮
14.梅花 15.沉香
16.甘松 17.路路通
18.预知子 19.娑罗子
第二十四节 止汗药
1.麻黄根 2.糯稻根
3.瘪桃干
第二十五节 止泻药
1.肉豆蔻 2.诃子
3.五倍子
药 第二十六节 涩精、缩尿、止带

1.金樱子 2覆盆子
3.海螺蛸
第二十七节 疮痈肿毒用药
1.紫花地丁 2.积雪草
3.土获苓 4.白蔹
第二十八节 抗惊厥药
1.天麻 2.牛黄 3. 全蝎
4.僵蚕
第二十九节 降血糖药
1.生地黄 2. 知母
3.山茱萸 4.地骨皮
第三十节 外用药
L雄黄 2.木槿皮
3.土荆皮 4.硼砂
5.硇砂 6. 白矾
7.炉甘石 8.儿茶
9.血竭
第二章 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 用于急症的中成药
一、高热
1.紫雪散 2.安宫牛黄散
3.万氏牛黄清心丸
4.牛黄宁宫片
二、休克
1.四逆汤口服液
2.苏合香丸
三、中暑
行军散
第二节 用于呼吸系统的中成

一、感冒
1.午时茶 2桑菊感冒片
3.银翘解毒片
4.羚羊感冒片
5.川芎茶调散
6.藿香正气水
7.感冒退热冲剂
8.感冒清热冲剂
9.感冒片 10 天津感冒片
11.柴胡注射液
二 咳嗽(急、慢性支气管
炎)
L小青龙合剂
2.气管炎糖浆 3.二陈丸
4.半贝丸 5.半夏露
6.宁嗽露 7.参贝陈皮
8.复方风茄膏
9.七味都气丸
10.急支糖浆 11 祛痰灵
12.痰咳净
13.蛇胆川贝批把膏
14.固本咳喘片
第三节 用于消化系统的中成

一、肠炎(泄泻)
1.四神丸 2.暖脐膏
3.痢必灵片 4.香连丸
5.木香槟榔丸
6.六合定中丸 7 五苓丸
8.抗炎灵片
9.复合穿心莲内酯片
10.保济丸 11.丁桂散
二、胃炎、胃及十二指肠
溃疡
1.越鞠丸 2.猴菇菌片
3.胃痛定片 4.胃气痛片
5.香砂养胃丸
6.开胸顺气丸
7.三九胃泰冲剂
8.木香顺气丸
三、急、慢性肝炎
1.黄疸茵陈冲剂
2.茵栀黄注射液
3.板蓝根注射液
4.板蓝根冲剂
5.复肝宁片
6.鸡骨草丸(胶囊剂)
7.甘露消毒丹
四、胆囊炎、胆石症
1.龙胆泻肝丸2.金胆片
五、便秘
1. 当归龙荟丸 2.青宁丸
3.常通舒冲剂 4.更衣胶囊
5.新清宁片
六、虫积
1.乌梅丸 2.化虫丸
第四节 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中
成药
一、冠心病(心绞痛)
1.冠心苏合丸
2.麝香保心丸
3.丹参舒心胶囊
4.冠心静片 5复方丹参片
6.苏冰滴丸
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建参片 2.冬虫夏草精
三、降血压、降血脂
1.脉安冲剂 2.香蒲降脂片
3.珍菊降压片
4.大黄降脂素片
四、中风后遗症(偏瘫)
1.华佗再造丸 2.大活络丸
第五节 用于神经及运动系统
的中成药
一、三叉神经痛
复方羊角冲剂
二、眩晕
麝香熊羚丸
三、失眠
1.天王补心丸 2.灵芝胶囊
3.柏子养心丸 4.安神糖浆
5.珍珠粉
四、癫痫
1.白金丸 2镇痫片
3.桂芍镇痫片
五、风湿性关节炎
1.人参再造丸 2.小活络丸
3.国公酒 4.木瓜酒
5.冯了性药酒 6.雷公藤片
六、腰肌劳损
1.复方补骨脂冲剂
2.复方当归注射液
第六节 用于肿瘤的中成药
一、甲状腺瘤
1.夏枯草膏 2.内消瘰疬丸
二、乳腺癌
小金丹
三、多种肿瘤
七味新消丸
四、宫颈癌
宫颈癌片(栓)
五、肿瘤止痛
蟾酥膏
第七节 用于妇科的中成药
一、月经失调
1.逍遥丸 2艾附暖宫丸
3.乌鸡白凤丸
4.四物益母丸 5定坤舟
6.益母草冲剂
二、经少、经闭
L大黄�虫丸 2失笑散
三、白带
妇科止带片
四、缺乳
生乳糖浆
五、安胎
安胎益母丸
第八节 用于儿科的中成药
一 小儿惊风
1.小儿琥珀丸
2.小儿百寿丸
3.小儿镇惊丸
4.小儿珍贝散
5.小儿奇应丸
6.小儿金丹片 7.猴枣散
二、小儿化痰
1.小儿化痰片 2.贝羚散
三、小儿消化不良(食
滞)
1.稚儿灵冲剂 2儿宝糖浆
3.儿康糖浆
四、佝偻病(缺钙)
龙牡壮骨冲剂
第九节用于五官科的中成

一、急、慢性结膜炎
1.八宝眼药 2.拨云锭
二、视物不清
1.石斛夜光丸
2.明目地黄丸
3.杞菊地黄丸
三、外耳道炎(耳疖)
吹耳红棉散
四、鼻炎、副鼻窦炎(鼻
渊)
1.鼻炎片 2清肝保脑滴丸
3.辛芩冲剂
4.佛山鼻炎康片
五、急、慢性扁桃体炎(乳
蛾、石蛾)
1.六神丸 2.六应丸
3.银黄注射液
六、咽喉肿痛(喉痹)
1.锡类散 2.清音丸
3.百蕊片 4.珠黄散
七、口腔炎、口舌糜烂(口
疮)
1.冰硼散 2青黛散
3.牛黄解毒片
4.清胃黄连丸
第十节 用于外科的中成药
一、跌打损伤、血瘀肿痛
1.云南白药 2.七厘散
3.皮黎峒丸 4.跌打丸
5.骨折挫伤散
6.三七伤药片
7.中华跌打丸 8.正骨水
9.治伤酊 10.伤湿止痛
11.香桂活血膏
12.麝香虎骨膏
二、疝气
1.三层茴香丸 2橘核丸
三、毒蛇咬伤
季德胜蛇药片
四、骨刺
抗骨质增生丸
第十一节 用于皮肤科的中成

一、皮肤瘙痒症
肤红冲剂
二、癣症湿气(香港脚)
华佗膏
三、银屑病
银屑丸
四、皮肤皲裂
紫归治裂膏
五、疤痕软化
疤痕止痒软化膏
第十二节 用于补益的中成

一、补气
1.补中益气丸 2四君子丸
3.玉屏风丸
4.生脉饮口服液
5.人参蜂皇浆口服液
6.上海人参三宝口服液
7.刺五加片 8.人参精
9.参桂养荣酒
二、补血
1.归脾丸 2驴皮胶
3.首乌片
三、气血双补
1.十全大补丸 2.八珍丸
3.洞天长春膏 4.康福补膏
5.人参大补膏 6.黄精丸
7.长春宝
四、滋阴
1.大补阴丸 2二至丸
3.六味地黄丸
4.清身饮冲剂
5.滋润琼玉膏 6左归丸
7.知柏地黄丸
五、助阳
1.五子衍宗丸 2.全鹿丸
3.右归丸 4.健腰丸
5.七宝美髯丸
6.附桂八味丸 7.龟龄集
8.补肾强身胶囊 9.鹿茸精
10.还精煎口服液
11.参茸口服液
12.金水宝胶囊
第三章 药膳集锦
第一节 健美药膳
1.琥珀桃仁 2海蚌珍珠
3.双翅美肤琼浆
4.健美兔肉 5四君鹌鹑片
6.红花烩牛肉
7.归芪炖乌鸡
8.荷叶莲蓬豆腐
9.太子鲜贝银丝汤
10.天鹅嬉水
11.悦颜蕙米酒
12.荷绿健美茶
第二节 抗衰老药膳
1.赞育雀串 2.还精益寿脑
3.芝麻鸡脯 4.返老还童
5.皇浆参肝
6.还精生�浓奶汤
7.翡翠蛤士蟆 8起阳春卷
9.葆春养身酒
10.酸奶回春汁
第三节 素食药膳
1.参芪(素)白鸡
2.八珍(素)鸭
3.丁香(素)火腿
4.五味翠瓜 5.金菇发菜卷
6.天鹅起舞 7.岁寒三友
8.香苏麻婆豆腐
9.玫瑰拔丝山药
10.百合植物扒四宝
11.白碧轻身汤
12.双冬莲蓉酥
13.莲子银耳羹
第四节 四季药膳
一、春季药膳
1.陈皮牛肉 2.杞虾琵琶
3.丁香熘鸭肝 4.天麻鱼片
5.构杞一品鲜贝
6.神仙葫芦鸭
7.翡翠红螺汤
8.益寿安神桃
9.乌鸡龙凤酒 10 醒酒茶
二、夏季药膳
1.玉竹卤猪心
2.糖蒜四季豆
3.凉冻绿豆肚
4.解暑酱包兔
5.松仁鳜鱼生包菜
6.五味参麦鸭卷
7.紫竹莲池
8.萸肉火腿粽子
9.冰镇莲花白
10.柠檬双花露
三、秋季药膳
1.红花海蛰 2人参大艺拼
3.枫斗鱼卷
4.南北沙参火靠明虾
5.栗杏焖鸡 6.松鼠黄鱼
7.益智雏凤长命龟
8.虫草炖乳鸽
9.杏仁瓤雪梨
10.首乌凤尾烧卖
11.养血杞菊酒
12.山楂核桃奶
四、冬季药膳
1.龙舟大艺拼
2.茯苓蝴蝶海参
3.雪中送炭 4.西洋参鳖甲
5.天麻瓤三鲜鱼肚
6.海珍汽锅 7.鹿茸煨狗肉
8.当归羊肉火锅
9.杏仁豆腐冻 10 四喜汤圆
11.五精延寿酒
第五节 常见慢性病药膳
一 慢性支气管炎
1.鲜贝百合 2.虫草老鸭
3.萝卜三圆
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1.逍遥牛肉 2.一贯肝片
3.五果甲鱼 4.豆芽甩水
三、慢性胃炎、胃和十二
指肠溃疡
1.淮山里脊片 2良姜狗肉
3.拔丝荸荠
四、慢性肠炎、消化不良
1.四神鸡丁 2珍珠虾球
3.莲子猪肚
五、便秘
1.烤苹果鸡 2联珠海参
3.桃仁鸡花
六 慢性肾炎、肾功能减
退
1.爆金钱 2.参芪鸭条
3.锅烧浮筋 4.五柳鲤鱼
七、贫血
1.补血肝片 2.五圆鸡
3.神仙鸭 4.地黄肉圆
八.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
1.红杞鸡脯
2.北芪杞子炖乳鸽
3.山楂里脊卷
九、神经衰弱
1.安神脑花
2.龙眼羊(猪)心
3.琥珀鱿鱼 4.龙眼鸡翅
十、性功能减退
1.壮阳盒 2.五果乌骨鸡
3.荷花甜椒
附录一 中医实用小常识
1.怎样煎中药
2.有些中药为何要“先煎”
3.有些中药为何要“后下”
4.有些中药为何要“包煎”
5.煎糊的中药为什么不能服用
6.煎好的中药宜及时倒出
7.中药的温服、热服、冷服
8.服中药时呕吐怎么办
9.服中药应择时
10.中药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11.人参的代用品
12.中药材的保管
13.中西药能同时服用吗?
14.哪些中成药不宜与异烟肼
同服
15.服中成药应该用水送
16.怎样识别药物变质了
17.四季皆可进补
18.药补不如食补吗
19.膏滋药怎样配制
20.怎样选用滋补药
21.橘皮泡茶有无营养价值
22.食橘“上火”怎么办?
23.金橘应连皮吃
24.饮茶好处多
25.老年人饮茶要注意些什么
26.哪些情况适宜饮用药茶
27.药茶怎样配制
28.服哪些药忌喝茶
29.饮用壮阳药酒需注意什么
30.妊娠期哪些中药宜禁忌
31.药枕可治病
附录二 中医名句荟萃
1.生理
2.病因病理
3.诊法
4.治则
5.临床各科
6.方药
7.养生保健
附录三 现代医学临床检验正常值
简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庭实用中医全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