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梨园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张兵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梨园,是过去对演艺界的泛称,这是集中体现中国古代音乐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一个独特的活动空间。《古代梨园》作者从基本史实出发,并结合一些稗说笔记资料,通过若干个具有典型而生动的事例,分九大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艺人由来及身份特征、梨园与政治的瓜葛、科班与艺人培养、形形色色的艺人风情、梨园轶事等相关情况与知识,生动地再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梨园风情画。

书籍目录

前言一、释“梨园”1.从一则笑话说起2.乐府:梨园之前身3.教坊:梨园的姐妹花4.南府、升平署和精忠庙5.梨园与茶园6.梨园与戏台二、说“优伶”1.优伶觅踪2.卑贱者最聪明3.绿珠岂止“含泪舞”4.话说“老鼠的儿子会打洞”5.“千万不要吃唱戏的饭”6.血缘相连满门亲7.优伶为何被“隔离”8.地灵人杰优伶多9.时势造优伶三、帝王与优伶1.优旃智谏秦始皇2.优孟当众骗庄王3.皇帝屈尊作优伶4.敢向皇帝打耳光5.侍官者终究是奴隶6.与皇帝结成生死交7.皇帝演戏劝太后8.“老佛爷”宫中的优伶泪9.他为皇帝争名位10.王爷醉心演京戏四、梨园与政治1.梨园与政治攀上了亲家2.“只用美人不用兵”3.“红颜薄命”说飞燕4.为民代言传美名5.演戏嘲弄孔夫子6.奸官恶政现原形7.巧用智慧讽邪恶8.翱翔于时代风云中的矫燕9.查慎行之名缘何而来10.罢业七日得胜利五、闲话戏班1.《长恨歌》中说戏班2.《燕子楼》上话家伎3.家伎和戏班4.戏班和家主5.江湖戏班的“打野呵”6.技压群芳的阮家班7.从“市头”到班主8.戏班与堂会戏9.挖角:戏班的恶性竞争六、戏德种种七、学艺生涯八、戏里戏外九、艺韵·轶事新版后记

章节摘录

  一、释“梨园”  4 南府、升平署和精忠庙  南府和升平署是清王朝的戏曲管理衙门。其职责和早期的梨园虽不尽相同,但在教习和培训艺人等方面,又和梨园有着历史的渊源。  南府的设立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在此之前,清廷执掌演艺事务的是“和声署”,习艺者主要是太监。乾隆皇帝登基后,从民间网罗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入宫。乾隆六年(1741),恰逢皇太后的五十大寿,他为了使这一庆典搞得热烈而隆重,遂于前一年就把那些太监和艺人都集中起来,在“南花园”,也即今天的北京第六中学内进行专门训练。因“南花园”地处北京南长街南口路,所以它又称为“南府”。乾隆十六年(1751),这位颇有心计的皇帝又下旨征选苏州籍的艺人人宫。为示区别,人们就把这些苏州艺人称为“外学”,而原先在宫中献艺的太监和艺人则称为“内学”。  据王芷章的《清升平署志略》一书著录,乾隆时代的南府规模很大。当时的内、外学艺人各有千人以上,他们都唱昆腔,每逢皇室人员的生日庆典或是国家和宫内的各种喜庆之事,就前往演出庆贺。尤其是在初一、十五的“朔望应承”中,这些艺人一般都要演出各种自编的连台本戏。戏的内容大多取材于流行的历史小说、演义。其中较为知名的是《升平宝筏》、《鼎峙春秋》、《忠义璇图》、《劝善金科》、《昭代箫韶》、《征西异传》等,约有二三十种之多。  升平署是由南府改制而成立的,其时大约在清道光七年(1827)。那时,清政权已日薄西山,朝廷为了紧缩开支,就把南府的外学艺人全部逐回苏州原籍,又把原来专门演奏十番鼓的乐队并人专司朝廷行礼奏乐应事的中和乐中,随之也将南府易名为升平署。直至1911年,随着清皇室在辛亥革命炮火中的覆亡,升平署才终结了自己的使命。

编辑推荐

  《古代梨园》资料丰富,可读性强,不仅能为一般文史爱好者喜爱,也能为专业研究者提供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代梨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