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鱼知小

出版时间:2003-10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作者:流沙河  页数:250  字数:16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封面是直接用相机照的。难免有点…… >_

作者简介

流沙河,一九三一年生于成都,一九三五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自幼习古文,一九四七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一九四八年始发表作品,一九四九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一九五○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一九五二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

书籍目录

第一辑 说梦八题 弗洛伊德以外 达成愿望的梦 梦境之荒诞 梦中飘浮起来 焦虑症的梦 周礼所谓六梦 梦是一种画谜 其实梦很短第二辑 诗中有画 画+说=诗 《离骚》以画结尾 枚乘拍电影 《敕勒歌》全是画 画月夜 白雪好像梨花 画超现实的幻声 画女性的意态美 意象派与李白 再说画女性 宫娥团扇摇秋风 李白杜甫画杨妃 白居易演幻术 寂寞红与伤心碧 《长恨歌》里有电影 音响兑换画面 画面的音响效果 夜半钟与满楼风 树上悬挂一颗心 魂入诗不可入画 出现全是画的诗 两首《登鸛省楼》 画中又藏着说 《春晓》是盲诗吗 画家写的诗 王维取景 误听与幻听 ……第三辑 书鱼知小

章节摘录

书摘                        哦  白绸的扇子                        洁净如草叶上的霜                        你也被搁在一边    怀着深深的同情去写宫怨的首推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上阳宫是唐玄宗时被强选去的宫女的住地。诗中写的这位宫女,十六岁被选上了,当时她“脸似芙蓉胸似玉”,条件颇好,所以怀着希望。可是——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側目。(说)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说)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画)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画)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说)               宫莺百啭愁厌闻,粱燕双栖老休妒。(说)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圓。(说)    写她对幽囚状况的感受,透露出苦闷的意态,不能说不真实,但总嫌一般化。这一段描写适用于和她同命运的一百多位女幽囚。意态的共性有了,意态的个性没有,所以读后总觉得隔一层。接着写她现年六十,成为上阳宫中最年老者,被皇帝遥赐以尚书称号,以示嘉奖(多么残酷的玩笑)。此时的她,已是白发老妪,仍像年轻时一样地穿着“小头鞋履窄衣裳”,画着“青黛点眉眉细长”,不知道这种打扮早已过时了,这种“天宝末年时世装”徒惹外人讪笑而已。可怜的她,幽囚四十四年之久,竟不了解外边的时装新潮流。外边的女子早已改穿圓头的鞋履和宽大的衣裳,早巳改画又粗又浓的短眉了。令人笑,令人悲,她的个性出来了,白居易的深深的同情于斯而见了。                                   李白杜甫画杨妃    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使被画的那个女子在读者的心目中美得说不出来,李白的技法可谓高明。为什么“说不出来”?李白画得太空灵了,朦朦胧胧的,叫我们如何说得出来。有些画得很具体,如杜甫的《丽人行》,那一大群春游曲江的贵妇,其中包括杨贵妃诸姊妹,不但细致地描绘了她们的“肌理细腻一骨肉匀(称)”,而且连她们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腰间围的,都很细致地画到了。这样还嫌不够,还补说一句她们都是“态浓意远淑且真”的。杜甫一共用了八句直接描绘她们的美,实在吃力,这种美就说得出来。可是这八句“说得出来”的远远不如那一句“说不出来”的,你说怪不怪!    在这一点上,也许杜甫的技法确实不如李白。杜甫太老实了。李白虚画,杜甫实画。李白画自己的联想,杜甫画她们的表象。李白根本不画出那个女子的衣裳,只说他想起了云;也根本不画出那女子的脸,只说他想起了花。杜甫却细画她们的友裳,还细画她们的肌肤骨肉。李白只远远地瞟那个女子一眼,便脱口说出自己的联想来。杜甫却挤到她们身旁去仔细地观察,看见了一些什么都记下来。李白的那一句,读者过目不忘、杜甫的这八句,有几人能背诵?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一句,使我们想到了云之飘逸与花之艳丽,想到了云与花都具有一种非人间的性质,想到了她也一定会具有一种非人间的灵美,这就够了,何必那么具体!    由此应该悟到,虽然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在艺术原理上多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借鉴,但是诗与画在技法上相违之处毕竟不少。就拿工笔技法来说,画画,可以,写诗,恐怕就不可以。工笔画画,锱铢无遗,毫毛毕现,细部描写虽繁,读者可以慢慢欣赏,而且在欣赏中总会有新发现。工笔写诗,像杜甫那样画“丽人”的细部,无论画得多么准确,多么具体,都无助于展示灵魂与刻画情性,相反地使读者无动于心,不耐烦去细读。只是,李白的那一句出自《清平调三首》,是奉诏写来赞美杨贵妃的。实在遗憾,她不配!                                        白居易演幻术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关于唐玄宗归来的描写里,也使用了意象手法:“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池塘的荷花,堤岸的垂柳,依旧是红的红艳艳,翠的翠生生,在宫人们的印象中不过如此而已;在失去了皇权、失去了配偶的唐玄宗眼里,又有不同的印象。他在寂寞中思念杨玉环,并且感到惭愧(他让她做了替死鬼)。凝目久视,老眼昏花,那些红荷翠柳忽然幻成朱颜黛眉,在向他笑,在向他哭。一瞬间又消失,依旧是池荷岸柳,于是他垂泪了。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演了幻术,而陈鸿在《长恨歌传》里写到此时却只有老实巴巴的“池莲夏开,宫槐秋落”这八个字,且改“柳”为“槐”。《长恨歌》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两句在《长恨歌传》里竟找不到相对应的一句话。固然,诗长于画,文长于说,白居易和陈鸿各有所长,不好比较。但是,白居易不但画了,还演了画面的幻术。这种幻术在千年后的今日被叫作意象手法,引入了新诗的创作手法里,这不是很可惊异的么!紧接着前面引的那四句画,又来一幅精彩的四句画:“春风桃李花开日,秋丙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这幅画应该分解成四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桃李在春风中于花了;第二个镜头是梧桐在秋雨中落叶了,这两个镜头表现出时间的流逝;第三个镜头是从幽闭的南宫缓移到同样幽闭的西宫,乃是空间的转移(已退位的玄宗皇帝被强迫从南宫移往西宫去继续度过幽囚的晚年);第四个镜头是西宫内的台阶,落满红叶,无人扫地(暗示幽闭状态)。拍摄这四个连续的镜头的摄影机就是被幽囚的玄宗皇帝的眼睛。他本人不出现于画面,但是画面上的每一笔触都浸染着他的感情色彩,而画外音该是他的叹息和忿语。他的儿子肃宗皇帝折磨他,毫无“孝道”可言。为尊者讳,同时也为自己的安全考虑,这一段宫廷丑闻写不得,所以陈鸿在《长恨歌传》里含糊其辞地写,绝口不说儿子逼老子。白居易在《长恨歌》里也不敢说,但不说又觉得骨鲠在喉,所以用了一个“落叶满阶红不扫”的镜头来暗示那一段宫廷丑闻,可见诗人用心的良苦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愿做职业读书人(代序)逛一回书店,惊一回心。天哪,又有新书上架了。我连那些旧书都还没有翻过呢。我是说三年前买回家的那些旧书,扉页上写了鄙人某年某月某曰购于某某书店,还盖了印章,挺艺术的。可就是来不及翻,而流年却暗中偷换了。再这样下去,这辈子是没指望的了。其实这也是愚蠢透顶的话,毫无自知之明的话。你就读完那些旧书,再买几本新书回家去,不过是读成更肥的一条蛀书虫而已,还能读出个啥明堂?    想想也是,确实读不出一个明堂来。明堂者何?千钟粟也,黄金屋也,颜如玉也。熟诵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运气好也能够捞到那些明堂。不过这是禄蠹,士君子所不齿,贾宝玉都不要,你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得真好。为己就是充实自身,完善自身。不要一看见“为己”就认为那是为己谋私利。为人就是卖给权贵,货与帝王家。不要一看见“为人”就认为那是为人民服务。    读书就是应该“为己”。这个世界人人都能“为己”读书,就成为文明的乌托邦了,那该多好。如果确有困难,不能人人,那至少士君子应能做到“为己”读书。其上乘者,充实自身之学识,完善自身之道德,或执教于杏坛,或研究于翰院,或逞辩于稷下,或著述于漆园,皆能欣然自得,尽一己之才力,嘉惠士林,客观上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了。其下乘如鄙人者,学识道德都谈不上,但总算不欺骗不剽窃,为人民也没有服什么务,但总算不害民,不过是“为己”读丁几本闲书,读时娱己,讲时娱人,发表后娱众而已。肥肥一条蛀虫,蛀的不是国帑,是自家买的书,虽蛀而非害虫。偶有二三知己,读书遇拦路虎,打来电话不耻下问,亦不过一些鸡毛蒜皮小问题,那条瘦蛀虫回答了,放下电话,要喜欢十分钟之久,还去照镜子。此则“为己”读书之一乐也。    “读书之乐乐何如?陶醉南窗门不出。”蛀虫打洞过程之中,自有快乐。只有为他人读书者,才说十年寒窗苦。瘦蛀虫回忆大半生,最快乐的是“劳动改造思想”之余暇偷偷读“封资修”的书。那漫长的二十年戴帽子,总算pass了。    回头说书太多读不完,这是现代人的苦恼。应该有职业的读书人一大群,他们读了,写些心得,传给众人。其实已经有了,黄裳、张中行、谢泳、张远山、周泽雄、龚明德、陈子善诸君子皆是也。鄙人这本《书鱼知小》多属蛀古书之心得,窃比蝇附骥尾,都怕没有资格。                                                                  作  者                                                        2002年11月16日于成都大慈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鱼知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很值得读的一本小品式的书,受益匪浅。
  •   最初看先生的含笑录,后庄子现代版,再到这本书,幽默不乏严谨,难得的文人!
  •   此书不错,老先生的文章以小见大。
  •   小中见大,常有独到见解,读罢令人回味再三。
  •   很不错的小书小文,身为中国人,其实应该多知道一些这样的知识。读来颇有趣味。
  •   书到时不是很新,不过装订得很好,封面也算干净。印刷很认真,没有错别字。这本书是作者自己读古文后产生的一些想法,有古诗的、古今词语差异等等,总的来说算是一本读书笔记。读后可以长一些见识,但如果是喜爱散文的朋友建议还是买别的书。作者老年读书还如此认真,对疑问寻根问底的精神难能可贵。
  •   从高中课本上的一首诗知道的流沙河,在图书馆里偶然翻到这本书,觉得真真可爱又严肃~补完补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